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七、曙光初露照新天

  跨過了漫長、曲折的歷程,經受了歷史的連綿風雨,沉默多年的海南島,終於在迷霧驅散的今天,迎來了自己的新生。

  改革、開放、建省、特區這些新的政策和措施,猶如一道道曙光昇起在寶島大地,照亮海南省前進的道路。海南島,從來没有像今天這樣舉世矚目;海南人,從來没有像今天這樣激動和對未來充滿希望。“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盼青雲睡眼開”。海南正在作奔馳、起飛的各種準備,繼成爲我國第三十一個省區後,將崛起爲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將按照新近綵繪的瑰麗藍圖,建設爲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

  l、建省之心係百年

  歷史的經驗告訴人們,海南過去行政建置等級過低,與本島面積、資源等不相適應,嚴重地妨礙了地區開發和經濟發展。關於這點,可與條件相類似的台灣相比較。台灣於光緒十一年(1885年)開始建省,接着又有府縣添改、裁撤之舉,此後台灣很快躋身於中國先進省份的先列。雖然其時海南經濟發展水平在台灣之下,但不存在很大距離。盡管當時一些有識之士,包括兩廣總督張之洞等人,不斷提出海南建省問題,終因和者寥寥,不爲清政府重視而告吹。這與鴉片戰争以後變化了的形勢是不相適應的。越到後來,兩島發展越是大相徑庭,建置與形勢是否同步變化,成爲兩島經濟發展差异的重要原因。

  辛亥革命後,孫中山在籌劃海南島建設問題時,多次提出海南島必須改爲行省。他主要根據有五點:首先鞏固海防;其二,開發資源,振興實業;其三,發展文化教育,培養人材;其四,方便移民,利於開發;其五,利於行政管理。孫中山還從歷史實際出發,對台灣與海南島作了對比,指出“台灣一島,其幅員與瓊州相等,自日本經營之後,每年收入數千萬。倘瓊州改設行省,數年經營之後,其收入必有可觀,無庸疑也。"他又將海南島與西方國家作了比較,指出:“歐美諸小國其面積不如瓊州之廣,人口不如瓊州之多,尚自立爲一國,以數百萬住民,十萬方里之土地,而不能劃爲一省,直隸中央者,斷無是理。”他曾在廣東旅京同鄉會的盛大歡迎會上,大聲疾呼:“圖救海南從建省開始”,最後並懇切地説“贊成瓊州改設行省,瓊州幸甚,民國幸甚。”此舉深得海南旅外同鄉的廣泛支持,並成立海南建省促進會,咨請國會將此案列入議程,後因第二次北伐戰争受挫而未果。

  1923年春,孫中山最後一次回廣東重組元帥府,再一次提出海南建省問題,並指示可名爲“廣南省”,但不久因陳炯明叛亂,這一方案再次擱淺。此後孫中山過世,國内軍閥混戰,海南建省問題終無結果。直到1948年,國民黨政府敗退前夕,將本島改爲“海南特别行政區”,直隸中央行政院。1949年4月,擬建海南省,並設“海南建省籌備委員會”,企圖利用海南位置和資源,阻止解放海南。

  建國初,黨中央有過將海南改爲行省的設想。廣東省博物館現存有“瓊崖省人民政府印”方形銅印一枚,印背鑄有“一九四九年十二月 日”字樣,只因當時條件尚未成熟而没有實行。可見,海南建省問題由來已久,已經籌劃了整整一個世紀。這不僅事關國家行政區劃决策的重大問題,也是幾百萬海南人民長期的心願。這一問題已由1988年審議並通過關於設立海南省的議案而獲得解决。從孫中山到普通一個海南老百姓多少年來夢寐以求、並爲之奮鬥的目標,終於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得以實現。它像盼望已久的甘露一樣,滋潤着海南人民的心田。

  海南從廣東劃出,單獨建省,受中央直接領導,讓它按照自身的特點和條件,進行開發和建設,以加快前進步伐。這是順應民心和歷史潮流的一項極爲重大的英明决策,同時海南地方建置上一件劃時代的大事。這樣做,對集中全國力量支持海南、實行更加靈活政策,提高辦事效率都有好處。建省本身就是深化開改的産物。它對振興海南經濟,改善人民物質文化生活,加强民族團結,鞏固國防,促進祖國統一事業,將奠定牢固基礎和産生深遠的影響。

  2、開放騰飛今有路

  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給海南帶來了新生和希望。海南過去之所以長期落後,重要原因是處在一個封閉的環境裏進行建設,地理的、 自然優勢没有充分發揮出來。在今天這樣的信息時代,這是行不通的。    

  只有開放,海南才能更快地發展。以前對海南的指導思想,曾片面强調它是國防前哨,没有下力量進行建設,或者僅囿於島内進行,所以時至今日,海南的基礎設施落後,工業基礎薄弱,勞動力素質較差,生産力水平低,形成本島的劣勢。1983年開放以來,籠罩在海南上空的閉塞、沉悶空氣總算被驅散,經濟開發步伐是加快了。1983-1987年五年時間,全島僅航空、港口、公路、郵電、通訊、能源等基礎設施的投資就達47.7億元,接近過去三十二年投資的總和。這爲海南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但是,人們從深圳、珠海、厦門、汕頭四個經濟特區和沿海十四個開放城市以及珠江、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的成功範例中找到差距,得到啓示和希望,海南所邁的步伐還是太慢了。現有的經濟發展不足以改變海南的面貌。爲此,大門必須進一步打開,只有汪洋大海才是龍的世界。

  只有開放,海南的優勢才能發揮出來,變爲騰飛的强大動力。海南過去捧着金飯碗四處找飯吃,而自己得天獨厚的熱帶自然資源、海洋資源、礦産資源和旅遊資源都大部分處於沉睡狀態,没有轉化爲生産力優勢。這種局面,現已被開放的潮流冲决了。大自然對海南的賜予和歷史的遺産,正碰上服務於海南人民的機遇。這樣的發展良機,再也不能錯過了。 

  只有開放,海南的劣勢才能轉化爲優勢,海南基礎差、底子薄、起點低、發展慢,還有其他方面的不足,按照過去的道路和辦法顯然已經行不通。正視這一現實,通過開放,海南優勢發揮之日,也就是劣勢被克服之時。事物發展的辯證法就是如此。世界上許多地狹人稠、資源貧乏的國家和地區經濟崛起的典範,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何况海南是一塊有待開墾的處女地,資源比那些國家和地區豐富得多。一張白紙,没有負擔,好寫最美的文字,好畫最好的圖畫。       

  只有開放,才能動員和吸引六百萬海南人民投入社會變革的滚滚洪流,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成爲海南命運的主宰者。在歷史的長河中,海南人民從來没有在自然和人爲的困難面前低過頭,在今天的條件下,更没有什麽困難可能阻擋他們前進的步伐。海南過去每一次開發高潮,都是與大陸移民浪潮的衝擊分不開的。從西漢移民初始,五代轉機,宋元發展,明清高潮乃至建國初的農墾大軍都無不如此。雖然在在閉關鎖島的條件下,人們的生産積極性和創造力受到抑制,但這正如冰封的河流表面還没有完全解凍但下面河水仍在奔流,一旦冰融以後,必將泛起汹涌的波濤。掌握了自己命運的海南人民,必將集合在改革開放的旗幟下,組成浩浩盪盪的建設大軍,從根本上改變海南的面貌,創造出一個嶄新的天地。

  開放已成爲不可逆轉的潮流,海南歷史將從這裏揭開新的篇章。

  3、特區崛起着先鞭

  海南這塊神奇的土地,將建成爲我國最大、開放最徹底的經濟特區。展現出海南人民面前的,是一幅宏偉絢麗的寶島之圖,一個新世界正在這裏建立。

  當前世界經濟發展的中心,已經從歐美轉向亞太地區。我國沿海地區正面臨着這一有利的機遇。海南島恰處在沿海開放地帶前沿,毗鄰港澳,海上交通方便,是我國最接近東南亞的區域,也是連接東南亞市場和國際市場的主要通道。海南島的華僑有120萬,分佈在東南亞,與東南亞各國具有某種天然聯繫。尤其是建省,在海南實行比其他特區更加開放、更加優惠和更加特殊的政策,加上海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勞動力,可謂占盡天時、地利、人和。所以海南的騰飛只是時間問題。展現在海南人民眼前的,不是空中樓閣,而是有充分科學根據的藍圖。經過較長時間的艱苦創業,它將變成光輝的現實。

  按照海南經濟發展戰略所規定的目標,海南將逐步建立起有自己特色的外向型經濟結構,用三、五年時間打基礎,改善交通、能源、通訊、水源等基礎設施建設,創造一個良好的國際投資環境,這是起步期,那時海南人均收入要超過全國平均水平;接着用五、七年時間實現經濟起飛,争取在1995年提前實現全島人均收入達到小康水平,這就是成長期;再用十年左右時間,超過全國發達地區水平,這就是成熟期。到那時,海南在全國的地位和形象將根本改觀,寶島的這顆南海明珠,將放射出更加璀燦奪目的光輝。    

  在這個戰略規劃指導下,海南將被劃分爲五大經濟區。即一,北部經濟區(海口經濟圈),重點發展輕工、食品、橡膠、電子和第三産業;二、南部經濟區(三亞經濟圈),以旅遊業爲主,建立一個國際性旅遊區和高技術産業區;三、東部經濟區(嘉積一文城經濟區),以農業、農産品加工業、食品、紡織工業爲主,充分利用僑鄉優勢,發展三來一補工業,躋身於東南亞地區國際勞動分工;四、西北經濟區(那大經濟圈),建立起石油化工、鈦白粉和水産品加工基地;五、西南經濟區 (八所經濟圈),以發展鋼鐵、水泥等重工業爲主。這樣海南的資源和勞動力都將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它們既分工又協調地發展,將搆成和推動整個海南經濟闊步前進。

  爲配合和實現這一戰略規劃而展開的大批工程項目,正一個接一個地在制定、建成、投産、運轉,加入推動寶島起飛的馬達轟鳴。它們包括修建新的鐵路、公路、改造和開闢新的港口等。其中海口機場的各種配套工程已在掃尾、陵水、三亞鳳凰機場即將投入使用,三  亞—海口—北京的航綫已經開闢,海口—三亞環島公路按一級公路選綫,二綫標準路面的擴建工程已經動工,環島鐵路和高速公路也在計劃擬建中。一個更大膽的設想,即修築穿過瓊州海峽的海底隧道已被提出來,並在作可行性研究。如果此項計劃成功,那海南鐵路將同以  後湛江到海安鐵路聯結起來,使之與全國鐵路網聯成一體,結束海南與大陸隔離狀態。這是古人做夢也不曾有過的偉業。在白馬井附近海面,各種機器日夜在轟鳴,這是建設中的洋浦港工地,包括修建萬噸級泊位碼頭。竣工後的年吞吐量將達二百三十萬噸。近期興建的還有  八個萬噸級,七個五千噸級和十七個三千噸級的泊位碼頭,分佈在環島各港。目前,八千門現代化的程控電話已經安裝並投入使用,結束了海南孤寂的歷史。這些工程建成後,將搆成一個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絡,有力地配合開發建設的需要。

  海南目前能源短缺,現正在興建馬村電廠,大廣壩水電站,鶯歌海天然氣管道等,其中海口附近馬村電廠,耗資2.8億元,首期工程即將投産,全部工程裝機容量接近全島目前實際裝機容量。而更先進的核電站也在擬建中。大自然給予海南的恩惠,包括豐富的太陽能、風能和潮汐能等的利用問題亦已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海口、三亞,通什等城鎮的規劃藍圖,工程設計等已先後完成。海口將建成爲具有熱帶風光特色的新型經濟結構的現代化濱海城市;三亞則是我國最富吸引力的對外開放的國際性熱帶海濱風景旅遊區、國際著名的避寒、冬泳度假旅遊勝地;而通什將是一座富有民族風情特色的美麗山城;新興的八所、洋浦等工業城市在相繼出現;各地旅遊賓館、公司、大厦、商場和其他設施雨後春笋般地出現。海南大地的脈博,到處都在激烈地跳動。

  海南起飛前的騷動與勃發的生機,像一塊磁石,吸引着成千上萬的有志之士,特别是熱血青年從全國各地雲集海南,他們要爲開發寶島一展雄圖。這股滚滚大潮,人們稱爲“人才風暴”。他們是青年精英,建設海南的中堅和突擊力量。他們的口號是:“海是龍世界,青春獻寶島。”他們需要海南,海南更需要他們。

  財力雄厚的内地省市、各部門、企業也看準了海南這塊寶地,紛紛派員渡海前來,或考察,或洽談,或求職,要求在海南購置地産,建立機構,投資,設廠等事宜,過去猶豫不决、徘徊島外的外商、華僑、港澳同胞,也從遥遠的歐洲、大洋彼岸、港澳等地趕來了。“海南熱”的空氣盪漾在全國、全世界。

  我國和世界各大報紙、電台以及其他宣傳機器,都大量報導關於海南建省、開闢爲我國最大經濟特區的消息,過去默默無聞的海南,一下子成了世界注目的焦點,牽動全國上下的人心。人們到處都在議論着海南未來的繁榮,同時也對它寄予種種厚望。完全可以相信,一個富裕、文明、開放的新海南,即將在這場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社會大變革中崛起在南中國的大地上。

  1988年3月26日

  完稿於中山大學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