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範仲淹家風百首謡》讀感

  [編者按]  除前面多篇發表在《中國社會科學報》外,如下多篇也先後發在《文明與社會》及由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出版的《家爲國本  善爲家根》一書之中。

  範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教育家,世稱“範文正公”。幼年家境貧寒,發憤讀書並懷有大志。公元1015年考中進士。曾鎮守西北邊疆,使西夏不敢進犯。1043年任參知政事,敢於直言,推行有進步意義的政治改革,不幸遭貶鄧州任太守,應好友滕子京所請而作著名的傳世之作《岳陽樓記》,其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言,寫出了他胸懷天下的報國理想、救人救世的大志、不計較個人眼前得失的大局意識和全局理念、虚懷若谷、謙恭寬厚的品格。

  範仲淹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還有“以八德之孝悌忠信禮義廉耻爲本,以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爲主旨”的“範仲淹家訓百字銘”,這是傳統家訓中的精華。家訓又稱家範、家誡或家規,是舊時長輩、族長賢達爲後代子孫或族衆規定的居家處世的原則和規範。作爲聖賢人格思想和歷代有識之士教化方法的有效載體,家訓通過家書、家譜、族牌、詩畫、宗祠等傳播介質以及訓誡、反省等得以流傳。家訓體現出“修身”“齊家”“治國”“仁義”“孝悌”“忠敬”“正心”“信用”“律己”“節儉”等遠大理想及道德追求。家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在歷史上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在今天依然有着很大的學術、文化、情感等價值。如範仲淹家訓中的“孝道當竭力,忠勇表丹誠;兄弟互相助,慈悲無過境”,要求子孫們盡孝道當竭盡全力,忠誠勇敢懷有赤誠之心;兄弟姐妹互相幫助,要知慈悲是没有度量,没有盡頭,以此告誡後代要注重孝道和慈悲,才能團結齊心,創建和美家庭。又如範仲淹家訓中的“處世行八德,修身率祖神;兒孫堅心守,成家種善根”,認爲處世“八德”是準則,後世應當謹遵前人教誨;以家訓爲戒,才能發揚祖業,有所作爲。“八德”即是指“孝”“悌”“忠”“信”“禮”“義”“廉”“耻”,這是古人處世的基本操守。“八德”發展到現在,就成了“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愛、勤儉自强、敬業奉獻”這20字的公民道德規範。

  對傳統家訓進行深入研究、提煉,展示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古爲今用,挖掘現實價值,賦予其以嶄新的時代内涵,正是《範仲淹家風百首謡》編撰出版的初心和使命。《範仲淹家風百首謡》以優秀家風文化傳承爲基點,以104首五言歌謡的形式,擷取了“範仲淹家訓百字銘”中富有教育啓迪意義的關鍵詞,通過20個分題來凸出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憂患意識、家國情懷和報國之志。這些五言歌謡言簡意駭、檏實無華、易讀易記、琅琅上口,凝煉總結出了範仲淹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要點,助力於我們爲人處世、操持家業。

  《範仲淹家風百首謡》是推進中華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的直接行動,它讓寶貴的傳統精神資源,發揮出獨特的文化作用,充滿主創者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使命感,爲人們的修身養德服務,爲家庭和睦、子女成才、社會穩定、國家昌盛服務,是新時代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厚植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自强不息、厚德載物、創業進取、誠信守信的中華民族精神的特佳範本,對於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有重要的借鑒作用。

  (作者任映紅,南方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發表在《文明與社會》2019年7月28日總第416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