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謡銘相應 耳目一新

  《範仲淹家風百首謡》是範英先生的最新佳作,出版於2019年初。本書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創新要點及其特色,書的封底已有簡介,不再贅言。在這裏,我僅談點個人閲讀後獲得的幾點感受,似可以補充一下封底文字尚無觸及之處。

  以謡應銘,聯通古今

  本書取材於歷史上托名範文正公所作的《家訓百字銘》,銘文凡20句,每句5言,計100字,所雲皆是告誡後世需要謹遵恪守的家風家教注意事項,並取民間詩話形式,通俗易記,琅琅上口。這是寫作百首謡時必須傳續的方面。但該百字銘乃數百年前之作,内容旨向反映的亦是古時思想與觀念,今人若非碩博淹通者,則既難理解凝結於詩句中的範公嘉言懿行之精髓所在,更難讓範公精神的内核融匯和潜移到當代人的行爲之中;而若采用長篇大論予以解讀闡發,則又必令大多數人望而却步或失去興致……範英先生深知此中矛盾、衝突與利弊,故而模用舊瓶以裝新酒,將範仲淹家訓裏的德行一應要求與其歷史上的言行事迹進行現代化的熔煉,高度濃縮進古老的歌謡形式之中,讓人於唱誦念讀之間體會到先賢的偉大人格,把優秀傳統的日常行爲規範不知不覺地變成新時代的要求,因有百首謡由20個目、共100首搆成的主體部分,並與百字銘的内容遥相對應,形成每5首歌謡中就有一句銘文,且有復述有釋讀、感讀和評讀,加有殊例有哲理,實際上是再次創作,而且環環相扣,意將古今貫通焊融爲一體。

  凝結菁華,提煉標題

  百字銘將範仲淹的家訓思想演化成詩話,其中當然有所歸類,這或許是古人的慣常做法,但這種做法過於抽象,有標語口號的感覺,也有粗糙之處,不太利於人們對某種具體家風行爲的理解,更不符合現代人的認知及傳播習慣。因此,範英先生在撰著百首謡時,則根據内容擴充的需要,對百字銘的詩句一一加以精心審核評鑒,從其中整理出精要所在作爲20個目來展開並冶於一爐。這種按現代人的思維習慣和傳播特點進行精煉提純,同時兼顧歷史和現實、舊觀念與新觀念轉换之法,既凸顯出傳統精神的正面内核,也注入了最新時代相應的元素,易讀易記外,還可增進理解和踐行,這無疑在傳統和當代之間架起了一道自然溝通的橋樑。

  突破姓氏局限,恩惠社會全體

  重視家訓是中國悠久的文化傳統現象之一,但一直以來,基本上局限於一家一姓之内流播而極少例外,範仲淹的《家訓百字銘》也大體如是。而範英先生之《範仲淹家風百首謡》的出版,則打破了百字銘只在範氏家族内部流傳、幾百年來僅爲範氏一族教誨服務的隔離墻垣,讓所有人皆可因此書的出版而得以目睹範文正公家風的全新面目和當代價值,從而爲加深瞭解認識範仲淹本人的操行事迹、學習光大其優樂天下的精神,開啓了新的窗口或途徑。這實在是一樁利家利裔、利民利國的無量功德。

  (作者江志如,廣州市明鏡社工服務中心理事會理事,發表在《文明與社會》2019年8-9月16日總第417—421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