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挖掘傳統資源 倡樹良好家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這個穿衣扣扣子的比喻非常形象,而且内涵豐富。那麽,人生的第一個扣子來自哪裏?就是家庭的教育。因爲家庭是一個人成長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訓和家風對一個人成長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家訓和家風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力量,影響着每一個家庭,進而影響整個社會。

  傳統家訓是古代德育的重要載體,藴含着人生觀、道德觀等德育内容。繼承傳統家訓,探尋和發現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符合的教育内容,對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當代社會的培育發展有積極作用和重要意義。家風建設,必須從中國淵深源長的家庭教育傳統中尋找資源,諸如司馬談的《命子遷》、諸葛亮的《誡子書》、顔之推的《顔氏家訓》等家訓經典,無不深深地滲入中國人的治家理念中,影響着無數家庭的精神成長。範英先生著的《範仲淹家風百首謡》,就是這樣一本挖掘傳統資源,倡樹良好家風的好書,細膩易懂、可讀有趣。

  北宋名臣範仲淹有句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僅自己做了許多扶危濟困的好事,還將其化爲家風,開創了一個古代的“慈善基金會”。這個“基金會”從範仲淹創立開始,存在了八百餘年,到民國時期,由於歷代子孫的捐贈,其田地已多達五千餘畝。歷經改朝换代、無數戰亂,這個“基金會”越發興旺,因爲是賦有範仲淹仁善精神的組織。生於此、長於此的範氏子孫,一代又一代地將範仲淹的精神傳承下去,發揚光大。這就是代代相承的良好家風的力量。

  範英先生整理出版了《範仲淹家風百首謡》,並對其做出符合現代人閲讀習慣的編排、解讀與評讀。在書中,我們看到了範仲淹高尚的品格與情操,以及他積極倡導勤學苦讀、勤儉節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樂善好施的寒素家風,使得範氏家族得以長盛不衰。例如,範仲淹深知“君子學而知其仕也,必漸而成德,然後有位焉”,因此,他不僅自己始終不忘學習,還經常勸諭子侄及後輩們勤奮學習。在《範仲淹家風百首謡》中,專辟“勤讀”章,其苦心勸學的語句,如“勤讀聖賢書  方完人生夢”“心係干坤大  勤讀路必洪”等,對後人很有啓發。

  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古人對此有過許多發人深省的論斷。孔子説:“禮,與其奢也,寧儉。”唐朝詩人李商隱説:“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範仲淹,自幼就十分節儉。他不僅以儉約自守,還以此教育子孫。“公既貴,常以儉約率家人。且戒諸子曰:‘吾貧時,與汝母養吾親,汝母躬執爨,而吾親甘旨未嘗充也。今而得厚禄,欲以養親,親不在矣,汝母又已早逝,吾所恨者,忍令若曹享富貴之樂也!’”即使在範仲淹貴顯之後,“門中如貧賤時,家人不識富貴之樂”。反映在《範仲淹家風百首謡》中,就是“惜物”章節:“吾祖品性方  勤儉重日常  字紙莫亂廢  旨在惜物倡”“人衆多惜物  家國常隆吭”,等等。

  “孝悌傳家”也是範氏家風的重要内容。中國古代禮教認爲,孝是各種道德規範的根本,貫穿於人的行爲始終,從侍奉順從父母,到治國安邦,由君主到平民都離不開孝,就是所謂的“百善孝爲先”。《宋史》稱範仲淹“性至孝”,説他是個孝子。他登上進士第後,便將母親接到身邊,“欲便親養,授廣德軍司理參軍,迎母以往”。其母逝後葬於河南尹樊裏萬安山下之前,範仲淹上《求追贈考妣狀》,要求將自己應得“磨勘改轉官恩澤,乞先移贈考妣”。在《範仲淹家風百首謡》裏,“孝道”爲首,“忠勇”“兄弟”等章節教人基本的道理:“吾祖文正公  家風首其宗  孝道當竭力  做人方始雄”“四海皆兄弟  血肉本來濃”,等等,真是“忠言寄深意,勇行藴厚豐”。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爲國之本,家事非小事。綜觀範仲淹家族在宋代的發展,歷閲《範仲淹家風百首謡》,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範仲淹倡導的勤學、儉檏、孝悌、樂善好施的寒素家風與其子弟的堅守,是範仲淹家族長盛不衰的主要原因。前賢的優秀家訓和家風傳之千載、歷久彌新,從對範仲淹家風的整理中,我們可以看到挖掘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對於今天涵養好家風的助益,對讀者有鑒古知今、惕厲自省的現世意義。

  (作者温朝霞,廣州行政學院教授、校刊部副主任、《探求》雜誌副主編,發表在《文明與社會》2019年8-9月16日總第417—421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