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淺議“忠勇表丹誠”

  細細品讀範英先生新著《範仲淹家風百首謡》,我認爲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憂患意識與家國情懷,在“忠勇”一目中得到全面集中和淋漓盡致的體現。

  忠勇,即爲忠誠勇敢,忠是勇的内核支撑,勇是忠的外化表現。《説文解字》中講:“忠,敬也,盡心曰忠”。從造字可以看到,忠,存心居中,正直不偏,是人對天地、真理、信仰、職守、國家及他人等都至公無私,始終如一,盡心竭力的負責完成分内義務的美德;而“勇者,氣也。氣之所至。力亦至焉。心之所至。氣乃至焉。”如人僅有勇無忠,諸如好勇鬥狠之類,只是争利之勇,既難成捍衛正義的中堅,更非化俗導民的成勇正道。如能正直不偏,至公無私,此真勇之始也。故篤忠越大,其勇亦越大。

  範仲淹正是集忠勇於一身的北宋先賢。“吾祖文正公  施政持永衷  忠君敢言真報國唯民重”。他一生憂國憂民,一顆公心,從不圖個人榮華富貴。從27歲進士及第到55歲主持新政,在漫長的官宦生涯中,每遇國家大事,總是慷慨直言。雖然他三次被貶,但仍初心不改、本色不變。在範仲淹的影響下,宋朝先後出現了司馬光、歐陽修、蘇軾等一大批“以直言讜論倡於朝”的名臣,正如《宋史·忠義傳序》所言:“中外縉紳,知以名節相高,廉耻相尚,盡去五季之陋矣”。本着這份忠勇,52歲的範仲淹雖霜染鬢髮,但忠勇報國的熱忱却不减當年。他奉調西北前綫,擔任邊防主帥,提出“積極防禦”的守邊方略,使西北軍事防務形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北宋與西夏最終締署合約,西北邊疆得以重現和平。“吾祖文正公  威武建奇功  邊關軍情急  白發熄煙峰”正是對範公忠誠勇敢的高度評價。

  由於懷着一腔報國的赤膽忠心,無論在朝主政、出帥戍邊,均係國之安危、時之重望於一身。範仲淹對軍事制度和戰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綫邊防穩固了相當長時期;他領導的慶曆革新運動,雖只推行一年,却開了北宋改革風氣之先,成爲王安石“熙寧變法”的前奏。從此可見,“吾祖文正公  平生皆忠勇”“忠勇與丹誠  獻與家國隆”,便是範仲淹文化精神和家風思想的高度所在,更是《範仲淹家風百首謡》留給人們永遠思考和傳承的精華所在。

  (作者陳木朝,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高級工程師、高級實驗師,發表在《文明與社會》2019年10月30日總第422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