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無師難自聰”

  我年輕時非常喜歡魔術,但苦於無人教授,一直無法入門。後來因緣際遇,我結識了我的師傅(嶺南派魔術創始人上世紀30—40年代嶺南魔術大師)。 但師傅不是所有人要拜師都收爲徒弟的,他要首先測試一下“我與他是否有緣、是否與魔術有緣”,否則不會收我爲徒,只結個緣就算了。

  他把一條一米左右長的繩子擺在我面前,條件是:雙手不能放開繩子的兩端,要將繩子打上一個死結。“手不離繩”?我比畫、動手和思考了十五分鐘,弄得滿頭大汗,還是無法完成,看來拜師是不成了,我摇頭表示放棄,但師傅最後一句話的提示使我豁然開朗,他説:“繩子是不能自己打結的,但你的手可以打結,這叫做它不動你動,它不變你變”。 根據他的提示,我馬上雙手先打結然後再拿起繩子兩端,輕輕一拉,繩子就打上死結了。我也就成了他的弟子。師傅當時那句“它不動你動,它不變你變”的點醒讓我終生難忘。其實,裏面包含着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逆向思維的運用。後來我把這“逆向思維”列入破解魔術的重要思路之一,並放進自己的教學理論體系之中。從拜師到現在,我都感恩師傅的教導,把他當作自己的親人那樣看待。

  回想這些,我每有感慨:大凡一種行業手藝都必須有人傳授、解惑、指點與提高,不然門都難入。這正如範英先生在《範仲淹家風百首謡》的“尊師”一目所雲“無師難自聰”“尊師開智孔”。爲此,就必須力求“尊師如尊親”“重親若師崇”。

  轉眼幾十年過去了,我一直遵照師傅的教誨刻苦練習,從業餘到專業,現在也爲人師傅了。與這些小徒弟們相處,我深感其“尊師如尊親”“重親若師崇”的優秀品德並取得一些進展:幾個徒弟均獲得“全國魔術大賽金奬”“全國少年變臉大賽第一名”等殊榮。這也從事實證明:“無師難自聰”“尊師開智孔”的名教。

  (作者何德勝,廣東社會學學會潜能開發研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發表在《文明與社會》2019年10月30日總第422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