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對嶺南家風文化與範仲淹家風文化的若干認識

  以“首届嶺南優秀家風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爲主題的“2019年嶺南學術論壇”,經省社科聯批準並於今日在省社科聯召開。主辦單位廣東社會學學會和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要我就這一主題先講點學術理論性與現實針對性相結合的開場白。現就與這一主題相關的幾個主要學術理論性和現實針對性的問題,講講如下觀點僅供各位參考。

  一、關於“嶺南文化”最爲基本的三個問題

  多年來,我們經常講要重視“嶺南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這是很有必要的。在這方面,廣東做了許多努力,無疑也取得了許多成效。但我覺得還有不少問題要進一步從學術理論上加以研究。只有强化這一研究,才能更好地使“嶺南文化”的現實針對性問題得到進一步化解。我們過去比較重視這方面的現實針對性的探討,而對這一問題的學術理論性的提昇却相對薄弱。這種狀態應當引起人們的關切。

  首先,關於“嶺南”這一概念有很多種含義。但總的是種地域性概念,即指我國五嶺以南的大部分地區。五嶺包括大庾嶺、騎田嶺、越城嶺、萌渚嶺和都龐嶺,是嶺南地區最主要的山脈,也是廣東最高的山脈,海拔1902米,古時候爬上這麽高的山脈談何容易;也因爲這麽高的山脈相阻,幾乎與中原地區隔世。但嶺南地區境内則有山地、丘陵、平原和台地等;珠江三角洲和韓江三角洲是嶺南地區的平原所在;而廣東南部還有長達8400多公里的海岸綫,舊時的海上交通和内河運輸是十分便利的。按照傳統説法,嶺南地區就是泛指廣東、港澳、海南和廣西大部分地區,是山水相因比美的聖地。

  其次,關於“文化”這一概念也有很多不同的講法。但我們今天講的“文化”,必須是指以經濟、政治並列的那個“文化”。這是創新性的“文化”概念。這種創新性的“文化”概念是黨的十五大特别是十六大以來重要文件反復使用的。我國要發展的“先進文化”、建設的“文化强國”,我省要發展的“先進文化”、建設的“文化强省”,就是指這種“文化”。因此,我們的經濟建設要出物質成果、政治建設要出政治成果、文化建設自然要出文化成果。我認爲,今後强調要認真重視傳承和創新的“嶺南文化”,毫無疑問,應該十分清楚地認識到,是指與嶺南經濟、嶺南政治等相對應的“嶺南文化”,而不是指嶺南經濟、嶺南政治等在内的那個無所不包的“嶺南文化”。

  再次,關於“嶺南文化”這一概念,也有不少争議。但確切地講,是對“嶺南”二字的共識與對“文化”二字的共識有機地連結起來。到目前爲止,我們可以這樣來厘定和表述“嶺南文化”的新概念及其新内涵——她是指我國五嶺以南即廣東、港澳、海南和廣西大部分地區歷來積累起來的,相對於嶺南經濟、嶺南政治而言的,又具濃重嶺南地方特色的文化。這個新概念及其新内涵,突出了“嶺南文化”的地域方位;突出了“嶺南文化”是相對於“嶺南經濟”“嶺南政治”而言的;突出了“嶺南文化”是該地域方位上形成與積累而來的;突出了“嶺南文化”是有濃重地方特色的文化。我認爲,只有這樣來看“嶺南文化”,才能與發展我國、我省的文化建設相互銜接。特别是廣東,作爲“嶺南文化”的主要代表者,在使用“嶺南文化”這一概念時,必須謹記文化的相對内涵和自身的帶頭作用。

  二、關於“嶺南優秀家風文化”的相對界説

  在探討了什麽是“嶺南文化”的三個基本問題的基礎上,還應從學術理論方面入手,對相關的“家風”“家風文化”和“嶺南優秀家風文化”的基本概念作些研究,才能爲現實針對性方面提供大致的參考思路。

  首先是關於“家風”的界定。在我國的歷代文獻中,對家風的界定是相當多樣的。這裏不再一一舉論。綜觀這些界定,盡管有區别,但有幾點是共同的:一、家風是家庭産生之後的産物,也是文字産生之前的産物;二、家風是以家訓、家教、家規等爲基礎的家庭風氣或風尚;三、家風是個中性的東西,有好的家風也有不好的家風;四、家風的産生、存在和延續,對宗族、社會和國家有着根本的作用等。以上的家風界定有許多合理的成分,應當有機地繼承。但從新時代的角度看,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角度看,我個人認爲,應當進行新的界定。這一新的界定是:家風是家庭成員中占主導地位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家庭中的映寫。

  其次是關於“家風文化”的界定。根據“家風”界定的新概念,我們可以這樣來界定“家風文化”的新概念,即:“家風文化”是家風中展示出來的社會文化的根本文化。一個社會之中,大致可分爲社會經濟、社會政治和社會文化等三大互通的領域。僅從社會文化而言,没有家風文化這一根基和細胞的組成,便是空中樓閣。但社會文化又是家風文化的導引者和促成者。社會文化提倡什麽樣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家風文化的引導與促成是相當重要的。尤其是新時代的家風文化,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爲引導來促進適應社會文化中的家風文化,也即在國家層面上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諧,社會層面上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大背景中,更好地養成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爲主體的家風和家風文化。

  再次是關於“嶺南優秀家風文化”的界定。這要從中國家風文化、地域家風文化所及的質性講起。中國家風文化的縱向方面,可以有古近代家風文化、現當代家風文化和新時代家風文化的區别;横向方面則有不同地域、不同家庭、不同主導者的區别。上述縱横方面的家風文化還有正能量家風文化、負能量家風文化和其他類型的家風文化等。近些年來,我們的課題組曾經對中國家風文化的一般、中國古近代、現當代及新時代家風文化的分類以及相關的質性問題,均作過初步的研究。這裏不再重述。但涉及中國家風横向方面的地域性家風文化即嶺南家風文化需要多説一下。所謂嶺南家風文化,是指中國家風文化中嶺南這一區域性的家風文化。它無疑具有中國家風文化的一般,但其鮮明的地方特色不可取代。從其鮮明的地方特色來看,粗略具有原居者家風文化和遷入者家風文化。僅就嶺南家風文化中的廣東來説,便有原居人家風文化、廣府人家風文化、客家人家風文化、潮汕人家風文化和海外廣東人家風文化等。而它們又各有自己的個性特色。但不管中國家風文化的一般還是其中的地域家風文化的特殊,都有個質性的問題。在新時代,應當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來審視中國家風文化的一般或其中的地域家風文化的特殊及它們的質性,在講它們的正能量、負能量等等時,才會有較爲合理的標準。因此,所謂“嶺南優秀家風文化”,是指嶺南家風文化中具有正能量的那些家風文化。我們今天召開的“首届嶺南優秀家風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論壇”,就是力求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來探討中國家風文化和嶺南家風文化的相關理論問題並從現實出發,爲尋求新時代傳承和創新嶺南優秀家風文化的路子提供參考。

  三、關於範仲淹與嶺南家風文化的思考

  前面分别講了“嶺南文化”最基本的三個問題和“嶺南優秀家風文化”的三個基本概念,現就關於範仲淹與嶺南家風文化相關問題作些探討,主要講講範仲淹文化對嶺南優秀家風文化的影響、嶺南優秀家風文化對範仲淹文化和範仲淹家風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這三個方面。

  首先講講影響方面。範仲淹是北宋時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教育家。他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下形成了範仲淹文化的相對内涵和相對特色。可以説,範仲淹文化就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百花叢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朵。研究範仲淹文化對嶺南優秀家風文化的影響,必先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家風文化對嶺南優秀家風文化的影響入手。中國優秀家風文化對嶺南優秀家風文化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敬老愛幼的家風倫理、忠心報國的家風節操、廉潔奉公的家風準則、誠實守信的家風信條、助人爲樂的家風品性和勤奮好學的家風追求等6個層次。藉助於這6個層次,從中可以窺見到範仲淹文化特别是他的家風文化對嶺南優秀家風文化的影響。此外,範仲淹文化特别是他的家風文化,近千年來對嶺南優秀家風文化的影響又多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憂患意識、擔當精神和家國情懷爲標識,潤物無聲地爲嶺南優秀家風文化的完善與發展作出過潜在的、廣泛的、深入的影響,在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涌現出來的嶺南賢達人士及其優秀家風文化,均可在範仲淹文化尤其是家風文化的影響上找到烙印。

  其次講講傳承方面。有了影響才會有傳承。嶺南優秀家風文化對範仲淹家風文化的傳承並非一朝一夕之事。爲了傳承得多些好些完善些和更有益於嶺南優秀家風文化的發展與提昇,對濃縮了中國優秀家風文化的範仲淹家風文化這一重要組成部分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對於這一重要問題,近千年來,民間有識之士曾經把範仲淹散見於各處的家風文化觀點加以整理,寫成一首叫做《範仲淹家訓百字銘》共20句、一百字的詩話而在海内外當然也包括嶺南各地廣泛流傳至今。作爲當代的嶺南人之一,也作爲範仲淹的後人之一,本人便有雙重的責任把以《範仲淹家訓百字銘》爲基礎的範仲淹家風文化思想進一步系統性、立體性、形象性和實用性的改造製作,使之更能凸現範仲淹家風文化的真諦所在,爲促進新時代全國和嶺南優秀家風文化的建設盡些微力。因此,在範仲淹誕辰1029週年之際寫作了《範仲淹家風百首謡》並正式出版。這本書以104首五言歌謡的形式,通過20個分題凸現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憂患意識、擔當精神和家國情懷,力求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範仲淹文化、範仲淹文化與範仲淹家風文化融於一爐,以展示嶺南文化的兼收並蓄、重視傳承和在傳承中創新的學風與文風。

  藉助於《範仲淹家風百首謡》的寫作、出版和推廣活動,範仲淹家風文化在嶺南的影響與傳承當可得到進一步的擴展。一是範仲淹家風文化始自“孝道”,把“百善孝爲先”的思想作爲優秀家風文化的首要;二是把“忠勇”作爲僅次於“孝道”的第二位要求並强調“獻與家國隆”才是正道;三是强調“兄弟”“慈悲”“勤讀”“尊師”“禮義”“睦鄰”“敬懷”“憐恤”“謙廉”“戒驕”“惜物”“報谷”“天理”“博愛”“處世”“修身”“堅守”等立品和養德的重要要素是達到“孝道”和“忠勇”的利器;四是將“種根”即“成家種善根”作爲終點是範仲淹家風文化的鮮明歸結。從上簡要分析可知,範仲淹家風文化之所以自成系統的、立體的體系,不僅以儒學中孟子所提出的“國以家爲本”的觀點作主綫,同時也兼融了道家和佛家的相關因素,因而凸顯了“家爲國本,孝爲家始、修爲家利、善爲家根”的總體思想。這些思想的集成,正能量是主要的。我們嶺南優秀家風文化傳承其正能量無疑是必須的。

  最後講講創新方面。近千年來,嶺南優秀家風文化在範仲淹文化及其家風文化的影響和傳承進程中,並不乏對範仲淹文化和範仲淹家風文化的創新因素。一、表現爲嶺南優秀家風文化與範仲淹文化、範仲淹家風文化的有機結合。任何正能量爲主的東西,如果受到排斥,不爲另一方理解、接受和踐行,便很難有機的結合。範仲淹文化和範仲淹家風文化之所以能在嶺南優秀家風文化中産生影響和不斷傳承,證明這二者之間能够有機結合。這種有機結合本身存在着嶺南優秀家風文化具有的創新要求和創新能力。二、表現爲嶺南優秀家風文化對範仲淹文化、範仲淹家風文化自身某些方面的完善或創新,實際上也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或優秀家風文化的某些完善與創新。例如嶺南優秀家風文化中的海洋特性、開放特性等,對範仲淹文化和範仲淹家風文化的補充便具創新因素。

  而對於以具體形態的《範仲淹家風百首謡》的作者、出版者和大批評論者來説,他們幾乎都屬嶺南優秀家風文化氛圍中工作和生活着的人,他們在解讀、感讀和評讀中所揭示的,對範仲淹文化和範仲淹家風文化的創新因素是值得重視的。這只有通過比較才能發現。但畢竟不能離開範仲淹文化和範仲淹家風文化本身的主旨或其産生的歷史背景另造出一套創新時代的範仲淹文化與範仲淹家風文化,只能吸納、借鑒其優秀的傳統成分來傳承、創新我們嶺南優秀的家風文化。而且嶺南優秀家風文化本身也有個如何研究、如何傳承、如何創新和如何建設的理論與實踐問題。這要靠我們新老嶺南人共同的努力。

  (講演者範英,廣東省社科聯顧問,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廣東社會學學會終身名譽會長,中國精神文明學(意識社會學)大型叢書編委會主任兼總編、《範仲淹家風百首謡》作者,發表在《文明與社會》2020年1月22日總第425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