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試析中國抗疫精神

  【内容簡介】本論簡約地表述了中國抗疫精神提出的理論依據、現實依據和當下依據;中國抗疫精神的總體界定、主要内涵和重要特徵等,旨在爲“嶺南首届中國抗疫精神論壇”作點抛磚引玉的參考並祈同仁方家教正。

  【關鍵詞】中國  抗疫精神  概念  内涵  特徵

  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强領道、全國14億人民齊心協力之下,我國已取得了抗擊世界性新冠肺炎病毒偉大鬥争的重大戰略成果。對這場世界性的、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病毒進行偉大鬥争的中國抗疫經驗和中國抗疫精神開展全面總結與深刻揭示,無疑是項重大的課題,作爲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尤應進行努力的研究。現僅就中國抗疫精神這一重點問題試作若干思考。

  一、中國抗疫精神提出依據的表述

  中國抗疫精神的提出,我認爲有如下首要的理論依據、重要的現實依據和當下的探討依據。

  (一)首要的理論依據。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向來把精神看作是物質的主觀映寫,精神世界對客觀世界有着巨大的反作用。這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紀念中國紅軍長征80週年的重要講話中所强調的:“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奮發向前。”可見,以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有關精神方面的科學觀點作爲研究中國抗疫精神的理論依據是指道的依據。

  與此同時,我國在近百年來,曾對民主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許多優秀精神均作過充分的肯定與弘揚,特别是對中華民族精神、中國精神、時代精神和社會主義精神的大量研究成果,是開展中國抗疫精神研究不可或缺的理論依據。

  (二)重要的現實依據。這裏專以2003年的抗非精神的現實爲例。人們至今記得:“萬衆一心,衆志成城,團結互助,和衷共濟,迎難而上,敢於勝利”的六句廿四字的抗非精神,不僅高度概括了當時全國人民在黨中央的正確指揮下所表現出來的精氣神,更爲今天我們取得中國抗擊世界性新冠肺炎病毒偉大鬥争的戰略成果作出了堅實的精神鋪墊。

  可以説,今天中國抗擊世界性新冠肺炎病毒的偉大鬥争所取得的重大戰略成果,既是中華民族精神、中國精神、時代精神和社會主義精神等在這一特殊的社會公共衛生事件上的集中展示,又是這種事件曾經形成並弘揚至今的抗非精神的再現與深化。

  (三)當下的探討依據。從我國報刊網站已發表的信息看。近幾個月來,雖然有關世界各國抗疫經驗的報導幾乎覆蓋了全局,但對中國抗疫精神的研究尚未形成勢頭。不過,其中有幾篇專論抗疫精神的則較有代表性:一認爲“抗疫精神”有四個方面的體現:即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的宗旨精神;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團結奮鬥精神;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英雄主義精神;民主平等、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二認爲“抗疫精神”的深刻内涵主要是:不怕犧牲的精神;勇於擔當的精神;顧全大局的精神和甘於奉獻的精神。

  它們的同共之處一是以“抗疫精神”四個字來濃縮“世界性抗擊新冠肺炎病毒的精神”的,而非從其它角度、用其它語言來表述我國抗疫中展示的相關精神;二是對相關精神的内涵作了很有見地、大致雷同的概括。這爲我們提出中國抗疫精神總體概念的界定和主要内涵、重要特徵等提供了一定價值的參考。 

  二、中國抗疫精神總體概念的表述

  依據前述指道理論、現實理論和當下的探討,我們認爲,中國抗疫精神擬可用一句話來概括,即它是中華民族歷來形成的優秀精神在抗擊世界性新冠肺炎病毒的偉大鬥争中凸顯的風貌。這一總體概念中的關鍵節點有四。

  (一)我們所指的抗疫精神是中國的抗疫精神,而非與國外的或世界的抗疫精神毫無自己内涵與特徵的抗疫精神,也非與中華民族精神、中國精神、時代精神和社會主義精神完全相等同、失去特定事件所凸顯出來的抗疫精神;更非與2003年相近類型的抗非精神完全互代的精神。也就是説,以中國這一主語爲定位,是表述中國今次抗疫精神這一總體概念的明確指向,與雖屬相近類型但無明確主語定位的“抗非精神”及近用的“抗疫精神”等有比較明顯的差别。

  (二)我們所指的中國抗疫精神屬中華民族歷來形成的優秀精神的凸現,也即包括許許多多的優秀精神特别是中國精神、時代精神和社會主義精神在内的優秀精神的交叉、集結與凸現,可見它是中華民族精神或中國精神、時代精神和社會主義精神爲底色爲依據的抗疫精神。

  (三)我們所指的中國抗疫精神,係今次中國抗擊世界性新冠肺炎病毒時凸顯出來的精神,中國最早、最快取得的、有力的防控治成果,是撼動世界的壯舉。一句話,我們所指的中國抗疫精神,無疑是上述三大關鍵節點的有機統一而形成的時代風貌。

  三、中國抗疫精神主要内涵的表述

  我們認爲,中國抗疫精神的内涵是極其豐富多彩的,但依據中國抗疫精神總體概念的界定而言,以下主要精神是不可或缺的。

  (一)是人民至上的精神。中華民族歷來形成的優秀精神歸根結底就是“以人爲本”的精神。中國共産黨的初心與宗旨即爲人民服務,一切爲了人民的利益而奮鬥等表現出來的優秀精神就是人民至上的精神。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6月6日主持召開專家學者座談會上强調指出的“人民至上”是中國抗疫精神的首要精神,其中包含“生命至上”等系列精神,是這一首位精神範圍内必須闡析的重大内容。

  (二)是家國一體的精神。在中華民族歷代形成的優秀精神中,一直注重家與國的密切關係,家爲國本、國爲民生的家國情懷從未分離。在今次保家衛國的抗疫鬥争中,各界志士勇上前綫,千家萬户嚴守家園,所展示的一系列感人的精神,就是人民至上激發而來的中國抗疫精神中“家國一體”的精神,同時也較好地把“抗非精神”的内容包括在這裏了。

  (三)是崇尚科學的精神。在今次中國抗疫鬥争中的防控治相關階段,崇尚科學的精神日益得到重視,從中央决策到個人行爲,科學觀念、科學方法成了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的有力武器,無形中普及了廣大人民的科學知識,提高了廣大人民的科學素質。

  (四)是遵行法紀的精神。中國抗疫精神中的遵行法紀精神,既是多年來全國進行“依法治國”重大國策在今次抗疫鬥争中經受的重大考驗,又是在全國開展黨規黨紀和全民開展行爲守則普及教育經受的重大考驗。中國抗疫鬥争的重大戰略成果已經充分證明,遵行法紀的精神是臨危不亂、有序前行的重要精神。

  (五)是中西互醫的精神。在中國今次的抗疫鬥争中,中華民族有着數千年優秀傳統的中醫中藥文化展示了相當奇特的防控治功效,其地位作用得到了復歸的充分肯定。現實也已完全證明,中醫中藥是我國抗疫鬥争中防控治病的拿手好戲,西方世界難以比擬。與此同時,中醫中藥與西醫西藥的相互結合、相互補充,既是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强調的防控治疫之道,又是擴大中國與世界各國共同防控治疫的重要路徑。

  (六)是文明防治的精神。這是中國抗疫精神六句話中的最後一句,旨在總括中國的抗疫鬥争是以馬克思主義的“大世界觀”“大社會觀”“大文明觀”來揭示其防與控、防控與善治之間的辯證精神。也就是説,在世界性新冠肺炎病毒的突襲下的中國社會抗疫精神的文明,只要不斷地、持續地夯實以物質文明爲基礎的各種文明,主要是政治文明、法制文明、生態文明等相互促進,其綜合有效的防與控、防控與善治的中國抗疫精神必定會達到更高的境界。至此,把前面簡約表述中國抗疫精神的主要内涵歸結起來就是六句廿四字:

  人民至上,家國一體;
  崇尚科學,遵行法紀;
  中西互醫,文明防治。

  四、中國抗疫精神重要特徵的表述

  從中國抗疫精神總體概念與主要内涵的簡約表述中,可知中國抗疫精神重要特徵有如下幾方面。

  (一)是中華民族歷來形成的優秀精神凸現出來的最新風貌。數千年來中華民族歷來形成的優秀精神枚不勝數,但從發展時序上講,從中華之始到清朝者主要是以“自强不息”“先憂後樂”精神等爲典;從清朝到中華民國(即中國名稱正式出現)者主要是以“天下爲公”“建立民國”精神等爲典;從中華民國到新中國者主要是以“艱苦奮鬥”“革命建設”精神等爲典;從新中國到當下呢,則主要是以“改革創新”“完夢中華”精神等爲典。中國抗疫精神的根本源頭是中華民族歷代以來的優秀精神,其一切具體精神的背後均係前述精神的有機映寫,舍此則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二)是中國共産黨堅强領道、社會主義優越制度凸現出來的最新風貌。中國共産黨繼承中華民族歷代形成的優秀精神,並以馬克思主義關於革命與建設的科學理論爲指道,帶領全國人民進行艱苦卓絶的長期奮鬥,才有新中國的誕生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的不争事實。中國抗疫精神最爲直接的精神動力便在此處。没有共産黨便没有新中國;若没有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便没有人民至上、人民當家作主、一切爲人民服務而深受14億中國人民的真心擁護,則何來中國抗疫精神的充分凸顯並高揚於天下?!

  (三)是共産黨堅强領道下的中國人民保家衛國的最新風貌。今次中國抗擊世界性新冠肺炎病毒的鬥争之所以偉大,因其足稱一場不見硝烟的人民戰争。面對極端兇殘的世界性新冠肺炎病毒的無孔不侵,保家衛國的人民戰争才是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的主要法寶,全國人民萬衆一心、同舟共濟;志士斷腕、逆行而上;老幼護家、堅守門户,前方後院連成一體……在國家危難之際,大部分港澳台同胞和海外華僑也心心相印、竭力而爲。此情此景,與真槍真砲的戰争何异。也經此一戰,中國抗疫精神無疑鉗鑲着保家衛國的偉大風貌。

  (四)是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國際人道主義的最新風貌。正如2020年6月7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國行動》的白皮書所説,“中國始終秉承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肩負大國擔當,同其他國家並肩作戰,共克時艱”“毫無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經驗”“盡己所能向國際社會提供人道主義援助,支持全球抗擊疫情”。而世界許多國家和人民對中國抗疫鬥争取得的重大戰略成果同樣也作出了各自的奉獻。這充分説明團結合作是國際社會戰勝疫情的有力武器,國際人道主義的最新風貌也由此而來。

  (作者範英,發表在《文明與社會》2020年6月25日總第431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