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兩會新書《中國糧食學先驅——陸精治及其糧食學大著》書訊

  一、前  言

  1931年10月,上海啓智書局出版發行的《糧食學》(又稱《中國民食論》)這部巨著,立時成了國内有識之士關注的熱點,時年35歲的作者陸精治也自然成爲人們漸識的農學專家。

  正是這位年輕的農學專家,於國内首次提出了“三農”研究領域中一個全新的“糧食學”概念,繼而首創了較爲全面、系統的“糧食學”學科體系搆架,爲國人奉獻出探索以糧食爲名的專門學科——“民以食爲天”的專門學科。這在當時,確屬一項令人稱嘆的學術理論方面的重大壯舉。

  陸精治先生(1896—1986)是廣東南海人。雖然生在極爲富裕的家庭,但作爲康有爲家鄉學子之一,從幼年、少年到青年時代,却逐步養成了深知民間疾苦,要爲天下最受生活所困的廣大農民盡力的志向,並從日本東京帝國大學農學部畢業,回國後旋即從事農業工作的社會實踐和研究“三農”問題的學術理論。其在廣東中山縣任職時,先已寫成了《改進廣東全省農業計劃》一書,試圖爲改善全國“三農”領域存在的極端落後狀態提供廣東的試行方案,該書稿曾得到作者的留日好友、海陸豐農民運動“大王”彭湃的首肯。

  而於1931年10月出版的這部《糧食學》巨著,則是以前述《廣東全省農業計劃》爲鋪墊,並從全新學科“糧食學”的高度上,專爲中國“三農”領域中“民以食爲天”的糧食問題作出綜合性、立體性和創新性的學術理論探索。該書由“序一”“序二”“自序”和當年一批社會名流的題詞外,分設6大編、23章、135節和一個“跋”,同時還有附表187份、附圖31張形成宏偉的架構。其鮮明的特點就是以中國歷來的農業立國及當年“三農”問題的嚴重困惑爲依據,尤以“民以食爲天”的糧食問題的嚴重困惑爲出發點,並與國外相關的信息作比較,同時率先批判流行世界已一百三十多年的馬爾薩斯人口論,極賦現實針對性地提出和論证何以要設立“糧食學”,“糧食學”體系搆架所强調的一系列問題,何以成爲中國當年的嚴重問題和怎樣才能逐步克服這些嚴重問題,等等,作者均作了逐一的討論,並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書甫一出版便得到社會上的認可與廣泛流傳,足見其與當年社會現實的急需是同步問世的名作。

  但在陸精治先生的巨著《糧食學》出版以來的90年間,其所論及的“三農”問題,尤其是“民以食爲天”的糧食問題,仍是國内相當關鍵的國計民生大事。正如習近平在《求是》雜誌2019年第11期《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爲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的文章中所説,十九大提出的關於我國鄉村振興戰略,始終把解决好“三農”問題作爲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實促進農業全面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今年7月22—24日,他在吉林考察時又强調指出,“洪範八政,食爲政首”,我國是人口衆多的大國,解决好喫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因此要着力提昇國家糧食安全的能力、政策創新的能力、産業興糧的能力和科技强糧的能力等。只有立足於國糧安全自給爲主,把中國的飯碗緊緊地端在中國人自己的手中,特别在應對可能的戰争、天灾、疾病等突發事件時,我們才有主動權,才不會受制於人。

  由此可見,重温陸精治先生90年前《糧食學》巨著所提出和研究的理論與實際問題,於今天無疑有着現實的重要借鑒作用。也因此,我們撰寫了《中國糧食學先驅——陸精治及其糧食學大著》一書,重點介述了該書一系列學術理論觀點和改進“三農”問題,尤其是改進“民以食爲天”的糧食問題的對策,謹供熱心者參考。同時,將此書列爲範英等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長期主編的中國精神文明學(意識社會學)大型叢書之第100部,既是對傳承中國和嶺南優秀文化的廣東老學人陸精治先生的深切懷念,又是我們學習、弘揚這位愛國爲民的農界先驅不朽精神的應有態度。到此,我們願以《民食》爲題的一首詩話作爲引子如下:

  濁中尚有一片清  勵精圖治寄重情
  憂國憂民創糧説  經天經地留史青
  農學先驅雖遠去  糧説後承應長興
  有道觀今宜鑒古  民食爲天最正經

  二、後  記

  本書係範英等於20世紀80年代至今長期主編的中國精神文明學(意識社會學)大型叢書之第100部,專對中國糧食學先驅——陸精治先生的大著《糧食學》(也即《中國民食論》)這一代表作進行簡略的評介,瞭解其對20世紀30年代之前我國“三農”問題的高度關注和作出的重要貢獻,尤其在首次提出“糧食學”學科概念與首創“中國糧食學”初步學科體系的開拓精神和探索精神,於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鑒價值。

  本書是在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和廣東社會學學會聯合組成的中國精神文明學(意識社會學)大型叢書編委會總體規劃中形成的一部著述,同時也是與陸精治先生家人一起寫作、出版的紀念性的一部著述。

  本書編委會由主任範英(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顧問,廣東社會學學會、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終身名譽會長,中國精神文明學(意識社會學)大型叢書編委會主任兼總編)、副主任董玉整(廣東省人口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二級研究員,廣東社會學學會會長)、吕志(廣東藥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原院長,教授,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會長)和編委範英、董玉整、吕志、陸紅、陸敏洋、陸敏方、陸敏穎、陸敏浩、肖暢、範鵬、李小霧、範鴻飛、李瑞雲、鐘永樂、温嘉猷、馮敏等組成。本書作者範英、陸紅、陸敏洋、肖暢。編務李小霧、範鵬、範鴻飛、鐘永樂。

  在本書出版之際,特向上述學會、本書編委會工作人員和出版社的領導、編輯致以真誠的謝忱。謹因水平有限,錯誤之處祈請讀者批正。

  (作者範英,發表在《文明與社會》2020年7月29日總第434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