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如何持續創新鐘南山精神的理論研究

  認真細品兩會在2020年分别於10月、11月、12月舉辦的“重大疫情防控的社會學研討會”“嶺南首届中國抗疫精神論壇”和“弘揚鐘南山精神研討會”三大學術會議的綜述——《關切疫情防控  回答時代之問》《高揚偉大抗疫精神 助推全國文明建設》和《持續理論創新  助力見賢思齊》都很有水準。這與起草者和會長的通力合作密不可分。就最近這幾期所發的專刊來講即《持續理論創新  助力見賢思齊》,起草者提供了較好的基礎,董會長作了反復的修改後,達到了精品文獻的水準。這是一般學會較難如此認真、如此負責、如此高效的。看來,關鍵在於自覺服務、自覺擔當。誠爲可貴也。希望各位同仁花點時間看看,當會對做自己的學問,對做集體的學問,均會有所啓迪?

  要寫好一篇會議綜述並非易事。

  首先,起草者應在現場,瞭解會議過程的具體環節與情况,關注會議過程中各位致辭、報告、發言人及相關事項的主要内容,應如何凸出會議應有的主題;哪些觀點應充分展示;哪些創新觀點應如何安排;哪些會議文獻上没有但由上述人員臨場發揮的精彩意見應如何處理;整個會議綜述是否反映了全局的水準與主題的要求;會議的標題是否既準確、實在,又具有厚重的意藴……這些,應是起草者必須注意的起碼要求。這些要求基本達到了,便爲會長的最後統審提供較好的基礎。

  其次,會長必須認真地對起草者的文件進行逐一地審看。審看的過程就是肯定其寫得好的一面,發現寫得薄弱的一面,並進行修改潤色的過程。好的會議綜述,就是在起草者與會長的共同努力下,經過反復修改後的結果。只有經過這些環節,才有可能寫出該次會議綜述的水準。兩會數十年來,就是這樣認真撰寫各種會議綜述的。積累起來就是兩會會史的重要資訊,馬虎不得的。只有環環嚴格要求,寫好每次會議綜述,才能爲兩會的會史留下鮮明的印記,反映兩會發展的足迹。這些優良傳統,通過2020年三大會議綜述,我們看到了更好的傳承與弘揚。尤其是《持續理論創新  助力見賢思齊》這一會議綜述,把兩會多年來在研究鐘南山精神這一開拓、創新性的重要學術理論探索專題的總體,作了一次很有特色的回顧與展示,是很值得看的。

  特别有意義的是,這場弘揚鐘南山精神研討會,是在世界性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中,在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取得戰略性重大成果後,進入常態化的現實中,經省社科聯批準立項、批準召開的。這個事實證明,兩會的學術理論研究,歷來秉持的路向,即與現實需要緊密結合,傳承嶺南經世致用的優良學風,敢於和善於創新探索密不可分。同時也證明瞭,兩會近十多年來,從零碎認識出自廣醫、廣州和廣東並逐漸拓展到國内外的鐘南山精神,到2015年開始,對鐘南山精神進行全面的、系統的學術理論研究,寫出了省内、國内首部48萬字的《鐘南山精神研究》的專著,以及持續向基層單位進行專題科普宣傳、贈送該研究成果等活動,再到這次籌備、召開的弘揚鐘南山精神研討會,均係廣東社會學界、廣東精神文明學界等,對社會熱點、重點和難點開展中國特色、中國風格與中國氣派的嘗試。如果再客觀地講,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以兩會爲主創的中國精神文明學這一國内外空缺的特色學科,以及本世紀初以兩會爲主創的中國海洋社會學這一國内外空缺的特色學科,早就是對中國特色、中國風格與中國氣派的先聲性嘗試。若無這些先聲性嘗試,取得先行探索的經驗,也許難於對鐘南山精神的界定要旨、搆成要素與價值要質等系列學術理論問題,作出馬克思主義的學術理論闡析,作出我們兩會一家之言的奉獻?我們認爲,董會長在本次研討總結中點化的六個第一,事實依據充分,概括别出心裁,没有長期的參與和體驗,没有客觀的氣度和學力,斷難對兩會長期以來集結在鐘南山精神研究之中所凸顯出來的真正底藴,作出如此的表達與弘揚啊。

  古今中外的優秀精神多如牛毛,很難一一羅列。但鐘南山本人的優秀精神,只是古今中外多如牛毛中之很少部分。這部分又是與之重復的一部分。我們從鐘南山身上具有的諸多優秀精神中精選出來的十二個主要搆成的背後,無疑是古今中外多如牛毛的優秀精神中之十二個要點。這十二個要點既是鐘南山精神的源頭,又是鐘南山精神的凸顯。因此,概括抽象鐘南山精神的同時,無疑也對古今中外多如牛毛的優秀精神中,那十二個點均作出了概括與抽象、描寫與展示。而歷來,並無任何人把古今中外多如牛毛的其中這十二點有機地排列在一起,來作系統地闡述。但借着鐘南山精神十二個主要要素之源頭追踪,則很順理成章地得到了首次的、系列性的共識。也因此,講鐘南山精神,就是弘揚古今中外優秀精神中的這十二個點;講古今中外優秀精神中的十二個點,也就是對鐘南山精神的弘揚。一箭雙鵰的立意和設計,起碼表明瞭,兩會對鐘南山精神與古今中外優秀精神的内在關聯是相當重視的。如果不作上述學術理論思考,不作歷史人文的多方位考察,隨便説鐘南山精神,隨便説它有什麽什麽,并且隨便排列其順序,雜亂無章地説東道西,怎麽也稱不上學術理論研究,怎麽也稱不上深入的學術理論研究。更何况,要深入地研究鐘南山精神,至少也得初步地、全面地、如實地回顧兩會許多年來,在這一專題上的汗水與心力,並提出存在的不足,然後提出真正對如何深化的、經世致用的、可以稱道的對策思路?這既是作爲兩會的共同希望,也如本次綜述標題所强調的,有助對鐘南山精神的持續理論創新,以助力見賢思齊也?

  要對鐘南山精神的學術理論進行持續創新,我認爲有幾個主要方面的問題必須取得共識:

  一是持續破除對活着的國家頂尖級英模代表人物的優秀品質不能用其姓名並以精神命題的陳腐陋習,認真體會毛澤東主席早就强調的,人是要有點精神的名言。他這句名言所指的人,不僅僅是已逝的張思德、白求恩等英模人物或千萬爲民族爲國家英勇犧牲的所有人及其優秀的精神,也同樣包括了活着的那些爲民族爲國家的英模人物和千萬活着的各個個人的優秀精神在内。即是説,這些人無論活着與否,都各有其優秀精神,只是多少的問題,而不是有没有的問題。我們既要學習與弘揚這些已逝之人的優秀精神,也要學習與弘揚這些活着之人的優秀精神。把這個問題弄明白了就較好辦。這主要不是對已經參與研究鐘南山精神的先行者而言,而主要是回應對研究活着的前述英模代表人物至今還停留在似是而非的舊觀念上,不敢越雷池半步者而言的。不然,那些先行研究鐘南山精神的嘗試者,在持續探索中所受之無形與有形的擠力似難减弱,其持續研究應有的氛圍可能趨於澹薄。

  二是必須明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當代當今的那些英模代表人物,同樣應看主流與本質,看其凸出的貢獻與重要影響,只要不是非主流、非本質的個人缺點或毛病,應當由其自我完善,而不宜用放大鏡、顯微鏡加倍擴大、無限上綱,甚至在背後使黑手、捅刀子,造成似是而非、渾水摸魚的態勢,而把應該果斷支持、及時弘揚的前述頂尖英模人物的代表置於表面受熱、内中受凉的情狀,於名正言順地、大張旗鼓地宣傳與弘揚其優秀精神極爲有害,也於持續推進研究工作極爲不利。

  三是説到底,在對待前述一二三各方面若有綜合性與科學性,持續鐘南山精神的研究與創新肯定會大有進展。這種進展一定會到來。因此,最關鍵的問題在於:要持續創新,必須持續擴大與强化研究隊伍,兩會爲主之外,還需團結省内各方精英合作推進。這方面困難不少,但應逐步化解。再就是没有專項持續的一定研究經費,全靠研究隊伍及專家自力更生,較難應付無米之炊的時日。因此建議上級有關部門在這一專項研究方面撥出相應的科研經費。特事特辦,合同互信,定有效應。既要馬兒好,又要馬兒有點草,是常理所在也。當然,就兩會長期以來而論,多在不計報酬者,但有點經費總比没有好些的。在没有經費或經費很少的境况下,能持續跨世紀寫出中國精神文明學(意識社會學)大型叢書近百部、數千萬字,其中包括《鐘南山精神研究》48萬字的專著以及系列宣傳推廣活動,還有後續的幾部著述,都主要是自力更生頂過來的。所以,在希望上級有點專項經費基礎上,主要靠自力更生才有志氣,才是持續之根。

  四是怎麽持續研究是個大問題。學術理論研究,在公則之下各施其法是百花齊放之路。兩會多年以來在研究鐘南山精神這一專項課題中,所顯示的模式與路子是很具個性特色的。它試爲鐘南山精神這一總體概念進行首次的、全新的界定之後,即分别將其主要内涵的十二大要素進行有序論述,並以其時代價值與人類價值的論述爲結。在這些論述中,分别用相應的古今中外尤其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理論爲論據,以鐘南山畢生業績的言行尤其是抗非抗疫等重大鬥争中的事例爲實據,逐序開展理論與事實緊密融和的闡析,并力求眉目清秀、簡明易看。這種文風是兩會長期形成的文風之影。這些著述特别是《鐘南山精神研究》專著於2016年出版以來,已多年了吧,但至今不見省内國内的第二本問世。也許有些學術團體或個人在用功之中,可能會有比兩會這一著作寫得更好?其模式與路子會比兩會的更合理、更科學?若此,兩會應向他們或他虚心學習,於我們持續理論創新必有重要借鑒。不過,要想超越兩會這部專著的水準,那些有心的學術團隊或個人恐難做到吧?幾年内恐難做到吧?何况,兩會不能等待這些超越,務實之法就是在既有理論控架下自我完善、自我持續。否定自我,好高騖遠,斷難有所作爲。這就需要實事求是,從現有研究狀况出發,實實在在地分類分題進行持續探討方有所進所新所果也。當然,快餐文化一直很喫香。弄個政府喜歡的模子,標語口號式的宣傳用器,或四平八穩的所謂創新貨色,於某些行家是甚易之舉。但兩會不宜向他們看齊。我們有我們的學術理念。隨大流易得好處不是我們的品性,對否?

  (作者範英於2021年02月02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