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切實研究抗疫精神 大力弘揚抗疫精神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爲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抗擊疫情成爲全社會的緊迫任務。學會面對肆虐的疫情,因此確定了以“中國抗疫精神”爲主題的工作重點,開展了卓有成效的中國抗疫精神的研究與弘揚活動,産生了重大的社會影響。

  一、2020年度本會主要工作回顧

  (一)以“嶺南首届中國抗疫精神論壇”爲命題積極申報嶺南學術論壇項目並獲立項資助

  廣東省社科聯2020年5月6日發出了申報嶺南學術論壇的信息。爲充分發揮本會的研究優勢,專業特長、團隊力量和學會特色,終身名譽會長範英率先提出了“中國抗疫精神”的理論命題,並與會長吕志等詳細分析其理論依據、政策依據和現實依據後,即以“嶺南首届中國抗疫精神論壇”爲主題進行項目申報,認爲舉辦嶺南首届中國抗疫精神論壇對於發掘“抗疫精神”,彰顯黨的領導和制度優勢、謳歌英模人物、强化社會正能量、展示民間學術團體在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研究中的價值都是非常必要的;由於本會申報材料具有選題的前瞻性和原創性、論证的規範性和可操作性、論壇所藴含的價值性和實踐性獲評審專家的高度認同,經評審通過後被列爲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2020年嶺南學術論壇第93期,並獲資助。由此,本會承辦的“嶺南首届中國抗疫精神論壇”與廣東社會學學會承辦的“重大疫情防控的社會學研討會”和“弘揚鐘南山精神研討會”形成了“兩會”系列學術活動有機組合。

  (二)深入細緻做好“嶺南首届中國抗疫精神論壇”的各項籌備工作

  爲了將本次論壇辦出質量、辦出水平、辦出特色,本會在6月5日發出“嶺南首届中國抗疫精神論壇”徵文啓事,列出關於中國抗疫精神的主要内涵、主要特徵、重大價值等20餘個選題,面向學會會員和社會各界廣泛開展徵文活動,引導省内外的專家學者圍遶中國抗疫精神的内涵、特徵、價值、應用及其與中華民族精神、時代精神、中國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嶺南文化、文明生活和海外華人華僑的關係等基本問題展開全面、系統、深入進行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本會於6月14日召開常務理事擴大會議,研究確定了“嶺南首届中國抗疫精神論壇”的具體要求、落實了論壇的分工與責任,成立“嶺南首届中國抗疫精神論壇”指導小組,并且落實了專著《中國抗疫精神研究》的提綱和寫作任務。

  本會終身名譽會長範英研究員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帶頭寫出《簡論中國抗疫精神》一文,首次將中國抗疫精神概括爲:人民至上、家國一體、崇尚科學、遵行法紀、中西互醫、文明防治等精神,彰顯出嶺南學人敢爲人先、敢爲天下先的學者風範。

  本會於9月5日成立“嶺南首届中國抗疫精神論壇”論文評審委員會,同時根據9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正式厘定的“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爲指針,向徵文作者發出修改通知,並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公正公平的做法,對修改後的110餘篇徵文進行了初評、復評和綜合評審,並給出論文的再修改意見後選取82篇論文收入會議論文集,占比75%;最後評選出特等奬1篇、一等奬16篇、二等奬31篇,占比59%。本次論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保持了較高水準,名列嶺南學術論壇各分論壇之首。學會决定在論壇結束後將優秀論文結集正式出版。

  (三)“嶺南首届中國抗疫精神論壇”在東莞隆重舉辦

  11月27日至28日,“嶺南首届中國抗疫精神論壇”在東莞松山湖高新區成功舉辦。本次論壇係2020年度嶺南學術論壇系列活動之一,由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承辦,廣東社會學學會、南方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廣州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廣東藥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廣東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等單位協辦。廣東省社科聯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兼秘書長李敏到會并發表講話,協辦單位的領導都作了致辭。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終身名譽會長範英、論壇特邀嘉賓、聯辦單位代表、徵文論文作者,以及《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南方日報》等代表共計130餘人出席了本次論壇,共話如何進一步闡釋和弘揚“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中國抗疫精神,提昇疫情防控中的精神戰斗力,建構新時代中國人的精神家園。

  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專職副主席兼秘書長李敏在論壇開幕式講話中指出,我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争取得重大戰略成果,表征之一就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在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鑄就的偉大抗疫精神。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作爲省内外有重要影響力的學術社團,這次舉辦的中國抗疫精神論壇,主題鮮明,意義重大,對推動廣東省的精神文明建設具有積極作用。同時期望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繼續發揚關注社會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做法和傳統,通過對中國抗疫精神的探索,實現學術理論研究與現實社會問題深度結合,賦予學術研究鮮活的生命力、獨特的闡釋力和强大的引領力,使扎根中國大地具有中國特色的精神文明學蓬勃發展。同時還提出了以下要求:一是要堅持正確研究導向,以學者擔當闡釋和弘揚好偉大的中國抗疫精神。二是要堅守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家國情懷,夯實中國抗疫精神最厚重、最亮麗的精神底色和最堅實、最牢固的道義支撑。三是要傳承嶺南學人“敢爲天下先”的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學術風範,通過對中國抗疫精神之持續研究將中國精神文明學的學科建設推向更新高度。

  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顧問,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終身名譽會長,中國精神文明學首創者範英研究員在題爲《中國抗疫精神觀要》的論壇主題報告中,專題就中國偉大抗疫精神研究前提涉及的五觀、中國偉大抗疫精神主體内涵凸顯的五觀、中國偉大抗疫精神鮮明特徵集結的五觀和中國偉大抗疫精神重大價值聚焦的五觀作了系統闡述。認爲研究中國偉大抗疫精神這一重大專題,首先需要從中國抗疫精神研究涉及的現實定位觀、基礎理論觀、對口借鑒觀、前期嘗試觀和精準厘定觀等五大前提作出介析。其次,中國抗疫精神主體内涵凸顯了“生命至上”的人權觀、“舉國同心”的民意觀、“捨生忘死”的生死觀、“尊重科學”的求是觀和“命運與共”的大同觀。再次,中國抗疫精神鮮明特徵集結了堅强執政的領導觀、國家優越的制度觀、聚力深厚的愛國觀、持續踐行的國際觀、綜合國力的後盾觀。最後,針對中國抗疫精神重大價值所聚焦的五觀即民族精神的優秀傳承觀、中國精神的現實踐行觀、時代精神的革新探索觀、人類精神的共愛和諧觀和文明精神的攀登追夢觀進行了逐一介論。與此同時,他還提交了11首專頌中國抗疫精神的詩話。

  與會代表在“嶺南首届中國抗疫精神論壇”上就抗疫精神展開了多層面的深入研究和討論,對習近平總書記厘定的偉大抗疫精神五句話20個字涉及的中國抗疫精神的主體内涵、内涵延伸、重要特徵和重大意義等進行系統理論闡釋,從學理層面梳理、挖掘和昇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在抗疫鬥争中展現出來的、撼動世界的中國抗疫精神,不斷推動理論創新。與會代表紛紛表示要把凝練、宣傳和實踐偉大抗疫精神與學習領會、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一起來,把凝練、宣傳和實踐偉大抗疫精神與深入開展黨的十九届五中全會精神宣傳教育有機結合起來,要加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教育和宣傳闡釋,推動偉大抗疫精神爲代表的新時代中國精神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要把偉大抗疫精神貫穿在精神文明精神建設全過程。

  本次論壇的成功舉辦,充分體現了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首創中國精神文明學的研究優勢、學術特長、專業特色和團隊力量,實現了對於偉大抗疫精神的深入研究和凝練提昇。

  (四)積極參與撰寫《有一種精神叫鐘南山》專著

  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社會學學會長期以來致力於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高級知識分子的典型、著名醫學專家、國家呼吸疾病領域的領軍人物鐘南山及其精神研究。學會終身名譽會長範英研究員於2015年最先提出研究“鐘南山精神”的概念,最先在全國出版以健在的、現實生活中鮮活的人的精神爲研究對象的《鐘南山精神研究》的理論專著,最先在省内外基層單位廣泛宣傳當代英模鐘南山精神。年初武漢疫情發生後,鐘南山院士在耄耋之年親臨武漢進行指導,鐘南山再次感動了國人。爲了持續學習弘揚鐘南山精神,依據以往既有研究成果和今次抗疫鬥争的最新情况,廣東社會學學會會長董玉整研究員主持編寫了《有一種精神叫鐘南山》的專著,終身名譽會長範英研究員特意爲此書共13章題寫了13首題頭詩話,學會一批會員積極參與該書的撰寫活動。日前該書已經完稿,將由出版社正式出版。

  (五)與廣東社會學學會精誠合作,協辦兩次研討會

  長期以來,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廣東社會學學會堅持同心協力,合作辦會。在2020年10月、12月期間,廣東社會學學會主辦的“重大疫情防控的社會學研討會”和“弘揚鐘南山精神研討會”,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均作爲協辦單位之一,發動會員積極撰寫專題論文,參與會議的籌備和會務工作,爲會議的成功舉辦做到了盡心、盡力、盡責,充分體現與發揚了“兩會”精誠合作的優良傳統,共同爲廣東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六)出版兩部學術著述

  本年度學會在終身名譽會長範英的主持下,出版了《家爲國本 善爲家根——〈範仲淹家風百首謡〉讀感集》和《中國糧食學先驅——陸精治及其糧食學大著》兩書。

  《家爲國本 善爲家根——〈範仲淹家風百首謡〉讀感集》一書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發表在《中國社會科學報》和《憂樂天下》的20多篇文章,第二部分主要是發表在《文明與社會》等的40多篇文章和詩詞,第三部分爲本書的相關附録,包括範英原作《範仲淹家風百首謡》、原作者與記者訪談録和原作者在“首届嶺南優秀家風論壇”上的學術報告等。全書爲弘揚中國古近代優秀家風文化的典範精神提供了一定的參考,爲建設新時代優秀家風文化有重要的借鑒作用。

  《中國糧食學先驅——陸精治及其糧食學大著》一書係範英等於20世紀80年代至今長期主編的中國精神文明學(意識社會學)大型叢書之第100部,專對嶺南老學人、中國糧食學先驅——陸精治先生的大著《糧食學》(也即《中國民食論》)這一代表作進行簡略的評介,瞭解其對20世紀30年代之前我國“三農”問題的高度關注和作出的重要貢獻,尤其在首次提出“糧食學”學科概念與首創“中國糧食學”初步學科體系的開拓精神和探索精神,於今天脱貧攻堅、鄉村振興,特别是當前世界性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傳播時期和各種自然灾害相繼突發時期,如何加强重視“民以食爲天”的14億中國人的糧食大問題,敲響了長鳴的警鐘,其借鑒價值相當重大。

  (七)辦好了17期《文明與社會》會刊

  2020年度内,學會與廣東社會學學會共同辦好了會刊《文明與社會》17期、共約17萬字。學會在本年度内的重要學術活動及重要學術成果等,均有及時的總結、存檔,並在會刊上編發,這個做法從學會成立以來到今天,均一直沿續不斷,對會内會外的内聚與外聯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八)參加廣東省社科聯的培訓活動

  2020年7月5—11日,廣東省社科聯在中山大學珠海校區學術交流中心舉辦“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骨幹綜合素質提昇培訓班”,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會長吕志教授、廣東社會學學會常務副會長楊鬆教授應邀參加了培訓。在會議交流上吕志教授就“兩會”新近出版的《家爲國本  善爲家根——〈範仲淹家風百首謡〉讀感集》一書做了專題介紹,楊鬆教授就“兩會”近年來所開展的學術理論研討活動和各項工作做了匯報,還就省精神文明學會、省社會學學會即將舉辦的“嶺南首届中國抗疫精神論壇”“重大疫情防控的社會學研究研討會”和“弘揚鐘南山精神研討會”的徵文活動進行了宣傳推介,受到了與會學者的高度認同。在培訓班上,省精神文明學會副會長何艷玲教授作了“復雜社會與管理者大能力”的精彩報告,受到與會學員的高度好評。

  (九)注重理論學習

  長期以來,學會非常注重學會骨幹的理論學習,注重提高學會會員的理論素養。先後組織學會的部分成員集體學習黨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會公報精神,集體學習研討《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利用學會的工作群,要求大家認真學習習近平《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並組織會員們圍遶抗疫精神的内涵表述等内容展開熱烈探討。通過理論學習,網絡討論,使思想得到碰撞,激發出理論之火花。

  (十)注重對先進集體和個人的表彰

  依據學會的傳統做法,學會經常對熱心學會工作,成績突出、積極奉獻的會員和單位進行表彰。在舉國同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2020年,學會成功舉辦了“嶺南首届中國抗疫精神論壇”,對這次活動中涌現出的一批優秀單位、優秀個人和先進個人,經各方推薦、本會研究决定給予表彰,以資鼓勵。

  二、本會2021年度初步設想

  2020年已經過去,2021年已經到來。在新的一年裏,學會將在新的起點上繼續努力,奮力前行。經與學會的一些骨干進行協商溝通,擬準備在新的一年圍遶以下五個方面做好學會工作:

  (一)繼續完成2020年度的遺留工作

  一是繼續做好“中國抗疫精神論壇”的優秀論文集《中國抗疫精神集論》的編輯出版工作,該書有60多萬字;繼續做好理論專著《中國抗疫精神研究》的撰寫、審定、出版工作,該書有20多萬字。二是繼續做好2020年度學會優秀工作單位、個人和先進個人的表彰活動。

  (二)强化學會的隊伍和骨幹建設

  要加强學會的黨建工作,充分發揮學會臨時黨支部的戰鬥堡壘和模範帶頭作用。要繼續抓好學會的制度建設,嚴明學會紀律,强化學會的組織管理,進一步擴大學會的學術影響力和内部凝聚力。學會自1993年成立以來已經走過27個年頭。在這期間學會培養和輸送了大批德才兼備的人才,當年學會許多骨幹已分别走上各級領導崗位,成爲專家教授;當年年輕有爲的會員,已經退休或面臨退休。當前大力加强學會的隊伍建設,培養學會骨幹人才是當務之急,它關係到學會的優良傳統和薪火能否得以傳承并發揚光大,要及時發展優秀人才加入學會,同時學會的領導成員也需要及時調整補充,只有這樣,學會才能做到可持續發展。

  (三)配合建黨100週年開展學術研討

  2021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的誕辰。學會將結合建黨100週年的紀念活動,擬舉辦“中國共産黨與精神文明建設研討會”,特别要深化對黨的領導與中國抗疫精神、脱貧攻堅精神、鄉村振興精神等的研究,謳歌黨的領導,點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弘揚正能量,增强責任感和使命感。

  (四)抓好學會的經費籌措

  今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學會要緊密配合國家層面和廣東層面的發展規劃,力争承擔廣東省社科聯的相關研究項目,做好“十四五”規劃中有關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大文章。要加强對外交流,在疫情防控許可的條件下,繼續協辦好南海“有爲論壇”的相關講座活動。同時,繼續加强社會調研,與基層單位開展合作共建活動,爲基層精神文明建設發展服務。

  (五)繼續保持與廣東社會學學會的合作共進

  長期以來,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與廣東社會學學會形成了親密無間的學術研究同盟,應繼續保持和發揚這種同盟關係,共同致力於廣東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繁榮。在新的一年裏,學會將繼續在資源共享、項目合作、人員互用等方面保持、發展、强化與廣東社會學學會的學術共同體關係,協作辦會,合作共進。

  (秘書處,發表在《文明與社會》2021年2月28日總第447-448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