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三個務必”是辯證的邏輯體系

  [編者按]  黨的二十大爲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指明瞭前進方向,確立了行動指南。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建設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深入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培育壯大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隊伍。作爲社會科學學術團體,要在新時代新征程中更好發揮學術團體積極作用,就一定要全面深入學習貫徹落實二十大精神,深入研究廣東實際,爲繁榮嶺南文化、落實省委省政府提出的“1+1+9”戰略部署、推進粤港澳大灣區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爲此,廣東社會學學會和廣東省精神文明學會,在學會秘書處編印的《文明與社會》上開闢“學習貫徹二十大精神”專欄,刊發學會同仁撰寫的學習心得體會。本期刊登的是學會領導和骨幹撰寫的文稿。

  1949年3月,在黨的七届二中全會上,毛澤東主席提出了“兩個務必”的思想,向全黨發出“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虚、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的號召,爲“進京趕考”提供了思想引領。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向全黨提出了“三個務必”的新要求。“全黨同志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虚謹慎、艱苦奮鬥,務必敢於鬥争、善於鬥争,堅定歷史自信,增强歷史主動,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的華章。”10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帶領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瞻仰延安革命紀念地時强調:“讓我們踏上新征程,向着新的奮斗目標,出發!” “三個務必”的新要求,彰顯了我們黨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的高度警醒和戰略自覺,是全黨向着新的奮斗目標出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保证。把握“三個務必”的辯證邏輯,牢記“三個務必”思想,對於我們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特别重要的歷史意義、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

  一、面對輝煌的100年曆史,堅持“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具有特别重要的歷史意義

  1921年,中國共産黨一經誕生,就把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爲自己的初心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强調指出:“一百年來,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鬥、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黨的百年曆史,就是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懈奮鬥,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强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黨的二十大吹響了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號角,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但是,我們不能沾沾自喜、得意忘形,一定要保持歷史清醒和歷史自覺。習近平總書記强調指出:“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歷史、告慰先輩,方可贏得民心、贏得時代”。違背初心和使命,就會動摇黨的根基。我們一定要勿忘昨天的苦難輝煌,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

  二、面臨當下的嚴峻現實,堅持“務必謙虚謹慎、艱苦奮鬥”具有特别重要的現實意義

  謙虚謹慎、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黨克敵制勝的法寶,也是全黨同志特别是領導幹部應有的政治本色和優良作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已經建成了全面小康社會,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成爲世界上最重要的經濟體之一,正在建設人類文明新形態。但是,世界形勢瞬息萬變,如果沾沾自喜、故步自封、因循守舊,很快就會失去發展優勢,陷入歷史被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黨必須繼續謙虚謹慎、艱苦奮鬥,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全力辦好自己的事,鍥而不捨實現我們的既定目標”。只有始終保持謙虚謹慎、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深刻洞察面臨的風險挑戰,保持勝不驕、敗不餒的定力,才能創造新的歷史偉業。

  三、面向未來的偉大目標,堅持“務必敢於鬥争、善於鬥争”具有特别重要的戰略意義。

  敢於鬥争、善於鬥争是我們黨的鮮明品格,是黨和人民始終立於不敗之地的力量源泉,也是偉大建黨精神的重要内涵。回望百年奮斗歷程,黨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通過不斷鬥争取得的,都是鮮血與汗水的凝結。我們黨始終勇於正視自身存在的問題,以刀刃向内的勇氣進行自我革命,清除一切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以黨的偉大自我革命全面引領偉大社會革命。

  進入新時代,黨和國家面臨的形勢之復雜、鬥争之嚴峻、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艱巨世所罕見、史所罕見。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只有發揚鬥争精神,增强鬥争本領,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知難而進、迎難而上,才能全力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和挑戰,如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不斷開闢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新境界。  

  (作者董玉整,廣東社會學學會會長,廣東省人口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二級研究員,發表在《文明與社會》2022年11月8日總第455-456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