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淺析香港近年來社會運動的特徵、癥結與出路思考

  一、香港社會運動特點分析

  (一)直指中央

  爲什麽每次示威都會跑到香港中聯辦門口請願?他們的目標是直指中央。香港市民認爲中聯辦是中央駐港機構,中央經常説很關注香港老百姓的生活,但是香港的基層老百姓認爲根本不關心他們。所以每次遊行示威的路綫都離不開中央政府駐港部門和香港政府總部。從他們的遊行路綫和訴求可以看得出是對中央政府和香港政府的抱怨都十分之大的。以2014年的“佔領中環”爲例,爲什麽學生團體選擇香港的中環這個區作爲主要佔領地?首先,中環是香港的“命脈”,香港的大部分的重要總部都在中環,例如香港匯豐銀行、中銀香港、各大投行和政府總部,示威者企圖癱痪香港的“大動脈”,讓整個香港都不能正常運作。其次就是中環的“中”這個字,“中”這字也有代表中國的含義,那麽在中環上撒野,那麽就相當於在中央的頭上撒野,以示他們對中央的不滿。示威者也借此炒作社會輿論,呼吁外國勢力介入中國内政,以達到示威者的目的。

  (二)顔色革命-外部干預

  美國的粗暴干預加上台獨勢力與港獨勢力内外聯動。美國民主基金會(下稱NED)是搗亂香港社會的幕後黑手,與“亂港四人幫”的壹傳媒黎智英、李柱銘等人關係十分之密切,提供了不少資金幫助在港支持他們的示威遊行活動。NED自稱是私人非牟利組織,但其資金主要來自美國國會,表面上是支持海外民主運動,實則是介入我國内政,在香港2014年占中事件,曾資助黎智英數千萬港元。李柱銘更於去年五月赴美國與美國國務卿蓬佩奥見面,出席NED研討會,商談關於修例問題。而NED更大力推動反修例,無論是從資金上還是人力上,他們希望香港能够成爲逃犯天堂,此舉亦有利於英美繼續在港針對中國搞情報工作,針對中國做出一系列反華政策。NED長期以金錢資助香港本地政團、民調機構或所謂人權組織,例如香港衆志秘書長黄之鋒便於2012年底開始,獲得NED的財政資助十萬美元(約七十八萬港元),第二年又獲得一百六十萬美元(約一千二百四十萬港元),在香港掀起顔色革命。

  這次“修例風波”,很大程度上是靠着外國資金支持亂港分子在港進行各種活動,從上表可以看出美國民主基金會的財政情况,有很大一筆財政撥款都是來自美國政府,少則幾千萬美元,多則上億美元,更爲重要的是,我們可以看出來自國家的撥款(美國),大多數的時候都占總流動資産高達百分之九十以上。雖然美國民主基金會對外宣稱接受個體、私人機構的捐贈,但是從財報數據看來,美國政府才是背後的“金主爸爸”。因此,美國民主基金會打着非政府組織的旗號,其實就是美國政府的傀儡而已,借着民主的幌子粗暴干涉中國内政。

  小人窮斯亂矣,反華非政府組織煽動“給錢鬧事”。社會在坊間,也有不少流傳説,只要出來走上街頭就會發200-1000港幣,甚至更多,如果到前綫與警察對抗的話會高達5000港幣甚至更高。客觀上去分析的話,香港人是很精明的,如果要讓一個拿着三至四萬月薪的中産階層爲了錢走上街頭,他是没有理由這樣做的,也没有動機去冒這個險、賺這個錢。所以,這可以印证了出來鬧事的絶大部分都是一些學生或者基層,因爲這些錢對於他們的誘惑更大,這也可以解釋爲什麽在這次“修例風波”當中可以鬧得那麽嚴重,因爲鬧事的人大部分都没什麽包袱,没有家庭負擔,可以用命和你拼到底。在香港的“修例風波”中,中國外交部於2019年12月2日宣佈對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等5家美國非政府組織實施制裁,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説,“大量事實和證據表明,有關非政府組織通過各種方式支持激進分子,極力教唆他們從事極端暴力犯罪行爲,煽動‘港獨’分裂活動,對當前香港亂局負有重大責任。這些組織理應受到制裁,必須付出應有代價”。

  (三)學運本土化、年輕化龢民粹化

  學運有年輕化,本土化,民粹化趨勢。香港的青少年參與政治的方式可以是絶食静坐、遊行示威、集會、衝擊主要政府建築物、佔領公衆要地、學校罷課、參加全民公投還有參政。

  首先,通信科技發達,網絡的便利化令年輕人更易於參與政治。四通八達的信息可以通過臉書等社交媒體在年輕人間瘋傳,同時,有青少年會在臉書、連登等香港本土各大討論區號召民衆,參與各類型的示威行動,還有不少青少年喜歡在網上對時政抒發個人見解。

  其次,自我意識提昇。報章雜誌等代表傳統話語權的力量近年被互聯網新媒體瓜分,青少年能從互聯網媒體中取得不同角度的觀點,能從多角度更全面瞭解不同事件,有能力對社會權威提出自己的質疑,同時亦象徵了青少年不願被權威代表的傾向,凸顯出他們自我意識和社會意識的提昇。這種意識的提昇,令他們更願意、更有動力表達自己的意見,希望爲自己或者自己的所在群體抒發自己的見解,多於被權威意見代表自己。

  再者,朋輩間耳濡目染。近年,愈來愈多青少年參與政治,更甚至連中小學生亦會挺身而出,讓社會各界對年輕人的力量刮目相看,朋輩間的影響力,特别是校園間的朋輩影響力實在不能小覷。

  最後,本土青年人認爲香港政府施政和政策不符合他們的期望。香港回歸多年,但不少問題却在近幾年才爆發,自由行、水貨活動、雙非學童問題、高鐵建設、國民教育、政改方案等議題充斥着青少年的生活環境,不少青少年認爲香港政府各項政策未能有效解决問題也照顧不了青少年的利益,再加上又對現任議員信任不足,紛紛高舉“自己香港自己救”的旗幟,參與2014年的雨傘革命和2019年的修例事件、光復行動等不同類别的示威行動。就算“修例風波”不在2019年發生,它也會在2020、2021年或者之後的某一個階段必定發生,因爲香港的問題就是客觀存在,爆發之日遲早都會來臨,現在爆發只不過是“早發現早治理”,從長遠來説“早發現早治理”更有利於維護國家的主權和修補之前法律上的漏洞。

  二、香港社會運動動因

  香港回歸祖國都二十年有餘,爲什麽近幾年會出現那種讓全世界都感到匪夷所思的事情呢?香港教育結構的不健全,歷史教育缺乏愛國主義的基礎傳統,港人存在嚴重的政治認同問題。親英國、反中國的殖民教育問題。香港人有身份認同危機、没有家國概念、香港市民“核心價值”並不牢固。對於中國人這種身份認同還有待進一步加强。如果有一些家國觀念的人絶對不會在遊行示威的時候竟然舉着英國、美國的國旗,實在讓全國人民没辦法理解。之後,我仔細想了想,可能是身份認同的問題,這可能是殖民地時期一直以來遺留下來尚未解决的問題,要讓香港市民全心全意認同中央政策,首先他得從心裏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留着中國人的血。國民教育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去打開他們的窗户,奈何又被香港泛民主派歪曲其本質和目的,最後也落實不了、草草了之。

  (一)香港産業結構的嚴重失衡

  香港産業結構的嚴重失衡,青年失業現象嚴重。在這半年多的“困港”日子裏,我就一直思考爲什麽香港這顆東方明珠没有再像以前那樣耀眼了呢?産業結構是否多元化是衡量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社會健康程度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根據新華社的報導,香港有錢人“數量”最大的行業大部分集中在金融、房地産、貿易領域、投資,擠壓了其他行業的健康發展。據香港特别行政區政府統計處數據,2017年“四大産業”從業人數大約爲178萬人,占香港總就業人數46.5%。失衡的香港産業結構,造成了社會結構及經濟結構的雙重失衡,已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現狀及香港未來的活力。特區政府已經意識到經濟增長内部結構的失衡,曾經嘗試采用政策扶持多樣化産業、激勵科技創新等多種手段改變,並於2011年提出將文化及創意、醫療、教育、創新科技、檢測及認证及環保等六項産業重點發展爲“六項優勢産業”。但現實情况却是,香港製造業在本地生産總值的貢獻比率經歷斷崖式暴跌,重點扶植的六大産業並没有符合預期的增長,産業調整讓利被地産等行業大量“收割吞併”。述評:“産業空心化與香港民生之痛”,新華社2019年9月7日,http://www.xinhuanet.com/gangao/2019-09/07/c_1124972737.htm。顯然,香港産業結構單一化,讓香港的發展空間凝固了。創新創業在香港要付出巨大的經濟成本,政府對於新興産業的扶植還有待加强,讓一個香港普通大學畢業生可以擁有更加廣闊的就業選擇,例如自己創業做小本生意,讓香港年輕人多一點對生活積極的盼望,不至於走上街頭抗議政府與政府對着干。

  (二)香港基層工作不够牢固

  香港基層工作不够牢固,學生没有盼頭,看不到未來。在香港青年的向上流動率非常低,有創業的想法,但是没辦法付得起昂貴的租金和工資,大學生畢業後,想做一些自己的生意話,如果他們没有足够厚的資本的話是完全負擔不起香港昂貴的費用的。比如,在香港荃灣區租一個30平米的共享辦公室都要差不多六千至七千港幣的房租,荃灣區已經不算是很繁華的地區,而且房齡還幾乎差不多達到四十多年都要那麽貴。所以對於香港青年來説,生活没有什麽盼頭,打工一輩子的工資也可能不够他買房,最多够剛剛養活自己,創業的話也不够啓動資金,香港青年面臨着畢業就失業的情景。中聯辦甚少下過基層去探訪一些生活在水深火熱的基層百姓,例如住在深水埗“劏房”的百姓。只有在2020年10月1日,香港中聯辦駱惠寧主任和中聯辦有關領導們才走進香港基層社區,探訪74歲的香港市民,在以前這種情况基本是没有出現過的,可以從中看出,中央駐港機關已經意識到之前的基層工作做的不够牢固,現在需要加强香港基層工作、瞭解香港基層需求,這樣好爲他們提供服務和幫助,也有助於促進中央駐港機構與香港市民的感情。

  (三)香港政府公務員忠誠度不足

  香港政府公務員内部反抗中央的占多數,香港的國家憲法和基本法教育不到位。香港公務員隊伍缺乏愛國愛港教育的基礎。舉個例子,很多老師或者醫護人員都是内心特别扺觸中國大陸的,特别是香港的通識教育的老師,他們經常會曲解教材,去年也有不少老師因教學問題,被吊銷教師資格证。根據香港文匯報的報導,一名散播“港獨”思想的九龍塘宣道小學一名前教師,去年10月經教育局調查證實嚴重專業失德,其設計的校本教案、教學材料和工作紙,有預謀地散播“港獨”信息。香港教育局指出,對方明顯不是一時疏忽,而是有計劃、預謀的行爲,而當中不少内容屬扭曲和偏頗,對學生思想搆成嚴重的損害,故决定取消其教師註册。“部分失德教師事件”,香港文匯報2021年3月4日。還有在2019年2月左右,香港的醫護人員主動發起罷工,據瞭解因爲醫護人員認爲,新冠疫情是由内地引起,如果不封鎖關口、斷絶與大陸聯繫的話,香港就會受到病毒威脅,所以他們就罷工。程東:“香港醫護罷工黑手被爆趁機斂財”,環球時報2020年2月10日。在疫情那麽嚴峻的時候,香港醫護竟然不是以抗疫放在首位,竟然是將責任推卸到中國大陸這一方,實在是讓大家摸不着頭腦和感到荒謬。如果醫護人員有着一顆愛國愛港的心的話,我相信他們絶對不會在香港最需要他們的時候選擇罷工抗議表達他們的不滿,醫療是香港引以爲傲的一個專業,經過這次醫護人員集體罷工後,大家對香港的醫療另眼看待。

  (四)港人“祖國核心價值”的缺失

  香港市民“祖國核心價值”的建構並不牢固,教育被當成了一切問題的根源。香港中學的歷史科目並不是必修科目,只是一個選修科目作爲香港中學生的其中一個選擇。而“祖國核心價值”的缺失正是因爲香港不是將中國歷史科作爲必修課的存在,導致香港學生對中國的歷史還屬於在片面的瞭解。以我在香港讀書的時候爲例,我在香港讀的小學初中和高中,小學時候是没有中國歷史這一科,我讀初一至初三時候,每周僅有兩小時不到的中國歷史課程,到了高一的時候就只有選修了文科才能讀中國歷史這一科。清代學者龔自珍曾説過:“欲要亡其國,必先亡其史,欲滅其族,必先滅其文化。”此言正切中要害,知史可以鑒今,歷史對一個國家起到非常神聖的作用;否則,爲什麽世界其他大國都紛紛重視修建歷史博物館和重視國史呢?所以香港學生缺乏對中國歷史教育的基礎,會直接或者間接導致他們的“祖國核心價值”的缺失,他們心中毫無家國概念和情懷,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走上街頭與香港政府、中央政府對抗。

  這次“修例風波”運動中,走上前綫的年輕人占了絶大多數。有時從香港的新聞會看到,示威者十分年輕,甚至有被捕的僅有12歲、13歲。他們都是以“違法達義”和“公民抗命”表達政治訴求。這都可以歸因到他們的“祖國核心價值”不够牢固,心裏没有一顆愛國的心,青年人是我們國家的中流砥柱,如果在年輕的時候没有建立好正確的核心價值觀的話,那麽到了以後,他們也會用他們的錯誤價值觀去灌輸下一代。所以要趁早修正他們的錯誤價值觀,不要令他們步入歧途。

  三、出路思考

  習總書記在很多場合的講話中多次告誡全黨:人民群衆是中國共産黨最堅强有力的靠山,共産黨人一刻也不能脱離人民群衆,一刻也不能忘記服務人民群衆。李鬆:《不能丢掉的優良傳統:中國共産黨永葆先進的六大法寶》,北京:新華出版社2016年版,第93頁。爲什麽我們共産黨能帶領中國從以前的跪着,到蹲着再到現在抬起頭站起來?原因是没有一刻脱離人民群衆,始終以老百姓的福祉爲依歸。

  第一,中央駐港機構多下基層體察民情,争取民心,多接地氣。中央駐港機構應在香港多做一些關心市民的措施,例如多下區探訪基層群衆,做一些接地氣事情。中央駐港機構多一些基層訪貧問苦,能够有效緩解社會矛盾,重建中央駐港機構的整體威信。有利於提高香港市民對中聯辦的認同感,也有助於提高中央駐港機構在港的威信。也可以同時請一些有内地背景但是又是香港人作爲中聯辦的職員,因爲他們瞭解内地情况也瞭解香港情况,也能流利使用普通話和粤語,在與香港市民時候用粤語交流的話會多了一份親切感。

  第二,落實我黨兩群方針,多做有利於基層的政策。習近平總書記在很多場合的講話中多次告誡全黨:共産黨人一刻也不能脱離人民群衆,一刻也不能忘記服務人民群衆。爲什麽我們共産黨能帶領中國從以前的跪着,到蹲着再到現在抬起頭站起來?原因是没有一刻脱離人民群衆,始終以老百姓爲中心。那同樣道理,在香港也是,也不能脱離群衆,特别是基層的群衆。爲什麽在古代農民愛起義、造反?因爲他們完全没有包袱,會拼了一切和你抗争到底。所以,需要多一些有利於基層的政策,讓他們知道中央是十分在意這群基層市民的。例如,可以給基層民衆更多一些關懷政策,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優惠政策、貧窮家庭的孩子可以獲得更高的學費减免政策和奬助學金等。

  第三,依法治港,落實《國安法》和實施好“愛國者治港”。判處學生亂港頭目,殺一儆百。爲什麽在香港前段時間的“修例風波”當中學生身份的人鬧得那麽厲害?就是有很多學生認爲,學生就算被判刑,也不會太嚴重,再加上泛民派的宣傳語“人生要有一次案底才會完滿”這種匪夷所思的邏輯,導致很多學生群體不怕法律的制裁,還有時任香港大學法律係教授戴耀廷公開呼吁學生上街與政府對抗,讓一衆青年走上不歸路。事實上,香港在這次“修例風波”中抓捕到的違法的青年的比例還不足參與人數的十分之一,所以很多學生抱有僥幸的心理,最後走上街頭與警察、政府對抗。所以,應該要讓他們知道只要犯罪,没有一個人能逃脱法律的審判。依法落實國安法和實施“愛國者治港”原則能進一步鞏固國家安全,鏟除一切潜在隱憂。

  第四,借鑒内地社會治理經驗,建立虚擬的網格化社會管理系統,反制泛民派的辦事系統。在香港,是没有街道辦,也没有黨委這套系統,但是香港有議員的街道辦事處,一般老百姓如果遇到困難,自己解决不了的都會求助他們的區議員辦事處。據瞭解,香港不少區議員都是泛民派、反中、反共的,那他們的辦事處的人員會以怎樣的思想去灌輸該區的百姓?我相信你我心中都有數。香港不像内地一樣,哪裏有困難,哪裏就有黨組織。香港部分區議員的政治思想素質遠遠和中央的思想理念和政策方針背道而馳。如果人民群衆的根基抓不穩,民心就不牢固,那麽就會出現2014年的“占中”事件和2019年的“修例風波”。所以,我們不能遠離群衆,特别是基層群衆,一定要做到從群衆中來,到群衆中去衆,不能忽略群衆的根本利益,只有安撫了基本群衆的需求,才會民心所向,社會才能健康發展。

  第五,落實同等香港居民待遇,拓展港澳青年内地特别是珠三角大灣區就業渠道。爲什麽是大灣區?因爲大灣區在地理位置上和香港比較近,在2020年10月左右在深圳和廣州就陸陸續續有開放編制單位給予港澳居民身份证的市民報考,問題是報考人數高達2000多人,實際録取人數大概5至10人左右,競争程度相當激烈,建議可以按比例增加録取名額,大灣區可以作爲一個試點,如果情况良好的話,希望以後可以延伸至全國各地和開放更多名額和公務員工作的類别,讓更多有家國理想抱負的有志香港青年加入祖國的偉大建設中去。除了公務員以外,我認爲應該同時讓香港學生有資格參加大學生征兵,增多公務員編制位置給予香港的有志同胞,讓更多香港有志投入國家建設的同胞們多一個機會去瞭解我們的祖國。香港還是有很多愛黨愛國愛港的熱血青年,需要國家在政策方面給予這些愛國青年有貢獻的機會。

  第六,增强港人對祖國的文化自豪感。現在香港青年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香港本土年輕人認爲中國不能給他們帶來任何自豪感、榮耀感給他們,他們並没有認爲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如果他們不覺得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那他們自然就不太認可自己是個中國人這個身份。現在二十一世紀,單單靠硬實力已經不能去影響香港這些年輕人了,還需要結合軟實力。怎麽樣輸出軟文化呢?我們有幾個可供參考的國家,日本和美國。説起日本,他的動漫可以説是風靡全球,例如火影忍者、海賊王、哆啦A夢和光之美少女等等,爲什麽在日本,他們的年輕人會以自己是日本人而感到榮耀?是因爲這些東西能給他們帶來榮耀感。美國,首先説他的節日的影響力,在香港,聖誕節放假的日子是和我們中國農曆新年放假的日子是差不多天數的,所以由此可以看出,“洋節”的影響力可以和我們的農曆新年假期在同一個檔次了。第二,美國的好萊塢電影,香港年輕人已經習慣了去看《美國隊長》、《復仇者聯盟》和《蝙蝠俠》等,他們只能接受這些好萊塢製作,要是有《中國隊長》、《越南隊長》等電影,他們是接受不了的,原因就是香港人已經被西方流行文化深入地植入腦髓了,如果要香港那輩年輕人去做出改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那麽現在我們國家有什麽擅長的呢?高鐵、第五代通信技術和科技是我們國家的强項,但是這些硬實力的强項無法讓香港人由衷地對國民身份認同感到自豪。相反,軟實力却能讓香港人對國民身份感到自豪,例如在舉辦奥運前夕,據香港文匯報報導在2007年4月23日的香港民調報導中,當時的數據表示,香港學友社連續5年進行的國民認同調查發現,愈來愈多中學生表示“我愛中國”,指爲香港回歸中國感到高興的也較去年上昇1至3個百分點。香港學友社早前成功訪問了40間中學,共3,808名學生,瞭解香港中學生對國民身份的認同情况。問卷要求受訪者以1分最不認同、6分爲最認同,讓學生就一些句子評分,結果發現,學生認爲自己是中國人的分數有較去年上昇0.19分;指自己關心中國新聞的學生評分達4.22分,較去年增加0.16分,反映港生對祖國認同持續上昇。學友社發言人譚家雄稱,中國近年經濟發展迅速、中國得以於2008年舉行奥運等成就,提昇港生對中國的認同感,“整體是一個可喜的現象”,故建議特區政府及學校應加深香港的國民教育。趙健:“調查稱香港中學生對‘中國人’身份認同感增加”,香港文匯報2007年4月23日,http://news.sohu.com/20070423/n249620161.shtml。所以可以得知軟文化能提昇香港的國民認同感,其實不只是體育項目,電競運動也是可以作爲一個提昇文化自豪感的方法,同時也適用於香港年輕人,哪個年輕人不玩電腦或者手機遊戲?電競運動已經在下一届的杭州亞運會將會被正式納入比賽項目,可想而知電競並不是已經只是單純地玩遊戲而已了。

  王者榮耀、英雄聯盟就是一個很好的窗口作爲一個創新方式增進香港青年對中國大陸的認同感。可以適當舉辦一些以電競爲名的内地文化交流營,讓國内一流選手與香港的年輕人交流,除了在交流電競心得以外,還能讓他們與國内的青年人交流,增進兩地青年交流。在交流期間,談論的不只是遊戲,還有中國的發展現狀,這樣可以讓他們在一個輕鬆愉快的環境下將中國軟實力的一面展現給香港青年看,從而能讓香港青年增强對祖國的文化自豪感,最後逐漸形成一個愛國意識,就算形成不了愛國意識,那麽至少在情緒上也能减少對中國的扺觸。

  四、結論

  以上就是我所分析的香港近些年來的社會運動特徵、癥結和最後提出的出路思考。我認爲香港特區政府如果能逐步去解决香港的“内憂”,那麽“外患”也會隨之瓦解。因爲很多時候“外患”的出現都是“内憂”引起,例如他國的干預,都是基於香港内部太多反中、反共的分子去勾結他們,才讓外部勢力那麽肆無忌憚地對中國的内政説三道四、横加指責。

  香港的優勢是背靠祖國,面向世界,這是香港獨特的定位,也是獨特的優勢,關鍵是它怎麽發揮好自己的優勢?這是個值得大家去考慮的問題,隨着國家的日益强大,香港人作爲祖國的一份子,應該積極融入國家的發展藍圖,享受國家發展所帶來的紅利的同時并且回饋於社會。在今年黨的二十大報告關於“一國兩制”的論述是推動香港開啓“由治及興”新局面的方針。在中央全面的領導下,香港已進入開創新局面、實現新飛躍的關鍵期,港人需要正確理解黨的二十大精神,有助“一國兩制”事業行穩致遠,同時也能讓香港更深入地融入國家總體發展大局。筆者相信在中央的全力支持和“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下,香港將繼續砥礪前行。我們作爲香港青年人不應該辜負習主席對香港青年的殷殷囑托。

  我想向那些對中央政府、香港特區政府持有异見的人説:“如果你覺得你的祖國不好,你就去建設它;如果你覺得政府不好,你就去考公務員;如果你覺得人民没素質,就從你開始做。一個高素質的公民;如果你覺得同胞愚昧無知,就從你開始學習並改變身邊的人,她有缺點,我們一起修正,而不是一味地謾駡、抱怨、逃離。”我在這發出誠摯的邀請,那些從未跨過羅湖河來到内地的香港青年人們,你們不妨花幾天的時間來看看深圳、廣州、北京和上海的發展,和你所瞭解的一樣嗎?等你們來過之後,再發表意見也不遲,如果來都没來過就開始主觀地給予負面評價,這未免也太不中立了,所以我希望你們如果有機會,真的可以來看一看内地的真正情况。

  香港還是有不少愛黨愛國愛港的青年,我們都抱有一顆熾熱的心,希望投入和融入到國家的發展建設當中,爲國家和社會的發展盡一份綿力,同時也希望係好人生的第一顆扣子!


  作者係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台港澳與世界事務專業方向港籍碩士研究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