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傳統山歌,是閩西民間口傳文學中數量最多、思想性藝術性最强、影響最大、最精華、最主要的部分。是最接近人的心靈的詩,是來自最草根的正能量。尤其客家情歌,在中國民間文藝、甚至世界民間文藝寶庫中,都佔有突出的地位。
土樓客家山歌,是土樓民衆在勞動、生活、鬥争中的即興創作,是他們爲抒發情感、表達心意、自娱娱人而在田野、山崗隨興而發、現編現唱的一種歌詞。新中國成立後才出現文人創作的山歌。因爲是土樓民衆的集體口頭創作,然後在相互傳唱中,再由千百傳唱者的增删修飾、逐步加工提高而成,是集體智慧的結晶,而且許多是見什麽唱什麽的即興口頭創作,所以形成了土樓客家山歌高超的藝術性和形式風格的多樣性,成爲一種精妙絶倫的民間藝術精品。
首先,這些山歌歌詞有嚴格的句式。一般都是一首四句,每句七字,一、二、四句押韵。盡管有時一句中出現八、九個甚至十餘個字,但其仍是七字句的節奏,即二、二、三式的結構。
其次,它很好地繼承并發展了我國古代民歌的傳統,物中寓意,景中寄情,大量運用了賦、比、興和直叙、白描、設問、對比、反復、烘托、反襯、雙關、諧音、對偶、夸張等手法,尤其運用了大量比喻中的明比、暗比、正比、反比手法,使土樓客家山歌具有异常清新優美的意境、鮮明豐滿的形象。這些山歌的語言,多來自日常生活的群衆語言,形象、生動、準確,富於濃郁的生活氣息,异常的豐富多彩。
這些山歌又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它的題材,都是當時當地的社會現實,尤其是勞動民衆的愛情生活,是土樓勞動民衆用以表達思想、交流感情的最普遍的藝術形式之一。故這些山歌,既唱出了勞動民衆的心聲,又展示了勞動者的智慧和才華,充分體現了當時當地的社會真實面貌和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
大體上,土樓客家山歌可分爲歌頭山歌、愛情山歌、苦情山歌和教喻山歌等四種。
歌頭山歌没有太多的思想内涵,只是歌頌山歌的豐富和精彩,説明唱山歌的因由等。一般是作爲歌唱時的“歌頭”或“引歌”、“序歌”出現的。
愛情山歌,是土樓傳統民間文藝的精華,總數多達千首。從不同側面反映了那個時代土樓青年男女的思想感情、婚姻觀念、民情風俗和自然狀貌。有的表達對愛情的祈求,對心儀對象的向往;有的反映對愛情的堅貞;有的反映對嫌貧愛富、門第觀念的叛逆;有的反映熱戀中男女的智慧和面對封建社會習慣勢力的無奈;有的反映戀人的離情别緒、無限相思;有的又反映了女子對追求男子的巧妙婉拒。這些都鮮明地體現了對美好愛情婚姻的向往和追求,對封建婚姻制度的控訴和反抗,具有很强的思想性、藝術性。
由於舊社會生産資料佔有的不公、生産力水平的低下和社會經濟的不發達等原因,生活在土樓的人們,不少人生活窮困,他們便唱出了許多苦情歌,傾訴生活的痛苦,控訴社會的不公。這些山歌,有的反映他們田少收成少,有的反映衣食無着,有的控訴童養媳、等郎妹陋習的殘忍,有的反映各種各樣的“長工苦”、“挑擔苦”、“看牛苦”,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教喻山歌,是以説理、教誨爲内容的山歌。土樓客家人向來重視耕讀傳家,進行儒家、甚至佛家、道家的思想教育。因而也運用山歌這種民間藝術形式,在日常娱樂中來傳播客家傳統精神,如爲人處世的説理、教化,勸人要忠實愛情,勸人莫賭莫嫖,勸人勤勞致富、學文化、團結和睦等等。
土樓客家山歌的曲調雖然風格較一致,但因地域的不同,在具體曲調上,多有大同之下的小异,形成异常的豐富多採。
2005年10月,“龍岩永定客家山歌”被首批列入“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録,爲客家山歌的搶救、保護、傳承與弘揚,展示了光輝的前程。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