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富嶺裕隆樓的傳奇故事 王貴垣

  五鳳樓起源的傳説

  關於五鳳樓的起源,舊時“餘娘娘與五鳳樓”傳説故事在永定鄉間可説是家喻户曉,説的是明代某朝年間,永定出了一位貴妃餘娘娘,餘娘娘的兄弟在京城住了一段時間,實在住不慣,很想回家鄉。皇上特批這位國舅回鄉仿照京城皇宫建造五鳳樓。於是五鳳樓這種宫殿式建築便在永定落地生根,其它地方是想找也找不到的。

  坐落於永定高陂富嶺大塘角的裕隆樓,是福建土樓中最典型的五鳳樓。裕隆樓歷代也口耳相傳一個故事。相傳裕隆樓人的一位先祖當上大内侍衛,在一次宫廷大火中冒死救出妃子,這位妃子後來當上貴妃娘娘。侍衛告老還鄉時,一步一回頭,眼泪汪汪,十分留戀宫廷生活,貴妃特奏皇上恩準其回鄉後可以仿照宫殿樣式建造五鳳樓。

  三代秀才奠底藴

  因爲建樓先祖王學洲(名步瀛,字旭照,一字蘭瑞)去世後謚文翼,裕隆樓又名文翼堂。翼,就是羽翅。樓名取爲文翼堂,既表示銘記建樓先祖,又帶有希冀文化給裕隆樓人騰飛插上翅膀的意思。

  王學洲的祖父王素亭和父親王昌元都是秀才。公元1765年,也就是清朝第一位陝西籍狀元王杰剛剛由翰林院修撰外放福建擔任學政的第二年,王學洲前往汀州府參加科試,被王杰録取爲秀才。一時間,三代秀才傳爲佳話。

  王素亭曾經爲開發台灣作出過貢獻。族譜和縣誌記載“王素亭,諱玉書,字輝麟,號素亭”,“幼岐嶷,康熙間邑庠,習《春秋》,於《胡傳》尤精熟。中年客台灣,台有鹿餉惡例,番民每持刀箭,借射鹿而殺耕墾者,民患之。玉書爲指利害於當道,遂罷鹿餉,台民頌之”。也就是説,王素亭是武秀才,中年時曾經客居台灣,當時台灣有鹿餉惡例,但番民經常借射鹿而射殺響應清政府號召赴台開墾耕地的閩粤移民,這顯然不利於清政府對於台灣的整體開發,不利於台灣的發展,王素亭便上書併當面陳説於當道,於是清政府便廢除鹿餉,台灣人民紛紛稱頌王素亭的義舉。

  正因爲王素亭中年客居台灣,曾經打下一定基礎,爲其一部分兒孫遷台創造了一定的條件。

  王昌言(名光遠,字昌言)是赴台科舉的成功者,因爲那時候台灣從康熙朝手上收復回來,台灣剛剛開發,文化教育稍顯落後,台灣科舉制度也才建立不久,縣試、府試、院試的競争相對不會像大陸州府那麽激烈,很多閩粤讀書人便想方設法移民過去,取得户籍,參加那裏的考試。雍正八年(1730)適逢台灣府考試,王昌言立即娶台灣府漳化縣原籍漳州府海澄縣陳焜的女兒爲妻,取得漳化縣户籍,於次年參加台灣府歲試,考取了漳化縣學秀才,1732年回到省城福州參加壬子科鄉試,鄉試第二年(1733)又再前往台灣,1734年因水土不服患病卒於台灣。

  王學洲的二哥王照瑞和四弟王呈瑞,都生於台、長於台、娶於台、卒於台。王照瑞娶台灣漳化縣劉志揚的女兒爲妻,王呈瑞娶台灣漳化縣劉氏爲妻。王照瑞的骨骸於道光五年(1825)由大兒子王鼎基領着孫子王台鎮帶回原籍,歸葬於富嶺王氏棺山軍營排,王鼎基的妻子邱氏,則卒於台、葬於台。王台鎮,生於台灣,道光五年(1825)隨父親王鼎基由台回籍後,又於道光三十年(1850)復往台灣,從此未再返回原籍。

  王學洲的一位堂弟王東照也移居台灣。

  三代秀才奠定了裕隆樓人的文化底藴,參與台灣開發則開闊了裕隆樓人的視野。

  賭博館王學洲押攤發大財

  太平里人士歷代口耳相傳,王學洲小小年紀就膽子很大。他4歲喪父,12歲又喪祖父,之後他前往廣東佛山一家店鋪當學徒。説是學徒,其實就是打雜,做個半勞力使用。不過,王學洲頭腦靈活,手脚勤快,深得老闆喜愛,倒也不曾吃過什麽特别大的苦。

  有一天,他去挑水,路過一家賭博館。大家正在押攤。王學洲停了下來,把水桶放置一邊,抱來一塊石頭,站在上面踮起脚尖觀看。時間一長,突然想起出來挑水已有些時間,躭擱太久,老闆會駡。於是,他用衣服把石頭一包,從人群中鑽了進去,押了其中的一攤,大聲嚷道:“我就押這個!”説完就轉身去挑水了。人們見這沉甸甸的包裹,認得是那家店鋪商家的字號,也都認得這孩子是那商家的學徒,以爲他是代表商家主人來試試手氣的。結果,果然開出了王學洲所押的那一攤,莊家把包裹一稱,驚出一身冷汗,足足有幾十錠重!於是照三倍銀兩賠償!此時,王學洲已經忘記了剛才所押的攤,挑着水回到店鋪了。開賭博館的莊家還算講信用,於是,莊家吩咐下人,挑着一擔白花花的銀元來到王學洲當學徒的店鋪,高叫老闆收下,説“這是貴店財運到了,貴店學徒手氣不錯,替您贏了這麽多錢財回來”。店鋪老闆暗自喫驚,也便收下了。退至内店,詳細詢問王學洲經過,王學洲一一照實説了。老闆心想:“小子膽子真大,我店是容他不下了,萬一哪一天他把我整個店鋪都輸了去,一點都不奇怪,還是早早把他打發回去罷。”於是,他拿出與這擔銀元相當的銀票,婉言對王學洲説:“敝店貨物滯銷,暫時不用這麽多人手幫忙。這是你贏得的銀子,理應歸你。我怕你帶在路上不安全,换成銀票給你。你據此自奔前程罷!”王學洲自知理虧,也深知老闆好意,遂携帶銀票踏上歸程。

  王學洲來到了廣州城。其時正遇上發大水,許多房屋倒塌,桁子隨洪水漂流而下,洪水退後,大批木材堵在河流兩岸碼頭。灾荒之年,人們喫飯都成了問題,哪還顧得上建房子?因此,大批木材無人問津。王學洲以極低的價格悉數購入。灾後恢復生産之後,飢民的温飽問題初步得到了解决。不久,廣州城内又發生了火灾,過半數的店鋪燒燬了。商家急於重建店鋪,木材需求旺盛!王學洲轉手賺了個金銀滿盆!

  王學洲發財回到家鄉,辦起了條絲煙廠,又把煙生意做到廣州、佛山等地。

  樓址選在學堂邊

  客家人發財之後,就想着“買田、做屋”兩件事。王學洲也不例外。他常常在原住地永隆樓門前的岩永通道虎嶺頂上向南眺望,發現千米之外的私塾天宿樓附近總有氤氲之氣昇起,後山正像一條太師椅。王學洲數次前往天宿樓察看地形,發現天宿樓大門所對方向,正是永定最負盛名的筆架山,與永隆樓的後龍山、平寨增坑嶺一起,搆成了數重案山。這正符合地理學所説的建房最佳位置——“後有靠山(太師椅),前有案山(案台)”。而且把房子建在天宿樓旁邊,正可汲取百年天宿樓所積聚的文化氣脈。

  話説這私塾天宿樓,乃王學洲曾叔祖王吉庵於清康熙五十年辛卯(1711)所建。曾先後聘請坎市雲川鄉盧奏平貢生和福州才子邱振芳副解元等名師任教,出了不少秀才、貢生、舉人,富嶺文風從此大振。王學洲三代秀才,亦受惠於此。於是王學洲决定把大樓建於學堂旁邊。

  爲了籌劃建樓,王學洲還頗費了一番心思。因爲這裏有坎市雲川鄉盧姓婆太的一座墳墓。要想在此建房,必須先把盧姓婆太墓遷走。如何讓盧姓人把墓遷走呢?王學洲極力與盧姓人和好,每逢盧姓祭墓,必好茶好酒招待,以盡地主之誼。逢農曆三七坎市墟,前往趕集必帶“手信”到盧姓府上登門拜訪。長年累月,王學洲與墓主子孫成了莫逆之交。王學洲又憑着雄厚的財力,把鴉片館辦到了坎市。墓主子孫也常到館裏去,吸食鴉片漸漸上了癮。後來盧家家道中落,常常賒賬吸食鴉片煙。欠帳累計已到很大數目,王學洲給他一筆勾銷,説:“我們是義結金蘭啊,不分彼此的,從今往後,您盡管來,賬都不必記的。”受此恩惠,盧姓人實在不好意思了,自己主動提出把墓遷走,方便王學洲更好建房。當然,遷墓經費統由王學洲支出。王學洲還打點了盧姓宗族的鄉紳頭面人物,以利遷墓順利進行。

  請風水先生踏勘樓址,確定樓門的方位時,風水先生又有一説:樓門可設計向東,子孫後代必有人高中顯貴,問王學洲是否需要把大門改爲朝東方面。王學洲問其故,風水先生解釋説:“大門朝東,前有一大山如案桌,主有權有勢;大門朝北,遠望諸峰並峙,猶如筆架,主子孫多文人學士。”王學洲沉吟良久,説:“‘伴君如伴虎’,還是不要子孫做高官爲好。若能代代知書達禮,平安昌盛,予願足矣。”樓門遂定爲朝北。

  興建大厦裕隆樓

  裕隆樓興建籌備工作,幾乎花去了王學洲畢生的精力。這期間,王學洲的條絲煙廠越辦越大,生意越來越紅火。到了四房兒孫接手時,“裕隆”商號已經享譽閩粤贛邊、特别是兩廣地區。

  道光八年(1828),裕隆樓正式興建。王學洲已經去世二十多年,他的大兒子和二兒子亦已去世多年,三兒子垂垂老矣,四兒子則接近花甲。主持建房者,是國學生王剋夫和副舉人王維兩兩人。王剋夫,時年38歲,代表三房;王維兩是王剋夫親弟弟,時年34歲,自小過繼給長房,代表長房。道光十四年(1834),裕隆樓落成。道光十五年(1835)喬遷新樓。建樓前後歷時八載,規模大,工藝精細。

  當然實際建房遠不止八年時間,很多石材是王學洲及其兒子手上就開始準備了的,很早就聘請石匠打造。因此,又有石匠祖孫三代建造裕隆樓的傳説。

  王學洲的四兒子王碩豐,早於建樓前十多年就恩授州同,其父王學洲敕贈爲儒林郎。喬遷之日,王學洲的長房三孫王泉甫又恩授同知,其父王洛川、其祖王學洲誥贈爲奉政大夫,因此大門前半圓形池塘邊上還對稱立了兩座石桅杆。

  裕隆樓揚名天下

  裕隆樓規模宏大,工藝精細,爲三堂兩落府第式土樓(俗稱“五鳳樓”)。

  “三堂”的後堂(主樓)是一座5層高(含閣樓)的大樓,中堂是高大寬敞的“四點金”大廳,前堂即入門廳。“兩落”就是左右厢,各由三座由高到低的樓房組成,分别爲上横樓(4層)、中横樓(3層)、下横樓(2層)。左右上横樓各有一個横廳與後堂連接,各有一個後門直通主樓背後的半圓形後花園。下横樓又稱學堂樓,前面有水池、假山、花圃,各有一道側門,通往水井、猪舍、水圳、礁寮、厠所、浴室、木工房等。横屋歇山頂,由前而後形成三層叠起,與三堂叠起的屋頂呼應。大門設在入門廳中軸綫正中位置,大門大門額頂寫着“大夫第”三個剛勁大字,兩副大門對聯藴含豐富。大門兩旁各開一個小門,可進入左右横樓。大門坪十分寬闊,照墻外有一個半月形的大魚塘,魚塘邊塍外高聳幾對石桅杆。全樓占地8000餘平方米,共有房間120個、厨房4個、外門7個、内門16個,廳堂25個,水井1口。整座樓外觀顯得巍峨、莊重、富麗、雍容。

  内部裝飾很講究,有許多精美的木雕、泥塑藝術品和内涵豐富的歷史名人題刻、牌匾、楹聯。大門門樓、前堂、中堂等處有許多木雕和泥塑藝術品,樑、柱、窗欞、斗拱、屏風等處的雕鏤,花樣繁多,鏤工精細。大門門樓的地板、台階、門框等均用青色花崗石條;三堂的天井、走廊等則用白色花崗石鋪築。中堂的地板用三合土加紅糖等捶打而成,至今仍光潔鋥亮。屋脊前低後高,爲九脊歇山頂,上面雕龍塑鳳,泥塑多反映戲文中的故事或是人們熟悉的掌故,色彩艷麗,人物形態逼真。大門坪全用小鵝卵石砌成圖案,或方或圓,美觀大方。

  裕隆樓依山傍水,坐南朝北偏西,其三堂兩落的布局,不僅追求美觀,更注意衛生舒適。樓中建築物之間,高低、遠近的安排,都充分考慮到通風、採光、衛生及其他方面的要求。用水排水設施,也考慮得周詳,出入水口都使用石栅欄,以防雜物堵塞;排水陰溝内還放養烏龜充當“清潔工”,以疏通淤泥。

  早在1950年代,中國建築界的頂尖高校——南京工學院(現名東南大學)的專家就前來考察,繪製平面圖、剖面圖、剖視圖和外觀圖,列入建築學教科書,并發表論文,引起國際學術界的重視。

  1960年代,中國建築科學院的前身、依託在南京工學院的中國建築研究室專家繼續深入該樓考察。建築權威雜誌《中國建築》刊載的《古代客家民居建築》一文中,首先詳細介紹的就是裕隆樓(書中稱“大夫第”)。不僅有文,還有樓房的全景和平面圖。

  1977年夏,同濟大學教授、中國著名園林建築專家陳從周專程考察此樓後,感嘆不已,在回滬途中吟詩一首:“仿佛仙山入夢初,自憐老眼未模糊。流風已逝宋元畫,如此樓台凱易圖。”後來他在專著《書帶集.閩遊記勝》中寫道:“七月,至永定觀土樓,大塘角王宅文翼堂(即富嶺村的大夫第),以土樓環廳、正中後部大樓高四層,每層皆鋪地磚,極堅固……雖達傍晚,徘徊留戀,未忍遂别。而處處土墻深檐黄墻,襯於青山白雲間,其色彩造型之美,宛如宋元仙山樓閣圖。”

  1978年,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再次出版由著名建築專家劉敦楨主編的《中國古代建築史》,對裕隆樓(另有高頭承啓樓)專門作了介紹。

  裕隆樓現已列爲福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常有國内外專家、學者前來參觀、考察,名揚天下。

  後裔英才輩出

  同治年間,太平軍南來福建汀州府,永定境内不太平了。王學洲的四房曾孫王恩波恩授知府加二級,誥封其父王芑田、誥贈其嗣父王湘鎮和其祖王碩豐爲中議大夫。由於時局動盪,來不及立石桅杆,王恩波便英年早逝,葬於廣東南海石灣土名大杉崗的福建義山(今廣東佛山市南海區石灣鎮)。

  裕隆樓後裔真是應瞭風水所言,讀書人出了很多,總計共有國學生54人,邑庠生8人,武邑庠生1人,郡庠生1人,貢生4人,副舉人1人。新式教育興起後,大中專生更是不計其數,而且大多從事文教事業。後裔英才輩出,文翼堂之名發揚光大!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