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前言

  永定,周時屬七閩地;秦時屬閩中郡;漢初屬閩越國;三國時屬吴國的建安郡;唐初屬晋安郡的新羅縣。大曆四年(769),龍岩縣屬下堡(今下湖雷)置上杭場,南唐保大十二年(954)徙上杭場於秇梓堡(今高陂北山村),宋淳化五年(994)上杭場昇縣,秇梓堡爲縣治。至道二年(996年),上杭縣治從秇梓堡遷往白砂。永定地屬上杭縣管轄。明成化十四年(1478)置縣。晋唐以來,勤勞智慧的客家先民多次大規模南遷,帶着中原古老的傳統文化與習俗,結合當地土著民族文化,創造了大量的、豐富的歷史遺存,特别是建造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神話般的民居建築奇葩——永定客家土樓。2008年,以永定客家土樓爲代表的福建土樓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録。

  2007年4月,國務院發出了《關於開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通知》,永定縣成立了文物普查隊。歷時二年半艱苦工作,對全縣24個鄉鎮、279個行政村、1883個自然村進行了地毯式調查,共調查登記不可移動文物點999處,其中新發現804處,居福建省前列。2010年6月永定縣文物普查隊被國務院“三普”辦授予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實地調查階段“突出貢獻集體奬”,二位同志被省文化廳、省“三普”辦授予“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實地調查階段突出貢獻個人奬”。2011年5月又有一位同志被文化部授予“五五”普法先進個人。

  2012年10月,國務院下發了《關於開展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的通知》,統一部署了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永定縣對24個鄉鎮390家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等各類國有單位,所收藏保管的國有可移動文物進行普查,調查登記了10186件(套)可移動文物。

  本書從“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的普查數據中,精選一批具有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的代表性實物,全面展示永定縣的文化遺産資源,藉以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文化遺産保護的良好環境和氛圍,並爲有識之士進一步對文化遺産的研究,提供實物依據。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