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八節 橋涵碼頭

  3-8-1  和興高陂橋

  坐落於高陂鎮和興村水尾排,又名深渡橋,始建於明成化年間;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被大水冲毁,復建木橋;清康熙三年(1664)再建石橋,七年後毁;清干隆二十一年(1756)由本縣人翰林院庶吉士王見川主持重建至今。橋占地面積480米,單孔,石拱廊橋,現廊屋已毁,僅剩1米高灰墻;南北走向,横跨於永定河上,全長59.6米,寬7.5米,高16.45米,跨徑20米。1983年7月公佈爲“永定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3-8-2  培豐砥柱橋

  坐落於培豐鎮長流村壩尾,建於清康熙五年(1666)。石砌廊屋橋,橋身南北走向,横跨自東向西的長流溪上,單孔,蛋圓拱,全長23米,寬4.95米,高7.7米,跨度8米,屋高2.8米,兩端白岸用條石縱横叠迭而成。廊屋墻體三合土搆築,穿鬥式木搆架,硬山頂。兩側開窗,橋南至橋中央8.5米,均爲階梯,墻厚0.40米。此橋是我縣爲數不多的三合土墻身的廊橋。2012年8月公佈爲第八批“永定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3-8-3  新南濟行橋

  坐落於湖坑鎮新南村,建於明萬曆十一年(1583)。雙孔,木樑廊屋橋,橋身由東北向西南横跨於自東南向西北流的南溪溪上,全長30米,寬3.5米,中間橋樑由8根原木鋪架,鋪上木板爲橋面,橋屋5開間,用柱20根,共3頂,橋欄木構,左右没木板椅。懸山頂,穿鬥式木搆架,該橋是我縣境内爲數不多的木構廊橋。

  3-8-4  虎東永平橋

  坐落於高陂鎮西陂村與虎崗鄉交界處的木坑峽山,建於清代。單孔石砌廊橋,占地面積140平方米。橋身南北走向,横跨於自西向東流的永定河上。全長34米,寬4.2米,橋面距水面13.2米。懸山頂,抬樑式木搆架。兩側橋欄均爲三合土夯築的墻體,通高4.3米,橋南側6米處設一拱門。橋面原爲三合土,現鋪設水泥地板,南側橋頭設一坐“永平公王”神位,該橋原爲高陂鎮通往虎崗鄉的必經之路。

  3-8-5  天豐豐泰橋

  坐落於合溪鄉天豐村,建於明崇禎年間(1628~1664)。橋身東西走向,横跨於自北向南的田豐溪上。單孔,蛋圓拱,全長10米,寬3.8米,跨度4.5米,橋面距河床高5.2米,北端拱面嵌碑1塊,横書“豐泰橋”三字,橋面原鋪設花崗石,後淤積泥土作路面,無欄。

  3-8-6  仙師宫石拱橋

  坐落於仙師鄉上屋村豀子口,建於明代。橋身東西走向,横跨與自北向南流的深潭小溪上。單孔,無漿石砌,橋全長6.2米,寬2.5米。橋面距河床高3.4米,矢高1.5米,半圓拱,無欄,橋面於2004年加寬至2.9米。該橋全由花崗岩條石壘砌,做工精細,技藝高超。是舊時峰市等地通仙師舊圩場的必經之路。

  3-8-7  八聯石拱橋

  坐落於岐嶺鄉八聯村調和自然村,建於明代。橋身南北走向,横跨於自東向西流的横鬲溪上,單孔,石構,無欄,跨度2.7米,拱高2.7米,橋高3.2米,由雙層拱石采用無槳干砌技術建造而成,橋面長6米,寬2.3米,均由石條鋪就。該橋是舊時附近周邊鄉村通往永定縣城的必經之路,現仍發揮機耕道的功能。

  3-8-8  吴屋石拱橋

  坐落於湖坑鎮吴屋村,又稱達昌石拱橋,建於清干隆二十七年(1762)。橋身坐東向西,南北走向,雙孔,横跨在奥杳流往南溪的小溪上,3墩2孔,橋墩舟形,上游處設分水尖,橋寬4.5米,橋長13米,橋拱跨度均爲5米。該橋是村民連接機耕道的橋樑,也是舊時通往南靖縣的必經之路。

  3-8-9  思賢關匯大橋

  坐落於下洋鎮思賢村思賢下村,建於清干隆四十二年(1777)。橋身南北走向,雙孔,半圓拱,横跨於自東向西流的思賢溪上,橋長18米,寬7米,高6米,1987年在橋面上鋪設混凝土拓寬、加高。清代以前此橋爲閩粤交通要道。

  3-8-10  石坑園潭子橋

  坐落於湖雷鎮石坑村,建於清代。石構廊屋橋,橋身西南至東北走向,横跨於石坑溪上。單孔,橋面寬3.9米,長12米,單拱高5.8米,橋墩及石拱均用鵝卵石拌三合土堆砌。廊橋高4.3米,4架木樑,抬樑式磚木結構,橋面左右有木欄杆。該橋是比較罕見的石構廊橋。

  3-8-11  廣福亭石板橋

  坐落於峰市鎮黄寨村大嶺下廣福亭旁,建於清光緒年間(1875~1908),由西往東横跨於自北往南流的高塘溪上。三墩雙孔,全長5.9米,寬1.2米,高2.1米,由3塊厚0.13米,寬0.4米的花崗石鋪就而成。該橋是清代以前連接廣東桃皮、麻子壩村和峰市鎮的必經之路。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