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二節 幸福感與身心健康的關係

  一、幸福感的搆成成分及其關係研究

  從主觀幸福感的定義當中可知,人們在評價自己的幸福感受時會同時用到兩個層面的評價,一個是情感評價,一個是認知評價,並在具體形式上被定義爲具有更積極的愉快情緒、更少的消極情緒和更好的生活滿意感。一般而言,SWB高的人,能經歷更多的喜悦、更少的焦慮和更高的生活滿意感;而SWB低的人更容易經歷悲傷憤怒等情緒體驗,以及相對較低的生活滿意感。

  生活滿意感(Life satisfaction,LS)、積極情感(positive affect,PA)和消極情感(negative affect,NA)是SWB的三大基本搆成成分。上述SWB的搆成和内涵的簡要概述實際上是實证研究發現的結果,經歷了一個復雜的科學研究的過程。學者們在幸福感的主觀自陳調查數據的基礎上,運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出成分因子,再對這些因子的共同屬性進行分析,從而揭示出主觀幸福感的搆成内容。1969年Bradbum創設了情感平衡量表,施測後發現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題項之間具有相對獨立性,並得到了後來學者們(Beiser and Moriwaki,1974;Zevon and Tellegen,1982;Bryant and Veroff,1982;Dieneretal.,1985)的證實。Bradbum(1969)最先提出SWB是由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搆成的兩成分説,並認爲SWB是個體對彼此獨立的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相比較而獲得的整體判斷。通過因素分析,Beisser(1974)和Andrew和Withey(1976)發現了SWB的第三個成分:認知成分(也叫做生活滿意認知評價),並用來解釋分析中出現的第三個因子。認知成分的提出爲情感成分被分離之後,量表間出現的殘餘協方差提供了理論上的解釋,反映了總體評價題項的共性。

  本文認爲,生活滿意度(認知成分)和情感成分具有一定的關聯,二者均是個體對其生活事件、生活狀態的感受評價。但生活滿意度是個體對其生存狀况的總體評價,而情感評價是個體對正在發生的生活事件的情緒體驗。前者是總括性、長期性的,後者是瞬時性、短期性的。前者是後者的累積和總結。人是有知覺體驗的高級動物,人的苦樂感受會對生活事件産生愉快或不愉快的認知評價,人的情感體驗和認知感受相互交織,共同産生主觀幸福感的評價。

  二、幸福感與身心健康的關係

  (1)幸福感産生的神經生理學機制

  SWB是大腦功能綜合協調的結果,所以要更好地理解SWB的實質,還需要對人的神經心理過程的腦功能機制進行瞭解,才能獲得對SWB的更爲深刻的理解。人是具有“動物根源”(animalroots)的高級生靈,人的許多身體解剖結構、發育方式及行爲方式等都表現出與其他動物的相似性。人的基因的至少98%的成分與黑猩猩相同,人類腦中的化學物質大多也與其他動物甚至微生物的成分相似或相同。人自身的行爲反應和情緒狀態歸根到底是人的一系列動物生理性反應,而且與人腦的特定功能區域相聯繫。當外界氣温較冷,人體内的生化反應不能正常運作,人體就會出現顫抖,體表血流量减少,而這些行爲是受到下丘腦前側部位的視前區的神經元的監控和指揮的。人在感受到疼痛的不愉快的體驗時,痛覺神經元會釋放穀氨酸和神經遞質P-物質(substance P),痛覺感受器也會不斷産生動作電位,使人産生燒灼感或刺痛感,使人警覺到危險的存在,從而産生對傷害性刺激源進行逃避的生理體驗和情緒反應。人都有避苦趨樂的本性,這源於人的生物特性本身,是人作爲生物的生命形態所具有的天生反應。SWB的研究表明,情緒是引發動機的主要因素,人們總是追求那些能給自身帶來良好情緒感受的事情,而避免去做那些導致不良情緒的事情。

  情緒作爲人類所共有的生理現象,具有跨種族和跨文化的一致性。處於前文化社會的新幾内亞土著人表達其特定情緒的面部表情與工業社會的現代人表達相同情緒的面部表情相一致。中醫認爲人類具有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分别與人的心、肝、肺、脾、腎臟腑相對應,並與火、木、金、土、水相對應,説明人的情緒的生理性和規律性。而西方學者保羅·艾克曼(PaulEkman,1975)等根據面部表情將情緒分爲喜(happiness)、怒(anger)、哀(sadness)、恐懼(fear)、厭惡(disgust)、驚奇(surprise)和鄙夷(contempt)。路賽爾(Russell,1999)等人則提出情緒反應的兩個維度:效價(valence)和激活(activation)。前者指個體對某一特定的物體或事件喜好或是討厭的程度;後者是指個體情緒反應的强度或唤醒程度。根據激活的性質,沃斯敦(Waston,1999)等人提出正性激活(positive activation,PA)和負性激活(negative activation,NA)的概念,這與SWB中的兩大情感因素,即積極情感(positive affect,PA)和消激活(positive activation,PA)和負性激活(negative activation,NA)的概念,這與SWB中的兩大情感因素,即積極情感(positive affect,pa)和消極情感(negative affect,NA)相對應,揭示了生物機體情緒所導致的兩大動機系統,即趨樂和避苦的運作機制。

  研究發現,正性激活狀態(PA)主要反映大腦左半球前額葉的静息活動水平,與大腦多巴胺(dopamine)的分泌有關(好的心情也能引起多巴胺的釋放,能激活額葉皮層的多巴胺感受器,增强警惕力和推理能力);負性激活狀態(NA)與大腦右半球額葉皮層的激活相關,與去甲腎上腺素(noradrenalin)的分泌有關。每個人都能産生趨樂動機和避苦動機以及相應的情緒反應,但其反應强度和頻度則與不同個體的大腦左、右半球機能活動被激活的不對稱程度相關聯,使人們表現出情緒個性特質的差别。

  (2)幸福感與身心健康的關係

  經過前文的介紹,我們已經清晰地瞭解了幸福感的神經心理機制,由此可以推導出幸福感與身心健康的關係。幸福感與身心健康互相影響:

  ①幸福感高的個體,其身心健康水平高,幸福感低的個體,一般而言,其身心健康水平低;

  ②幸福感與積極情緒,如自尊、快樂、滿意、愉悦等成正向相關,與恐懼、焦慮、嫉妒、抑鬱等消極情緒成負向相關;

  ③身心健康也會影響個體的幸福感,一個身心健康的個體,其幸福感越高。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