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三節 兩岸同胞自我概念對幸福感影響的融合與討論

  教育是國之大計,自我概念對幸福感的影響研究也通常以受教育群體爲研究對象,在受教育方面,大部分的台灣同胞表示比較滿意,有研究者將台灣教育歸結爲以下四點:一、教育多元化。台灣崇尚中華文化,從小培養孩子如“禮儀忠孝”的中華文化,孩子在台灣受過小學、中學、大學教育後,一般會送往西方國家留學,政府提供專項資金資助各位留學的學生,所以這種多元化的教育讓台灣人非常受益。在多元化的教育之下,自我概念的形成通常也是多角度多方位形成的,比較完整統一,清晰的自我概念則有較高水平的幸福感。二、私立教育高度發達。台灣的私立教育與大陸不同,私立學校中有很多都超過公立學校的教育水平,私立教育會提供一些特色教育,由民間組織對教育全程進行監督,保障教學質量。教育質量高也對形成高水平的自我概念有利,在高教育質量下的幸福感也因學業成績的發展而有顯著提高。三、教育中立化,台灣的教育一般都很中立,基本在正常授課和學生社團活動中不帶有任何政治色彩。中立的教育鼓勵學生從各個方面形成自我概念,進而整合統一,提高學生的幸福感。而在大陸的調查問卷中,超過半數的調查者表示對教育不滿意,多數人認爲大陸的應試教育已占主道,學生爲了考試而考試,考試成了衡量優秀的唯一標準,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下,培育的多是没有自己主見、不思考的應試人群,多數學生表示上瞭高中後就没有體育、音樂等課程,讀書的過程非常枯燥和單調。

  在對台灣和大陸社會心態影響幸福感的一項研究中發現,台灣居民普遍認爲自己過得很幸福,形成這種現狀的因素分别是穩定的社會局勢、舒適的居住環境、家庭和睦和健康的身體對目前的生活能保持積極的心態,台灣人民對目前台灣社會局勢較爲滿意,在國家政治和個人生活方面,更關注後者,尤其是家庭和睦程度和家人及自己的健康程度,台灣人民在平時生活中非常注意保健和養生,并且國家對待社會環保問題及能源問題非常重視,他們在提昇國家幸福感的各項文件中明確規定社會環境污染問題,所以對環境的重視也是台灣人民能安居樂業的前提條件,因此在提昇幸福感層面,他們認定這些因素最能影響人的社會心態。在最不能使自己幸福的選項中,排名最靠前的前四位分别是,人際關係緊張、心態不好、身體不健康以及工作節奏太快壓力過大。在台灣這個休閒城市中,同胞大多數會把享受生活排在努力工作之前,這並不是説他們不在乎個人職業發展,而是在職業發展穩步提昇的同時更加注重和家人分享温馨的時光,對個人工作所取得的金錢及物質方面要求並不是太高,只要能滿足家庭日常開支即可。大陸的調查結果截然相反,道致大陸不幸福的主要因素中,佔據前四位的爲居住條件差,收入太低,工作節奏過快以及個人發展前景黯淡,大陸的被調查者普遍認爲最能影響自己心態的因素是周圍生存環境的質量以及個人職業發展道路所帶來的受益。大多數被調查者認爲,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没車没房很難在這個城市立足、更别提能提昇幸福感,在人心惶惶的社會中,食品安全問題成灾,環境污染嚴重侵入城市生活,幸福感一低再低,這時候只有物質能讓人們暫時麻痹和解脱,也正是因爲這種不正確的社會心態和幸福觀,道致在調查問卷中,大陸居民普遍對現在的社會經濟發展狀况表示不滿,他們紛紛提出目前社會貧富差距過大,物價飛速上漲,工資難以滿足日常生活。

  人際滿意是幸福感的一大内容,對台灣和大陸地區的人際關係的一項對比研究發現,兩岸同胞的人際滿意在與家人的關係中較爲有區别,大陸居民 55%表示關係良好,45%表示關係緊張,尤其是家人關係方面。在目前生活壓力普遍較大的社會中,父母與孩子之間,夫妻之間,兄弟姐妹之間交流過少,獨生子女自私、不肯和家長交流的問題非常普遍,大家都在忙碌各自的學業、事業,很少有時間坐下來聊聊生活或者趣事。家庭氛圍和個體與家人的關係會影響自我概念的形成,與家人關係不好的個體通常人格發展不够健全,因爲家庭的矛盾會對自我概念的形成産生衝突,無法形成一致的自我概念就會道致幸福感下降。這一點和台灣同胞調查結果也截然不同,台灣人民在家庭關係中,85%表示滿意,朋友關係中 90%也表示很滿意,台灣同胞普遍熱情好客,對待生活非常樂觀,特别注重家庭關係以及朋友關係的維護,在中學生和大學生開設的必修課程中,涉及人際溝通方面的課程種類非常多,所以説,台灣對於人際關係處理方面,從學生起就非常注重培養,在走向工作崗位過程中,各類企業也有自己配備的人際關係課程和相關培訓,這與他們平時在生活中,對待人際關係的滿意度是息息相關的。良好的人際關係對自我概念中形成主體我和客體我都是有利的,當個體與親人朋友和諧共處時,他人的積極評價會使個體自我知覺良好,肯定自我,因此,台灣同胞人際滿意度高可以提高幸福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