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二節 台灣同胞休閒幸福感研究現狀

  台灣自古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部分,2019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了新時代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實現同胞心靈契合,增進和平統一認同的願景。兩岸同胞因教育、文化和經濟發展速度的不同,對休閒幸福感的理解和感知着重點有着不同的方面,本小節旨在對台灣同胞休閒幸福感現狀進行分析,爲推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提供理論參考。

  台灣的休閒與幸福感的相關研究近年來有着豐富的成果,本小節將從對台灣同胞休閒與幸福感議題討論最多的影響因素進行介紹。

  鐘政偉等人(2014)以台灣島北部、東部、南部發放400份有效問卷考察冲浪者者認真性休閒、遊憩專門化、心流體驗及幸福感關係之間的關係。其中認真性休閒也譯爲深度休閒(Serious Leisure);遊憩專門化(Recreational Specialization)最早由 Bryan在1977年提出,指參與者從事遊憩行爲從一般程度到專業化程度的連續行爲過程,並可依據活動中特定的裝備、技巧的使用以及對遊憩環境偏好的影響評定其專門化程度;心流體驗(Flow Experience)的概念由美國心理學家Csikszentmihalyi於1975年提出,它能使個人完全沉浸於某種活動中,無視其他事物存在的狀態,這種經驗本身帶來莫大的喜悦,使人願意付出更龐大的代價,不計較外在酬勞地去做一件事,以求達成目標。問卷設計參考了Wang & Chang (2013)、 Chen & Lin(2011)和 Zheng(2012)的研究成果,共88個項目。研究結果表明冲浪活動參與者的認真性休閒於遊憩專門化、心流體驗與幸福感呈正比關係。參與者的遊憩專門化越高,其心流體驗越高,但與幸福感呈反比關係。冲浪活動參與者的心流體驗與其幸福感呈顯著正相關。

  蔡茗涵和郭彦谷(2016)以600名60歲以上台北某銀發族終身學習社區大學課程成員作爲研究對象,采用問卷調查法。探討高齡人群的休閒動機、休閒涉入與休閒幸福感之間的關係。休閒動機量表參考Beard & Ragheb(1983)的定義,休閒涉入量參考McIntyre & Pigram (1992)的定義,休閒滿意度參考 Beard & Ragheb(1980)的定義,共12個項目。研究結果發現休閒動機正向顯著影響休閒涉入,休閒涉入正向顯著影響休閒滿意度,休閒涉入是休閒動機對休閒滿意度影響之間的中介變量。

  魏春娥(2016)以屏東大學、三民家商、高雄醫學大學、高雄師大、中正高工等五個場地的足球運動參與者爲研究對象,探討足球運動參與者的休閒涉入程度、流暢體驗與幸福感之間的關係。采用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有效問卷數爲289份,問卷設計了參考陳慧玲與林安庭(2011)登山運動參與者涉入程度、流暢體驗與幸福感的相關研究,共49題。研究結果表明足球運動參與者的休閒涉入程度對幸福感未達顯著影響;流暢體驗對幸福感達顯著影響。因此,可從提昇足球運動參與者們的流暢感體驗入手,提昇他們的休閒幸福感。

  江淑惠,徐錦啓(2018)以宜蘭市某國中三個年級154學生爲被試,參考Beard & Ragheb(1980)、林炳煌(2011)、李玉秋(2015)了三位學者關於“休閒參與”、“休閒阻礙”、“休閒滿意度”的研究問卷,編制了測量參與者這三個心理特質的44個項目,問卷總體信效度良好。研究結果表明國中生參與休閒活動類型中,静態多於動態。其中女生整體的休閒參與都高於男生。國中生參與休閒活動的阻礙由大到小依次是結構性阻礙、人際阻礙、個人内在阻礙。其中結構性阻礙是指阻礙個體休閒喜好或休閒參與的外在因素,例如時間、金錢或資源等客觀因素,這個阻礙可經由個人努力克服;人際阻礙指個體因没有適當或足够的休閒參與伙伴,而影響其休閒喜好與參與,是人與人之間相互影響的結果;個人内在阻礙指個體的心理狀態以及歸因與休閒偏好相互影響,進而在偏好與參與之間形成了阻礙。女生的結構性阻礙和人際阻礙高於男生的,説明女生比男生在休閒時的心思更細膩,更重視親友的看法。研究結果表明學生參與休閒活動越多,對於休閒的滿意度也就越高,參與休閒活動時遇到的阻礙越多,對於休閒的滿意度感受也就越低。男學生的休閒滿意度高於女學生,而男、女學生在整體的休閒滿意度上,並無顯著差异;且不同年級學生於休閒滿意度的表現上,也並無顯著差异。

  賴盈孝等人(2018)以大台中地區大專院校爲研究對象,使用問卷法,回收了372份有效問卷,考察音樂對體型雕塑者的休閒動機、休閒涉入、休閒效益與幸福感之間的關係。其中體形雕塑者是指那些並非超重而是爲了好的身材,通過運動等方式雕塑身體的人群。在該研究中,對體形雕塑者的操作定義是在三個月内至少每周進行一次負重訓練的人群;Verdun & Mewed認爲,活動參與者可以通過參與活動的經驗獲得不同的體驗帶來的效益。休閒動機量表參考周嘉琪、胡凱揚(2005)所編制的《健身運動參與動機量表》;休閒涉入量表主要參考林季樺(2011)所編制的《休閒涉入》量表;休閒效益量表參考謝惠湄(2014)編制的《休閒效益量表》以及郭森吉(2013)編制的《休閒運動效益量表》;幸福感量表引用吴科驊(2005)所編制的《幸福感》量表,共74個項目。研究結果顯示體型雕塑者的休閒動機、休閒涉入、休閒效益與幸福感之間皆呈顯著的正比關係。體能雕塑者通過運動獲得休閒效益,從而能提昇幸福感。説明以運動作爲休閒方式有利於提昇人的休閒幸福感。

  高崇倫等人(2021)選取了台灣北部6個旅館的300名員工,參考了Liang(2018)的工作對休閒助益量表、McIntyre & Pigram(1992)的休閒涉入量表、Beard & Ragheb(1980)的休閒滿意度量表,編制問卷,共45個項目。其中,工作對休閒助益指在工作(或休閒)領域角色經驗的資源獲得而導致休閒(或工作)領域角色的正向效果;休閒涉入(leisure involvement)是指個人在特别的活動下所投入的程度,是一種讓參與者對休閒活動持續下去的態度;休閒滿意度即個體借由休閒經驗之中獲得個人需求滿足的程度。研究結果表明:工作對休閒助益顯著地正向影響休閒滿意度,休閒涉入顯著地正向影響休閒滿意度,休閒涉入未在工作對休閒助益與休閒滿意度之間産生中介作用。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