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20日電(記者 林艷、郭至君、黃蔚)高雄城市芭蕾舞團團長張秀如日前接受“南台灣藝術採訪團”專訪表示,舞蹈是人與生俱來的能力,也是生活的延續,就像一個小孩拿到一塊糖或一張獎狀會很高興地轉起圈圈。她說,希望未來能夠把舞蹈團所創作的小而美、富有生命力的《點子鞋 Dance Shoe》帶去給大陸的同胞分享。
高雄城市芭蕾舞團,是台灣島內少數能呈現大型製作的芭蕾舞團,曾連續10年獲得台灣“行政院文建會”傑出表演團隊,多次演出過多出全本芭蕾舞劇“舞姬”、“仙女”等。
張秀如團長8歲時就跟著22歲的姐姐一起學習舞蹈,在那個年代學習舞蹈的人並不多,但因為喜愛,她一直堅持了下來。她說,因為自己很喜歡跳舞,所以還到姐姐開的舞蹈室當小老師。令她印象最深刻的的是,每到舞展的時候,12首舞裡其中有7首都由她當主角。畢業後,喜歡跳舞的她更是選擇了到美國進修。美國的求學經歷,帶給她的最大觸動,便是原來跳舞跳到最後還可以有一個舞團啊!而這,也成為了她的一個夢想。
24歲結婚嫁到高雄後,深知要推廣芭蕾舞就要市區的她,一路向南到市區,最後選在左營區開了個芭蕾舞蹈班。張秀如說,因為左營區是海軍軍區,有很多的軍人子女,他們對孩子的這種藝術教育比較可以接受。所以,一開班,就有很多人來報班學習。她也帶著學員們南征北戰四處比賽,差不多都拿第一名。就這樣,教了十幾年,看到很多的學生從大學舞蹈系畢業,她也在思考是不是可以成立一個舞蹈團,讓舞蹈的表演有一個提升。於是,1992年,她便在高雄成立了城市芭蕾舞團,這也是中南部成立的第一個芭蕾舞團。
張秀如接受“南台灣藝術採訪團”訪問時,正準備進行晚上《點子鞋 Dance Shoe》的演出彩排。她向中評社記者介紹說,《點子鞋 Dance Shoe》首創於2004年,如今已進入了第12年演出。希望藉由《點子鞋 Dance Shoe》芭蕾創作展演平台,以專業的製作為未來台灣芭蕾環境創作出更多優秀芭蕾作品與編舞者。12年來已有31位編舞者為《點子鞋 Dance Shoe》編創了66個作品,是台灣島內芭蕾創作重要的指標,也都是獨一無二的作品。
張秀如說,舞蹈其實就是生活延續出來的部份,人們對生活不滿或是想要追求虛無縹緲的生活,都可以從舞蹈中找到寄託,特別是芭蕾。古典芭蕾中公主美美的故事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後來我們也慢慢地發現芭蕾的創作並不多,所以就在2004年開始嘗試一些創作,也就推出了“點子鞋”系列。我們傳承了芭蕾的元素,並更多地思考了如何讓芭蕾可以在舞台上創造更多的可能。她說,芭蕾不應該只是跳過去的作品,而是應該透過現代人心裡的想法和情感,加上舞者本身的生命歷程經驗,將其變成一個很好的作品。
張秀如說,芭蕾現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就像古典音樂給人的感覺,不論是快板還是慢板,都有治癒的效果。芭蕾舞是一個很講求平衡和重心的藝術,所有的舞者都要將力量點在一個腳尖上,另一隻腳還可能需要抬得很高,甚至需要很優雅地舉手投足去與平衡對抗。
“它帶給我的最大快樂,就是你演什麼像什麼,可以不需要任何言語,只透過肢體來傳達你想要表達的情感。有時候,看到可以通過芭蕾調整學生的體態,看到很多作品創作出來,也非常之高興。”張秀如說。
幾十年的舞蹈生涯,也有讓張秀如感到很遺憾無力的時候。張秀如說,“芭蕾舞其實是一門很花錢的藝術,舞者的收入並不高。”有時候,看到學生因為生活的壓力,不得不放棄舞蹈去考華航空姐,或者因為學業、婚姻停下時,就會感到特別的可惜。她說,舞蹈人才的養成常常需要一二十年,每次看到跳得很好的學生放棄,就會覺得又少了一個人才。
張秀如說,目前高雄也遇到了很多人才外流到國外或是台北等其他地方的情況。這主要是因為高雄目前還沒有舞蹈科系,高雄孩子高中畢業後都要到台北讀藝術大學的舞蹈系。因此,她也一直在呼籲高雄市政府,是否可以在高雄師範大學或中山大學設立一個舞蹈系,將一些舞蹈人才留在高雄。畢竟要有一個好的舞者大環境,這樣整個舞蹈藝術才能會有整體提升。
當提到兩岸的舞蹈藝術交流情況時,張秀如表示,去年11月中央芭蕾舞團到台灣的演出沒有交流到,非常遺憾。但早在過去,自己曾帶過團到永定土樓演出,也曾在2000年時,高雄城市芭蕾舞團還專門邀請了遼寧蓓蕾舞團創團團長張護立來進行指導芭蕾舞劇《梁祝》,後來在全台進行了七八場的巡演,效果非常之好。期待,未來也能夠把《點子鞋 Dance Shoe》這樣小而美,充滿生命力的舞蹈帶到大陸去大家分享。
由中國評論通訊社和台灣藝術股份有限公司、台灣藝術研究院聯合組成的“南台灣文化藝術採訪團”於1月28日啟動,將進行為期一週的南台灣採訪報導活動。
此次採訪活動的總督導為台灣藝術研究院院長林富男,總調度為南台灣觀光產業聯盟執行長陳雅婷,採訪組組長為中評社採訪主任林艷,組員為中評社國際部主任郭至君,中評社編譯主任黃蔚。此外,中評社中國部主任廖梓達、中評社新媒體主任孫儀威作為第二梯隊接力採訪。共同參與此次採訪活動的成員還有台灣藝術公司人員包括董事兼執行總監柯芷吟、藝術總監謝佳伶、內稽內控主任丁肇茨、採訪編輯洪威喆、美編設計陳奕帆、藝術企劃謝宜潔、特約記者崔家齊、林千畬。中評社副總編輯羅祥喜也將參加部分採訪活動。
“南台灣文化藝術採訪團”是根據中評社與台灣藝術研究院雙方的長期約定,持續不斷推廣南台灣藝術之美,以美的力量增進兩岸人民感情。此行將全面介紹高雄以及屏東墾丁的人文自然之美,將向兩岸讀者介紹南台灣從事美的工作的藝術家。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