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海峽兩岸大學生“重走朱子之路”

  2021年3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南平武夷山市考察朱熹園,詳細瞭解朱熹生平及理學研究等情况,指出:“如果没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裏有什麽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今天這麽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朱熹是南宋時期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是繼孔子之後的中國文化地標,被後人尊稱爲“朱子”。福建是朱子故里和朱子理學萌芽、發展和集大成之地。朱子是海峽兩岸共同的文化先哲,朱子文化是閩台共同的精神家園,是海峽兩岸人民共同的文化基因。如何有效促進兩岸之間的朱子文化交融,充分弘揚祖國的文化感召力,促進台灣同胞的民族文化認同感,對於我們今後進一步促進兩岸的文化融合發展,推進兩岸和平發展與祖國統一,意義重大。

  一、海峽兩岸朱子文化的交流與相融

  朱熹作爲中國歷史上集理學之大成的偉大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其一生秉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學思想,踐行教書育人、從政爲民的思想,爲中華子孫後代留下了豐富的傳統文化瑰寶。福建是朱子的誕生地,同時又是台灣移民的主要來源地,是絶大多數台灣同胞的原鄉祖地,結下獨特的同文同祖、同根同源“閩台緣”。朱子學在明清之際傳入台灣,充分發揮其經世致用之功能,主導台灣思想精神領域達數百年之久。無論是政界還是在民間,台灣都視孔朱一體,“廟宇拜孔、書院祭朱”幾成定俗。至今,台灣許多書院仍主要供奉朱子而非孔子,台灣金門的浯江書院朱子祠、嘉義的朱子公廟、新竹的朱子學堂等, 每年都以朱子學爲中心主題開展祭典、論壇、節慶、展覽等活動,朱子影響可見一斑。朱子思想成爲兩岸共同的文化内核和文化根基,是兩岸文化融合發展的重要橋樑與紐帶。近些年來,海峽兩岸朱子文化交流精彩紛呈,蓬勃發展,呈現出領域多元化、往來高端化、活動品牌化、機制常態化的特點,爲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朱子論壇和研討會的舉辦,推動朱子學研究深入開展。

  兩岸學者通過舉辦各類朱子學研討會、論壇等活動,共同探討朱子文化的理論體系、歷史地位、發展脈絡、在現代社會的價值和意義以及朱子文化在兩岸融合發展中的作用。這些活動爲兩岸學者提供了一個交流學術觀點、分享研究成果的平台,有助於增進兩岸學者對朱子文化的認識和理解,推動朱子學研究深入開展。

  在台灣,由台灣朱子學研究協會、台灣朱氏宗親文教基金會、台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等主辦的朱子學論壇,在厦門、上海、金門、台灣多次舉辦。

  在大陸,1995年10月在武夷山召開“海峽兩岸紀念朱熹誕辰865週年暨朱熹對中國文化的貢獻學術會議”,這是首次以“海峽兩岸”命名的研討會,來自海峽兩岸100多位學術文化界人士首次歡聚一堂,會議由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厦門大學、福建社會科學院等聯合主辦,閩南師範大學、武夷學院等高校積極參與。之後各類海峽兩岸的朱子會議在福建、江西、安徽等地陸續召開,逐年增多。不少朱子學術會議已成常態化,如兩岸四地朱子學研討會、“海峽兩岸朱熹陳淳”學術研討會等。

  兩岸四地朱子學論壇。此論壇從2009年起采用聯合機制形式辦會,由福建省閩學研究會、上饒師範學院朱子學研究所、安徽省朱子學研究會、海峽兩岸朱子文化交流促進會(台灣)兩岸四地每年輪流主持,從徽州到江西、福建,從武夷到台北,一年一個學術主題。這一機制,廣泛聯絡了大陸、台灣和美、日、韓、東南亞各國一大批華裔學者和朱氏宗親,以朱子學爲紐帶,進行學術、文化、經濟交流合作。

  “海峽兩岸朱熹陳淳”學術研討會。1190年,朱子出任漳州知州。他在漳主政期間實施仁政、踐行理學、刊刻經書、興教講學、培育門人,朱子理學思想在閩南不斷實踐完善。漳州成爲朱熹一生中治學理政的重要一站,有“紫陽過化、海濱鄒魯”之美譽。漳州人陳淳是朱子理學南傳第一人,爲朱子“四大弟子”之一,深得朱子嫡傳,被譽爲“紫陽别宗”,終身致力於朱子學説的學習、闡發與傳播,對理學思想第一次進行系統的整理和解釋,形成了朱子學的北溪學派。陳淳有《北溪大全集》五十卷傳世,其《北溪字義》是東亞最早的哲學辭典。2012、2014、2016、2018、2022年,閩南師範大學參與主辦的“朱熹陳淳研討會”已成功舉辦五届,會議圍遶朱子哲學研究、朱子與漳州、朱子文化與台灣社會、朱子學與地方社會治理、朱子學與東亞朱子學、朱子學與閩南文化等主題展開深入研討交流,共有來自中國大陸、台灣、香港以及新加坡、韓國、日本等的朱子學專家學者500多人次參與,海峽兩岸共同探究朱熹、陳淳學術思想及其現代價值,促進朱子文化活態傳承。

  (二)系列朱子文化實踐活動的舉辦,加深對朱子文化的情感認同。

  兩岸開展了一系列以朱子文化爲主題的實踐活動,有台灣海峽兩岸朱子文化交流促進會發起的“海峽兩岸朱子之路研習營”,福建省政協港澳台僑和外事委員會、福建省港區政協委員聯誼會、香港朱子文化交流協會、福建省台灣同胞聯誼會、台灣中華傳統文教交流協會等聯合組織的“港澳台大學生走朱子之路研習營”,福建省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福建省閩台交流協會、台灣書院聯誼會、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等聯合組織的“海峽兩岸朱子文化尋源之旅”,福建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福建省關工委學校委、華僑大學、福建師範大學等聯合組織的“海峽兩岸青少年朱子文化研習營”,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福建省閩台文化交流中心、南平市文化和旅遊局、尤溪縣、福建藝術職業學院等聯合組織的“閩台青年朱子文化研學營”(此爲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項目)等等,成爲兩岸民衆朱子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這些活動讓參與的兩岸學者、學生和朱子文化愛好者跟隨朱熹的人生軌迹,探訪理學聖地,沉浸式地感受、學習、研討朱子文化,從而加深對朱子文化的情感認同。

  (三)朱子各類文化活動的舉辦,展示朱子文化的豐富内涵。

  兩岸舉辦了一系列朱子文化活動,大型的有朱子文化節、朱子誕辰紀念活動、“朱子之歌·兩岸同聲”音樂會、朱熹祭祀大典等,“朱熹祭典”已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録。以朱子文化爲載體,舉辦了古琴演奏、書畫展覽、詩詞朗誦、書法篆刻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兩岸民衆在藝術欣賞中直觀感受朱子文化的魅力,增進對朱子學的認同感。如福建尤溪的 “朱子杯”海峽兩岸青少年美術書法篆刻現場大賽、福建浦城的“朱子琴聲傳兩岸  尋根相望一家親”活動、福建南平的“走萬裏茶道,尋朱子足迹”台灣青年(學子)攝影營活動等,這些活動不僅爲兩岸藝術家提供了一個以藝術的形式展示和傳播朱子文化的舞台,還拉近了兩岸同胞的心靈距離,增進了相互瞭解和友誼,進一步推動兩岸文化的融合發展。此外,武夷山的“閩台佳偶 山盟海誓”活動,參與活動的閩台佳偶通過同牢合卺、解纓結發、執手同心等一系列的傳統婚禮儀式,充分感受“朱子婚禮”的人文魅力和文化底藴。

  這些多姿多彩的交流活動,扎根兩岸民衆日常生活,涵蓋了教育、學術、藝術等多個領域,有力地推動了兩岸民衆的交流與合作,爲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揮了積極作用,爲兩岸同胞增進民族認同、促進心靈契合提供了文化支持。

  二、海峽兩岸“朱子之路”研習營回眸

  海峽兩岸“朱子之路”研習營由台灣海峽兩岸朱子文化交流促進會理事長朱茂男先生(時任世界朱氏聯合會會長)倡議,與台灣清華大學楊儒賓教授、華東師範大學朱杰人教授(中華朱子學會)、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閩北朱子後裔聯誼會等共同發起,2008年首届舉辦。“朱子之路”即走訪朱熹出生成長、求學、講學、終老之地,行程中借由營員們以“走朱子之路,行朱子之道”的精神,感受朱子過化存神之迹,探尋朱子文化内涵,傳承發展朱子文化。

  “朱子之路”研習營自2008年8月在福建首航後,得到了各界人士的熱烈響應、熱心參與、熱情支持。2013年爲“朱子之路”研習營第六届舉辦時間,時任朱子學會副會長、厦門大學國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閩南師範大學閩南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陳支平教授得知此事後,深感意義重大,鼎力支持,積極籌謀。至此,朱子學會、厦門大學國學研究院、閩南師範大學閩南文化研究院參與到“朱子之路”研習營活動中,毫無懈怠直至今日並將永續。

  “朱子之路”研習營的活動時間選在每年7-8月間,營員由最初面向海峽兩岸研究朱子學的碩、博士生(名額允許的情况下,亦招收對朱子學具有深厚情感的本科生)招募逐漸向全球招募,同時要求每位營員在報名時提交朱子學(宋明理學)研究論文一篇,活動結束後提交“朱子之路”研習營心得報告一篇,心得報告擇優刊登在《朱子文化》期刊。每届還特邀從事朱子學研究的專家學者做主題報告。

  研習營活動内容豐富,形式多樣,有始業式、結業式,有各地參訪,更有學術探討。

  始業式(釋菜禮)嚴格按照昇堂點閲、與祭者拜、沃盥、焚香、祭酒、獻芹、恭讀祝文等程序進行。在開營中,營員們通過行敬師禮、拜師禮、向先賢祈福、齊誦《朱子家訓》(營訓,見附)、授旗、宣讀入營誓詞、合唱《走在朱子之路上》(營歌)等活動,洗滌身心,共情共鳴。

  研習過程中,師生們追步朱子,探尋朱子文化内涵,在南平、三明、婺源、上饒等地進行深入的走訪與考察,足迹涉及文公廟、南溪書院、朱子巷、興賢書院、朱子社倉、紫陽樓、寒泉精舍、考亭書院、白鹿洞書院、鵝湖書院、婺源紫陽書院等朱子文化遺存,建陽黄坑朱子墓前的祭拜更是重中之重。

  研習營不是簡單的觀光之旅,更是學術之旅,學術探討貫穿研習營始終。“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轉深沉”。圍遶朱子生平事迹、朱子思想與實踐、朱子學的現代價值等内容,參營學子與專家學者通過專家主題報告、學子論文研討兩種方式進行深入的討論和交流。參營的專家老師更承擔着解疑釋惑的導師責任,對營員發佈的論文逐篇認真點評。學術研討與考察實踐緊密結合、知行融合的獨特研習模式,拓寬營員的學術視野,是對朱子學研究的全新體察和有力推進。

  結業式上,營員代表暢談心得體會,兩岸團長分别總結,導師頒發研習營結業證書,研習營活動圓滿結束。

  2013年7月12日,第六届在武夷山開營,海峽兩岸20餘所高校57名師生參加了研習營。期間開展了四場營員學術交流會。16日,結業式在江西鵝湖書院舉行。

  2014年7月15至19日,第七届在武夷山舉辦,海峽兩岸15所高校106名師生瞻仰朱熹聖迹。期間舉辦“儒商讀書會”,開展了三場營員學術交流會。

  2015年7月24日,第八届在武夷山開營,海峽兩岸15所高校72名師生參加活動。期間組織了四場營員學術交流會。7月27日,結業式在尤溪舉行。

  2016年7月16日至21日,第九届以“書院文化之旅”爲主題,來自中國大陸、台灣、香港以及韓國、日本、新加坡等海内外34所高校142名營員從厦門出發,沿泉州、福州、三明、南平等地,一路“遊學”,於武夷學院舉行結業式。活動旨在探討朱子與書院的因緣際會。研習營在厦門筼筜書院正式開啓旅程。之後參訪了同安文公書院、晋江石井書院、福州鰲峰書院、飛誼書院、尤溪南溪書院、開山書院、建陽考亭書院、武夷山五夫鎮興賢書院、武夷山武夷精舍等。期間,營員們聆聽了三場朱子學專家會講,開展了三場營員學術交流會。

  2017年7月16日,第十届以“朱子學傳承與創新之旅”爲主題,於朱子誕生地——福建省尤溪縣南溪書院開營,海峽兩岸25所高等院校70名師生參加活動。期間,組織了七場朱子學專家主題報告、三場營員學術研討會。7月22日,在武夷山閉營。

  2018年8月11日,第十一届在尤溪縣南溪書院舉行始業式。海峽兩岸29所高等院校71名師生參加了本次活動。研習營主題爲“朱子學開創之旅”。期間,組織了六場專家精彩報告,四場營員學術研討會。8月15日,在武夷山閉營。

  2019年7月15日至22日,第十二届以厦門同安爲起點,途經尤溪、武夷山、婺源等地,爲期九天,與往届相比,歷時最長,來自中國大陸、中國台灣、韓國、德國等100餘名的朱子學研究者與愛好者參加。此届“朱子之路”擴大到了江西婺源,是最完整的一次“朱子之路”,主題即爲“朱子學溯源之旅”。7月16日,始業式(釋菜禮)在厦門同安朱子書院舉行。厦門同安文化底藴深厚,作爲閩南文化發祥地、閩學文化源頭和厦門文化原點,擁有豐富的朱子文化資源。同安,是朱熹首仕之地,朱子的足迹幾乎遍布同安。可以説,朱子在同安的修行實踐奠定了其一生的學術思想基礎。營員們參訪了同安的朱子書院、梵天寺、文公書院、文筆塔等地。7月22日,營員們前往江西婺源縣感受朱子文化,參觀了朱子家廟、朱子故居的虹井以及朱子命名的廉泉等。閉營式在婺源順利舉行。

  2020年,基於疫情防控需要,第十三届研習營轉變觀念,秉持綫上爲主、綫下爲輔的原則,通過國内外專家連綫會講、綫上有奬答題、現場直播、新媒體傳播等方式展開活動。7月11日,研習營在厦門同安開營,並首次將江西省白鹿洞書院納入行程當中。此次研習營大膽、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基於互聯網的核心技術之一的HTML5技術標準,構建雲上研習平台。在雲平台上,各種講座視頻、音頻、圖像、動畫以及答題互動遊戲,以互聯網新元素形式呈現,讓營員們隨時隨地訪問學習,不受時間、空間和設備的限制開展綫上遊學,真正實現了一條“永不落幕的朱子之路”。7月18日,“朱子之路”閉營式在婺源紫陽書院舉行。2020年第十三届的“雲上朱子之路”參與者達2萬餘人。

  2021年7月18日,第十四届以“朱子學問道之旅”爲主題在厦門同安朱子書院開營,115 位專家學者以及有志於朱子學研究的高校碩、博士研究生參加。研習營采用綫上直播與綫下參營方式進行。期間組織了六場專家主題報告,四場營員研討會。7月24日,在婺源閉營。

  2023年7月23日,“重走朱子之路”研習營在福州正誼書院開營,爲期七天。此次“重走朱子之路”活動以“紀念朱熹誕辰893週年暨台灣海峽兩岸朱子文化交流促進會成立10週年”爲契機,邀請兩岸高校師生百餘人走進福州市,參觀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後前往武夷山市、建甌市、三明市等地,體悟朱子文化的獨特魅力,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研習營學術論壇主題爲:“復其見天地之心,宗族·地域·道統:朱子學的探拓與開展”,包括一場專題演講,三場研討,四場論壇,從兩岸學術交流、書院教育觀察、儒學工夫研討、朱子之路的回顧等方面展開。

  至此,海峽兩岸“朱子之路”研習營已持續了15年,吸引了來自中、美、日、韓、德、馬來西亞、港澳台地區等1500多名學生和朱子學專家學者參加,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感召力與跨時空的生命力。一路走來,“朱子之路”研習營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參加的營員人數及類别越來越多,由剛開始的一届十餘人到幾十人乃至一百多人,營員由三部分組成,主體是台灣大學、台灣清華大學、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大學、輔仁大學、東華大學、東海大學、厦門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海峽兩岸30多所院校從事朱子學研究的青年學子與專家學者,其次是韓國、日本、德國、美國、馬來西亞等國家的朱子學者,再次爲熱心朱子學的海峽兩岸社會民衆;二是參與的組織單位越來越多,有世界朱氏聯合會、台灣海峽兩岸朱子文化交流促進會、台灣朱子學研究協會、朱子學會、中華朱子學會、福建閩學會、閩北朱子後裔聯誼會等海峽兩岸社會團體組織,有台灣大學人文與社會高等研究院、台灣師範大學僑教學院、厦門大學國學研究院、福建省社科院、閩南師範大學閩南文化研究院、武夷學院、上饒師範學院等海峽兩岸高等院校、研究機構,還有閩台緣博物館、厦門市同安區、泉州市、尤溪縣、婺源縣等,共襄盛舉;三是活動覆蓋的區域越來越大,由剛開始局限在福建南平武夷山、建陽,後逐漸拓寬到福建尤溪、政和、建甌、泉州、厦門及江西上饒、婺源等朱熹講學爲官教化之地;四是活動主題越來越豐富,活動形式不斷創新,專題報告、學術研討、參觀遊覽、文化體驗、聯誼晚會等各類活動交叉有序進行,學中有樂,樂中有學。

  朱子之路的開展有艱辛與汗水,但更充滿喜悦與收穫。目前,“朱子之路”已成爲海内外知名文化品牌。“朱子之路”活動以“走朱子之路,行朱子之道”的精神爲指引,堅持以學術帶動朱子之路,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貫通朱子之路,成爲兩岸學子共同傳承弘揚朱子文化促進兩岸融合的重要平台。

  三、海峽兩岸“朱子之路”研習營的社會文化意義

  兩岸融合發展,文化融合是前提。福建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强調要“發揮閩南文化、客家文化、媽祖文化、朱子文化等祖地文化優勢,共同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凝聚共識、增進認同。”中共中央  國務院下達《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强調“促進文化領域融合發展。鼓勵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朱子文化作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兩岸同胞心靈契合、根脈歸屬的重要文化資源。海峽兩岸“朱子之路”研習營這一兩岸青年學子常態化交流活動,對充分利用文化資源促進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有着重要的社會文化意義。

  (一)“朱子之路”研習營的舉辦是以情促融、踐行“兩岸一家親”理念的生動實踐。

  2016年民進黨蔡英文上台後,拒絶承認“九二共識”,其篡改歷史,虚構所謂“台灣民族”,建構所謂“台灣文化主體性”“台獨史觀”,試圖從歷史觀、文化觀、民族觀等方面割斷兩岸的歷史聯繫、精神聯繫和血緣聯繫,淡化中國文化對台灣民衆的影響,用“台獨文化”對台灣民衆尤其是對青少年進行洗腦。在這種政治環境影響下,台灣青年越來越缺失關於中華文化的歷史記憶,越來越缺乏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難以形成對台灣歷史、兩岸關係的正確認知,乃至對“一個中國”的認同感越來愈弱,甚至還産生對兩岸統一的扺觸情緒。基於此,持續深入推進兩岸優秀傳統文化交流交融,增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增强血脈相連“兩岸一家親”的情感認同,最終達於文化認同、價值認同、國家認同,意義重大。

  在兩岸交流中,情感和心靈的交流至關重要,以心相交,以情促融,尊重差异,用台灣同胞易於接受的形式和語言,用共同的話題、共同的文化開展接地氣、貼近台胞生活的活動,增加台胞的參與度、融入感。尤其是對台灣青年一代,更要重視他們的心態與需求, 以文潤心,在交流中推進他們對中國文化的親近,逐漸達成對“一個中國”理念的認同。

  兩岸協同、兩岸同心的“朱子之路”研習營這一接地氣活動克服以往文化交流活動中存在的“形式單一、内容老套”“深度不够、互動性差、參與度弱、融入感不强”“參與人員不平衡”等問題,積極探索交流形式,用心設計活動方案,推進朱子文化交流往深裏走、實裏走、心裏走。整個活動,兩岸學子手牽手、心連心,同拜一聖人、同走一條路、同誦一家訓、同唱一首歌、同研一思想……從物質到精神全方位地感受朱子文化,在文化認同上培養“共同記憶”,建立新的文化記憶。研習營還特别從大陸院校中挑選一些綜合素質比較高有研習營經歷的大學生做志願者,全程陪同台灣青年學子,讓台灣學子真切感受大陸學子的熱情。在這個共同學習、互動交流的平台,兩岸學子分享彼此的學習心得、生活經歷和文化觀念,拉近心靈距離,增進相互瞭解,結下深厚友誼。這種情感交流有助於消除誤解和隔閡,促進兩岸學子的心靈契合,更深地理解“兩岸一家親”的内在含義。

  同時,“朱子之路研習營”創新傳播方式,通過H5新媒體系統推出“雲上朱子之路”,通過網絡平台直播與綫下互動的形式開啓旅程,用先進的載體對朱子文化進行詮釋與傳播,使得朱子文化更加適應新時代,更能够爲兩岸學子所接受,這也是朱子文化“利用新媒體、流行文化、互聯網廣泛開展體驗式、沉浸式、互動式交流活動,不斷擴大閩台青年共同‘朋友圈’和‘事業圈’”的有力嘗試,爲兩岸文化融合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二)“朱子之路”研習營的舉辦是賡續中華文脈、共建兩岸精神家園的積極舉措。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曆史中創造和延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强調“着力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華文明承載着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脈。文明的傳續即文脈。先秦諸子、漢唐氣象、宋明風韵……五千年文脈涵養了泱泱華夏。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保持賡續中華文脈的自豪感和主動性,肩負起賡續中華文脈的神聖使命,推動中華文脈綿延繁盛、中華文明歷久彌新。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的朱子是中華文脈不可或缺的一環。朱子的“存天理”“道問學”“尊經典”“貴持敬”“化民成俗”“國以民爲本,社稷亦爲民而立”等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承載着中國千年傳統文化的起承轉合,反映和塑造了宋以降歷代中國人的許多價值追求,是中華民族基本的文化基因。中華的文脈,因朱子而得以傳承。中華的文脈,因朱子而發揚光大。

  海峽兩岸“朱子之路”研習營這一具有祖地文化特色的體驗式研學活動,實地考察朱熹生活、講學和著述過的地方,以瞭解朱子思想、傳承朱子文脈爲宗旨,共續中華文脈,共建兩岸精神家園。

  兩岸學子赴朱子文脈傳承之約,從武夷精舍、興賢書院到考亭書院、星溪書院,從紫陽樓、朱子社倉到寒泉精舍、朱子墓、五經博士府……走在朱子之路上,走進朱子的歷史世界與思想世界,這是一場跨越時空的精神交匯。“朱子”跳出書本,不再是僅存活於紙張上的一個名字、一個符號,更是鮮活的可親可敬的師者、學者、長者,一位承載中華文脈的聖賢。朱子形象在師生心中“活起來”,朱子文化在實踐中“活起來”,兩岸學子在淵源文脈中充分感悟朱子理學的魅力,感悟兩岸文脈同源、文化同宗,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增進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和認同。

  同時,“朱子之路”研習營致力於培養青年學者對朱子學的研究興趣,播撒火種,爲海峽兩岸爲中華民族培養賡續文脈傳播朱子學的後備人才。許多曾參加過這個活動的學子,如今已經成長爲學界的新鋭,成爲朱子學、朱子文化研究的中堅力量,成爲朱子文化堅定的傳承者、踐行者、傳播者。

  此外,“朱子之路”研習營活動不僅在兩岸産生了廣泛的影響,還吸引了韓國、日本、越南、美國、德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學者積極參與。這些國際學者的加入,進一步豐富了朱子文化的内涵,提高了其在世界範圍内的影響力,推動朱子文化在世界範圍内的傳播和發展。

  (三)“朱子之路”研習營所訪之處皆是中華文化遺産“用”起來“活”起來的鮮活例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文化遺産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要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産精心守護好,讓歷史文脈更好地傳承下去。”“要讓更多文物和文化遺産活起來,營造傳承中華文明的濃厚社會氛圍。要積極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遺産的多重價值,傳播更多承載中華文化、中國精神的價值符號和文化産品。”文化遺産藴含着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承載着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凝聚着中華民族的智慧與情懷。文化遺存遺迹是文化遺産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處遺存遺迹,都是一段歷史的見证。保護好歷史印記,讓文化遺存留下來,讓文化遺存活起來,挖掘文化遺存中藴含的精神價值、文化價值、時代價值,使之成爲堅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國情懷、建設文化强國的强大動力,是歷史使命、時代課題。

  朱子文化遺存是朱子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800多年來由朱子本人親手創立和後人在傳承弘揚朱子文化過程中形成的文獻資料、活動場所、使用物件、遺址的總和,是歷史積澱、人類記憶、精神載體、血脈聯繫。朱子一生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福建、江西、浙江、安徽、湖南等地都留下朱子諸多印記,這些都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朱子之路”營員們參訪所經之地的各方政府、各個部門守護文化根脈,充分挖掘、整合發展朱子文化資源,扎實推進朱子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有效保護和恢復朱子文化遺存,朱子文化遺迹網絡和保護圈得以逐漸形成完善。

  福建作爲朱子故里和朱子理學發祥地,擁有豐富的朱子文化資源,朱子文化遺存頗多。比如南平“縣縣有朱子,處處有遺存”,朱子文化遺産最多。在南平境内,目前大量朱子文化重點遺存得以物化呈現,69處朱子遺存保護標誌設立,重點修繕11處朱子文化遺存,有考亭書院、延平書院、寒泉精舍、朱子社倉、興賢書院、興賢古街、朱子墓、紫陽樓、朱子書院等,朱子祭祀禮、朱子成年禮、朱子敬師禮和朱子婚禮完整復原,並在每年朱子誕辰日舉辦朱子祭祀大典。在現代社會焕發出新生機的朱子文化遺産,爲朱子之路的順利行走打下了堅實基礎。

  研習營的成功舉辦離不開各方團體、各部門單位的精心籌劃、周密組織,更是得益於每個朱子過化之地在朱子文化遺存保護、活化傳承、品牌打造、融合發展等的不懈努力。閩南師範大學閩南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陳支平教授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主導與協調兩岸學者、學生共襄盛舉的促進作用。兩岸學子在八百多年後追尋朱子足迹,在豐富的朱子文化遺存中感受朱子文化昌盛、理學繁榮之風,在“用”起來 “活”起來的朱子文化遺産裏領略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綻放的風采神韵,增强中華文化同根同源之共識。“朱子之路”也通過海峽兩岸專業學者的視角傳播朱子文化,共同爲文化遺産賦能,向海峽兩岸民衆向世界展示朱子足迹所到之處的歷史文化之韵、自然生態之美,帶動更多國内外青年學子參與考察研學,也促動“朱子之路”所經之處進一步活化文化遺産,融合多元文化,兩岸携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

  附:

  朱子家訓

  君之所貴者,仁也;臣之所貴者,忠也。父之所貴者,慈也;子之所貴者,孝也。兄之所貴者,友也;弟之所貴者,恭也。夫之所貴者,和也;婦之所貴者,柔也。事師長貴乎禮也,交朋友貴乎信也。見老者,敬之;見幼者,愛之。有德者,年雖下於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雖高於我,我必遠之。慎勿談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長。仇者以義解之,怨者以直報之,隨所遇而安之。人有小過,含容而忍之;人有大過,以理而諭之。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人有惡則掩之,人有善則揚之。處世無私仇,治家無私法。勿損人而利己,勿妒賢而嫉能。勿稱忿而報横逆,勿非禮而害物命。見不義之財勿取,遇合理之事則從。詩書不可不讀,禮義不可不知。子孫不可不教,童僕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難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禮也;聽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於身體,飲食之於口腹,不可一日無也,可不慎哉!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