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製造業融合發展是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的核心内容,是福建省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重要路徑。2023年9月12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將“深化閩台産業合作”作爲示範區建設的核心内容,明確提出要“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建設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加强閩台産業合作,提昇兩岸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加强閩台産業合作,……,支持古雷石化産業基地、寧德動力電池集群等建設集聚兩岸資源要素有全球競争力的産業基地、先進製造業集群”,對閩台先進製造業融合發展的重點方向和推進步驟作出明確部署。長期以來,兩岸先進製造業融合發展取得顯著成效,閩台先進製造業合作規模更是位居大陸前列。未來,兩岸先進製造業融合發展將呈現以新發展格局爲引領的新機制加快構建、以RCEP實施爲契機的新空間加速拓展、以新能源汽車等産業爲帶動的新動能加强提昇、以示範區建設爲試點的新路徑加緊踐行的趨勢。
一、海峽兩岸先進製造業融合發展的總體概况與結構特徵
兩岸先進製造業是以台商對大陸投資爲主要推動力形成了緊密的分工合作關係。檢視台商對大陸先進製造業投資變化情况,可以清晰反映兩岸先進製造業融合發展的發展軌迹,準確觀察其總體規模、重點領域及區域分佈的變化。
(一)總體概况
20世紀90年代初,台灣地區土地稀缺、勞動力成本上昇等問題日益凸顯,島内先進製造業繼紡織服裝、食品飲料等勞動密集型産業後紛紛外移。30多年來,台灣地區依次將石油化工、機械設備製造、電子信息等産業轉移至大陸,促進兩岸先進製造業合作規模不斷擴大。據商務部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大陸累計批準台資項目123781個,實際使用台資713.4億美元。按實際使用外資統計,台資占我累計實際吸收境外投資總額的3%左右。另據台灣“投審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台商赴大陸投資先進製造業的項目爲20062件,投資總額爲1215.98億美元。同時,根據表1所示,1991-2000年間,台商對大陸先進製造業投資呈現較强的增减變動,投資波動性較大,期間投資最高額爲1997年的23.35億美元,受東南亞金融危機等因素影響,1999年又驟降至8.84億美元。2001年後,台商對大陸先進製造業投資規模呈迅速增長,台商對大陸投資占台商整體對外投資的比重自2002年起就一直維持在六成五以上,且投資金額由2002年的44.65億美元成長至2010年的93.06億美元,達到歷史高點。然而,隨着大陸經濟結構調整昇級、中美貿易摩擦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再加之受2016年以來民進黨執政後采取的種種限制措施的掣肘,台商對大陸先進製造業投資規模有所下降,2022年台商對大陸先進製造業投資總額爲30.38億美元,占台商對大陸製造業總投資的84.22%。
表1 1991-2022年台商對大陸先進製造業投資的規模及比重
表格略
若從平均投資規模來看,如圖1所示,在台商對大陸先進製造業總體投資規模波折增長的同時,台商對大陸先進製造業平均投資規模亦呈同步擴大趨勢。1994年,台商對大陸先進製造業平均投資規模達100萬美元以上,1999年台商對大陸先進製造業平均投資規模突破300萬美元以上。2004年台商對大陸先進製造業平均投資規模擴張到500萬美元以上,之後擴張速度進一步加快,2006年台商對大陸先進製造業平均投資規模達到1000萬美元以上,2016年台商對大陸先進製造業平均投資規模更達5596萬美元,爲歷史以來的最高點。2016年後,台商對大陸先進製造業平均投資規模出現一定回落,2022年爲2095美元。台商對大陸平均投資規模的波動增長,表明對大陸投資的台資企業已逐漸由中小企業轉變爲以中大型企業爲主。在台灣排名前百大企業中,已有95家台灣百大企業赴大陸投資,較具代表性的有:石化業的南亞、台塑、奇美、長春,紡織業的遠紡、中紡,汽車業的中華、裕隆、慶豐,電子業的宏碁、鴻海、華碩、仁寶、廣達、友達光電、奇美電子、台積電和聯華電子等,機械業的巨大、美利達等。
(二)産業結構
隨着兩岸先進製造業合作總體規模的逐步擴大,兩岸先進製造業合作領域逐步演進、變遷,形成較爲鮮明的特點。長期以來,台商前往大陸投資的主要動機是看重其廉價而豐富的土地和勞動力資源,將大陸作爲其生産加工基地,因此對大陸投資主要集中於製造業領域。如表2所示,1991-2022年間,台商對製造業累計投資金額占台商對大陸投資總額的76.16%。但自2008年後,台商投資領域逐漸由製造業轉移到服務業,對化學制品、電子零組件和機械設備等先進製造業的投資金額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這造成製造業投資比重明顯下降。2022年,台商對大陸製造業的投資總額爲36.07億美元,投資占比爲71.47%。
表2 1991?2022年台商對大陸投資的三大産業分佈
表格略
另從細分産業類别來看,按照1991年-2022年台商對大陸先進製造業投資累計金額排序,台商對大陸投資的前三大産業分别是電子零組件製造業、電腦、電子産品及光學制品製造業和化學材料製造業,具體數據見表3。這三大産業共占台商對大陸先進製造業投資總額的50%以上、占台商對大陸製造業投資總額的45%以上,表明台商對大陸投資的産業别具有較高的集中度。具體來看,這十二大先進製造業也呈現出不同的變化軌迹。電子零組件製造業是台商對大陸投資的“重中之重”産業,2010年投資總額爲48.54億美元,占台商對大陸總投資的比例高達33.21%;2011年、2012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均穩居台商對大陸投資的第一大産業;2022年該産業雖仍爲第一大投資産業,但投資規模僅有14.94億美元、投資占比也下降至29.6 %。而電腦、電子産品及光學制品製造業、化學材料製造業等産業的投資占比則保持相對穩定。非金屬礦物製造業、機械設備製造業及基本金屬製造業等産業的投資占比則略有下降。
表3 1991-2022年台商對大陸先進製造業的投資規模
表格略
(三)區域分佈
兩岸先進製造業價值鏈空間集聚性明顯。早期台商對大陸先進製造業投資多集中於東南沿海地區,其中又以福建省、廣東省、江蘇省最爲集中。而後,隨着東南沿海地區勞動力、土地成本上昇,台商對大陸投資也出現北移西進的趨勢,由東南沿海地區向中西部地區轉移。但以深圳、東莞、廣州爲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和以上海爲中心、蘇南、浙北爲兩翼的長江三角洲地區仍是台商集聚投資的重點地區。前者以桌上型電腦以及手機零組件爲核心,後者則以半導體、筆記型電腦等爲代表。如台積電於2015年在南京投資30億美元生産12英寸晶圓,2021年又增資28億美元生産28納米制程的汽車芯片。
表4反映了2018—2022年間台商對大陸各省市先進製造業投資的件數、金額及占比。從中可以看出,5年間,台商對大陸累計投資金額排名前五位的省市分别是江蘇省(66.22億美元)、福建省(25.42億美元)、廣東省(22.07億美元)、浙江省(18.81億美元)和上海市(8.09億美元),其中江蘇省遥遥領先,台商投資先進製造業累計金額占大陸台商投資先進製造業累計金額的1/3以上 ,以上5省市合計占大陸台商投資累計金額的83.03%。由此表明,雖然台商對大陸投資區域動態擴散,但總體來看仍呈現高度的空間集聚性。
表4 2018-2022年台商對大陸先進製造業投資分區域分省投資件數、投資總額及占比
表格略
二、海峽兩岸先進製造業融合發展的福建實踐
多年來,福建省充分發揮台灣同胞主要祖籍地的近台區位優勢,在推進兩岸先進製造業合作、深化兩岸經濟融合發展上始終發揮先行示範作用。特别是2019年以來,福建省積極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堅持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率先出台了《關於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創新性支持政策,有效推動了閩台先進製造業融合發展持續深化。
(一)閩台先進製造業合作規模位居大陸前列
自1981年全國首家台資企業(詔正水産)落户我省以來,台商在閩投資持續快速增長,閩台産業合作規模日益擴大。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3年6月,在閩台企超1.2萬家,累計實際使用台資超過320億美元,僅次於江蘇、廣東。台灣百大企業中已有62家在福建直接投資布局。特别是2018年以來,面對中美貿易摩擦、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和兩岸關係復雜嚴峻等多重復雜形勢,福建省吸引台商先進製造業投資仍然保持迅猛上昇態勢。表5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2年期間,台商赴大陸投資先進製造業的項目爲68件,投資總額爲25.42億美元,僅次於江蘇省,居全國第二位。
表5 2018-2022年台商對福建省先進製造業投資金額
表格略
(二) “三大”先進製造業對台融合發展體系加快構建
當前,福建省正加快構建以電子信息、先進裝備製造、石油化工等先進製造業業爲核心的閩台産業融合發展新體系,形成了産業成規模轉移、上中下游産業配套發展的態勢。電子信息産業方面,聯芯、福聯、華佳彩、晋華等一批台資或擁有台灣人才技術資源背景的重大項目先後落地,推動全省電子信息産業加快做大做强。據台灣“投審會”統計,截至2022底,台灣電子信息産業在閩投資535件、累計金額57.3億美元,占台灣電子信息産業對大陸投資累計總件數和總金額的7.31%和7.29%。全省現有規模以上台資電子信息企業71家,總營收占全省規模以上電子信息企業總産值的20%以上;在全省12家超百億元電子信息企業中,台資企業有5家(即宸鴻、宸美、友達、冠捷、捷聯)。石化産業方面,先後引進古雷煉化一體化、國喬石化、奇美化工、和桐化學等一批重大項目,明顯擴大了我省乙烯、丙烷脱氫、聚丙烯等産能,閩台石化産業差距顯著縮小。全省現有規模以上台資石化企業125家,占全省規模以上石化産業總産值10%左右,擁有正新橡膠、翔鷺化纖、騰龍芳烴、長春化工等一批兩岸重量級的台資石化龍頭企業。2022年,海峽兩岸最大的石化合作項目—福建漳州古雷煉化一體化項目正式投入商業運營。機械裝備産業方面,台商投資主要集中在汽車、數控機床、工業機械人、智能化紡織機械等領域,主要分佈在漳州市、厦門市、泉州市、莆田市和三明市。全省現有規模以上台資機械裝備企業230家左右,占全省總數的6.8%。其中規模以上台資汽車企業80家左右,帶動形成了東南汽車、戴姆勒奔馳汽車、金龍聯合汽車等三個整車和汽車零部件産業生産基地;台資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和智能化紡織機械企業的年産值、産品種類和出口産值均占全省總數的50%以上。
(三)對台先進製造業産業園區集聚顯著
福建省已建成福州、厦門海滄、厦門杏林、厦門集美、漳州和泉州6個國家級台商投資區,形成以福州青口汽車園區、厦門半導體照明産業園、莆田液晶顯示産業園、古雷台灣石化園區、南靖閩台精密機械園區、莆田高新技術園區、龍岩機械産業園區等專業園區爲載體的對台先進製造業合作聚落。2019年,福建省又正式獲批設立海峽兩岸集成電路合作試驗區,啓動構建以厦門、泉州爲核心的“一區雙園”閩台集成電路産業合作集群,區内已擁有聯芯、矽品、兆元光電等一批規模型集成電路台資企業,初步形成了包括設計、製造、封裝測試、裝備與材料等在内的完整産業鏈,成爲閩台集成電路産業合作的新高地。漳州古雷石化基地是全國唯一的台灣石化産業園區,區内已聚集奇美化工、台聚、台達化學和聯華實業等台灣百大知名企業,兩岸合作規模最大的産業項目古雷煉化一體化項目順利推進,已成爲兩岸石化産業深度合作的典範。
(四)涉台營商環境顯著改善
《意見》對優化營商環境作出了明確指示,强調要支持福建省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引導台胞台企共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在構建制度化高水平開放的投資環境和産業賦能環境方面,更好地融入國際地區經濟體系。多年來,福建省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爲全方位高質量發展超越的重中之重,堅持市場化、法治化、便利化和國際化改革方向,以方便企業和群衆“能辦事”“快辦事”“辦成事”爲根本,營造安商重商的良好氛圍,營商環境顯著優化。在台資企業政策服務上,率先出台225條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清單;積極探索投資準入、貨物貿易便利化與擴大服務業對台開放,先行對台開放50多個領域。台資企業在自貿區内的股比、經營範圍和投資領域等限制大幅度减少;率先試點實施台資企業資本項目管理便利化政策;率先採認台灣地區專業領域從業資格;率先啓動兩岸海關AEO互認試點;創新推進“台企快服貸”實施工作,積極爲解决大陸台企貸款難、貸款貴問題創造可復製推廣的經驗;籌備設立“閩台産業發展基金”,爲兩岸産業融合發展項目注入“金融力量”。平潭自貿片區在建築、交通、規劃、醫療、環保、農漁業等領域率先採認台灣企業資質等。
三、海峽兩岸先進製造業融合發展的趨勢展望
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穩步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RCEP落地實施的背景下,兩岸先進製造業融合發展將呈現以新發展格局爲引領的新機制加快構建、以RCEP實施爲契機的新空間加速拓展、以新能源汽車等産業爲帶動的新動能加强提昇、以示範區建設爲試點的新路徑加緊踐行的趨勢。
(一)以新發展格局爲引領的融合發展新機制加快構建
黨的十九届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内大循環爲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國大陸以内循環爲主並非脱離於國際循環,而是以國内大循環爲依託,吸引國際商品和資源,塑造新的合作競争優勢。新發展格局將引領兩岸先進製造業形成内外雙循環的融合發展驅動機制。以電子信息産業爲例,近年來大陸加大了對電子信息産業等扶持力度,在家電、互聯網、通信服務等領域涌現了華爲、小米等的一批龍頭企業,形成了以自身品牌、面向大陸内需市場的國内價值鏈,台積電、聯發科、鴻海等企業積極參與其中,如鴻海旗下富智康爲華爲及小米提供組裝、聯發科爲中興設計芯片等,産業價值鏈合作由低端的生産環節合作向中高端的研發、銷售、管理等中高端環節合作發展。由此,兩岸先進製造業已改變過去單一依賴全球價值鏈融入全球化的方式,向大陸企業主導的國内價值鏈轉型。兩岸先進製造業正借由發達國家的間接融合發展邁向直接融合發展的新階段。
(二)以RCEP實施爲契機的融合發展新空間加速拓展
2022年1月1日,我國和東盟10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共同簽署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係》(RCEP)正式實施。按照協議規定,成員方之間90%貨物貿易將通過立刻降税和10年内逐步降税方式實現零關税,服務貿易和跨國投資的開放程度業將大大提高。RCEP正式實施後,大陸台資企業在對外貿易和投資上享受高水平的自由化和便利化,這將進一步增强大陸對台灣先進製造業資本、技術、人才等的磁吸效應,有效化解兩岸先進製造業融合發展中的市場阻力和政策阻礙。實現兩岸先進製造業融合發展向更大規模、更廣區域和更高層次上邁進。
(三)以新能源汽車等産業爲帶動的融合發展新動能加緊提昇
“十四五”期間大陸正積極推動先進製造業集群建設和提速,着力發展集成電路、高端數控機床、工程機械、新能源汽車及裝備製造業等,這爲兩岸先進製造業融合發展提供了新商機。兩岸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精密機械、高端裝備和材料等産業上的合作空間巨大。大陸應積極發揮自身産業與市場體系優勢,引導台資轉向以上先進製造業,鼓勵兩岸企業在技術、專利、産品、應用、資金、市場和人才等層面的交流合作,以推動産業鏈與價值鏈的深度整合、實現兩岸先進製造業嵌入式融合發展。
(四)以示範區建設爲試點的融合發展新路徑加緊形成
在中美戰略博弈、民進黨妄圖與大陸經濟“脱鈎斷鏈”等復雜形勢下,選擇有條件的區域作爲示範性區域,爲深化兩岸先進製造業融合發展探索經驗、累積互信,是一個必然的選擇。未來,應充分發揮福建建設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政策優勢,在加快推動海峽兩岸集成電路合作試驗區等對台先進製造業合作園區的基礎上,借鑒“粤港澳大灣區”建設模式,支持古雷石化産業、寧德動力電池集群、漳州精密機械等産業建設集聚兩岸資源要素有全球競争力的産業先進製造業集群,先行試點實行特殊原産地政策、通關便利政策、市場準入、人員流動、貿易自由化與投資便利化政策。同時,應充分發揮厦門大學、閩南師範大學等高校的科技與人才優勢,加强與台資企業的交流合作,建立複合政府支持、專家主導、院校主體、企業支撑的産學研技術創新平台,合作申報國家級及省級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行業技術開發中心,合力攻關高速低耗芯片設計及生産等先進製造業領域的“卡脖子”技術,積極承辦兩岸先進製造業領域的行業會議、年會,提昇電子信息産業、機械産業和石化産業等先進製造業的産業科技水平與自主創新能力。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