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李奎泰:韓對中國不滿已改變

  2014年7月3日至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韓國進行了個人首次的單獨訪問,各國分析人士所關注的重點不單單在習近平未訪問朝鮮就先造訪韓國一事,還關注了隨同習主席一同出訪的龐大經貿團體及此次訪問可能對東北亞乃至世界所能夠產生的深遠影響。 

  七月初,中評社特派記者前往首爾進行採訪。韓國加圖立關東大學校法學博士、東亞經濟文化研究中心所長李奎泰在接受專訪時表示,習近平訪韓的意涵超乎大家的想像。他表示,習近平此番訪韓給中韓關係帶來新轉機,也充分安撫了韓國認為自己被忽視的感受。不過,他也提及在中韓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朝鮮、日本與美國因素亦無法忽視。 

  習近平訪韓意涵大 

  針對習近平訪韓所達成的成果及影響,李奎泰認為,總體來看,習訪韓兩天一夜的時間雖短,但確實讓中韓關係上了一個新台階,中韓關係發展有了新轉機。 

  李奎泰說,“實際上,從語言就能反應出這一點。中國方面說與韓國之間的關係是:使兩國成為實現共同發展的夥伴、致力地區和平的夥伴、攜手振興亞洲的夥伴、促進世界繁榮的夥伴,中方從未用這幾個‘夥伴’描述與其他國家之間的關係,如此細心的用詞也反應出中方在習主席訪韓之前的悉心安排。另外,外交學院教授高飛接受媒採訪時候也表示,習近平訪韓標誌著兩國致力於構建成熟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這裡出現的‘成熟的’三個字是以前從未用過、也未在其他國家用過的。” 

  李奎泰表示,韓國一直覺得自己不被中國重視,認為韓國被中國歸入周邊小國,而非“大國關係的範疇”,但其實中韓之間的貿易額遠超中俄之間的貿易額,這讓韓國心有不滿。 

  “這一次習近平訪韓的種種言行包括聯合聲明及附件,習近平在韓國媒體上的署名文章《風好正揚帆》以及其在首爾大學的演講,就很好地安撫了韓國覺得被中國忽視的感受。”李奎泰說。 

  李奎泰指出,中韓之間最關鍵的問題並非是感情上的摩擦,而是朝鮮核問題。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不了,如果朝鮮進行第四次核試驗,那麼中國及韓國的努力就全部泡湯了。此次習近平訪韓就是對朝鮮的最大警告,如果朝鮮執意進行第四次核試爆的話,那麼中國鐵定會出面、一定給朝鮮教訓,當然,這也會影響當下暖化的中韓關係。

  中韓關係機遇與挑戰並存 

  說到中韓關係,李奎泰說,正如《人民日報》日前所報導的那樣,中韓建交22年來,兩國關係已在經貿、投資、人員往來等領域實現“六個”第一。這其中包括中國是韓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最大的出口市場和進口來源國。中國也是韓國最大的海外投資對象國,韓國則是中國第一大入境客源國,中韓雙方也均居對方國家外國留學生人數之首。“但在我看來,中韓兩國關係發展程度之深遠超出這些範疇,例如,韓國跨國婚姻中與中國人結婚的比例最多,佔到韓國跨國婚姻數量的四成以上。所以說,習近平訪韓是‘親戚訪問’的確名副其實,中韓關係這22年的發展碩果確實值得肯定。” 

  不過,中韓在關係深化發展的過程中,也有免不掉的深層次矛盾。 

  在認知層面,李奎泰稱,韓國峨山政策研究院今年2月份做了一個調查,在韓國人眼中,認為韓周邊國家中日本威脅最大的人最多,佔到65.8%,其次是朝鮮(60.8%),中國(56%),最後是美國(30.9%),認為美國是威脅的比例遠遠小於其他國家;而在另一道“以後給韓國最大威脅的是哪個國家”的問題中,中國排名超過日本成為韓國人心中日後對韓國造成最大威脅的國家,這說明日韓關係日後可能會有轉變。 

  “另外,韓國比較進步的左派人士中,雖然與中國保持很友好的關係,他們中仍然有68%的人認為中國是最大威脅,這個數值非常高,而認為美國是威脅的只有42%。雖然這只是一個調查,但確實反映出韓國人的心態,在一部分韓國人的心目中,雖然期待中國的發展和中韓關係的深化,但心裡的確有矛盾。”李奎泰說。 

  另外在政治層面,李奎泰認為,中國對韓美之間的關係有很深的誤解,覺得韓國太親美了,但從韓國來看,如果曾經沒有美國的話,韓國的安全也沒有保障,歷史上,也是美國為韓國做出了極大的犧牲。如果將來半島出事,中國會派兵保護韓國嗎?朝鮮問題也一樣,此次習近平訪韓與韓方達成的聯合聲明說的是“半島核問題”,以前中方領導來到韓國都會稱“韓半島”而這次卻偏偏用了“半島”呢,這也反映出中國與朝鮮之間的關係出現了為難之處。

  其實,此舉會招致很多意見。核問題確實是針對朝鮮的,但中國堅持用“半島核問題”、韓國堅持用“韓半島核問題”,這在表面上只有一字之差,但內在意涵差別很大。中方的正式用法仍然是“朝鮮半島”,是要與朝鮮所用的“朝鮮半島”一致,會讓一些韓國人認為中國其實一直站在朝鮮那邊。從歷史和現實角度出發,這個問題都不能立馬解決,因為中朝與美韓的關係擺在這裡,中韓兩國彌補這個差距還需要時間。 

  至於為什麼會存在這樣的情況,李奎泰認為是兩國間有限的交流造成了這種現象。 

  李奎泰說:“很多韓國人覺得中韓歷史悠久,這的確沒錯,但歷史悠久的含義到底是怎樣的呢?可能事實與人們所想的並不一樣。中國明清兩代500年的時間,我們雖然引入了中國的文化、科技,對中國好像很熟悉,但其實那個時候兩國民間沒太大交流——除了使節來往和在邊境規定地域開戶設廠之外。其它的交易都是走私,兩國間一個留學生都沒有,更別提當前到對方國家旅遊觀光這樣習以為常的現象。也就是說,歷史上中韓交流僅限於高層次往來,民間交流極為有限。

  再往後看,日本殖民朝鮮半島時期,兩國關係並不是正常關係。而在冷戰時期,中國與韓國都分裂了,除了中國出兵朝鮮半島之外,兩國一點關係都沒有。中韓兩國真正意義上的來往始於中韓建交,也就是說,中韓關係僅僅活躍了22年,而在這有限的時間中兩國關係已經深度發展,這可能有地緣上靠得近的關係,在這樣短的交流時間中,必然會有中韓兩國國民不懂對方的現象。隨著韓國在1986年以及中國在上世紀90年代開放旅遊之後,中韓兩國才在文化層面加深了交流。”

  中朝關係已不同以往 訪韓是對其施壓 

  金正恩上台之後,中朝關係並沒有像以前那樣越來越親近、反而漸行漸遠。對此,李奎泰表示,兩國領導人變了,人一變,國家的制度與關係都會變。朝鮮領導人已經變了3代,中國的權力集團已經到了第5代,所以領導人的想法已經不同以往,中朝兩國的關係便跟不上節奏。 

  李奎泰也說,“其實這不僅僅是跟不上來的問題,當前的中國更願意追求東亞和平、半島和平,但現在南北朝鮮之間一直有矛盾、核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這是中國不願意看到的。中國一直對朝鮮抱有期待,希望朝鮮進行改革的同時也讓韓國忍一忍,所以李明博對朝鮮強硬的時候遭受到了中方極大的批評。但現在回頭看韓國曾經的一系列對朝的強硬舉措,也並沒有做錯。因為金正恩一直沒有改革——改革開放沒有做、核問題不聽勸、核和經濟並進政策仍繼續推行,這些均與中國背道而馳,中國又能忍耐到什麼時候?” 

  李奎泰還指出,“中國領導人已經發展到第五代、接受的也不是過去老套的教育,現在中國的高階官員都是學者出身、有很高的文化素養,對朝鮮的體制和變幻無常的外交政策也不一定能忍耐。中國領導人一直在觀望朝鮮,習近平訪韓也是在故意改善中韓關係給朝鮮看,如果朝鮮繼續發展核武、繼續與韓敵對,中國可能會用更加有力的辦法對朝鮮進行施壓。” 

  李奎泰還說,回頭看習近平訪韓原因,就是因為3月份朝鮮核試爆充分對外顯示了威脅。因此,朴槿惠總統便公開邀請習近平主席來韓,而這次習近平訪韓本來要主要討論核問題的,但現在擴展到了更多方面,這也反映出中方對朝鮮的忍耐已經所剩無幾。朝鮮處決了親華派張成澤、還明裡暗裡和中國作對,再加上現在習近平訪韓推動中韓關係上了新台階,中朝關係確實有變,但日後朝鮮會怎樣動作就還要觀察。

  朝日走近有必然 

  近來朝中漸行漸遠,安倍政府卻與朝鮮關係越來越密切,李奎泰認為其中有必然的因素。  

  李奎泰說,其實對安倍本人來說,這一轉變並非突然。“日本一直希望改善日朝關係,另外安倍也希望解決前幾屆政府都沒有解決的日本人質問題,這是他的“夙願”、也是他所指望獲得的“政績”。現在國際環境很複雜,朝鮮與安倍都在國際事務上陷入外交困境,正好促成了朝日兩國關係轉暖的契機。 

  不過人質問題是一個立場很微妙的問題,如果僅僅出於人道主義救援——解救人質,那麼各方都會支持,因為日朝關係改善或許可以推進朝鮮對外改革開放。但現在很明顯的是,現在不僅是解救人質那麼單純的問題,日本與朝鮮都有各自不同的算計。”李奎泰表示。 

  李奎泰認為,安倍當前的支持率並不高,所以外界也不要對他抱有太高期待。其實,安倍把人質綁架當做一場可能獲得政績的賭博,如果運氣好解決了這一問題,說不定還能推進朝鮮改革。 

  在這樣的變化面前,李奎泰指出,中國政府的態度很微妙。因為韓國的關係,中國沒法公開聲援朝鮮。“這一次習近平訪韓,很多人期待最後達成的聯合聲明有反日的內容,但最後聲明出來後卻一句都沒有,那麼這一次到底是中韓哪一方不願意加入反日內容呢?這是非常微妙、且值得深究的問題。綜合考慮輿論、國民感情、美國因素、韓日美三國關係等等因素之後,我認為,兩國或許在這一問題上有過交談,但最後達成共識時還是認為不寫為好。”

  無法忽視的美國因素

  縱使此番習近平訪韓將中韓關係發展推上新台階,但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無法忽視的還有美國因素。數據顯示,韓美之間有265個條約,韓日之間有117個,韓中之間僅有77個。這些數字就反映出韓日構建了涵蓋方方面面的體制性關係,雖然中韓經貿數字超越美韓,但機制的構建卻遠遠低於美韓。 

  李奎泰表示,中韓間除了缺乏完善的機制之外,美國還駐兵保護韓國、為韓國提供導彈防禦、並在國際場合中給予韓國充分支持,這些都是中國無法給予的。 

  “哪怕在類似APEC等經濟團體中,韓美關係也是最為密切的,美國給韓國的支持遠超中國,因為中國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在對韓態度上也確實有制約,無法也無條件給予韓國所有我們想要的東西。正因為如此,韓國需要考慮美國的立場,也需要與美國保持一致。”李奎泰說。 

  李奎泰也補充道,中美關係、韓美關係可能制度上不一樣,內容關係有差別,不過,這一次習近平訪韓的聯合聲明及附件涉及23個領域、90多個項目,如果一個個走下去,隨著時間的推進,對中韓關係將是一個極大的提升。

  韓國會在中美之間選邊站嗎?

  中國呼籲與美國發展“新型大國關係”,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贏,如果中美發生衝突,韓國會對外展示何種態度?對此,李奎泰坦然表示,“中美並不會打仗,但中國的專家常常從假設性問題出發,而這樣的出發點容易讓政策與討論鑽牛角尖,其實若從‘戰爭不會爆發’的視角出發,問題或許就並不如設想那般嚴重了。” 

  針對最近越來越熱的南海問題,李奎泰表示,其實好幾十年都是這種摩擦不間斷產生的情況,並非是現在才有的新問題。就單單考慮到南海地區豐富的戰略資源,世界各國也一定會有外交動作,南海問題從越戰開始就已經有討論,以後也並不會變。南海問題很難解決,牽涉到的國家太多,誰也不願意放棄,李奎泰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回歸到“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狀態。 

  但李奎泰也表示,在釣魚島問題上,中日已經很難回到“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狀態了,因為中日兩國都不會相讓,這個問題極難解決,其實,中日兩國近年在釣魚島問題上的摩擦只差開火了,幾乎跟戰爭沒有差別。雖然說武力佔領(釣魚島)並不好,但兩國外交談判解決不了這個問題,除了開戰佔領之外幾乎沒有其他方法了。

  朝韓關係與兩岸關係同中有異

  談到朝韓關係與兩岸關係之間的關聯,李奎泰表示,簡單來說,兩對關係都是分裂關係,且都在追求漸進式的統一。 

  據了解,上世紀80年代以前,兩對關係差不多一樣,但80年代後兩岸關係逐漸有了很大的差別。從數字上來看,2013年南北朝鮮之間的人文交往(包括開城工業區)為76543人/年,這之中朝鮮到韓國僅40人,這與兩岸關係差很多了——台灣到大陸516萬,大陸到台灣284萬,總共超800萬人次;在貿易方面,南北朝鮮之間比兩岸之間的交易量差了很多。不過,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在過去約25年間,南北朝鮮間雙邊談判、簽訂協議的數字比兩岸多得多,海峽兩岸之間的協議是45個,南北朝鮮之間卻有164個協議和70個共同聲明,另外,南北朝鮮之間正式的談判和協議的次數有635次,遠遠超過兩岸之間的29次。 

  那為什麼南北朝之間談判和協議次數這麼多,人員往來卻如此少呢? 

  李奎泰指出,“首要原因是政策不同,南北朝鮮雖然有這麼多協議,但實際上互相不認同,朝鮮一生氣就這也不要、那也無效。比如1992簽訂的《南北朝鮮基本協議書》雖然非常好、幾乎將南北朝鮮推到統一的邊緣,但簽訂一年之後,朝鮮藉口美韓軍演將該協議書定為無效。” 

  “所以可以這麼說,兩岸之間是功能性的關係,經濟、文化等交流繼續得到推進,先經濟後政治,今年大陸和台灣兩地相關事務負責人互訪便是極好的例子。但南北朝鮮關係走的方向不一樣,我們效仿東西德模式、先政治後經濟,結果政治沒突破,其他什麼都沒辦法解決。” 

  李奎泰表示,他一直主張南北朝鮮關係的發展從兩岸關係發展中取經,支持韓國全面放開去朝鮮探親,但朝鮮把探親當做政治的談判價碼、拒絕放開,韓國也越來越嚴、不敢放寬法律。其實,韓國在這方面應該有信心,用這個方法可以倒逼朝鮮開放。

  (記者:黃蔚 郭至君/2014年7月17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