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韓國國防部主辦的第三屆首爾防務對話2014年10月底在韓國首都順利召開,中國評論通訊社的兩位特派記者也應邀前往首爾採訪報導,並在同一時間深度專訪了多位韓方的專家與學者,聽取其對目前東亞安全防務情勢、亞太國家間關係的闡述。
面對日前東亞地區越來越錯綜複雜的美、中、韓、朝、日等幾國關係的問題,中評社記者發現,涉及到一些今年關注度較高的東亞安全或是半島局勢的問題,韓國的專家學者們態度和觀點高度相似。
其主要觀點綜述如下:
一、認為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THAAD)有損中韓關係,望中方理解韓方為難
韓國外國語大學教授、政治經濟學博士康埈榮稱,其實THAAD加入不一定用得上。但是,韓國自身的反導系統要到2020年才能完成,而到那個時間之前一個反導系統都沒有也是不可行的。
他說,“而且,如果是駐韓美軍引進的話,韓國本身沒法拒絕。不管怎樣,都需要韓國政府的戰略決定。戰略決定一旦成立,就可能對韓中關係以及軍事安保方面帶來負面影響。但是,一般老百姓認為,韓國引進是迫於美國的壓力或者是韓國政府的戰略需要,韓國網絡上、媒體上也有相當多的反對聲音,我們非常希望中方理解韓方的苦惱。”
韓國國防研究員國際戰略研究主任李昌衡說,中國方面反對在朝鮮半島部署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並要求韓國堅定立場。中國認為,美國的這一套防禦體系是高空防禦體系,在朝鮮到韓國這一短距離內沒有實際效果。美國要在朝鮮半島設置高空防禦系統的根本原因就是要牽制中國,所以韓國沒必要參與進美國的意圖中來。在這方面,中國保持嚴重反對態度,並要求韓國堅定立場。按照韓國目前的決定,無疑將會對中韓關係產生很大的影響。
韓國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部教授、全球安全合作中心所長黃載皓也表示,韓美導彈防禦系統合作的首要理由是半島安全,但是中國不同意。不過,韓美是同盟關係,如果盟友的要求不能達到,那麼就不算同盟了,所以這是我們不能迴避的一種情況,中韓關係一定會因此受到影響。
他說,“導彈防禦系統本來是軍事問題,可是現在已經變成戰略問題。韓國突然面臨這樣一個戰略選擇,非常為難。中國反對這件事一定有自己的理由,美國也要求韓國做出選擇,現在的環境對韓國不利,我們沒有預料到做出選擇的時間這麼早就到來了,所以韓國方面非常兩難,而我們當然是希望做出選擇的時間能夠一直往後順延。”
二、認為韓朝統一需要周邊大國相助
韓國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部教授、全球安全合作中心所長黃載皓對此表示,韓朝統一需要別的國家和國際社會的支持。我們要統一,一定要美國和中國同時支援我們才可以,這也就是韓國為什麼這麼為難的原因,因為我們不想失去這兩個最重要的夥伴中任何一個的支援,但要怎麼才能得到兩個國家的心呢?
他也稱,其他國家例如日本、俄羅斯和國際社會的支持也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中美兩個大國的支持,因為日本會順應美國的意見和想法。另外,如果韓國能給俄羅斯一席之地的話,它也不會對此有什麼反對。
韓國外國語大學教授、政治經濟學博士康埈榮也表示,如果要說服朝鮮,就應該是中國跟美國一起合作,施加壓力,或者是對他們採取一些措施才可以。“往後在南北朝鮮統一的進程上,至少需要中國、美國或者是俄羅斯以及日本背後的支持,因為南北兩個國家要統一而很多國家反對的話,那就不好辦了。如果我們沒有這些氛圍的話,南北統一的路線和進程都很困難。”
三、認為中國有“大象效應” 對別國應更透明
韓國成均館大學校中國大學院院長李熙玉表示,“習式外交”以更積極的姿態強調對國際社會的責任。如果說過去中國是在美國制定的秩序里行動,那麼現在可見中國對與自己國家利益密切相關的部分,要積極發揮制定規則的作用。
對這部分,周邊國家因為對中國這樣的變化還不確定,所以有受到威脅的意識傾向。對此,中國政府需要做出外交努力:通過軟實力、魅力攻勢、還有公共外交等方式,消除周邊國家對中國強大而產生的威脅感,與周邊國家共享利益。
韓國國防研究員國際戰略研究主任李昌衡則特別用“大象效果”來形容中國。他說,“大象身大體壯,即使不想做出敵對行動,但是鮮有的活動就會對其他小動物產生威脅,甚至影響性命。不是因為中國比其他國家更具攻擊性、敵對性,而是因為中國本身強大有力,所以外界才會產生中國的威脅意識。從這樣的層面來看,為讓其他國家安心,中國在增強軍事力量的同時,在國防政策及軍事戰略上也要擁有透明的方向性,我認為這是很重要的。”
四、認為韓朝關係未回暖 南北統一還需時日
韓國加圖立關東大學教授、東亞經濟文化研究中心所長李奎泰稱,韓朝關係還沒有回暖。因為,回暖的判斷依據一個都沒有。比如10月份仁川亞運會開幕式,打開了一個對話的局面。到後來又有軍事摩擦。另外,韓國邀請朝鮮來對話,朝鮮不來。所以南北朝鮮關係還是要觀察,等著態度的轉變。但是朴槿惠總統原則上是很強硬的,不會改變她的基本原則。一是一定要表態,反核武。二是,天安艦事件,一定要做出表態。這兩個原則絕對是不會放棄的,甚至比李明博總統還強硬。但她也強調,南北朝鮮之間不會永久是這個局面,這是絕對的。但改變需要有很多條件,我們要變,他們也要變。
韓國國防研究員國際戰略研究主任李昌衡說,朝鮮為了擁有核武器,不管以什麼形式,都要贏得時間。因此,朝鮮一方面對韓國營造友好對話的氣氛,一方面又讓韓朝關係惡化。
他表示,“朝鮮一直堅持核與經濟並進的戰略,因此世界各國因為核問題一直對朝鮮施加壓力,它本身也因為人權問題而受到國際攻擊。另外,其經濟支援也跟不上,所以為了轉移視線,才製造了韓國的內部分裂,以此來拖延時間。就現在來說,朝鮮金正恩體系與朴槿惠政府的保守政權的關係不會輕易改善。”
韓國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部教授、全球安全合作中心所長黃載皓則稱,今年上半年到現在統一一直在韓國是一個大話題。以後“和平體制”也可能是半島統一之中的核心問題,但是這個比較難解決。將來,韓朝兩方可能會舉行高官會談,如果這個有好成果的話,就為朴槿惠和金正恩的互見進行了鋪路,如果這樣的高官會都不能進行的話,“和平體制”就是空談。
五、認為金正恩雖然一度消失 但朝鮮內部權力無大變化
韓國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部教授、全球安全合作中心所長黃載皓對記者說,金正恩雖然沒有出面,但朝鮮內部很穩定。雖然並不清楚朝鮮內部所謂的“第二把手”、“第三把手”如何排位,但他們確實是朝鮮的高官。很多人在傳謠言的時候,這些高官也都在正常活動,譬如說外訪、接待外賓等等。如果朝鮮內部真的有事的話,他們哪裡還有時間做這些?總的來說,金正恩體制目前非常穩定,內部的經濟情況聽說也不錯。
韓國私立國民大學政治外交系講座教授金榮華表示,朝鮮政權就像王朝時代一樣,通過控制民主意識形態來操控老百姓,而且朝鮮很封閉,外界幾乎無法參透其內部情況。他說,“如果一定要猜測朝鮮政權的現狀的話,我認為是鞏固的。朝鮮三人代表出席仁川亞運會閉幕式的時候就釋放出一種信號:儘管金正恩不在,但朝鮮政權絕對沒有事情。”
韓國成均館大學校中國大學院院長李熙玉向中評社記者指出,金正恩之所以很長時間沒有出現在公開場合,就是因為健康問題。他說,“我認為金正恩統治體系還是比較安定的。從張成澤事件中也可以看出,金正恩擁有強硬的權力基礎,所以才能圓滿解決張成澤事件。”
韓國國防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中心主任李昌衡表示,對於金正恩有各種各樣的推測。但是,朝鮮是金日成-金正日-金正恩三代沿襲形成的政治統治形態之一,自我求變時,有人會完全潛入水下,進行長期思考,然後以全新的面貌浮出水面。朝鮮不是民主國家,所以也存在領導人按個人意志決策的情況。“金正恩此次40多天才露面,重演與祖父拄拐出現的相似情景,對於這樣一些變化,從大圖來看,這不正是朝鮮領導人統治形態裡的其中之一嗎?”他說。
韓國朝鮮大學院大學校教授梁文秀則稱,對於金正恩的不露面,很多人有不同解讀。特別是一些綜合編成頻道甚至做出了小說武俠志似的報導內容,這不只是我們社會令人寒心的一面,而是病態的一面。關於朝鮮的問題,不管報導什麼都不需負責任,所以才會出來這些毫無根據的推測內容。“40天或者說4個月期間,即使金正恩沒出現,朝鮮也沒出現什麼大變化。若是特殊情況,將另當別論。但我認為對體制的安定性本身不會有大的影響。”他說。
韓國外國語大學教授、政治經濟學博士康埈榮也說,關於金正恩的消失,後來才知道他是腳痛做了手術。雖然金正恩年紀小,但是他目前執政朝鮮沒有什麼大的問題,因為他背後還有一批擁護、支持他的老幹部。他跟這些老領導好好合作的話,度過一段時期之後就應該沒有什麼大的問題。
韓國加圖立關東大學教授、東亞經濟文化研究中心所長李奎泰則表示,之前一直有很多傳言,但現在大家已經非常清楚了,確實是健康的問題。目前來看,除了他的健康有些問題外,權利穩定性沒有大問題。但也有連帶的問題,以後如何發展,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
(記者:郭至君 林艷/2014年12月29日)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