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丁世鉉:朝核問題需中國幫忙

  因爲第三次核子試驗,朝鮮問題在2013年再一次成為國際輿論關注的焦點。丁世鉉,首爾大學外交學科博士,現任圓光大學校長、金大中和平中心副理事長,曾於1977年至1986年在韓國國土統一院擔任南北對話營運部長並在金大中、盧武鉉政府時期擔任韓國統一部長官。對朝鮮半島問題以及朝韓、中朝關係有著深刻的見解,為此,中評社記者在報導第二屆首爾防務對話(Seoul Defense Dialogue)之前,於首爾對丁世鉉校長進行了獨家專訪。

  朝鮮常用協商戰術 六方會談重啓時間不明

  記者:2013年5月,朝鮮一邊主動提出願意恢復六方會談,一邊重啟位於寧邊核設施,您如何看待朝鮮這種舉動?  

  丁世鉉:這個是朝鮮的典型協商戰術。不僅是朝鮮,更是蘇聯以後的共產主義者們樂於使用的協商戰術。為了增加給自己爭取到最大利益的可能性,在協商之前激發最大的危機,以迫使對方在更大程度上做出妥協的一種戰術。一般人看來,可能會覺得朝鮮的舉動很反常,但並不僅僅是朝鮮採取這樣的協商戰術,以前的蘇聯和中國都採取過。現在,在某些情況下,韓國的執政黨和在野黨之間也可能採取這種策略。朝鮮做出如此反常行動,是為了通過雙重戰術精確分析自己要實現的目標。至於答不答應朝鮮提出的要求,那就是對方,即談判對手要做的事情了。 

  記者:自從朝鮮2009年發表聲明宣佈退出六方會談後,該會談一直無法重啟,更有國際媒體直接稱該會談“名存實亡”,您認為會談什麼時候可以重啟?  

  丁世鉉:其實,最後一次六方會談是在2008年12月召開的。回答這個問題前,有必要對朝鮮退出六方會談的背景和對提出“六方會談無用論”的理由進行說明。到目前為止,朝鮮共有三次核子試驗,第一次是在2006年10月9日,第二次是在2009年5月25日,第三次則是今年的2月12日。第一次核子試驗的成功得到了美國、中國、俄羅斯的認定但其威力不大。不過由於2009年的第二次核子試驗因為成功試爆而且威力很大,朝鮮就自認為處於核武器擁有國之列,並且誇張地帶有宣戰意味地表示“我們單方認為為了無核化而展開的六方會談已經失去了意義。”接著,就提出僅由東北亞地區的四個有核國家:美國(政治軍事的東北亞國家)、俄羅斯、中國、朝鮮來開展減少核武器會談的想法並宣佈退出六方會談。

  對於這樣的主張,六方會談的其他當事者美國、俄羅斯、中國、日本、韓國全都認為“核子試驗成功並不代表著成為了核武器擁有國,核武器擁有國意味著得到對方的認可,反之沒有任何意義。所以建議朝方回到六方會談中來並由此和朝鮮產生了糾紛。 

  而關於“六方會談無用論”,其實並不是因為朝鮮退出六方會談而產生的。朝鮮的“六方會談無用論”雖然是想要實現核軍縮之意,但在2008年12月最後一次六方會談開展後,朝鮮打出核底牌,以此提出三項要求,卻因為沒有貫徹其要求而提出退出六方會談。 

  這裡也指明,在國際政治中誰能掌握輿論風向則至關重要。實際上在這個時代美國已經掌握了全世界的輿論風向。美國在蘇聯解體後成為了完全的G1(即only one superpower),雖然現在中國成為了G2。但G1和G2之間的差距還相當大,尤其在國際輿論風向中中國的影響力還沒有那麼大。所以六方會談的參與國依國力比較的話,美國就好比是真理。美國通過《紐約時報》或者《華盛頓郵報》開始傳播“保持鎮定並期待解決問題”的想法,並強調,“朝鮮主動提出願意恢復六方會談後卻又重啟位於寧邊的核設施,展開雙重的活動。在這種情況下與朝鮮見面不會得到任何結果,我們不能迫使朝鮮拋棄核武器的話會談又有什麼意義,所以為了會談而不得不中止會談”而且採取了“直到朝鮮改變其姿態,我們會一直等待”的所謂的戰略性忍耐(strategic patience)的觀點。 

  重新回到之前的問題,其實六方會談說是六方但就是美國與朝鮮的博弈。朝鮮的主張是“我們之所以想擁有核武器正是因為美國打算用核武器對付我們,出於自衛手段不得不擁有核武器”,它的棄核條件是需要美國全部接受以下三個條件:第一,不使用核攻擊的約定;第二,經濟援助;第三,建交以及和平條約的締結。但因為一對三的買賣並不容易實現,所以朝鮮每次都在使用邊緣政策(brinkmanship)。因為,如果一個幾乎沒什麼可失去的人不斷地發出威脅,那麼可能會失去很多的人就會認輸。

  朝鮮為了得到了三個條件而採取邊緣政策,但事實上,這都是美國才能決定的事項,並不是中國說可以就能達成的,韓國雖然可以勸說但現在的朴槿惠政府並沒有這樣的想法。盧泰愚、金大中、盧武鉉政府以“我們為了更便利的生活與中國建交,朝美也應該建交,朝日也應該建交”的觀點積極地勸說。不過建交之辭也正如盧泰愚、金大中、盧武鉉所說的,即使韓國再如何勸告如果美國不想的話就不可能實現。而且現在美國沒有建交的想法,更沒有締結和平協定的想法。原因是如果接受的話,那麼美國為了壓迫中國而在韓國、日本等地建立的反導彈系統(missile defense)就明顯的失去了存在意義。如果不能解決朝核問題,如果朝鮮成為核武器擁有國的話,美國即使很坦誠的想展開六方會談也無法實現。  

  用基辛格(Henry Kissinger)的話來說,中國是上升中的國家(rising country)而美國是衰落中的國家(declining country)(編者註:摘自2008年出版的《論中國》一書)。中國以後將成為經濟強國、軍事強國,在東亞地區會使美國感到極大的威脅。甚至於可能會超出東亞地區的範疇。美國已經意識到,在東北亞地區其軍事優勢被逆轉的可能性。為阻止這種可能性的出現,美國以朝核問題為藉口配置反導彈系統。所以,反導彈系統的設立說是以朝鮮為目標其實是用來威脅中國或俄羅斯為目的的。但眾所周知的是,防禦用反導彈系統其實就是導彈攻擊系統(missile offense)。 

  中國在朝鮮無核化問題上才更積極的站出來。一旦美國針對中國的反導彈系統在韓國、日本等地成功設立的話中國將會陷入困境。為了應對,中國必須加大軍事投資,但是這無疑會阻礙國民經濟的發展。因此,中國要極力防止因加強對美防禦體系而造成的國家財產耗費。從這一點來說,中國是強烈希望實現朝鮮無核化的。中國和朝鮮現在不僅僅要實現朝鮮的無核化,更要實現朝鮮半島的無核化。 

  美國表示“朝鮮改變姿態拋棄核武器之前不會參與六方會談”,“現在之所以不能展開會談皆因朝鮮之故”。可是在責任攻防背後隱藏的事實是,美國並不希望讓朝鮮完全的無核化而是希望其維持在不擴散的程度內,不至於向中東地區的有威脅國家出售核武器,並以朝鮮擁有核武器為藉口在韓國、日本等地設立反導彈系統,在東北亞以軍事牽制中國,在政治上構築施壓的基礎。雖然不知道何時才能重啟六方會談,但對於六方會談不能開始的事實必需要有更確切的理解。

  會談核心在於美國 韓應説服朝放棄核武

  記者:如果六方會談不能成功重啟,您認為還有什麼合適的會議或是合作方式來逐步解決朝核問題?  

  丁世鉉:如果六方會談不能成功重啟,緊隨而來的就是聯合國將持續對朝鮮進行制裁,但這對朝鮮來說不會造成太大的困擾。中國表面上共同參與制裁但私下裡中朝貿易卻從未停止過,比如,連接朝鮮平安北道新義州南部和遼寧省丹東浪頭新區的3.026公里長的新鴨綠江大橋的建設,使得在朝鮮半島南北相互封鎖的情況下啟動了中國的對朝投資。不過一旦中國將此切斷,朝鮮就會服軟,那時朝鮮通過“核”這張底牌所能得到的要求便不得不大大減少。 

  不過中國現在也進退兩難,如果朝鮮持續擁有核武器,則美國的反導彈系統的建設會給中國的政治、軍事帶來很大的不利影響。而如果完全解決了核問題則朝鮮雖不至於完全親美,不過美國的對華監視網則有可能會從首爾延伸至平壤。朝鮮處於極其重要的戰略位置,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現在中國不能拋棄朝鮮的理由正是朝鮮半島的北部對於中國來說可謂唇齒相依。隨著中國的國力強盛,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勢在必行,與此緊密相關的朝鮮則擁有極高的價值,因此不能拋棄。 

  此外,中國1961年簽署的中朝條約一直保持至今。2010年“6·25”朝鮮戰爭紀念日時,還在丹東市製作了彭德懷率領志願軍渡過鴨綠江的雕塑,並且在河口也建有毛澤東長子毛岸英的銅像。去年,我去中國時看到過此銅像,深覺中國表達著對朝鮮應不放棄之意。 

  雖然朝鮮在政治、軍事、經濟上都對中國極其重要以至於不能拋棄,但是不拋棄朝鮮,也會讓中國頭疼,讓朝鮮自願降低要求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說,如果中國都不能說服朝鮮的話更不用說其他國家了,就連美國也不可能完全依從朝鮮所要求的條件。俄羅斯則因自身處境艱難而無法考慮這些,1961年簽署的《蘇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在1995年由俄羅斯單方面廢止,之後的朝俄關係完全能夠用“形同陌路”來形容,普京再怎樣努力也已經喪失了在東北亞地區與美國角力的橋頭堡。

  問題也隨之而來,如果在六方會談之外達成了任何提案,則變成了四方會談,為何說是四方會談?其實朝鮮通過“核”底牌想要爭取的三個條件中的和平條約的當事者就是朝鮮、美國、中國、韓國這四個國家,日本、俄羅斯則沒有太大的意義。那樣的話便會產生為何當初的六方會談俄羅斯和日本要參與的疑問。原來是朝鮮想與美國展開“雙邊會談”,小布什政府於2003年提出開展六方會談時,他就說過“朝鮮是邪惡的國家,所以其他國家肯定都會站在我們這邊,以5票對1票迫使朝鮮服軟”,但現在看來,這樣的判斷顯然有誤。不過從形式上來說,不管是六方會談還是四方會談甚至於雙邊會談,重要的核心還是在於美國的本意。 

  這之外的方案都是要求朝鮮減少要求,難度很大,因此只能持續原有的提案。 

  記者:如果朝鮮始終不肯放棄核計劃、堅持研究核武器。韓國該怎麼樣面對?有沒有什麼現實的解決措施?  

  丁世鉉:現在朝鮮一直在打所謂核武牌,能使朝鮮降低要求的國家,第一是中國,第二就是韓國。朝鮮如果繼續一意孤行,那麼受害最大的首當其衝就是韓國。坦白說,朝鮮沒有擁有過,所以也沒什麼可失去的。因此,如果提出的條件得到滿足,那麼就會收穫頗多,如果不行,那麼就降低要求。他們認為通過這種氣場較量可以拿到100億,即使拿不到100億,能拿6、70億也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能夠說服朝鮮降低對美要求的國家首先就是中國。勸其降低要求,代價就是要對其損失予以相應的補償。那麼問題就在於,中國能否做出這樣的補償呢? 

  第二就是韓國,韓國應該如何做呢?如果朝鮮核武器持續發展,韓國為了不被朝鮮以核武器威脅,就要加入美國要求的反導彈防禦系統,這樣,國防費用將會大增。即使如此,該系統的命中率也僅有25%。我們知道,要瞄準空中飛行物,1mm的誤差都會導致失敗。而且剛才也談到,這種系統與其說是防禦用,不如說是進攻用更確切,另外如果導彈投向中國,那麼一切也就結束了。

  如果頭頂核武器生活,那麼韓國會更加依賴美國,在經濟上便無法很好地發展與中國的關係,韓國經濟會更加惡化。另外,韓國還要面臨龐大的國防支出,國防不是投資,新型武器幾年後就會被淘汰,成為廢鐵。就像舊款手機沒人會買一樣,高性能武器更是如此。龐大的國防費只用於軍事投資,必然會造成財政運用的扭曲現象,不能有效發展貿易及社會福利。如果韓國只能以安保為中心,才能使韓美關係擺脫窘境,那麼中韓經濟關係會逐漸惡化,導致韓國經濟無以發展。

  因此,韓國必須出面說服朝鮮。問題是朝鮮是否會聽韓國的勸告?根據先例,是可以成功勸服的,那就是要穩定發展南北關係,對朝鮮的經濟困難給予適當的幫助。直到現在,關於朝鮮核問題,國際政治專家或評論家們都對2005年9月19日締結的“北核9·19共同聲明”給予高度讚揚,稱其為朝鮮核問題解決的完整版,是指向標(road map)。其內容就是朝鮮首先保證放棄核武器,韓國就會從美國得到朝鮮需要的物資送給朝鮮。 

  當時,在2005年“9·19共同聲明”出台以前,朝鮮核問題也是非常嚴峻的,會談幾乎破裂,戰爭一觸即發。但是,朝鮮接受韓國勸說,是從2002年起朝鮮核武器問題爆發時,而不是在六方會談時。自1998年起,韓國政府就積極支持民間的對朝支援,朝鮮也逐漸接受韓國的誠意,才促成了2000年的首腦會談。首腦會談後,朝鮮開始接受韓國勸告,特別是朝鮮在每年從韓國得到40萬噸大米、30萬噸肥料的支援之後,在六方會談上,相當程度上接受了韓國的說服。 

  我從2002年1月30日到2004年6月30日任統一部長官,因此知之甚詳。在任兩年半內,從金大中政府末到盧武鉉政府初,六方會談順利舉行,南北關係良性發展。雖然“9·9共同聲明”是在2005年締結的,但其基礎卻是在此之前就早已形成了。我當時就是給他們提供了那麼多大米和肥料的負責人。這樣,朝鮮方面開始信任韓國政府,並接受韓國政府的勸告。因此在最初召開六方會談時,雙方就有交流。 在任期間,我很關注美國和朝鮮之間的對話。我發現,可能由於語言不同以及語言概念略有差異,因此,美國所謂的和平和朝鮮所謂的和平是不同的。可是,朝鮮沒有意識到這點,因此經常做無用功。  

  再回到最初的話題,為了解決六方會談的朝核問題,韓國必須要出面。韓國政府的對朝立場非常重要。但是,現在保守派的立場是,“怎麼能相信朝鮮,他們絕對不會放棄核武器。所以即使提出勸告也沒用。” 保守派的想法是,“勸告沒用,只有對朝鮮施壓使其自取滅亡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朝鮮核問題”。當然,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即使在經濟上施壓、不給予支援,也不可能改變朝鮮體制。相反,會使他們更加團結。經濟困難就會滅亡嗎?中國當時不也經受了嚴峻的糧食問題嗎?可是,中國不僅沒有發生暴動,反而是大大加強了當時的體制。人的本性如此,在困難、饑餓時反而更加團結,只有在財富不均、分配不平時才會發生革命。 

  因此,韓國必須說服朝鮮做出改變。只要有堅信“可以說服”這一哲學的總統和政府,事情就能做到。

  韓朝首腦會談非易事

  記者:朴槿惠總統日前接受法國媒體採訪時表示,如有必要,願意與金正恩會晤,您覺得怎麼才算“有必要”?如果實現韓朝雙方最高領導人會談,韓國方面會有什麼期望? 

  丁世鉉:關於歐洲媒體的報導,首先其報導內容都是出國之前的採訪內容。國家領導人出國訪問時,出訪國家的媒體都會事前做採訪。在總統到達時,媒體會刊登採訪內容。朴槿惠總統本次訪問路線是先去法國再去英國。可是在報導時卻出現了不同的採訪內容。法國《世界報》報導的是“隨時可進行會談”,英國BBC則報導的是“不能信任朝鮮”。實際上,可能是“不能信任,但是如有必要,也要會談”的內容。可是《世界報》只報導了一半內容,再加上訪問順序是先去法國,所以先有要與金正恩會晤的報導,在到達英國時又有無法信任朝鮮的報導,才會給大眾造成疑問。 

  但是,朴槿惠總統絕對不會說,“要進行首腦會晤,可是我無法相信朝鮮”這樣的話。這可是在朴槿惠總統喜歡的“真誠”上有問題的發言了,她一直對朝鮮要求真誠,所以在邏輯上出現了“真誠”的問題。但是我認為,她所說的正確的順序應該是這樣的,“韓國目前無法信任朝鮮,但是如有必要,也要舉行會晤。” 

  再次回到剛才的問題,南北首腦會談中,一直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緩和緊張的韓半島軍事局勢”。金泳三總統時期也差點促成南北會談,1994年在我任金泳三總統的統一秘書官時做過統一準備,了解其中具體情況。如果雙方首腦(金泳三和金日成)舉行會晤,當時的焦點就是“朝鮮的經濟困難和韓國的安保危機”。韓國對朝鮮提供經濟援助,朝鮮降低對韓軍事威脅,也就只能做到這種程度。金大中時期也是如此。降低軍事威脅的內容,沒有出現在協定中,而是使用了所謂的均衡發展民族經濟這一用語。  

  南北存在如此巨大的差異,怎麼實現民族經濟的均衡發展呢?所謂的民族經濟均衡發展,是要發展朝鮮的意思,就是要以均衡發展民族經濟的方式對朝鮮提供經濟支援。所以出台了離散家庭相會政策,南北之間也進行了各種長官級會晤及軍事會談,緊張的軍事局面自然得到緩和,當然不能直白的表明要通過對朝鮮經濟援助來緩和軍事緊張局勢了。這樣的字眼是絕對不容許出現的。

  為了緩解軍事緊張局勢,雙方首腦才舉行會晤。當戰爭危機比現今更加深化時,就會再次實現首腦會晤。1994年的首腦會談雖然是金日成首先提議的,但當時是由於克林頓政府為解決朝鮮核問題,主張“完全不可能協商解決”,要實施“直接打過去”的政策。當時金大中是在野黨領導人,他來到美國華盛頓發表演說,指出“現在稍有差池,美朝之間就會發生戰爭。那麼我們就只有死路一條,為阻止這次戰爭,現在美國政府有影響力的人士必須行動起來。到平壤,約見金日成,尋找解決問題的出口。就我認為,同樣是民主黨出身又是和平傳道士的卡特最合適。”

  因此,金大中勸告促成了卡特訪朝。當時金日成提出有意舉行南北首腦會談,就這樣,如果有這種戰爭隨時會爆發的恐懼感,雙方就會促成首腦會談了。當時雖然達成會談意向,但隨著金日成的離世,會談最終沒有實現。如果當時雙方會談順利舉行,那麼事情可能真會像我們剛才說到的那樣,韓朝關係以韓國對朝鮮提供經濟支援,朝鮮緩和南北軍事局勢的方式發展下去。  

  此後,金大中時期的主題是“提供經濟支援,促進南北之間的交流,舉行各種多方會談,也可進行軍事會談”。當時的長官級會談每三個月舉行一次。另外在此期間,經濟協力促進委員會也一直在舉行會談,不斷為朝鮮提供大米和肥料。至此,韓半島才安靜下來。盧武鉉時期的首腦會談也是一樣。朝鮮在2006年進行了核子試驗,在會談前夕,美國對其非常不滿。當時,朝鮮不確定美國是否又會對自己進行經濟壓迫,所以才會有南北會談。因此,仇人之間的大家長在面臨都要死亡的困境時,就會拋棄堅持,坐下談話。這就是首腦會談之所以能實現的實質所在。 

  “如有必要”中“必要”的解釋就是“局勢更加惡化,戰爭一觸即發”。雖然我們不知道朴槿惠總統是否詳知內裡才做出這樣的發言。在和平情況下,也可能通過底層會談,逐漸發展到局長級、副長官級、長官級會談,最終實現首腦會談。但這也絕非易事。  

  現在的朴槿惠政府如能實現首腦會談,韓國首先要通過南北雙方的經濟合作,緩解傳統武器造成的韓半島軍事緊張形勢。另外要勸告朝鮮,對於核問題,它們要以更加誠實真摯的姿態站出來,不要再莫名其妙地提出很多條件來討價還價,要把要求控制在美國能答應的範圍內。 

  記者:那麼,在如今的情況下,韓國有與朝鮮進行對話的空間嗎? 

  丁世鉉:實際上,現在不管從國際形勢,還是從其他方面來說,我們都不能無視朝鮮對內、對外需求。因為如果朝鮮的對內、對外需求過高甚至是朝鮮的困難深化,受害者最終都是韓國。韓半島呈現緊張局勢,所以需要對話,國際輿論如此,中國也希望如此。可是為什麼沒有舉行呢?這是因為韓國國內政治目前還相當不穩定。在現在的政權穩定之前,需要集結保守派力量,為了集結保守派力量,就要打擊朝鮮。在這種情況下,不可能出現到朝鮮笑面以對,解決問題的場面。 

  如果當權者本來就是進步政權,那麼早就採取這種方式贏得支持了。但現在是保守政權,是背負一種反北情緒才得到的政權,所以不能輕易地走向南北會談。只有在面臨“稍有差池就會走向滅亡”的這種危機時,才會突破目前的局面。如果處於比國內政治問題更加危急、嚴峻的條件下,才會走向首腦會談之路,現在反而是集結保守力量時期。因此,與朝鮮會面沒有很大意義,反而得不償失。但是,是一定要進行會談的,只是不是現在而已。

  (記者:郭至君 楊天 孫儀威/2013年11月18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