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李昌衡:半島戰爭概率為零

  近年來,東北亞安全局勢動蕩,問題繁多。導彈防禦系統部署、韓朝之間的相互交火、日本擴大其自衛隊行動範圍等事件都受到了地區各國的廣泛關注。2014年10月底,中評社記者應韓國國防部邀請採訪報導了第三屆首爾防務對話,並在之前對韓國國防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研究員李昌衡進行了深度專訪,就韓國國防、韓朝關係和東北亞地區安全等問題聽取了其見解。

  反導系統有損中韓關係 核武器作戰可能極小

  記者:10月初,韓國國防部長韓民求在國防部國政監查過程中提到,“美國在韓半島部署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THAAD),有利於韓國的國防安全”。對此,您有何評價? 

  李昌衡:最近, 美國在韓半島部署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簡稱:THAAD)問題, 成為中韓間相當熱門的話題,其根本原因始於朝鮮的核問題。特別是去年2月朝鮮實施了第三次核試驗後,朝鮮核武器趨向於小型化,輕量化,讓韓國面臨很大威脅。韓國對此是要準備應對策略的,但是現在韓國擁有的,能夠準備出的應對手段是非常有限的。因此,無可奈何,才產生了依靠美國的THAAD或MD這樣的想法。但到目前為止,韓國還沒有邀請美國在韓半島部署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 

  其實,在韓國的立場上,對朝鮮這樣威脅的應對準備,應該建立韓國式的 KAMD(韓國式導彈防禦系統),使朝鮮的導彈及核武器無用武之地。但是,這預算很大,技術上也有很多不足,結果就是,如果韓國部署THAAD,那麼在提高對朝鮮的導彈及核武防禦能力方面會有很大幫助,並且這確實是非常有利的防禦系統。毫無疑問,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對提高韓國防衛問題是很有幫助的。就現在來看,充分利用美國構築的最先進的防禦體制的角度是可以考慮的。

  記者:如果THAAD系統被安置在韓半島,是否會引發中國的不滿? 

  李昌衡:這個問題在我今年7月、9月兩次訪問北京時,都和北京的安保專家們討論了很長時間。實際上,7月中韓首腦會談時,習近平主席和朴槿惠總統也就這一問題進行過非正式討論,所以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 

  中國方面反對在朝鮮半島部署末段高空區域防禦系統,並要求韓國堅定立場,其背景如下。第一,要啟動防禦系統,就必須設置為其提供後台支持的監視偵察系統,即X波段雷達系統。對X波段雷達系統的可能覆蓋距離,各專家都有不同論斷,基本預測為1000公里到1600公里。中方認為有1600公里,那麼,如果把防禦系統需要的X波段雷達系統的基地設在韓國平澤,那麼,中國的北京,上海,廣州都處在其覆蓋範圍內。這樣,中國擁有的戰略武器就都處在美國的監視之下,會產生很多機密洩露的問題。 

  第二,中國認為,美國的這一套防禦體系是高空防禦體系,在朝鮮到韓國這一短距離內沒有實際效果。美國要在朝鮮半島設置高空防禦系統的根本原因就是要牽制中國,所以韓國沒必要參與進美國的意圖中來。在這方面,中國保持嚴正反對態度,並要求韓國堅定立場。按照韓國目前的決定,無疑將會對中韓關係產生很大的影響。

  記者:韓美曾計劃在朝鮮發起南侵時,必要時使用美軍核武器來保衛韓國。您認為,美軍是否會這樣做? 

  李昌衡:基本上,在現代戰爭中,不能首先使用核武器。中國也有NFU(No First Use)的原則。使用核武器,會給對方帶來致命的打擊,但是同時攻擊方會受到更大的傷害,所以不能輕易動用核武器,不管是中國還是美國都沒有動用核武器的理由。 

  但問題是,現在朝鮮完全成為實際上的核武器保有國家,朝鮮利用核武器威脅韓國或者一旦對韓國使用核武器,那麼根據朝鮮的攻擊形態或威脅方法的不同會出現完全不同的情況。軍隊總是根據萬一的情況、或者說最壞的情況來確立相關計劃,但是實際上使用核武器攻擊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關於核武器的種類,可分為戰略核武器和戰術核武器,戰術核武器適用於針對局部目標,即使不動用戰術核武器,也有很多可以發揮更大針對局部效果的其他武器。因此,在韓半島這樣狹小的戰爭地區,基本不會發生動用核武器的事情,所以現在韓國國內的美軍的核武器也已完全撤回了。

  韓國拿回戰時指揮權需要龐大國防預算

  記者:美國歸還韓國戰時作戰指揮權的時間又再度後延,您可否解讀一下,韓國軍方能夠同時行使平時作戰指揮權和戰時作戰指揮權意味著什麼? 

  李昌衡:歷史上,韓國6·25戰爭當時,韓國完全不具備戰爭指揮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把戰時指揮權轉交給了美國,並一直持續到現在。其中,關於平時作戰指揮權,這是與戰爭完全無關的,是指在韓國國內平時發生的情況,但是在部隊移動時也要得到美軍的認可,這就使韓國很難應對,對美軍來講,也是要接收跟自己無關的報告並予以批准,非常不合適。因此,在1994年,韓國軍隊達到一定規模,具備一定能力時,美軍就已經把平時作戰權還給了韓國軍方。 

  對於什麼時候能夠重新取得戰時指揮權,就我個人所見,只要沒有朝鮮的核武器及導彈,或許韓國早已經得到戰時指揮權了。現在韓國國力的競爭力是朝鮮的20到30倍,總體GDP水平達到這種程度,就意味著國防力量也相應提高,可以說在傳統戰爭中,完全達到了能贏朝鮮的水準。特別是,如果與美軍一同建成韓美聯合防禦體系,那麼,我們完全可以自己應對朝鮮,關鍵還是核武器與導彈的問題。 

  如上所述,韓國現在還不具備對付朝鮮核武器及導彈的能力。所以,在此次韓美安保協議會(SCM)上,也曾提及基於一定條件上的戰時作戰權的回收問題。條件的核心是,韓國具備對抗朝鮮核武器及導彈的能力時,韓國就會收回戰時作戰指揮權。只要條件具備,美軍隨時準備交回,韓國也隨時準備接收。 

  在韓國,一部分政黨就戰時指揮權的轉換問題,以及韓國仍沒有自己的戰時指揮權問題,指責稱韓國“沒有自尊心”,“哪裡有沒有自己作戰指揮權的軍隊”等,但是,這不是自尊心問題,韓國即使沒有戰時指揮權,也不會有人因此認為韓國是落後國家,只是要達到條件,還需要時間。這需要很大的國防預算,國民也需要負擔相應的稅金。

  韓朝關係改善不易 半島戰爭機率為零

  記者:10月7日韓朝兩國軍船曾在邊境地區發生交火,然而10月4日,朝鮮才同意重啟雙方高層對話。您認為,朝韓關係有沒有真正在改善? 

  李昌衡:金正恩的大戰略,主要有兩種,一個是擁有核武器,確保核武器擁有國的地位,以得到經濟上的利益,在這一脈絡上,朝鮮的態度可以看做是戰術上的變化。這是朝鮮為達到核與經濟並進的路線戰略目標而採取的戰術,其中核武器又優於經濟。現在的情況是,為了擁有核武器,不管以什麼形式,都要贏得時間。因此,朝鮮一方面對韓國營造友好對話的氣氛,一方面又讓韓朝關係惡化。 

  代表性事件就是在上次亞運會上,朝鮮“三人幫”訪韓後一回國,馬上又因為投放傳單問題使兩國局勢緊張起來。問題是,韓國內部保守勢力和進步勢力之間對此產生了矛盾,這才是金正恩希望出現的情況。 

  朝鮮一直堅持核與經濟並進的戰略,因此世界各國因為核問題一直對朝鮮施加壓力,它本身也因為人權問題而受到國際攻擊。另外,其經濟支援也跟不上,所以為了轉移視線,才製造了韓國的內部分裂,以此來拖延時間。就現在來說,朝鮮金正恩體系與朴槿惠政府的保守政權的關係不會輕易改善。

  記者:金正恩今年年初曾說:“2015年朝鮮半島可能發生武力衝突。要為統一戰爭最大限度地儲備戰略物資,做好一切準備以便隨時投入戰爭。”您認為,這種戰爭爆發的概率有多大? 

  李昌衡:就我看來,發生戰爭的概率為零。這完全是內部約束管制策略。本來獨裁者,或者這樣的獨裁政權需要內部約束時,就會提出這樣的話題,只有這樣,才能約束在自己的統治範圍內,處理出現偏差。 

  而且,在朝鮮半島發生全面戰爭或武力衝突的可能性也非常小。朝鮮也知道韓國的軍事力量,韓美聯合軍所擁有的軍事力量完全領先於其本身。到70年代中期為止,朝鮮的軍事力量強於韓國,但是從80年代開始,隨著韓國經濟的崛起,國防費用投資加大,韓國的軍事力量開始變得現代化、先進化、科學技術化,與傳統武器層次差別巨大。 

  特別是,朝鮮軍隊訓練時所需經費或裝備很難籌措,所以朝鮮雖然兵力多於韓國,但就總體實力看,朝鮮相對來說裝備落後,訓練技術水平也很低。而且,韓國和美軍建立了聯合同盟,所以朝鮮發動全面戰爭相當於自取滅亡。 

  但問題首先就是非對稱武器,即核、導彈、化學或者生物學武器的使用可能性;其次就是小規模的局地戰,即西海NLL侵犯,或者無法確認由誰引發的小規模局地戰的突然爆發等,例如,天安艦爆沉事件或者韓國國內的主體不明恐怖事件等,發生這種小規模戰爭的可能性隨時存在,這是需要應對的部分。

  日本軍力不足以動搖東北亞安全

  記者:本月初,日本和美國近二十年來首次修訂了共同防衛指標,日本自衛隊活動範圍擴大至全球。您認為,這是否意味著日本將徹底拋棄戰後和平主義?是否會破壞東北亞地區的安全與穩定? 

  李昌衡:兩週前我去參加了美國主辦的安保會議,這個問題在會議上也進行了討論。現在日本的防衛指針右傾化,並且普通國家化,自衛隊強化的動向可以從兩方面來看,一個是安倍政權下日本內部的動向,另一個是依據美國而採取的動向。 

  美國在2008年經濟危機以後,積極發展緩慢,國防預算也全面縮減,在這種情況下,要牽制軍事實力快速上升的中國,美國需要大量的預算,能量也不足,不能把所有能量都投入到這上面來。所以美國才採取這樣的外包(outsourcing)戰略,通過與亞太地區國家加強同盟關係,展開聯合戰線,以此來減少本國國內的預算負擔。而他最好的夥伴就是日本,所以美國才會支援日本。 

  日本的立場也是一樣,中國越強大,日本與中國的利益衝突就越多。特別是領土主權等問題,中國與日本的矛盾遠大於合作。因此,日本需要借助美國的力量,美國也希望通過調控日本來牽制中國。美日兩國利益一致,各取所需,如果美國反對日本的集體自衛權,日本無論如何是不能實行下去的。 

  至於這能不能動搖東北亞的安定,首先,現在日本的軍事力量基本上不是攻擊性軍事力量,而是自我防衛性的軍事力量,並且目前日本也不具備立即介入什麼紛爭的條件,所以這在短期內是不會成為大問題的,但是,從中長期來看,如果日本的極右主義、民族主義更加強化,右傾化更加壯大,排他性格也進一步加強,從而投射到軍事上,情況就有所不同了。但是短期來看,不會立即威脅到東北亞和平體系。

  中國發展令人矚目 東北亞應建立多邊軍事信任機制

  記者:您如何看待習近平上台之後,中國軍事近代化的發展?您認為中國的軍事發展在外國看來是威脅嗎? 

  李昌衡:習近平主席在軍事方面與其他領導人的差別是,在就任國家主席、黨總書記後馬上接任了軍委主席一職,並且習近平比其他任何領導人視察軍隊的次數都多,習近平主席幾乎每月都對軍隊進行一次以上的指導,對軍隊發揮了很大的影響力。 

  習近平主席從大國家戰略上提出了“中國夢”的構想,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並要通過現代化改革實現“強軍夢”。習近平訪問各部隊時對於裝備、人才培養、訓練等各個方面都進行了強調,從這個層面上可以看出國家領導人的意志和指針。 

  而且,隨著中國經濟的成長,國防預算每年大約投入10%以上,國防科技也不斷發展,人工衛星等各種引導體系等相當部分都處於領先地位。中國的海軍實力到目前為止都以近海防禦為主,今後,與日本及美國可能因為領海問題產生衝突,為防萬一,在海軍方面會有相當大的發展。隨著中國經濟增長,國防及太空衛星系統如果能達到世界水平,覆蓋全世界,那麼中國軍隊的能力將達到相當的水平。2022年到習近平主席執政期滿為止,能以此速度發展下去,可以預測中國的軍事力量在亞洲地區內將成為最強。因此,站在研究軍事的各人立場,不能不關注中國的軍事力量的發展情況。 

  對於中國軍事發展會對外部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我想用“大象效果”來形容。大象身大體壯,即使不想做出敵對行動,但是鮮有的活動就會對其他小動物產生威脅,甚至會影響性命。不是因為中國比其他國家更具攻擊性、敵對性,而是因為中國本身強大有力,所以外界才會產生中國的威脅意識。從這樣的層面來看,為讓其他國家安心,中國在增強軍事力量的同時,在國防政策及軍事戰略上也要擁有透明的方向性,我認為這是很重要的。

  記者:您認為,東北亞國家之間是否應該建立多邊軍事信任機制來防止地區衝突? 

  李昌衡:朴槿惠總統在每次東北亞會議上都會提及亞洲悖論,亞洲的矛盾就是這一部分。即,亞洲特別是東北亞地區的國家在經濟,文化,人際交流上,關係相當密切,但是一進入政治、安保、軍事特別是歷史領土問題上,相互就成為敵人。對此,朴槿惠總統提出“東北亞和平合作構想”,首先從可以合作的部分開始,逐步擴大到安保軍事上的信賴,在地區內實現保安合作的構想。 

  其實,習近平主席在上海亞信峰會(CICA)上提出的“亞洲新安全觀”也屬於同一脈絡。內容很好但是其中也有人認為這給人一種排除美日,建立以中國為中心的新型安保的印象。因此,朴槿惠總統主張“從非傳統安保開始逐漸建立信任,然後擴大到傳統安保,構築地區信任,發展地區和平”,我也認同此觀點。

  (記者:郭至君 崔銀珍 林艶/2014年12月15日)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