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廣東:“重於世界”,“重於國中”

  一個地區的價值,在很大程度上在於它位置的重要性;并且在地理環境各個要素中,唯有地理位置是没有什麽東西可以替代的。17世紀工業革命後至當今歷史顯示,英國、新加坡、香港、深圳异軍突起爲世界强國或港口、經濟中心城市,一個最有利條件是區位優勢。廣東有過輝煌發展史和當代崛起爲中國經濟高峰區,一個根本原因是面臨南海,是海洋區位、環境和資源優勢造就了廣東過去和現在在全國在全球的地位和作用,並影響於永久。故文化大師、變法維新的發動者之一樑啓超在《世界史上廣東之位置》分析廣東與世界區位關係指出:“自宋以前,以廣東之交通,而一國食其利”。現近代,樑氏更認爲“今之廣東,依然爲世界交通第一等孔道。…雖利物浦、紐約、馬賽不能過也。”所以“廣東非徒重於世界,抑且重於國中矣。”樑氏這個定位,現在並未過時,且由於“一帶一路”時代到來,更彰顯它的意義。

  一、相對封閉和開放

  廣東位處中國大陸最南端,北依五嶺,南臨南海,夾於山海之間,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在交通落後古代,這個既相對封閉又開放地理區位,一方面限制了廣東與中原北方的來往,使之遠離中國政治中心,形成山高皇帝遠,封建王朝鞭長莫攻之勢,政治上相對獨立和穩定,戰亂少,社會相對安定。故司馬遷説:“番禺(實泛指嶺南)負山險,阻南海……可以立國”。嶺南歷史上有過三次獨立,即南越、南權和南明政權,廣州同爲三朝國都,即緣於這個地理因素。另外,又由此吸引移民到來,帶來中原文化,形成廣府、潮汕、客家、雷州等民係龢民係文化,廣東人群和社會文化也特别復雜多樣,在全國恐無其右者。在對外關係上,珠江水系之西、北、東三江匯流於珠三角,江海一體,綰轂於廣州,形成扇形地理格局。其上通中原北方,下接南海巨浸,具有廣闊的陸向和海向腹地,由此造成一個完整地域體系。早在元代,南海人陳大震在《南海志》中已總結:“廣東南邊大海,控引諸蕃,西通牂牁,接連巴蜀,北限庾嶺,東界閩甌,或産於風土之宜,或來自异國之遠,皆聚於廣州。”廣東作爲南海交通中樞,亞太航運要衝,無論今古,都是走向世界的前沿,故廣東海洋的開放性遠大於它對内地封閉性,並成爲它發展最大優勢。恰如樑啓超在《中國地理大勢論》高屋建甌地指出,廣東“其民族與他地絶异,言語异,風習异,故其人有獨立思想,進取之志”。有賴於此,廣東成爲近代中國革命策源地,時代思潮重點,對變革中國社會推動中國歷史前進作出積極貢獻,更有大批華僑走向海外,廣東成爲華僑第一大省,對中國革命和建設,中西文化交流,建樹纍累。孫中山有“華僑爲革命之母”評價。在現當代,廣東沿海地區已成爲全國經濟最有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强,産業、財富、人口最集中區域之一。最近黨中央、國務院提出建設粤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其所指區域範圍,即爲廣東沿海以珠三角主體的核心地區,將成爲世界級大灣區之一。

  二、黄金海岸一瞥

  廣東跨熱帶、亞熱帶,加上山地、丘陵、平原和台地等多種地形的影響,又兼具暖温帶、亞熱帶和熱帶等垂直地帶性特點,形成水平和垂直兩個方向上復雜的地理環境。水、土、光、熱、生物等資源極其豐富,爲人類馴化生物、捕撈水産,創造物質文明提供强大的基礎。這其中又與近岸海洋地區條件至爲優越、發展潜力最大,是爲名副其實黄金海岸。廣東海岸綫之長,居全國之首,達4114km,大小海灣510個,海島1350個。僅大陸岸綫,有所謂“浙江島,廣東灣,福建在中間”之説。其中海岸綫又分山地港灣海岸、台地海岸、平原海岸和熱帶生物海岸。

  山地港灣海岸曲折,多港灣、岬角、島嶼和半島,水下岸坡坡度大,水深。在X型搆造綫影響下,岸綫多作北東和北西方向延伸排列。而港灣深入内陸,使内陸與沿海及大洋溝通,利於海港建設。這類海岸從雷州半島以東至粤閩邊界都不乏它們踪影。粤西之博賀港,海陵山港、北津港、廣海灣,粤中之崖門、磨刀門、鷄啼門、香港、珠江口;粤東之大鵬灣、大亞灣、紅海灣、碣石灣、甲子港、神泉灣、靖海灣、海門港、汕頭港、柘林灣等皆屬其列。

  台地海岸與台地相接,岸綫平直,地面起伏和緩,水下坡度也較緩,彎曲度較小,但堆積旺盛,甚至發育有沙丘和沙壠。主要分佈在雷州半島沿岸,如水東港、湛江港、雷州灣、外羅港、海安港、滘尾港、流沙港、烏石港、企水港、海康港(雷州港)等。

  平原海岸爲低平三角洲平原、海成平原或沙岬,岸綫平直,往往被江口分割而呈弧形、灣頭形、尖咀形或沙洲形等。這類海岸主要分佈珠江口、粤西、如深圳、南頭、沙角、寶安、新灣、虎門、黄埔、唐家、珠海、九洲、灣仔、崖南、廣海、北津、博茂、安鋪港等。

  熱帶生物海岸由熱帶生物長生和堆積而成,是一種特殊海岸類型。分紅樹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前者按不同地形、底質、植被成分和潮水淹没頻度分爲水下淺灘帶、潮積海灘帶、紅樹植物沼澤帶,半紅樹植被干地帶等。這類海岸,分佈廣而零散,以雷州半島爲主,如半頭河東岸,博賀港南的田頭岸,水東港西南岸,湛江港東岸和北岸、雷州灣民安岸、鉢口灣的和安岸、錦和岸、内園岸和流沙港東岸、海康港東岸、企水港北岸、洪江岸、樂民岸、安鋪港東岸、英羅港東西岸,以及海陵島、深圳灣等都有面積不等紅樹林海岸。

  由珊瑚礁堆積而成海岸,主要爲岸礁,沿陸地或島嶼邊緣分佈,隨潮汐高低而變化,廣東最大珊瑚礁分佈區在徐聞燈樓角。

  三、海島無價

  海島也是海洋一部分,無論其區位優勢,自然特點與資源,還是聯繫陸地橋樑、開發海洋基地,通向海外的門户,以及確定國家領海基綫的起點,海島的價值都非同尋常。按成因,廣東有原爲大陸分離出去大陸島,以及珊瑚碎屑堆積、凝固而成珊瑚島。據1993年《廣東省海島資源綜合調查報告》,廣東海島數量爲759個,其中海島648個,陸連島42個,沙洲69個,分佈沿海30個縣市。總面積1592.618km2,海岸綫總長2414.4km。面積最大爲湛江東海島(289.488km2),依次再爲台山上川島(137.1652km2),湛江南三島(120.572km2)、南澳島(105.239km2)、陽江海陵島(105.1125km2),以下則有下川島、達濠島、三竈島、横琴島等。廣東海島皆爲寶島,海島四周生物資源是海洋捕撈主要對象,約占廣東海捕産量30%。海島周圍海域和灘涂,是水産增殖養殖基地,湛江特呈島養殖珍貴魚類,出口澳港台、日本等地,蜚聲天下。不少海島岸淺水深,掩護條件好,適宜建港和其他經濟開發。這類事例不勝枚舉。原屬廣東的香港島,原先只有4000多人,百餘年間變成舉世矚目的東方明珠,世界著名的商貿、航運、金融、信息、旅遊、購物中心。廣東唯一海島縣南澳島,爲粤東網箱養殖主要地區之一。珠江口淇澳島海水養殖業、高科技園、生態農業、海洋旅遊業等蒸蒸日上。毗鄰澳門高欄島,建成2萬噸級輪船泊位,大型臨港工業方興未艾,正成爲粤港澳大灣區一個經濟增長點。陽江海陵島,不但爲廣東著名漁港,而且近年又闢爲風景旅遊區,入選“中國最美的十大海島”之一,2007年竣工“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爲有宋代沉船“南海1號”在其中展出而享譽海内外。不少海島旅遊資源非常豐富,是濱海浴場、水上運動、觀光休閒等開發主要對象,已有不少被經營爲濱海旅遊區,著名的如海陵島,上下川島、東海島、放鷄島等。此外,海島最可寶貴,還有大量土地資源,可供各種開發建設使用。近年東海島區正建大型深水港、鋼鐵廠、重化工廠等,成爲利用海島土地資源一個成功典範。

  四、快意季風海上來

  廣東沿海屬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一年中太陽高度角大、輻射强,復半年吹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冬半年吹偏北風和東北風,帶來豐沛降水,全年降水量在1500-2000mm,沿海略多。特别是受熱帶海洋影響,三冬無雪,四季皆花,終年温暖,年平均22℃等温綫,大致與南海海岸綫平行,雷州半島稍高,珠三角略低。這正是春夏或夏秋氣温分界綫。≥10℃積温在8000℃左右,故廣東沿海不僅作物可以芃芃高長,動物萬類兹繁,生物量甚高,故俗話説筷子也可以長成森林,而且這個温度也適於人類居住、休閒和旅遊,是以濱海城市建設、房地産、旅遊業蔚爲時尚,持續昇温,也集聚了大量人口,形成廣東高密度經濟長廊。

  然而,廣東沿海常年受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風襲擊,年平均大約7個,其中登陸粤西和粤中沿海的台風居多,是一種經常性自然灾害,但也不是百害而無一利。台風帶來豪雨,一次台風降雨量可達到數十億噸,多數達200-300毫米,極值超過1000毫米。一日降雨量多可達500-700毫米,這對解除地方乾旱,功不可没。此外,炎夏之際,台風也有降温作用。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已建立密集水文氣象觀測網和台風警報站,現更采用氣象雷達、氣象衛星雲圖等先進設備,以及電腦、遥感等技術,可以及時監測、跟踪南海台風,做到一個不漏地預報。廣東氣象台在這方面處全國領先水平,對廣東社會經濟安全和發展貢獻匪淺。

  在世界上與廣東差不多同緯度許多地區,在北回綫副熱帶高壓控制下,形成浩瀚沙漠,許多河流乾涸,寸草不生,風沙滚滚,荒無人烟。但在我國同緯地區,尤其珠江沿綫,却四季長青,林海蒼茫,生機勃勃,完全是兩個世界。其故是季風送來太平洋,南海大量水汽,降爲雨水,滋潤了廣東土地,使之成爲魚米之鄉。所以,海洋又是大陸生命摇籃。

  五 、油鹽之海冠四方

  除了海岸帶,廣東還擁有42萬km2海洋國土,這是一筆非常寶貴的自然資源、環境和發展空間。廣東海洋爲南海北部寬闊大陸架一部分,屬堆積型淺海大陸架,爲粤桂大陸架或兩廣大陸架大部,東起南澳島,西至北部灣,呈東北-西南走向,與海岸平行伸展。在南澳島外爲196km,珠江口280km。坡度平緩,藴藏着豐富油氣資源,也是重要鹽場。據悉,僅面積約15萬km2珠江口盆地,已發現並證實有17個油氣田和17個油氣富集區,油氣總地質儲量約爲73億噸,部分油田已經開採,如1990年投産惠州21-1中型油田,高峰期年産量約100萬噸。北部灣雷州半島一側地層,已發現豐富油氣和油氣顯示。個别探井日産油千噸以上,前景非常樂觀。廣東沿海廣泛分佈着不同時期變質岩、侵入岩和火山岩,含有各種重礦物,經長期地質、地形變遷,在沿海不同地形單元裏富集的砂礦資源也十分豐富,包括鋯英石、獨居石、磷灰石、鈦鐵礦等,其儲量在全國居首位,有開採價值主要是砂錫礦、鉭鈮鐵砂礦、獨居石砂礦、玻璃砂礦和稀土礦等。它們多環海呈長條狀分佈,與海岸綫平行。單體面積大小不等,大都可達十幾平方公里,厚度通常在10米以内,且多直接出露地表,容易開採。其中砂錫礦是沿海優勢礦種之一,廣見於從汕頭到吴川沿海,海陸豐、深圳、中山、斗門、台山、新會等不少礦點皆屬其類。鋯英石和獨居石在這一帶含量普通較高,多數分佈在15米等深綫以内。如粤西沿海即有獨居石點19個,有些已經開採,上世紀60-70年代,陽江沿海有不少人以此謀生,不過今已採罄。花崗岩風化後形成大量石英砂,爲硅酸鹽建築用材。近年廣東建築業异軍突起,石英砂市場一片火紅,廣東江海砂船猬集,石英砂流向廣大城鄉,爲廣東建築業之下汗馬功勞。此外,沙金也富集在河口、海灣窪地及海灘、陽江、惠東、深圳、電白等地,有濱海相或河口相金礦點,品位最高可達1.85克/m3,歷史上多有開採,現在産量已越來越少了。此外,岩漿作用,還在海岸留下熱礦水,廣東約有數十處,見於吴川、電白、陽江、台山、斗門、中山、廣州、深圳、惠東、海豐、陸豐、普寧、潮安、饒平等。泉温水滑,且含多種化學元素,有多種用途,今已部分開發爲旅遊,療養、飲料業等。至珠江口外深海發現可燃冰,更是一種大有希望新能源,只是當下仍在勘探試採階段,可信不久將來進入應用領域,造福於人類。

  廣東沿海風大光强、蒸發旺盛,極利於曬鹽,歷史甚爲古老,廣州古稱“番禺”,爲古越語,意爲鹽村。封建時代,鹽爲官府專賣,國家財政之源。宋孝宗户部侍郎葉衡奏曰:“今日財賦,鬻海之利居其半”。這離不開廣東。宋代廣東有17個鹽場,産鹽1655萬斤,廣州鹽倉每年課利30萬貫以上。尤其廣東鹽氯化鈉含量高,味重,勝於淮鹽,故備受歡迎。現廣東鹽田集在粤西、粤東和粤中三大鹽區,包括雷州、電白、陽江、徐聞、海豐、陸豐、饒平、汕頭、珠江口以東範和港、考洲洋、大洲島和稔平半島等,利用鹽場滷水,還獲取多種副産品。徐聞等鹽場就生産氯化鉀、溴素、氯化鎂等,成爲充實和擴大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的内涵和外延。

  六、海洋生物樂園

  廣東海洋地形復雜,生態環境多樣,深受季風,暖流影響,加上水温高,季節變化小,浮游生物特别豐富,適於各種魚類、甲殻類、軟體類、爬行類、藻類等栖息、生長、覓食和繁殖,是名副其實的水族樂園。據粗略統計,南海北部大陸架海域有魚類1000多種,其中經濟魚類約200種。目前在漁業上捕撈較多的約有50種。主要經濟魚類有藍圓鲹、長體圓鲹、青鱗魚、金色沙丁魚、九欖魚、大黄魚、鯧魚、黑鯛、帶魚、海鰻、剥皮魚等。優質經濟魚類有鰳魚、大黄魚、鯧魚、鰣魚、馬鮁、馬鮫等。廣東漁諺曰:“第一魚芒,第二鯧,第三馬鮫王。”它們都屬名貴魚類,在高檔酒家尊爲“生猛海鮮”,價格不菲。至海里對蝦、海蜇、海蟹、扇貝、烏賊等無脊椎動物。也是上等海産。廣東海域有多少種,難以曆數,不過人類利用的約有130種,南海當占相當比例。魷魚是其中佼佼者,南澳島、汕尾、珠江口、陽江海域出産最多,市場上稱“中國魷魚”,飲譽一時。其他貝類、蝦類、蟹類、參類等,尤爲消費者青睞。這個龐大水族主要栖息在水深200米以内大陸架上。南海漁場面積、産量居全國四大漁場之首。以多年海洋捕撈量比較,廣東大部分時間占沿海各省區之先,是海洋捕撈第一大省,依靠粤東漁場、東沙魚場、珠江口漁場和粤西漁場取得這個地位的。這包括了廣東沿海各個漁港口,如汕頭、汕尾、澳頭、範和、廣州、東平、崖東、萬山灣、鎮海灣、沙堤灣、海陵(閘坡)、博賀、湛江、淡水(在硇洲)港等,都是避風、補給錨地、作業、運輸、加工基地。

  七、沿海經濟帶交通新格局

  廣東沿海是海陸兩個系統接觸帶,資源、信息、産業、人口集聚走廊,對廣東發展有舉足輕重的意義。但當前,廣東海陸、珠三角和粤東粤西兩翼之間發展很不平衡,内聯外通交通網絡不够完善,沿海對腹地帶動力不足,沿海岸綫資源利用方式粗放、破碎化、效率低,甚至浪費等,存在問題不少,實際上約束了整個廣東經濟振興,也是建設廣東海洋經濟强省一個關鍵問題。爲此,廣東省人民政府2017年10月,公佈了《廣東省沿海經濟帶綜合發展規劃》(2017—2030年),確定了發展要求、目標、布局、産業和都市帶,以及各種功能區,非常强調構建沿海大通道,打造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作爲建設建設廣東沿海經濟帶的一項根本措施。按照這一宏偉目標要求和相應規劃,廣東由這一沿海大通道搆成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由“一横四縱”交通骨架及其所連通的各個城市群、港群、島群等組成,共同發揮效能,保障廣東沿海和海洋開發、城鄉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强力開展。

  (1)横貫東西高鐵通道。區域開發,交通先行。廣東東西兩翼交通落後,嚴重制約其發展。當務之急,是加快建設從厦門,經粤東、珠三角、粤西、北海到海口的沿海高鐵;擴建、完善與之平行高速公路;重點推進深圳至茂名,廣州至汕尾,汕尾至汕頭鐵路和廣州至湛江客運專綫建設,實現珠三角至粤東、粤西地區2小時通達,將沿綫港口、重要城鎮,經濟開發區,産業園區,城市新區,中心鎮,旅遊景區、物流站場等連成一體,搆築成廣東沿海經濟帶强大快速主通道。

  (2)縱貫南北4條主通道。 即京廣主通道(長沙—韶關—清遠—珠三角—香港/澳門),京九主通道(贛州—河源—珠三角—香港);粤西區域性通道(汕頭—潮州—揭陽—梅州—瑞金);粤西區域性通道(湛江—茂名—廣西)。

  這個“一横四縱”沿海綜合運輸通道,將珠三角、港澳、粤東、粤西,以及鄰近福建、江西、湖南、廣西、海南聯成一體,輻射泛珠,服務全國,達到廣東沿海經濟帶與内地一體化目的。

  按照點軸或生長極發展理論,廣東沿海經濟帶必須充分依靠城市的集聚、輻射作用,帶動它腹地的發展,故上述省府制定綜合發展規劃,高度重視城市化的作用,提出建設“一心兩極雙支點”的城市化發展總體格局。

  一心是指珠三角沿海片區。以其爲核心重點發展以電子信息、高端設備製造、生物、新材料爲主的高端製造業和總部經濟,現代金融、信息經濟等現代服務業;加快建設以廣州、深圳爲核心的現代服務業中心,廣深兩地及佛山、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等亦按自己優勢發展相應高端産業。

  兩極是指沿海東西兩翼,東爲汕潮揭城市,爲廣東沿海後進地區,但具後發優勢和潜力,應發揮民營經濟和僑鄉優勢,吸收僑資、提昇設備、紡織服裝、五金、醫藥化工、食品、陶瓷等産業水平和集聚程度,建設爲海峽西岸重要經濟中心。西翼湛茂都市區重點依託當地重化工業基地,大力發展臨海重化,海洋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建設爲廣東重化工業基地,海洋經濟示範基地和區域性現代物流基地。

  廣東岸綫漫長,珠三角産業輻射應有二轉手,即戰略支點。以自然地理區位、經濟和文化分界點關係,汕尾和陽江可充當這樣的戰略支點。汕尾應全力打造爲珠三角産業拓展主選地和先進生産力延伸區,發展自己優勢産業。而陽江應積極承接珠江西岸産業轉移,集約發展新能源、海洋先進製造業,以及其他臨港工業。

  這樣以城市爲依託的空間格局,實際上是一種沿海新型城鎮化格局。它以沿海高鐵、高速公路爲主軸,貫串廣州、深圳雙中心和珠海、汕頭、湛江爲副中心以及佛山、惠州、東莞、陽江、茂名等地區性中心,形成“雙核多心”功能等級體系,藉助於發揮各自功能,增强對周邊地區帶動輻射能力。

  如果説廣東這個沿海大道爲主軸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主要是對内而言,那這個規劃方案所及“六灣區—半島五島群”,則主要針對海洋空間和資源的發展定位,很大程度是指向海洋本身。六灣區是指環珠江口,環大亞灣、環大廣海、大汕頭、大紅海、大海陵灣區,遍及廣東全部海岸帶。每個灣區都包括陸域和海域 ,但其發展突出海港、海灣的組成,臨港工業、濱海旅遊、海水養殖、海洋運輸、物流業等。對雷州半島,重點發展湛江港、東海島化工、鋼鐵、能源基地等。

  基於海島的特殊地位,規劃高度重視廣東海島的保護利用,明確將廣東海島劃分爲珠江口、大亞灣、川島、粤東、粤西五大島群,每個島群所包括島嶼、重點保護對象、産業方向、建設重點、生態保護等,使它們開發利用、環境保護有序可循,有法可依。例如海陵島,即明確其發展生態旅遊,海上運輸、度假療養、休閒漁業、郵輪旅遊等多元化旅遊産業,甚至對有争議“南海1號”定位也明確寫入規劃文件爲“海上敦煌”,以支持和弘揚這一海絲文化遺産。

  (原載《中國國家地理》,2019年第10期)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