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論冷戰時期美國在琉球群島開展的親美教育

  【摘要】1945年,美軍登陸冲繩島建立美國軍政府,停止了日本對琉球的施政權。隨着國際形勢的轉變,以美蘇爲首的兩大陣營的冷戰拉開帷幕,美國對琉球實行了“防止共産主義滲透,增强當地住民的親美情感”的文化政策,在此政策的指導下,美國在琉球群島開展了一系列的親美教育舉措,具體有建立琉球大學、設置美國文化中心以及開展社區軍民交流活動以宣傳美國式民主和價值觀,培養琉球人的親美情感,爲美國亞太戰略提供支持和保障。

  【關鍵詞】冷戰時期  美國亞太戰略  琉球  文化政策  親美教育

  中國學術界有關冷戰時期美國對琉球佔領的研究成果主要體現在通史性的著作裏,目前還缺乏有關於針對文化政策方面的論述。在美國和日本學界,則有一部分學術成果。在日本學術界,冲繩縣立公文書館館長宫城悦二郎根據親身經歷在退休後整理《佔領者的眼:美國人如何看待冲繩》,指出美國在佔領初期對於琉球的文化政策存在一定的摇擺時期。並在1992年出版了《冲繩佔領27年間:美國軍政和文化政策的變遷》,主要論述了美國在佔領琉球的27年間,行政政策的變化以及文化政策的變化。法政大學冲繩研究所大内義德分别對美國佔領琉球的文化政策以及美國對琉球的英語教育進行了研究。在美國學界,由於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對琉球大學進行了長達10年之久的合作援助,在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有關於這一時期的豐富的原始資料資源,最爲代表的是拉爾夫·斯馬特的《密歇根州立大學與琉球大學1951——1986》對於密歇根州立大學給予琉球大學的援助進行了整理。此外還有密西·艾諾的《冲繩和美軍:在重建階段》,梳理了琉球戰後重建過程中美軍與冲繩民衆的關係。日本人美津野武子在美國哈佛大學的博士學位論文《冷戰時期美國對冲繩開展的冷戰教育》,論述了在美國冷戰意識形態的影響下對於琉球的公共文化的教育。此外,還有亞伯拉罕·科恩的論文《美國佔領冲繩時期的文化教育影響》就論述了美國在戰後對於琉球群島的文化教育政策産生了怎樣的影響。結合美日學術界的研究狀况,本文將研究時期着眼於冷戰時期,通過美國對琉球的文化政策探究其背後的深層原因,分析其造成的歷史影響。

  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美國爲了對抗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影響力,以戰後美國在全球的佔領區爲根據地,開始了針對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的“文化冷戰”。1950年,美國聯合國軍總司令部(GHQ/SCAP)的民間信息教育局(CIE)開始在全球美國的佔領區設置文化中心,以日本和德國爲例,民間信息教育局在日本2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設置圖書館並向市民提供英文出版物,同一時期美國駐德國的佔領當局也設立圖書館、新聞處,創辦宣傳美國價值觀的《每日新聞》雜誌。同樣,美國對佔領地琉球也采取了相似的文化政策。1953年8月1日,美國國際交流廳(USIA)設立,美國國家安全保障委員會賦予美國國際交流廳以下使命:對美國民政府統治下的琉球要采取有助於在當地居民中普及美國文化的政策。 爲了貫徹美國國際交流廳的方針,美國深化了對琉球在冷戰背景下的文化建設,並設立相關部門機構管理佔領地琉球的公共文化。

  一、美國設置的文化教育管理機構

  出於對“文化冷戰”的需求以及對維持佔領地的公共文化導向考慮,1951年7月,美國民政府文宣部成立,正式開啓了對琉球公共文化事務的建設和管理。文宣部的主要任務如下:(1)向琉球住民宣傳美國對日本以及琉球的政策、方針以及取得的成效。(2)提昇駐琉美軍軍事活動的效果和效率。(3)對琉球媒體展開調查和管理。文化宣傳部下設三個部門,文化信息部、調查分析部以及文化事業部。文化信息部負責管理琉球大衆傳媒,調查分析部負責調查公衆文化偏好,文化事業部則根據調查分析部的調查結果建立公共文化制度,舉辦文化活動。這三個部門分工明確并且相輔相成,對美國制定琉球社群的公共文化政策起了重要作用。

  (一)對美國文化宣傳品的管理

  文化信息部下設印刷科、出版科以及視聽覺科。該部門的主要任務是管理琉球的公共傳媒,發佈美國高等事務官龢民政長官的命令,並製作宣傳報導資料。必要時需要策劃展現美國對琉球政策成果的活動,組織琉美親善演出。印刷科主要負責印刷發行美國民政府發佈的材料,例如高等事務官公佈的指令等。爲便於在公衆中傳播和當地住民理解美軍的旨意,宣傳材料要製作成日英雙語印刷發行。此外,印刷科每天要觀察並記録琉球當地的報紙及其他媒體的動向,譬如如果發現琉球當地媒體的報導中有對美軍相關事故的報導以及批判性文章,都記録在印刷科的報告之中。

  出版科的主要任務發佈美國官方的文化宣傳品。出版科定期每周發行新聞報,印刷《今日的琉球》和《守禮之光》這兩本美國民政府官宣月刊。《今日的琉球》創刊於1957年,由美國新聞處服務中心(USIS)主管,雜誌主要受衆爲琉球的知識分子階層,只有英文版本,并且經常對琉球社會的輿論動態展開觀察。《守禮之光》在1959年創刊,由美國第七心理部隊主管,雜誌主要面對普通民衆,分别用英文和日文兩種語言印刷發行。從1964年3月《守禮之光》刊載的《致讀者們》一文可以瞭解《守禮之光》雜誌的主要内容,這篇文章首先對大衆喜愛的領域做了問卷調查,經過編修者整理排列出各個刊載内容的受歡迎程度:(1)琉球古代故事(2)琉球歷史(3)琉球的美術和文化(4)家政常識(5)美國的生活(6)勞動問題記事(7)英語教室(8)漫畫(9)美國短篇小説。可以看出,美國在這本官方主辦的雜誌中想要宣傳的是琉球鄉土文化和美國文化。

  視聽科的任務是通過廣播、電視以及電影向民衆灌輸美國的政策,並對當地的媒體進行監管,日常還負責播放美國新聞處服務中心提供的與美國生活文化相關的影視作品。此外,視聽科還監管着琉球當地的廣播電台、電視台和美軍電台的節目、廣告放送。

  (二)對琉球社會輿論和公共文化的調查

  調查分析部的任務是監控琉球民衆的輿情和媒體的實時動態,以便提供輿情情報作爲美國治理琉球的政策參考。爲了掌握當地民衆的輿情導向,調查分析部分别於1951年、1958年、1965年、1967年、1969年在琉球開展6次調查,内容主要是調查琉球人最喜好的文化,從閲讀的書籍,感興趣的廣播節目和電影入手,分析公共文化的興趣點。例如,美國官方1951年的調查報告名稱是《琉球民衆對廣播的接受情况調查》,1957年是《琉球人的視聽習慣》,1958年是《大衆媒體現狀》,1967年是《琉球民衆對琉球“復歸”日本的看法》。調查對象涉及在冲繩島出生的民衆1200人,宫古島250人,八重山群島200人。調查報告爲美國民政府瞭解琉球當地的輿情動態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三)策劃宣傳美國價值觀的文化活動

  文宣局下設文化事業部的主要任務是管理運營位於那霸、石川、名護、宫古和八重山的5所琉美文化會館,開展相關文化活動。基於美國對琉球的基本政策發行宣傳物。調查分析部主要調查琉球社會輿情,瞭解琉球民衆的閲讀視聽習慣,爲美國制定政策提供參照。文化事業部主要負責宣傳美國的價值觀。

  1961年,美國民政府宣傳局文化事業部發佈《文化事業部開展活動清單》公告,介紹了琉美文化交流活動:(1)琉美文化會館項目;(2)中心外的項目:美術工藝,視聽覺教材的製作,圖書館協會的聯誼。(3)地區社會關係連結項目:向美國人介紹琉球文化,開展藝術相關者的交流。美國民政府文宣局的文化信息部、調查分析部、文化事業部三個部門相輔相成,在冷戰時期基本貫徹民間信息教育局對佔領區文化教育的指示精神,起到了宣傳美國文化和價值觀的效果。但與其它美國戰後佔領區不同的是,美國明顯加大了對琉球公共文化監管的力度,重視親美思維的培養以及在對琉球普通民衆中推廣美國文化。

  二、美國在琉球群島開展的精英教育

  (一)“密歇根任務”與琉球大學的創立

  出於美國在琉球群島的戰略需要,培養相關爲美國對琉球的佔領統治而服務的人才,建設扺抗社會主義陣營的橋頭堡,在美國陸軍部的協助下,琉球大學於1951年初步建立,在建設初期美國陸軍部設定了琉球大學的3點原則和方向:

  (1)出於美國對亞洲軍事戰略的考慮,以及爲了阻止共産主義滲透到琉球,琉球大學應開展自由主義、民主主義、資本主義和男女同權等美國價值觀的普及以及對琉球人親美情感的養育。(2)舊金山媾和條約已經明確了琉球列島與日本本土分離的統治原則,要重點强調與日本本土不同的琉球文化的獨立性,抑制琉球的本土復歸傾向,對於琉球獨特的傳統文化和藝術加以保護。(3)爲了提昇美國在琉球的行政效率,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培養可以輔助美國統治的行政官員、技術人員以及教育從業者等人才。

  這三點建設方向就體現了美國在當時的國際環境下的文化冷戰政策、琉球與日本本土分離政策以及美軍基地的全面建設政策。在琉球大學建立之前,美國軍政府的政策制定者與琉球政府的行政人員就琉球群島的第一所大學該如何命名還有過争議,當時名稱有兩個方案,一是“琉球大學”,二是“冲繩大學”,時任冲繩開發事務官的小玉正任提出了命名爲“冲繩大學”的意見,小玉正任認爲“琉球”是中國在歷史上朝貢時期賜予琉球的國名,冲繩才是固有的島嶼命名。此外,冲繩(おきなわ)是冲繩本島以及離島居民自己稱呼自己的名字,無論從情感上還是地理上,“冲繩大學”更爲合適,但是最終由於“冲繩”這一名稱在歷史上與日本本土存在着關聯,這與美國的加强琉球獨立性的統治政策不符,美國軍政府文教局爲了消除日本本土文化對琉球的影響,最終校名被正式命名爲“琉球大學”。此外,琉球大學最初的英文譯名是“Ryukyu University ”,但是美國陸軍部經過討論,把“Ryukyu University ”的英文名改爲“University of the Ryukyus ”,(中文翻譯過來是琉球群島的大學),陸軍部認爲,琉球大學的建立是爲了當時美軍佔領下的北緯30°以南的奄美大島和琉球群島廣泛的地域做出貢獻的成果,可以看出來美國最初對琉球大學的在戰略層面的期待。

  在美國軍政府的指導下,1950年5月22日琉球大學創立,琉球大學在創立初期擁有六個學部,分别是英語學部、教育學部、社會科學部、理學部、農學部以及應用技術學部,同時配有事務部、記録部、管理部以及附屬圖書館。1950年11月4日,初代校長誌喜屋孝信就任。1951年1月10日,琉球大學法人及理事會制度確立。 1951年2月12日,美國民政府民政長官詹姆斯(James M. Lewis)宣讀了時任朝鮮戰争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的信件,這封信件在琉球大學保存有麥克阿瑟親筆簽名的原件,信件中提到:“琉球大學的設立是爲了對抗人類奴役制度的存在,維護自身的傳統以及宣揚自由主義精神。”這個麥克阿瑟口中的“奴役制度”指得是冷戰時期蘇聯爲首的共産主義制度,因此美國軍方在最初設立琉球大學時不僅爲了促進琉球的現代化發展以及培養高素質人才,也是存在着一定的宣傳意識形態目的。

  美國陸軍部爲了琉球大學的管理運營,在美國教育評議會的協助下對於琉球大學的合作院校在美國本土展開徵集,最終徵集到了協助琉球大學建設工作的密歇根州立大學,這在當時被稱爲“密歇根任務”,可見其背後的戰略意義。在1951年到1968年,密歇根州立大學作爲琉球大學的合作院校,向琉球大學派遣了多名教職員工並輔助開展教學科研工作。琉球大學在創設之初只擁有英語、教育、社會科學、理學、農學以及應用技術科學這7個學科。初期教員英語7名、社會科學3名、教育5名、理學2名、農學4名、應用科學7名,其中英語學部的教員人數最多,可以看出美國對向琉球人普及英語的重視程度。當時英語教員短缺,住在琉球的美國神父也曾臨時承擔過英語教學任務。爲了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從1951年開始,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每年定期向琉球大學派遣5名英語教師協助英語教育,這個計劃一直持續到1968年。琉球大學將英語設置爲學分最高的必修科目,共計12學分。美國民政府頒佈了英語學習的奬勵政策。英語成績優秀的學生可以到美國高校深造,由美國提供奬學金。在大學英語教育之外,美國陸軍部還推出特别訓練計劃。這個計劃是爲了培養美軍基地需要的從業雇員而設置的,主要目標是講授在軍隊日常工作中的常用英語。這爲當地居民在美軍基地中從業奠定了語言基礎。由於琉球大學英語專業研修計劃的實施和大學生英語能力的提昇,美國統治琉球的27年間,共有1087名大學生被派往美國留學,在美國留學結束之後,其中20%留學生回到琉球經商;18%留學生回到琉球大學任教;15%留學生在民政府或美軍基地工作;5%留學生在琉球政府工作;其餘留學生則留在美國或前往日本本土。

  (二)琉球政府領導層的赴美培訓計劃

  早在1950年軍事佔領琉球群島時期,美軍就在琉球高級行政人員中開展了“國家領袖計劃”(National Leader Program),這個“國家領袖計劃”一直持續到1970年。在此期間,琉球政府部門的高級行政人員前往美國密歇根州、夏威夷以及洛杉磯等地開展形式多樣的考察和學習交流,親身體驗美國的政治、經濟以及社會文化制度,每一期的訪問時長爲30—90天。最爲代表性的是1961年,第三任琉球民政府行政主席大田政作與4名琉球立法機關高管前往夏威夷州考察,在爲期三個月的考察時間裏,代表團成員觀察了夏威夷政府的運作,並與夏威夷的琉球移民進行交流。根據琉球民政府行政記録的統計,在1961年大田政作外出交流之前,就有198名琉球高級官員到訪過美國,學習美國各領域的制度文化。

  以參與教育交流學習的高級行政人員的工作領域劃分可以分爲七類,訪問成員包括人事、電力、立法、司法、財政、文教、以及交通部門的高層領導。1963年,就有4種不同的代表團訪問美國,其中文化代表團由兩名琉美文化會館的指導員和一名首裏博物館官員組成,主要學習内容是用60天的時間考察美國政府及民間推廣的文化活動;金融代表團由琉球政府的財政部主任和副主任組成,用60天的時間考察美國各大銀行的運作;農林畜牧業代表團由兩名農業部門主管組成,用了60天時間在美國學習畜牧健康保護課程;交通運輸代表團由琉球政府交通運輸部的三名主管組成,用了45天的時間學習陸上交通運輸。

  1950年至1963年琉球政府行政紀要年鑒“國家領袖計劃”統計圖表

  略

  從表格中可以看出,琉球民政府所實行的“國家領袖計劃”教育培訓幾乎涵蓋政府高層的各部門人員,這些人員在美國經過培訓之後回到各自的領域,用學習到的經驗投入到工作中,爲琉球政府以及琉球社會的各方面現代化制度建設有着重要的意義。

  (三)爲親美人士提供奬學金

  美國爲琉球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兩種形式的奬學金政策,第一種是ARIA軍隊奬學金計劃(Army Scholarship Program),這項奬學金由美國軍方設立於1949年,在1957年之前只有研究生才能參與這個項目,後期到了1965年優秀的琉球本科生也可以申請該奬學金前往美國學習,奬學金的金額逐年增加,每月從一開始的155美元漲至了220美元,不僅包括了學生赴美的學費,還包括了保險、交通等生活費用,但申請ARIA的奬學金需要通過一定的選拔程序,大概審核通過率爲25%,没有獲得奬學金的琉球學生依舊有出國留學的機會,留學費用由私人或民間機構贊助。

  ARIA的奬學金涉及了美國的各大高校,其中包括夏威夷大學、肯塔基大學、密歇根州立大學、印第安納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等20所美國高校,關於ARIA奬學金獲得者在赴美學習後的回琉球就業情况,1962年的琉球民政府行政紀要年鑒對405名結束學業回國的畢業生進行就業統計,有10%的畢業生美國學業結束後進入琉球政府高層就職,20%的畢業生繼續在高校深造,22%的畢業生進入琉球的私企,其餘的小部分畢業生有的進入了美軍基地工作或經營私人小企業。總結看來,大部分畢業生的就業方向都對琉球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一定的影響作用。

  第二種奬學金是RSP琉球人奬學金計劃(Ryukyuan Scholarship program),該奬學金由美國中央財政撥款,從1949年就開始設立一直持續到1970年,在20年的期間裏,有1089名琉球人參與了這個奬學金的項目,該奬學金通過能力測驗考試獲得。琉球人奬學金計劃的學員可以獲得全額的經費支持其參訪紐約國際教育中心(IIE)和美國陸軍太平洋司令部(USARPAC)。在奬學金赴美留學出發前,還要在那霸市ELC英語中心接受培訓,培訓結束後需通過英語中心的結業考試。該奬學金涉及70餘所美國高校,其中前往夏威夷大學的學員人數最多。

  三、美國在琉球群島開展的公衆教育

  (一)琉美文化會館的建立

  和日本、德國佔領區民間信息教育局設置的圖書館相似,美國民政府在琉球創建了琉美文化會館。在1951年—1952年間,分别在名護市、石川市、那霸市、宫古島(平良市)和八重山群島(石垣市)五個城市設置了琉美文化會館。作爲美國的文化宣傳中心,每個會館中都設有一萬册以上的開架式圖書館,可以容納200—300人的大禮堂、教室以及電影院。琉美會館的開館時間是上午9點到夜間10點,對所有琉球民衆免費開放。此外,美國民政府在琉球發行的《守禮之光》和《今日的琉球》等雜誌可以在館内免費閲覽。

  各琉美文化會館的基本數據

  略

  琉美文化會館建立後就制定了四個目標:

  (1)提高琉球人的自立和自治能力。(2)對美國以及美國民政府的政策和活動進行説明,並引發當地居民對美國人和美國文化的向往和推崇。(3)徹底對抗共産主義的意識形態。(4)宣傳美軍以及美國民政府的使命和政策成效。

  按照以上目標,爲進一步普及美國文化,1950年代,五個文化會館開始設置用汽車裝載英文圖書的移動圖書館,定期在各地巡逥爲當地居民提供文化服務。此外,琉美文化會館爲了吸引琉球民衆的參與,還在美國民政府雜誌《守禮之光》中對會館進行宣傳介紹:“文化會館是爲了增進琉球和美國相互理解。每個文化會館都對公衆開放。如果居民有出行不便的情况,文化會館的巡逥班車會負責接送。每個文化會館的圖書室都采購了各行業的參考書籍。爲方便大衆閲讀,部分英文作品也提供日文翻譯本。此外,對於需要借閲美軍基地圖書館中英文書籍的民衆,可以向當地文化會館提出申請。

  正如宣傳介紹中所描述的,琉球民衆對文化會館産生了興趣,當時那霸市的兒童把文化會館稱做“寫作業的教室和娱樂的場地”,宫古島的市民認爲,當地的琉美文化會館成爲“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欲望的地方。爲滿足民衆的需求,琉球列島美國民政府開始增設文化巡逥班車以及移動圖書館。巡逥班車每天要開往5個交通不便的村鎮,文化巡逥班車開展的演奏會、電影會和兒童遊戲節等其他活動也受到琉球列島各地居民的歡迎。

  (二)全島範圍的英語教室建設

  美國在琉球除了設置文化中心、推廣文化藝術活動、建立圖書館之外,還開設了大量的英語教室。由於琉球群島的特殊戰略地位,英語的普及工作被美國民政府放到首要位置。爲了盡可能在琉球居民中推廣英語,民政府采取了開設英語講習會、對英語學習給予奬勵以及設置英語中心這三個舉措。

  美國民政府宣稱,爲了促進琉球社會的對外交流和發展,琉球各市町村開設爲期三個月或半年英語講習會。琉球政府文教局執行美國民政府的行政指令,向琉球居民發佈公告《市町村英語文化事業要項》指出“現在我們正處於美軍的民政統治之下,爲了提高琉球人未來的文化素質,應該積極吸收美國文化。我們作爲落後民族,應該向世界最優秀的民族學習”。按照公告指示,由琉球政府文教局組織,在那霸、石川、名護、宫古和八重山五個地區開設英語講習會,民衆可以免費參加,隨時聽講。

  1963年5月13日,美國民政府爲了進一步普及英語教育,在全島範圍内開始籌劃設置英語中心,這個計劃滿足教育行業、政府以及其他專業領域的人才需求。時任美國民政府教育局長珍妮特(Janet B. Fink )在美國民政府的宣傳雜誌《今日的琉球》中這樣寫道,“(1)英語是當今世界通用語言,是世界各國間通訊的重要手段。(2)年輕人在工業技術、科學以及醫學等其他工作領域都需要學習英語。(3)爲了向琉球民衆傳達高等事務官的指令,增進理解,英語的學習和推廣是十分必要的”。1963年5月31日成立的英語中心致力於提高琉球人的英語學習能力,該機構總部設在冲繩島的那霸市,在宫古島和八重山島也有支部。在政府、高校教師以及其他專業人員赴美前,都要在英語中心開展爲期兩個月的針對性培訓,培訓課程分爲基礎、中級和高級三個等級,根據不同從業人員的需求,制定相應的課程計劃。課程結束後需通過結業考試,該中心同時對普通民衆開放。

  1963年8月6日,爲了加强人才教育,美國民政府發佈第19號指令,正式開始建設位於琉球大學附近的首裏池端町的英語中心,英語中心制定了八項工作方針:(一)開展與英語教育的相關研究;(二)開設在職英語教師研修會;(三)開展對英語教育研究的協助;(四)開展英語教育相關資料的收集;(五)刊行中心期刊《英語教育》;(六)開設成人職業英語講習會;(七)開設廣播英語講座;(八)設立赴美留學生英語研修班。按照工作方針,開設了英語教室、諮詢服務、英語圖書館以及語言廣播室等。其中英語教室分爲三種,首先是初高中英語教師培訓項目,包含每年爲期十個月的英語教學課程。這個項目向琉球的各個學校輸送大量人才。其次是美軍基地和琉球政府雇員的英語培訓,因爲雇員需要通過英語與美軍或美國民政府的長官溝通。英語中心設置了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等級的7個英語培訓教室,其中有3個教室設置在西原文職人員辦公室,有2個設置在琉球區域交流中心,1個設置在嘉手納空軍基地,1個設置在那霸空軍基地。還開設了針對普通民衆的成人英語教學和英語圖書館。圖書館提供英語專業期刊和雜誌。此外,還進行每周三到五小時口語對話訓練。這一系列措施對琉球居民的文化生活産生了重要影響。

  (三)社區中開展的親美文化活動

  爲了加强美國人和琉球人的情感紐帶,緩和駐琉美軍和普通民衆間的矛盾,便於促進美國政策的執行和琉球社會的穩定。美國民政府文化事業部開展了一系列增强雙方交流的社會活動,譬如演奏會、開設英語教室、布置特别展覽、開設講座、動畫片放映、兒童和青年計劃以及推廣圖書館服務。1957年開始圍遶着婦女、學生和職業團體開展文化交流活動。每個星期都有12至18歲的中學生在那霸、名護、石川、宫古、八重山參加琉美中心舉辦的俱樂部活動。其中“石門俱樂部”成員都來自琉球大學英語專業,這個俱樂部的學生每周前往美軍基地進行英語交流,並開展一些志願服務。

  爲了加强軍民聯繫,1961年2月,一個聯合琉球列島美國空軍、海軍、陸軍以及海軍陸戰隊所有兵種在内的“琉球人與美國人社區交流活動” 在全島開展,同時組建“琉球人與美國人聯合委員會”來維持軍民關係。委員會由5名琉球人和5名美國士兵擔任委員,同時在琉球的五個地區設有支部。委員會接受美國民政府高等事務官的領導。此外,各地區的“琉球人與美國人聯合委員會”還負責當地政府和美軍的溝通協作事宜。

  餘  論

  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來,美國爲對抗蘇聯等社會主義陣營國家在全球範圍内開展了“文化冷戰”,但與德國和日本佔領區的文化政策不同的是,美國對琉球的公共文化建設具有投入力度大、持續時間長、執行力强以及取得效果明顯等特點,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美國通過建立琉球大學、設立文化會館、推廣美國文化以及開展軍民聯誼活動穩固了美國在琉球的統治地位,琉球群島完成了從美國的“防止日本軍國主義復興的橋頭堡”向“防止共産主義進一步在亞太區域蔓延的基地”這一角色轉向,美國對琉球的公共文化政策很明顯的體現了美國的戰略意圖,雖然這種公共文化建設間接的提昇了琉球人的文化素質和促進了現代化文化體系的建立,但歸根結底是爲美國國家利益而服務的,貫穿始終的是對琉球大衆親美情感的培育和美國式文化及價值觀的滲透。

  在美國佔領統治琉球的27年時間裏,其統治政策一直在 “民主主義”是否要爲“軍事主義”讓步的問題上摇擺不定,美國一方面想在琉球建立一個自由、民主、平等的社會,但這種民主又是有局限性的,因爲全方面的民主建設必定與美國在“太平洋的基石”琉球全面建設軍事基地的戰略相衝突,所以美國在琉球只能建立一個以服從軍事利益爲前提的民主社會,即符合美國的全球戰略,將琉球作爲“文化冷戰”中的一環,施行以培養琉球人親美情感的公共文化政策,這種政策在特定的起到了一定促進社會公共文化的發展效果,但實質上琉球(冲繩)無論是在佔領時期還是在“復歸”日本後的今天,琉球的公共文化既帶有鄉土特色,也富有美國文化的元素,歸根結底,這種社會公共文化都是特定歷史時期美國“民主主義“和”“軍事主義”的政策夾縫下的産物。

  冷戦期のアメリカに展開された琉球における琉米親善教育及びその影響について

  孫家珅

  【要旨】1945年、米軍が冲縄本島に上陸して米國軍政府を樹立し、日本の琉球への施政権を停止した。國際情勢の変化に伴い、米ソをはじめとする二大陣営の冷戦が始まり、米國は琉球に対して「共産主義の浸透を防ぎ、住民の親米感情を强める」という文化政策を実施した。軍民交流活動は米國式民主と価値観を宣伝し、琉球人の親米感情を育成し、米國アジア太平洋戦略に支持と保障を提供する。

  米國の琉球諸島での戦略的ニーズから、米國の琉球佔領統治に関する人材を育成し、社會主義陣営に扺抗する橋頭堡を建設し、米陸軍部の協力のもと、琉球大學は1951年に初歩的に設立された。米陸軍省は琉球大學の管理運営のため、琉球大學の建設に協力するミシガン州立大學で人材を募集した。1950年に琉球諸島を軍事的に佔領した時、米軍は琉球の高級行政人員の中で「國家指道者計畫」を展開した。この「國家指道計畫」は1970年まで続いていた。この間、琉球政府部門の高級行政員は米國ミシガン州、ハワイ、ロサンゼルスなどに行って、多様な考察と交流を行い、米國の政治、経済及び社會文化制度を體験した。1951年から1952年にかけて、琉美文化會館が設けられた。米國の文化宣伝センターとして、米國は琉球に文化センターを設置し、文化蕓術活動を普及させ、図書館を建設するほか、大量の英語教室を開設した。アメリカ人と琉球人の感情のきずなを强化するために、駐琉米軍と一般民衆の間の矛盾を緩和し、米國政策の実行と琉球社會の安定を促進する。米國民政府文化事業部は、演奏會、英語教室の開設、特别展の設置、講座の開設、アニメ放映、子供と青年計畫、図書館の普及など、交流を深める社會活動を展開していた。

  特定の歴史時期において、米國は琉球の公共文化建設に力を入れていた。琉球大學を設立し、文化會館を設立し、米國文化を普及させ、軍民懇親活動を展開することによって、米國の琉球支配地位を固めた。琉球列島は米國の「日本軍國主義復興防止の橋頭堡」から「共産主義がアジア太平洋地域に蔓延する基地」へと転換した。明らかに米國の戦略的意図を體現している。このような公共文化の建設は間接的に琉球人の文化的素質を高め、現代化文化體系の搆築を促進したが、結局は米國の國益のためだろう。

  【キーワード】冷戦時代  米國アジア太平洋戦略  琉球  文化政策  親米教育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