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經典著作
1.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1-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列寧選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毛澤東文集(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 鄧小平文選(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5.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1-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017,2020,2022.
二、學術專著
6. 藍博洲.一九四九年四六慘案始末[M].台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0.
7. 藍博洲.天未亮——追憶一九四九年四六事件(師院部分)[M].台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0.
8. 藍博洲.麥浪歌咏隊——追憶1949年四六事件(台大部分)[M].台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1.
9. 何金山等.台北學運(1990.3.16-3.22)[M].台北:時報文化,1990.
10. 林美挪.憤怒的野百合——三一六中正堂學生静坐抗議紀實[M].台北:前衛,1990.
11. 黄恐龍.野生的太陽花[M].台北:玉山社,2014.
12. 晏山農等.這不是太陽花學運:318運動全紀録[M].台北:允晨文化,2015.
13. 丘爲君.台灣學生運動[M].台北:稻鄉,2003.
14. 鄧丕雲.80年代台灣學生運動史[M].台北:前衛出版社,1993.
15. 洪三雄.烽火杜鵑城[M].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3.
16. 範雲.新生代的自我追尋——台灣學生運動的文獻匯編[M].台北:前衛出版社,1993.
17. 何榮幸.學運世代——衆聲喧嘩的十年[M].台北:時代,2000.
18. 薛曉華.台灣民間教育改革運動:國家與社會的分析[M].台北:前夜,1996.
19. 孫代堯.台灣權威體制及其轉型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20. 〔日〕猪口孝等.變動中的民主[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21. 朱雲漢等.台灣民主轉型的經驗與啓示[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22. 蕭新煌,顧忠華.台灣社會運動再出發[M].台灣,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0.
23. 杜正勝.一個新史觀的誕生[M],台北: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4.
24. 蕭旭岑.八年執政回憶録(馬英九口述)[M],台北:天下文化,2018.
25. 王甫昌.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象[M].台北:群學,2003.
26. 龍應台.野火集[M].台北:圓神出版社,1986.
27. 周志宏.學術自由與大學法[M].台北:蔚理法律,1989.
28. 邵玉銘.風雲的年代:保釣運動及留學生生涯之回憶[M].台北:聯經,1991.
29. 廖風德.學潮與戰後中國政治(1945-1949) [M].台北:東大發行,1994.
30. 吕方上.從學生運動到運動學生[M].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94.
31. 林宗弘、洪敬舒、李健鴻、王兆慶、張豐益等.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M].台北市:台灣勞工陣綫協會,2011.
32. 彭懷恩.台灣政治發展(1949-2009)[M].台北縣:風雲論壇,2009.
33. 鄭麗君、羅承宗主編.民主觀察:2014回顧[M].台北市:青平台基金會,2016.
34. 林嘉誠.社會變遷與社會運動[M].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
35. 彭懷恩.當代各國政體導讀[M].台北:台灣洞察出版社,1986.
36. 徐正光、宋文裏.台灣新興社會運動[M].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37. 台灣銘傳管理學院大衆傳播學係.認識基金會[M].台北:傅莘雜誌社,1990.
38. 蔡禾.城市社會學:理論與視野[M].中山大學出版社,2003.
39. 劉國深等.台灣政治概論[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
40. 李筱峰.台灣民主運動40年[M].台北:自立晚報出版社,1987.
41. 何明修.緑色民主:台灣環境運動的研究[M].台灣:群學出版有限公司,2006.
42. 何明修.社會運動概論[M].台北:三明書局,2005.
43. 李在五.韓國學生運動史[M].台北:自由時代出版社,1989.
44. 蕭新煌.壟斷與剥削:權威主義的政治經濟分析[M].台北:台灣研究基金會,1989.
45. 陳星.民主黨結構與行爲研究[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
46. 趙鼎新. 社會與政治運動講義(第二版)[M].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47. 夏鑄九、王志弘.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M].台北:明文書局,2002年版.
48. 牛俊偉.城市中的問題與問題中的城市[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
49. 王佳煌.都市社會學[M].台北:三民書局,2015.
50. 〔希臘〕尼科斯·普朗查斯.政治權利和社會階級[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
51. 〔美〕曼紐爾·卡斯特.網絡社會的崛起[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52. 〔美〕曼紐爾·卡斯特.認同的力量[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53. 〔美〕曼紐爾·卡斯特.千年終結[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54. 〔美〕曼紐爾·卡斯特.網絡星河[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55. 〔美〕曼紐爾·卡斯特.網絡社會——跨文化的視角[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
三、期刊文章
1. 楊雄,雷開春.“新社會運動”視野下的青年集體行動[J].青年探索,2016(01).
2. 趙鼎新.西方社會運動與革命理論發展之述評—站在中國的角度思考[J].社會學研究,2015(01).
3. 楊榮慶.二二八之後的台灣大學與學生運動——以四六事件爲考察中心[J].現代台灣研究,2010(05).
4. 方生.我看四·六事件[J].台聲,1998(04).
5. 邵瑋楠.試析七十年代台灣的第一次保釣運動[J].改革與開放,2009(10).
6. 劉玉山.上世紀70年代台灣留美學生的保釣運動[J].現代台灣研究,2012(03).
7. 鄭鴻生.保釣運動與台灣的覺醒——1970年代台灣保釣運動回溯[J].文化縱横,2012(06).
8. 陳信行.我的野百合——一個1990年三月學運參與者的自我批評[J].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004(54).
9. 林飛帆.秩序又開始繽紛:2008年野草莓學運的回顧與展望[J].新使者,2011(12).
10. 謝昇佑.偶然還是必然?——野草莓學運的結構限制與機運[J].思想,2009(12).
11. 蕭遠.因特網如何影響社會運動中的動員結構與組織型態?——以台北野草莓學運爲個案研究[J].台灣民主季刊,2011(03).
12. 嚴安林.台灣“太陽花學運”:性質、根源及其影響探析[J].台海研究,2014(02).
13. 桑登平.台灣反服貿運動的由來及其影響[J].唯實,2014(05).
14. 王英.台灣“反服貿運動”争議焦點辨析[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5(05).
15. 蔡佳泓.“中國因素”或是“公民不服從”?從定群追踪樣本探討太陽花學運之民意[J].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2015(04).
16. 陳信行、寧二:從野百合到野草莓:20年台灣青年學運反思[J].南風窗,2009(10).
17. 林安梧.台灣學運政治精神的現象學反思——從野百合到太陽花作爲反思的事例[J].海峽評論,2014(07).
18. 蘇頌興.“太陽花”及台灣學運的潮起潮落[J].北京青年研究,2014(03).
19. 楊晶華.晚近港台地區青年政治參與之比較——以“反服貿”和“占中”運動的視角[J].台灣研究,2016(06).
20. 王海良.析港台青年學生的政治運動[J].當代青年研究,2015(04).
21. 徐曉迪.從“鏡像”到“重塑”:港台青年社會運動的特徵與對策[J].廣州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8(03).
22. 崔雯.“太陽花學運”對兩岸青年交流工作的啓示[J]. 廣州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5(02).
23. 吴宜.近年來台灣青年參與社會運動深層原因探析[J].台灣研究,2015(02).
24. 王英.台灣青年學生非理性網絡政治參與的影響分析[J].江海學刊,2015(06).
25. 鄧文.台灣“反服貿”運動是如何成勢的——基於資源動員理論的觀察[J].台灣研究,2016(06).
26. 艾明江.框架整合與話語構建:台灣地區“太陽花”運動的動員機制[J].台灣研究集刊,2017(04).
27. 王海亭.一九八〇年代台灣社會運動興起原因探析[J].青海民族大學學報,2015(01).
28. 林鶴玲,鄭陸霖.台灣社會運動網路經驗:一個探索性的分析[J].台灣社會學刊,2001(25).
29. 翁之光,潘林峰.台灣“反服貿”學運的影響與思考[J].現代台灣研究,2014(02).
30. 任冬梅.試論台灣學運的歷史沿革與演變特點[J].台灣研究,2014(06).
31. 黄重志.九四年文大美術係抗争模式分析[J].野百合通訊,1994(09).
32. 小草包.蒼蠅貪甜 駁“男”國立大學教授陳光與先生[J].野百合通訊,1994(06).
33. 劉海潮.台灣青年的國家認同現狀及影響分析——兼論青年學生“反課綱”的政治效應與評估[J].中國青年研究,2016(02).
34. 牛俊偉.台灣學生運動的現狀、發展趨勢及對策[J].當代青年研究,2016(03).
35. 陳咏江. 從“反服貿學運”骨幹去向看學運未來[J].tongyi 論壇,2014(06).
36. 吴宜.近年來台灣青年參與社會運動深層原因探析[J].台灣研究,2015(02).
37. 王英.台灣青年學生網絡政治參與行爲分析——以反服貿運動爲例[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16(05).
38. 王英.台灣青年學生非理性網絡政治參與的影響分析——以反服貿運動爲中心[J].江海學刊,2015(06).
39. 舒旭、牛俊偉. 群體認同視域下深化海峽兩岸青年交流的路徑研究[J].山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1(02).
40. 張方遠.虚實之間,反旺中、反媒體壟斷運動的真真假假[J].台灣事情.2013(05).
41. 鄒思容.台灣青年運動抗争政治的“媒戲化模式”——大數據視域下的台灣學生“反課綱”運動[J].台灣研究,2018(02).
42. 朱艷豐,林懷藝.台灣政黨政治中的“時代力量”[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7.
43. 陳曦.政治轉型下的台灣政治“秀”化——兼論“台灣意識”[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1,9(10).
44. 李家泉. 美國在中國台灣“反服貿學運”中所扮演的角色[J].現代台灣研究,2014(04).
45. 鄧小冬. 當代台灣青年的政治心理分析[J]. 河北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14(04).
46. 吴易澄.長青百合-淺談長老教會面對社運的困頓與展望[J].新使者,2018(164).
47. 張順.台灣青年世代政治參與的動向與影響[J].台灣研究,2015(02).
48. 新野百合學運的啓示[J].《東亞動態》2004(09).
49. 劉芳彬.探析台灣意識[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6(02).
50. 張文生.2008年以來台灣社會運動的政治化傾向研究[J].台灣研究集刊,2015(06).
51. 謝大寧.從“獨台史觀”到“台獨史觀”——評台灣地區新歷史課綱[J].台灣研究,2018(05).
52. 黃應貴.新自由主義浪潮下台灣的困境[J].全球客家研究,2014(11).
53. 李理.台灣課綱的歷史演變[J].台聲,2017(17).
54. 謝大寧.課綱、認同與“文化台獨”[J].台灣研究,2017(01).
55. 廖素嫻,林欣毅.台灣地區普通高中新、舊課程綱要比較分析——以99課綱與12年基礎教育課綱爲例[J].教育學術月刊,2016(09).
56. 劉海潮.台灣青年的國家認同現狀及影響分析——兼論青年學生“反課綱”的政治效應與評估[J].中國青年研究,2016(02).
57. 顧旭光、田豐.“太陽花學運”以來港台的民粹青年運動:特點與對策[J].中國青年研究,2016(06).
58. 曹駿.反課綱鼓動者的“皇民”胎記與“台獨”情結[J].統一論壇,2015(05).
59. 徐步軍.台灣高中“課綱微調”争議觀察[J].統一論壇,2015(04).
60. 王曉波.台灣高中課綱微調是正本清源[J].台聲,2015(10):61.
61. 李龍.從“太陽花學運”看台灣民主[J].台灣研究,2014(06).
62. 孔德明. 70年代“保釣運動”簡介[J].台灣研究季刊,1991(01).
63. 鄧利娟,朱興婷.台灣學運背後的經濟發展困境[J].台灣研究集刊,2014(06).
64. 吴强. 台灣近二十年來的三次課綱修訂[J].統一論壇,2015(06)
65. 劉嘉薇.從在綫到綫下?臉書與大學生太陽花學運參與之研究[J].中國行政評論2019(04).
66. 許恩恩、吴介民、李宗棠、施懿倫.“我們NGO”:太陽花運動中的網絡關係與社運團結[J].台灣社會學,2019(38).
67. 蔡佳泓,陳陸輝.“中國因素”或是“公民不服從”?從定群追踪樣本探討太陽花學運之民意?[J].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2015(04).
68. 陳婉琪,張恒豪,黄樹仁.網絡社會運動時代的來臨?太陽花運動參與者的人際連帶與社群媒體因素初探[J].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2016(04).
69. 傅維信,張裴玲.“太陽花學運”的新聞框架分析:以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和蘋果日報頭版爲例[J].慈濟通識教育學刊,2017(11).
70. 夏桐.“太陽花”捍衛的不是“民主”[J].海峽評論,2014(05).
71. 諍言.民進黨成敗離不開太陽花[J].海峽評論,2019(01).
72. 張麟征.“太陽花運動”與統獨的消長[J].遠望雜誌,2017(04).
73. 陳婉琪,張恒豪.作者回應:朋友、網友、臉書與太陽花.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J],2017(02).
74. 瞿宛文.從太陽花學運談起:反全球化與反中.台灣社會研究季刊[J],2015(03).
75. 趙剛.風雨台灣的未來-對太陽花運動的觀察與反思.台灣社會研究季刊[J],2014(06).
76. 蕭旭智.從野草莓學運到太陽花運動的媒體與社會運動.傳播研究與實踐[J],2016(01).
77. 陳陸輝,陳映男.政治情緒對兩岸經貿交流的影響:以台灣的大學生爲例[J].選舉研究,2016(02).
78. 阮俊達.社會運動中的族群想象──以反服貿原青論壇爲例[J].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2015(01).
79. 林宗弘.台灣階級不平等擴大的原因與後果[J].台灣經濟預測與政策,2015(02).
80. 林宗弘,胡克威,愛恨ECFA:兩岸貿易與台灣的階級政治[J].思與言,2011(03).
81. 何明修.文化、構框與社會運動[J].台灣社會學刊,2004(33).
82. 馬財專、餘佩瑩. 社會運動的網絡分析與思考[J].國家與社會,2016(06).
83. 何佳珍.台大學運烈士特别多[J].人民週刊,1991(25).
84. 享言.校園法治與懲戒制度之迷思[J].怒濤,1987(01).
85. 小唐.我們争什麽[J].怒濤,1987(01).
86. 早見憂.活動中心角色扮演[J].怒濤,1987(01).
87. 何佳珍.瘋狂記大過,好戲在後台—《怒濤》衝擊的中央大學[J].人民週刊,1991(33)
88. 怒濤社.組織化抗争之源起[J].怒濤,1990(06).
89. 怒濤社.再看中大[J].怒濤,1987(02).
90. 怒濤社.蟄伏,是爲了走更遠的路[J].怒濤,1987(03).
91. 怒濤社.一個中大人的想法[J].怒濤,1987(03).
92. 怒濤社.聲音,來自地下[J].怒濤,1989(05).
93. 怒濤社.從新聞社事件看校園中的言論自由[J].怒濤,1989(05).
94. 怒濤社.再見,愛人同志[J].怒濤,1989(05).
95. 怒濤社.反動勢力之反撲[J].怒濤,1990(06).
96. 怒濤社.請願事件[J].怒濤,1990(06).
97. 怒濤社.開明專制的亂象[J].怒濤,1990(07).
98. 王作榮.我所知道的台灣大學生—爲中大校友通訊而作[J].中大校友通訊,1987(03).
99. 馮滬祥.恢復光榮傳統,開創雄偉文風——中大文學院的理想與作法[J].中大校友通訊,1987(03).
100. 劉穎.反全球化運動:新社會運動理論的視角[J].歐洲研究,2005(2).
101. 孫瑋.中國“新民權運動”中的媒介“社會動員”[J].新聞大學,2008(04).
102. 孫瑋.“我們是誰”:大衆媒體對於新社會運動的集體認同感建構[J].新聞大學,2007(03).
103. 馬麗雅.西方青年的“先進性”試探[J].當代青年研究,2003(04).
104. 宣飛霞,蔡魯南.青年網絡政治參與的方式和特點研究[J].青年探索,2013(05).
105. 連水興.公民社會理論視角下的“新媒介運動”及其闡釋[J].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3).
106. 郝時遠.台灣的“族群”與“族群政治”析論[J].中國社會科學,2004(02).
107. 徐青.民進黨“學運世代”兩岸政策主張的特點及其影響[J].台灣研究集刊,2008(03).
108. 杜强.台灣環保運動的範式、影響及其政黨關係研究[J].台灣研究,2009(04).
109. 陳桂清.淺析民進黨社會基礎的變遷與新特點[J].台灣研究,2015(05).
110. 鄭振清.台灣貧富分化與民進黨“中間偏左”路綫演變(2008-2012)[J].台灣研究,2012(03).
111. 林勁、聶學林.民進黨基層經營初探[J].台灣研究,2008(03).
112. 王茹.台灣當前的政治危機與“省籍-族群-本土化”進程[J].台灣研究集刊,2006(04).
113. 楊仁飛.台灣“新公民運動”的“异化”與“緑化”[J].現代台灣研究,2014(03).
114.餘易文. 台灣歷史上的學生運動[J].當代青年研究,1990(03).
115.陳超、蔡一村. 以“互動”爲中心的社會運動演化分析——對中國台灣的個案觀察[J].公共管理學報,2016(04).
116. 張瑞波、林小芳. 涂爾干視角下的台灣社會運動——從“太陽花學運”到“時代力量”[J].現代台灣研究,2017(03).
117. 劉穎. 21世紀的西方新社會運動:從反全球化運動到“佔領運動”[J].理論月刊,2013(08).
四、報紙文章
1. 習近平總書記會見宋楚瑜一行[N].人民日報,2014-05-08(01).
2. 鄧尉偉.八次會議主席團選出 最高廿八票最低三票 增額國代力争僅得廿三席[N].聯合報,1990-02-25(02).
3. 何旭初.三個國會意義混淆 爲了能够權責明確 立委提案 建議重新釋憲[N].聯合報,1990-03-14(02).
4. 李文雄.不滿國大作爲 高市議會發動抗税 台大學生接力静坐[N].聯合報,1990-03-17(04).
5. 江中明.校園風潮 台大教授進行聯署 暫停納税 中正紀念堂“開課”[N].聯合報,1990-03-18(03).
6. 江中明.指責老少國代濫權 大學院校醖釀風潮 數百學生 露宿中正紀念堂抗議 不分黨籍 不分男女 各校自治 幹部成立指揮中心 現場捐款昨晚已超過五十萬[N].聯合報,1990-03-18(03).
7. 陳永富.民進黨群衆 大學生静坐 各據一方 雪白的墻面 各色的噴漆 四處可見 中正紀念堂變色[N].聯合報,1990-03-19(05).
8. 台北迅.民進黨發動群衆 在中正紀念堂集會 名爲抗議國大濫權 激烈行動使活動變質 至昨晚十時 静坐學生一直保持中立角色[N].中央日報,1990-03-19(03).
9. 卓亞雄.今日進入第五天 學生静坐 昨十餘人絶食 教授加入行列 南北各校響應 民衆捐助物資[N].聯合報,1990-03-20(01).
10. 江中明.<廣場觀察>成立校際會議 共有二十八名代表 學生人數增加 异質性及變量昇高[N].聯合報,1990-03-21(03).
11. 鄧蔚偉.携帶十萬餘名台北市民的簽名布條 陽明山上 點名逼退 學生國代 三度接觸[N].聯合報,1990-03-21(05).
12. 張崑山.以接見學生代表或親往中正紀念堂探視的方式 李總統將與學生當面溝通 他認爲:參加抗議的學生都有愛國情操 有理想 非常可愛 國家絶不能讓他們受到傷害[N].聯合報,1990-03-20(01).
13. 張麗君.李總統 親筆函復静坐學生 毛高文凌晨携函至中正紀念堂、轉達總統關切 信上保证政府定會加速改革、給大家明確交代[N].民生報,1990-03-20(13).
14. 寇維勇.廣場黎明 肯定愛國熱忱 强調一定響應 李焕清晨6:30看學生 有的握手道好 有的不以爲然[N].聯合報.1990-03-22(03).
15. 陳世耀.中山樓頭 重要任務 中華民國第八任總統 國大今選舉 李登輝先生是唯一候選人[N].聯合報, 1990-03-21(01).
16. 陳建宇.響應 四點主張 殷切期望 李總統肯定學生愛國熱情 重視改革要求 思考作法 組閣後一個月内召開國是會議 將在就職演説中提出改革時間表[N].聯合報,1990-03-22(01).
17. 張崑山.學生代表携邀請函赴總統府 邱進益代表接見未獲接受 不歡而散 學生代表一見邱進益就提出三點要求:面見李總統[N].聯合報,1990-03-21(03).
18. 王宛茹.静坐學生 全部撤離中正紀念堂 150個小時和平抗議圓滿落幕[N].聯合晚報,1990-03-22(01).
19. 李維菁.文大學生抗議活動又一波 校園静坐要求校方公開説明[N].中國時報,1994-4-27(22).
20. 李維菁.文化大學美術係學生團體静坐抗議 職責係主任限制創作 要求下台[N].中國時報,1994-4-24(07).
21. 李維菁.許坤成:我們是冤枉的[N].中國時報,1994-4-24(07).
22. 李維菁.文大美術係罷課抗議 14社團聲援[N].中國時報,1994-4-29(22).
23. 張翠芬.文大學生雨中陳情教育部大門深鎖[N].中國時報,1994-5-5(07).
24. 陳秀玲.文大罷課學生另起爐竈 决定成立小草藝術學院[N].中國時報,1994-5-6(06).
25. 張啓楷.立委促成文大罷課調查小組 教育部稱由學校自行决定[N].中國時報,1994-5-7(06).
26. 陳秀玲.要求撤换美術係主任讓秦政德無條件復學 文大學生與校方談判破裂公聽會各説各話學生家長言明校方須在明天以前滿意答復 否則將抗争到底[N].中國時報,1994-5-12(07).
27. 張翠芬.教部出面溝通 文大抗争出現轉機校方同意讓秦政德復學 但學生仍堅持美術係主任應下台 要求校方在今天下午五點前提出正面響應 否則仍將繼續罷課[N].中國時報,1994-5-13(07).
28. 陳秀玲.請“黑手”幫忙開創教育空間近五十名文美術係罷課學生參加遊行要求社會正視潜伏校園内各種暴力行爲[N].中國時報,1994-05-23(05).
29. 簡文燦.文大美術係學生抗争事件愈演愈烈69學生控告校長等人誹謗[N].中國時報,1994-05-26(07).
30. 張翠芬.文大:許坤成下學年將不教必修課是否續任美術係主任六月底前公佈 學生堅持等校方撤换許職務才結束抗争[N].中國時報,1994-05-27(06).
31. 張翠芬.美術係罷課行動進入第卅二天文大抗争 壁壘分明校長林彩梅認爲 學生做法錯誤 希望以協調方式在期末考前解决問題 部分家長和係友則準備成立連合會 計劃聲援學生的罷課行動[N].中國時報,1994-05-28(05).
32. 陳熙文,楊濡嘉.黄國昌批蔡就任2年未堅守高舉的價值承諾[N].聯合報,2018-05-20(001).
33. 王倩,文鬆輝.反亞投行,台灣又一場“茶壺風暴”[N],人民日報,2015-04-09(20).
34. 餘英時.中共借台商買媒體明目張膽[N].蘋果日報,2012-11-28(001).
35. 陳永龍.時論廣場 當年我們爲何用野百合[N].中國時報2004-4-9(05).
36. 彭蕓芳,胡蓬生.一夜難眠 竹市藍軍北上 自費租車買礦泉水、雨衣 要陪連宋静坐抗議[N].聯合報2004-3-22.
37. 林志成.野百合重現[N].中國時報,2004-4-3.
38. 社論.不僅是他們的困境[N].聯合晚報2004-4-5.
39. 伍崇韜.學運前輩看學運 感受復雜 林正修形容自己 最多的是同情 徐永明認爲學生的要求和論述能力偏弱[N].聯合報2004-4-6.
40. 陳洛薇.聲援學生 教授加入静坐 認14年前野百合學運有具體要求較易獲得認同 但勇於表達意見的大學生應該得到支持 台大校長率醫療團隊前往探視[N].中國時報2004-4-6.
41. 宋星帆.野百合也哭泣 草莓族’的减肥訓練營[N].聯合報2004-4-6.
42. 範雲.時論廣場 野百合的歷史與生命傳記[N].中國時報2004-4-15.
43. 何榮幸,蔡慧真.青輔會主委 鎖定範雲 [N].中國時報2004-5-6.
44. 林嘉琪,陳宣瑜.驅離學生 凸顯集游法之惡[N].自由時,2008-11-8.
45. 李順德.薛香川被嗆“你是人嗎”[N].聯合報,2008-11-8.
46. 蘋果日報生活中心、政治中心.百生雨中静坐 “期待彩虹”[N].蘋果日報,2008-11-09.
47. 林嘉琪,陳宣瑜,林毅璋,林相美,孟慶慈,徐夏蓮,郭芳綺.風雨無阻 學生苦等政府回應[N].自由時報,2008-11-9.
48. 湯雅雯,王宏舜.“野草莓學運 看熱鬧的比學生多 要求定調”修改集游法“ 嗆扁”過去8年不做,現在才説風凉話“ 静坐學生架設網站直播 何時結束”等政府響應再説[N].聯合報,2008-11-10.
49. 陳育賢,盧金足,鮮明,洪榮志,李義,梁鴻彬.野草莓越開越旺 全台逾百師生聲援[N].中國時報,2008-11-11.
50. 邱燕玲,林曉蕓,胡清暉.道歉?劉揆:挺兩天就過去了[N].自由時報,2008-11-11.
51. 何明國.府:持續溝通 讓學生尊嚴離開[N].聯合報,2008-11-11.
52. 陳曼儂.“集游法 馬:問題不在報備 在暴力 首度回應野草莓 贊成改爲報備制 ”“街頭還給人民“但”修法也要在立法院推動”[N].聯合報,2008-11-12.
53. 野草莓學運 網絡現反對聲[N].蘋果時報,2008-11-12.
54. 何醒邦,馮惠宜,陳洛薇,羅暐智,朱真楷.“野草莓全台串連 盼與馬對話”[N].中國時報,2008-11-16.
55. 林諭林.“執政8年未修集游法 蔡英文道歉”[N].中國時報,2008-11-24.
56. 謝镕鮮.“野草莓周日遊行後轉地下”[N].聯合晚報,2008-12-05.
57. 梁鴻彬.千人和平遊行 野草莓學運落幕[N].中國時報,2008-12-8.
58. 何醒邦,廖嘯龍.“突襲驅離 野草莓斥假人權”[N].中國時報,2008-12-12.
五、論文集
1. 易鋼,李仕燕.當前台灣青年“國家認同”异化現象與統戰對策[C].2016年港澳和海外統戰工作理論廣東研究基地研討會.
2. 李杰穎.草山風雲——文化大學美術係事件研究[A].“學運還能怎麽搞”座談會論文集[C/OL].台北:國立政治大學研究生會,2008.
3. 郭凱迪.學生運動與台灣自由民主發展之研究(1981-1992)[C].2010“回顧社運二十年(1990-2010)研討會”.
六、學位論文
1. 林仁杰.一段跨時代的故事:台灣學生運動史研究(1920-1994)[D].台北:台灣師範人學教育學係,2004.
2. 蔡雨真.台灣民主學運的演變——以野百合學運和野草莓學運爲中心[D].台南:長榮大學,2010.
3. 陳璽安.從野百合、野草莓到太陽花:學運中媒體框架的轉變[D].新竹:交通大學,2017.
4. 蔡政宜.從野百合到太陽花:台灣民主轉型中學生運動者變動之身分[D].台北:台北大學,2019.
5. 孟繁忠.台灣地區解嚴後學生運動之研究[D].桃園:警察大學,1991.
6. 徐文祥.台灣地區學生運動之研究(民國38-83年)[D].台北:文化大學,1995.
7. 郭凱迪.學生運動與台灣自由民主發展之研究(1981-1992)[D].台北:政治大學,2008.
8. 黄銀河.政治過程理論視角下的“太陽花”學運探析[D].北京: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8.
9. 王峙萍.暴動與抗争的迷思——論二二八實踐中的校園與學生反抗運動[D].新北:淡江大學.2001.
10. 高艷芳.台灣地區政治轉型下的社會運動分析[D].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15.
11. 劉景嵐.台灣政治轉型及其對兩岸關係的影響研究[D].長春:東北師範大學,2006.
12. 石國慶.台灣政黨政治與兩岸關係研究[D].北京:外交學院,2010.
13. 魏揚.太陽花盛開後回看躁動年代:青年社運行動者社群網絡的生成與實踐(2007-2016)[D].新竹: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2016.
14. 許劍峰.當新舊媒體相遇:太陽花運動的媒介鏡像[D].南京:南京大學,2016.
15. 張路.台灣政治轉型時期的學生運動[D].武漢:華中師範大學,2015.
16. 孫貝蕓.台灣政治轉型過程中的政治文化研究(2001-2010)[D].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13.
17. 朱光弘.網絡直播下的抗争運動-以野草莓運動爲例[D].新竹:玄奘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2010.
18. 曾重穎.太陽花學運對大學生統獨立場之影響[D].台北:政治大學,2020.
19. 邱昕歈.太陽花運動的背景、發生原因與影響[D].台北:台灣師範大學,2017.
20. 林雨佑.社會運動抗争現場公民記者的身分及實踐——以反課綱微調事件爲例[D].台北:台灣師範大學,2016.
21 陳淑敏.“天然獨世代”的形塑與行動:反課綱高中生的政治社會化歷程[D].碩士論文,台北:中正大學,2018.
22. 湯雅婷.因特網如何影響大學生的政治態度?─以太陽花學運爲例[D].台北:台北大學,2016.
23. 魏揚.太陽花盛開後回看躁動年代:青年社運行動者社群網絡的生成與實踐(2007-2016)[D].新竹:清華大學,2016.
七、外文文獻
1. Rowena Ebsworth. We’ll Save Ourselves: Student Activism in Contemporary Taiwan[D].Australia: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2019.
2. DafyddFell. Taiwan’s Social Movements under Ma Ying-jeou:From the Wild Strawberries to the Sunflowers[M].New York:Routledge,2017.
3. Rowen I. Inside Taiwan’s Sunflower Movement: Twenty-four days in a student-occupied parliament, and the future of the region[J].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2015, 74(1): 5-21.
4. Wang C. ‘The future that belongs to us’: Affective politics, neoliberalism and the Sunflower Move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Studies, 2017, 20(2): 177-192.
5. Au A. The Sunflower Movement and the Taiwanese national identity: Building an anti-Sinoist civic nationalism[J]. Berkeley Journal of Sociology, 2017, 27.
6. Ho M. Occupy congress in Taiwan: Political opportunity, threat, and the Sunflower Movement[J]. Journal of East Asian Studies, 2015, 15(1): 69-97.
7. Ho M S. From mobilization to improvisation: the lessons from Taiwan’s 2014 sunflower movement[J]. Social Movement Studies, 2018, 17(2): 189-202.
8. Joo Y. Same despair but different hope: Youth activism in East Asia and contentious politics[J]. Development and Society, 2018, 47(3): 401-422.
9. Mannheim, Karl. The Problem of Generations. [A]Essays on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C], edited by D. Kecskemeti. London: Routledge and Kagan. 1952,Pp. 286-323.
10. Ryder, Norman B. The cohort as a concept in the study of social change[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65(30): 843-861.
11. Tilly, Charles.The Opportunity to Act Together.his Form Mobilization to Revolution[J]. Reading, M.S: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2014, Pp.98-119
12. Thorburn, E. Danielle. Social media, subjectivity, and surveillance: Moving on from occupy, the rise of live streaming video.[J].Communication and Critical/ Cultural Studies, 2014(11), 52-63.
13. Castells,M. The City and The Grassroots: A Cross-Cultural Theory of Urban Social Movements. London: Edward Arnold Ltd, 1983.
八、網絡文獻
1. 陳鬱仁,爲亞投行再開國安高層會總統:尊嚴很重要[OL].蘋果日報,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politics/20150331/584669(2015-03-31).
2. 反完服貿反亞投行,不毁台灣不過癮[OL].環球時報,https://opinion.huanqiu.com/article/9CaKrnJJu1E(2015-04-02).
3. 台灣學生聚集台行政部門要求嚴審壹傳媒並購案[OL].中國台灣網,http://district.ce.cn/zg/201211/27/t20121127_1311391.shtml(2012-11-27).
4. 台灣學生聚集台行政部門要求嚴審壹傳媒並購案[OL].中國台灣網,http://district.ce.cn/zg/201211/27/t20121127_1311391.shtml(2012-11-27).
5. 台灣申請加入亞投行日本駐足[OL].中國台灣網,http://www.voachinese.com/content/taiwan-aiib-20150401/2702428.html(2015-04-01).
6. 台灣抗議者衝撞總統府“拒絶主權矮化”[OL].BBCnews中文,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a/2015/03/150331_tw_protestors_aiib(2015-03-31).
7. 新“媒體怪獸”即將成形反媒體壟斷的團體哪去了?[OL].財經中心,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116081310/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61122/815563.htm(2017-02-13).
8. 朱雲漢.國民黨與台灣的民主轉型[OL].鳳凰網,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jindaishi/special/gmddh/detail_2012_09/29/18007902_2.shtml(2012-09-29).
9. 陳總統吕副總統台南市掃街遭槍擊[OL].TVBS新聞部,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list.asp?no=alisa20040319181326(2020-03-19).
10. 李昌鈺、Cyril Wecht等,陳水扁總統與吕秀蓮副總統遭槍擊案件調查報告[OL].中華民國最高法院檢察署”,http://www.tps.moj.gov.tw/ct.asp?xItem=6662&ctNode=142&mp=002(2004-08-27).
11. 學生:停止絶食 擴大静坐[OL].蘋果日報,https://www-appledaily-com-tw.translate.goog/headline/20040410/23AV3EGUFHRVTWYJMKABTW57PM/?_x_tr_sl=zh-TW&_x_tr_tl=zh-CN&_x_tr_hl=zh-CN&_x_tr_pto=sc(2004-04-10).
12. 台媒解讀習近平講話 尤其關注基層與青少年話題[OL].鳳凰網,http://finance.ifeng.com/a/20140518/12289948_0.shtml.
13. 一首感人的歌(野莓之歌MV版)[OL].https://blog.xuite.net/cofepig529/twblog/148729389-%E9%87%8E%E8%8E%93%E4%B9%8B%E6%AD%8C+MV+%E7%89%88.
14. 李煒娜,孫立極.台北傳真:“九合一” 國民黨輸給了自己[OL].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http://tw.people.com.cn/n/2014/1201/c14657-26121753.html,2014-12-1.
15. 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台灣民衆台灣人/中國人認同趨勢分佈(1992年06月~2022年06月) [OL],2022年7月12日,https://esc.nccu.edu.tw/PageDoc/Detail?fid=7804&id=6960
16. 左正東:我們可以告别太陽花嗎?[OL].風傳媒,2019-3-19. https://www.storm.mg/article/1073121?page=1
17. 台灣“國家發展委員會”-103年國家發展計劃[OL],https://www.ndc.gov.tw/cp.aspx?n=1BDCEB573A155D9A&s=11A65F61E6DD3951 ,2013-12-26.
18. 林怡廷.反課綱的暑假——這一堂叫政治[OL].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50812-taiwan-classreview/,2015-8-12.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