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第八章 2015年反對亞投行運動

  “反對亞投行運動”發生於2015年3月31日至4月1日,是包括部分學生在内的台灣民衆因不滿台灣當局過於“草率”地加入亞投行所發起的抗争行動,並引起了包括台灣團結聯盟等在野黨與民間社團對政府當局的批評。這次運動的爆發走上了廣泛參與政治議題的群衆性政治運動的道路,而且其社會影響越來越大,它們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島内的政治格局,而且其社會效應也波及到香港地區,並嚴重衝擊着海峽兩岸關係的正常發展。

  第一節 反對亞投行運動爆發的背景

  一、兩岸經濟發展差距加大

  自2008年受金融危機的衝擊以來,台灣經濟持續低迷,在2010-2011年短暫恢復增長後,2012年經濟形勢又再惡化,呈現增長無力的“悶經濟”狀態,台灣民衆承受着薪資倒退、失業增加、房價高漲等壓力。反觀大陸居民就業穩定、人均可支配收入再創新高、經濟建設穩中向好。大陸在經濟由超高速换擋至中高速的“新常態”下,經濟轉型昇級加速,中低端製造業以及基礎設施建設出現相當程度的産能過剩,客觀上有向區域内其他國家轉移過剩産能的需要。另一方面,大陸也有資本、有實力且自身需要在亞洲基礎設施建設及投融資領域發揮領頭羊作用,大陸已擁有位列世界第一的外貿及外儲規模、世界第二的經濟規模、世界第三的對外直接投資規模,同時在鐵路、公路、機場、橋樑、隧道等工程施工能力、相關基建裝備製造能力、投融資模式設計能力和經驗突出,使其在亞洲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融資市場具備了“實體+金融”走出去的底氣和自信。在此基礎之上,中國開始謀求帶動區域經濟共同發展,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和構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建設。一邊是大陸經濟的繁榮向好,另一邊是台灣自身經濟的持續低迷,面對經濟增長順風車,是否加入亞投行成爲台灣當局内部争執不休的話題。

  二、馬英九政府推行兩岸利好政策

  馬英九上台之初,所推行的兩岸政策受到多數民衆支持,特别是海峽兩岸海上直航有利於經常往返兩岸的台商,大陸觀光客多少也可令部分台灣民衆獲益,但是大環境是世界性的經濟危機使得失業率提昇,更糟的是在低利率政策下釋放出的大量貨幣造成房價大漲,年輕世代相對剥削感更加强烈。甚至有報導指出,台北已超過香港,成爲購房最爲痛苦之處。經濟未見起色,物價蠢蠢欲動,馬英九光環褪去,“反馬”民氣逐漸凝聚。加之在兩黨制的政治背景下,選舉利益至上,兩黨惡性對峙的局面時有發生。當世界各經濟體“打破腦袋”一般擠入亞投行創始成員圈時,美國的盟國們也不惜爲此對華盛頓“反水”,馬英九當局趕在截止時間的最後時刻申請加入亞投行,説明他們清楚這件事對台灣有多重要。加入亞投行,對台灣意味着更多商業機會,是它在經濟上不被邊緣化的一項保障。但是2000年以來,經歷了兩次政黨輪替後,在現有的選舉制度下,以國民黨龢民進黨爲兩大主要政黨的政黨政治模式基本確立。在利益至上的選舉原則下,在“統獨”意識形態對立的情况下,兩黨惡性對峙。蔡英文當然也瞭解加入亞投行的必要性與迫切性,但是她再度提出馬當局在搞“黑箱作業”,缺乏完整專業評估、民主討論、議會監督,公開透明處理等,民進黨以反對服貿協議的手法再次阻止台灣加入亞投行。

  三、民進黨積極推動“去中國化”

  “台灣主體意識”“去中國化”教育和“台獨”思想形塑了部分台灣民衆“兩岸兩國”的錯誤認知,特别是對青年人造成極大影響。台灣在民主化過程的同時强調“本土化”,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瞭高度膨脹、自我封閉、與大陸對抗的“台灣主體意識”。當前的島内青年一代在“台灣主體性”塑造的過程中成長,雖然不像他們的長輩有深刻的“仇共”心理,但對大陸却充滿了新的偏見和敵視,包括大陸政府專制獨裁不民主、大陸民衆粗鄙落後不文明,以及大陸霸權主義,對台武力威脅、國際打壓、要并吞台灣等。在2014年的“反服貿運動”中就包含了年輕世代的“反中”和“拒中”兩種情緒。1997年台灣實行“97課綱”後,中學歷史教科書改以台灣史爲核心,將中國史與世界史並列,青年一代在這種將“以台灣爲中心”“中國視同外國”的“同心圓”史觀下接受教育,形成他們的台灣歷史觀。同時,在這一代青年政治認同形成的重要過程中,正是陳水扁執政八年竭盡全力地“去中國化”、瘋狂推行“台獨”政策的過程,其中一部分青年人也自然而然地形成的是“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的兩岸“兩國”的認知。接受“反亞投行行動”動員的廣大民衆認爲,正是與中國大陸聯繫的加深,可能摧毁台灣的獨特性,因此“我們必須站出來”,否則台灣將没有未來。一些台灣民衆似乎不介意回到冷戰的對抗狀態,因爲他們認爲正是對抗給予了台灣相對於中國大陸的獨特性,認爲兩岸的和平是台灣“獨立”的毒藥。因此在“台灣主體意識”“去中國化”教育和“台獨”思想的多重影響下,當馬英九當局申請加入亞投行時,就會有人提出异議和反對。

  第二節 反對亞投行運動的過程

  “反對亞投行運動”是指2015年3月31日至4月1日,包括學生在内的台灣民衆因不滿台灣當局過於“草率”地加入亞投行所發起的抗争行動。事件起因在於馬英九政府表示準備透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台辦向亞投行遞交意向書,然而這個舉動却引起包括台灣團結聯盟等在野黨與民間社團的批評。3月31日晚間,以黑色島國青年陣綫、民主鬥陣爲首的30名抗議人士企圖衝撞台灣“總統府”,之後被台灣憲兵及保安人員阻攔,期間至少有4人被拘捕。抗議群衆聚集在“總統府”前表達不滿,之後提出“拒絶主權矮化”“提出實質評估”“程序公開透明,凝聚社會共識”“民意基礎不足,停止政經整並”等訴求。盡管在晚間11時警方實施第一波驅離行動,但是聲援民衆反而不斷增加,到了4月1日凌晨仍有300多人持續在“總統府”前静坐。凌晨3時30分,警方再度集結警力組織人墻强勢逼退抗議群衆。後來在抗議行動發起人賴品妤、吴峥帶領下轉往“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辦公大樓前集結抗議,直到上午7時20分召開記者會重申訴求後才宣告解散。

  一、馬英九政府意圖申請加入亞投行

  2014年末,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在北京籌備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希望能够借此刺激亞洲運輸、能源、電信等領域的投資。而在歐洲、美洲與亞洲主要國家陸陸續續都表態參與的情况下,台灣當局則開始思索在有利於自身利益和經濟發展的情况下,是否要參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2015年3月26日,馬英九接受《我們時報》專訪時强調,台灣將積極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力推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但是需要解决名稱問題。而早在3月25日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正式開幕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董事長蕭萬長短暫會面,蕭萬長向習近平當面表達台灣希望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意願。在場作陪的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表示願意聽取該意見,并且指出尚未接到台灣方面的申請,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部長王毅則表示台灣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將依照國際慣例。

  對此台灣當局發表聲明表示,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將有助於台灣融入地區區域經濟集成,并且增加參與國際事務和台灣廠商國際商機,進而提高未來加入其它國際經濟貿易組織的機會。“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曾銘宗則表示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對銀行業而言可能帶來參與聯貸案的機會并且可以跟亞洲地區其他銀行鏈接,同時營建業由於基本設施的投資而帶來許多商機。另外“行政院”院長毛治國則表示將會申請加入亞投行,進而確保台灣自身權益。而“台灣外交部副部長”史亞平則表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作爲國際金融組織,最大的關鍵是組織章程尚未制定,使得創始會員國的條件不明,但是台灣至少需先表達有意願參與,然後再來協商其他細節。

  3月30日,馬英九召開“安全會議”并且决定申請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在高層會議中决定由“財政部”擬定台灣的參與意見書,在經“行政院”核定後由“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拜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提交决議給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籌備秘書處。3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舉辦例行記者會時,發言人華春瑩表示關於台灣申請參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應該避免出現“兩個我們”“一中一台”等問題。然而反對人士主張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爲國際組織,依照慣例應該由台灣“外交部”和“財政部”遞交意向書,而不該由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協助遞送。與此同時反對黨也批評决策過於黑箱并且一人决定,不過對此“台灣財政部”部長張盛和則表示2014年10月24日21個國家在北京市簽署備忘録後便立即進行討論評估,在3月初時就完成初步評估報告并且在“立法院”接受答詢。

  台灣“財政部部長”張盛和在意向書中未標記其職稱而引來部分批評。3月31日早上,台灣團結聯盟籍“立法委員”賴振昌、葉津鈴、周倪安便在“立法院”佔領主席台扺制院會議事,批評國民黨對於M503航路事件和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處理方式,并且與國民黨籍“立法委員”爆發肢體衝突,最後在30多名國民黨籍“立法委員”具人數優勢而被架走。不過在“立法院”進入報告事項程序時,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陳其邁、陳亭妃、許智杰則趁閣員準備接受備詢時佔領備詢台,使得議事再次中斷。到了中午則在“立法院院長”王金平主持下召開朝野黨團協商會議,要求“行政院”應本於“有尊嚴”的情形下申請加入國際組織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應向亞投行籌備處遞交申請意向書,以維護台灣最大利益,不得“自我矮化”。

  對此,“行政院院長”毛治國在“立法院”備詢前表示,會遵從“立法院”的决議,并且未來争取“國家”最大利益與公平會員待遇的過程也將公開透明進行。而毛治國答復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姚文智質詢時則表示,收件對象最終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籌備處,中間會透過與大陸正式的交流管道“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與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進行。晚上7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首先透過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以傳真方式提交參與意向書,而“台灣財政部”也將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籌備處的意向書傳真到臨時籌辦秘書處,兩者都由“台灣財政部”提出内容以及“台灣財政部”部長張盛和署名。

  在意向書中提到台灣是許多亞洲地區周邊開發機構的長期會員,并且擁有資金、技術與執行能力而有助於亞洲地區基礎設施與經濟發展。之後馬英九隨即於“總統府”再度召開“國安會議”,並裁示現在表達加入意向的重要性,但是也强調“一切以維護國家尊嚴爲優先”。到了晚上11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夏立言與“財政部”部長張盛和共同召開記者會以回應外界質疑,對外表示分别透過“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聯繫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台灣財政部”聯繫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籌備處的方式發送加入意向書。另外,夏立言也表示:“如果將來的談判對於我們的尊嚴,對於我們點對點的地位有任何不平等的待遇,那我們寧願不參加,也不會犧牲我們國家的權益”。

  二、學生團體發起抗議

  3月31日晚上9時30分左右,台左維新、黑色島國青年陣綫、民主鬥陣等學生團體共30名成員,冲入位於台北市重慶南路“總統府”前廣場抗議。原因是他們認爲馬英九政府未經公開决策、以矮化“主權”方式遞交加入意向書給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其中學生事先就策劃要衝進“總統府”内表達訴求,并且兵分兩路實施行動計劃;其中左路從凱達格蘭大道和重慶南路路口冲往“總統府”,右路則從凱達格蘭大道和寶慶路口冲往“總統府”。不過抗議群衆曾試圖衝撞進入“總統府”表達抗議訴求的行動,仍遭到在場的台灣憲兵與維安人員攔阻架離。對此台灣憲兵與台灣警察緊急調度300多人前往“總統府”支持警戒,隨後大量身穿白衣的便衣憲兵以手牽手的方式將抗議民衆包圍。

  此時抗議者於人行道上席地而坐并且利用白板、横幅號召民衆參與,到了晚上10時現場就聚集數百人。之後黑色島國青年陣綫在Facebook上宣傳正在凱格達蘭大道上示威,并且對於馬英九政府提出“拒絶主權矮化”“提出實質評估”“程序公開透明,凝聚社會共識”“民意基礎不足的‘總統’,立刻停止對中政經整並”四點訴求。隨後民主鬥陣也在Facebook上表示正透過互聯網現場實况轉播,并且提出反對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原因。而對於這次衝擊事件,台灣當局僅表示,希望抗議學生能够和平理性表達訴求,并且注意個人安全。稍後接獲通報的警方除了在“總統府”前組織人墻外,也聯合憲兵要求抗議群衆自行離去,但是抗議群衆就地静坐且手拉手而不肯離去。

  警方舉牌3次無效後,10時50分警方與憲兵開始將躺在地上的第一批抗議團體成員抬離,其中黑色島國青年陣綫暨民主鬥陣成員吴峥、鐘和秐、陳健民、王奕凱以及台左維新成員林於倫等人在此過程中被警方以違反《集會遊行法》執行逮捕。在整個過程中不少學生因拉扯受傷,但也有多名女憲兵手臂被咬傷。到了晚上11時20分,具優勢人力的警方强制抬離群衆後以兩輛大型警車載走約60名抗議人士,并且送至台北市政府警察局博愛路派出所,台北市政府警察局保安警察大隊和第五大隊負責居留和偵訊。抬離過程中盡管第一輛警備車順利離開抗議現場,但第二輛警備車準備離去時却在寶慶路與重慶南路路口遭民衆阻擋。民衆要求警方釋放遭拘捕的抗議民衆并且僵持近半個小時。之後現場穿白衣的憲兵和警員見狀後,則趕緊以優勢人力組成人墻以阻攔現場民衆靠近,警備車則從寶慶路逆向快速駛離現場。不過到晚上11時40分,原本被拘捕并且送至博愛路派出所的吴峥、鐘和秐、陳健民、王奕凱離開派出所,并且隨後重新返回“總統府”前的抗議現場。在遭到首次驅離後,抗議學生龢民衆一度轉往重慶南路和寶慶路路口,後來重新在重慶南路和凱達格蘭大道上集結,并且由於驅離消息的傳開反而使聲援民衆迅速集結。其中民主鬥陣副召集人吴峥拿着擴音器喊話,除了邀請仍然在現場的200多名抗議群衆以静坐方式佔領重慶南路與廣邀群衆加入抗争行動以避免後續遭到驅離外,并且聲明隔天早上9時30分將舉行“凱道記者會”,藉以表達自己的訴求與不滿。隨後發起行動的台左維新、黑色島國青年陣綫、民主鬥陣、夢由藝文工作室、獨台新社、台大法言社等團體發表《抗議馬政府申請加入亞投銀聯合聲明》,即:一、反對台灣盲目追隨經濟强權的金融資本主義競争;二、大陸借着亞投行的各國資金來增加權力;三、對環境、勞工人權的堅持;四、黑箱過程、一人决策、賠上全國;五、意向同意書未照應有程序、矮化主權。反對以草率的方式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并且提出“拒絶主權矮化”“提出實質評估”“程序公開透明,凝聚社會共識”“民意基礎不足,停止政經整並”等訴求。

  凌晨12時25分,現場的黑色島國青年陣綫人員聲稱已經有500人參與這次行動。而公投護台灣聯盟總召集人、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係教授蔡丁貴也在稍早扺達現場與抗争群衆喊話,并且安排音響及礦泉水等物資提供後援。4月1日凌晨1點7分,台北市政府警察局中正第一分局局長張奇文至“總統府”前第一次舉牌警告,但是却引起現場抗議群衆的不滿。對此,抗議活動領導者賴品妤則表示《集會遊行法》已經違背“《台灣憲法》”,并且會堅守現場直到早上9時。由於吴錚和賴品妤等人决定繼續帶領群衆持續在“總統府”前静坐抗議,凌晨1時30分分局長張奇文第二次舉牌警告,表示10分鐘後若再不撤退警方將不排除着裝進行路面排除,對此賴品妤則重申抗議行動並未違反法律。稍後現場的學生則質疑一名員警身份而使得雙方一度出現衝突,後來在出示員警證件後才由其他刑警帶走,而警方在其宣佈的10分鐘期限過後並未采取進一步行動。

  抗議群衆除了在廣場草地上静坐休息外,還透過擴音器在現場播放音樂和發表言論。另外沃草有限公司創辦人柳林瑋和另外2名緊急醫療技術員朋友也迅速前往現場設置簡易的急救站,替受傷的抗議群衆進行包扎;也有義務律師前往關心遭到拘捕的學生,而許多群衆也在現場物資站補充飲料、食物、醫療用品等物資。隨着局勢漸趨平緩,經常前往抗争現場的大腸花論壇主持人音地大帝等人更是在凱達格蘭大道上架起烤肉架烤肉。到了凌晨3時左右,“總統府”前廣場聚集約200名至300名抗議群衆。然而警方爲防止有人趁亂冲進“總統府”,亦在“總統府”四周和附近路口拉起屏蔽綫並開始實施交通管制,要求車輛與人員都只能離開抗議現場而不能前往支持。另外警方也準備4輛至5輛警備車前往現場待命,而於“總統府”戒備的憲兵則持鎮暴槍戒備。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辦公室,在事件中曾爲抗議群衆聚集、召開記者會的地點。到了凌晨3時20分,警方估計在“總統府”前的抗議群衆人數約有260人。在原本於周邊草地待命的數百名警力開始手持盾牌集結、憲兵也已經整隊并且增派人力後,學生領導人之一的賴品妤呼吁警方若開始驅離後,則前往位於中正區濟南路一段的“中央聯合辦公大樓”集結,向位於該處的“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就輕率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表達抗議訴求。黑色島國青年陣綫則在Facebook上呼吁如果被驅離後應當散開,而民主鬥陣也在Facebook上發文提醒避免和警方正面衝突,而遭遇驅離則要分散并且以遊擊戰的方式應對。凌晨3時30分,準備進行驅離行動、手持盾牌的警員從“總統府”兩旁開始包夾,并且透過組織人墻的方式逼使抗議群衆往台北府城東門方向移動,而部分警力則以手牽手方式排成人龍來引導抗議人群前往“總統府”前方道路。

  其中,部分抗議群衆對於黑色島國青年陣綫等團體的轉移陣地要求有不同意見,不過一部分民衆仍在發起人賴品妤和吴峥領導下陸陸續續前往“中央聯合辦公大樓”以持續進行抗争。不過警方爲防範意外狀况也事先在此部署警力,并且同樣在抗議現場附近實施交通管制。從凌晨4時至凌晨5時,抗議學生與群衆陸續轉往位於濟南路的“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大樓前集結,而“總統府”前方則已經幾乎净空。之後數百名抗議群衆繼續在“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前濟南路人行道上静坐,隨後黑色島國青年陣綫宣佈將在早上7時於“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外召開記者會,不過到了早上6時人數則减少至不到100人。

  早上7時,黑色島國青年陣綫針對“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的回應召開抗争記者會。其中黑色島國青年陣綫成員、民主鬥陣副召吴峥除了再次重申此次訴求,并且表示,台灣不應該自我矮化主權并且加入由大陸倡議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而黑色島國青年陣綫發言人賴鬱棻則强調如果政府仍堅持蠻幹的話,不排除采取更激烈的手段抗争。在記者會過程中現場近50名民衆不斷地掌聲和歡呼,最後在7時20分由活動發起人之一的吴峥帶領下一起呼喊口號後結束記者會,抗議人潮才逐漸散去。不過警方仍然繼續在“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大門和凱達格蘭大道部署少數警力戒備,以防止再次發生衝突事件。

  三、質疑聲音餘音未了

  關於警方針對這次抗議行動選擇大動作驅離,而引起部分社會大衆的質疑,這包括:有現場身穿白衣的便衣憲兵干擾抗議行爲、“總統府”憲兵執法範圍、在場執法人員違法使用塑膠束帶壓制抗議民衆、現場指揮官要求執法單位將徽章和臂章拿下、禁止抗争民衆對執法者拍照録影、驅離報導這次抗議的新聞媒體等,以及對經常參加社會運動的原住民女性瓦林及那以涉嫌攻擊警察爲由上銬逮捕。此外,發起人吴峥在被警方押走並再度回到“總統府”前抗議現場時,則批評在帶走途中警方表示抗争群衆没有人權,並進而認爲民衆應該繼續抗争下去。而民主鬥陣團體成員謝邑霆則在4月1日記者會時,指控執法單位在“總統府”前驅離過程中對未持有武器的學生施加暴力。對此活動發起人之一的賴品妤則呼吁在抗争過程中,如果有拍攝到執法單位施暴的影像則可以提供給黑色島國青年陣綫,事後將聯合起來對相關單位究責。

  在事件發生後資深媒體人徐嵚煌於凌晨在Facebook上發文,除了質疑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制度尚未確立的情况下政府如何判斷獲得利益,并且批評政府是動用國家機器的力量欺負年輕的孩子們。另外台大法言社除了撰文表示透過集會遊行方式在“總統府”前抗議,進而呼吁馬英九應當正視訴求,屬於“《台灣憲法》”第14條保障之基本權利,而司法院大法官的《釋字第718號解釋》也承認了緊急且偶發之集會的存在。同時盡管示威群衆没有武裝行爲而單純聚集群衆表達訴求,但是包括特勤人員和警方在執行勤務都違反《特種勤務條例》《警察職權行使法》和《兩公約施行法》提到的比例原則,甚至使用違反《警械使用條例》允許的束帶捆綁示威者、在未戴名牌的情况下以多數人力包圍并且拉扯抗議民衆等。而台左維新副總召李嘉宇在記者會上也針對警方動用暴力提出抨擊,表示抗議群衆秉持和平抗争後,却遭到警方以粗暴方式鎮壓且拖離。

  資深媒體人馮光遠在Facebook上表示無法認同馬英九選擇跳過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的評估,徑自决定以“中華台北”的名稱要求“行政院大陸委員會”透過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向由大陸倡議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遞交意向書,并且以此表達對於這次事件的支持。台灣團結聯盟籍“立法委員”賴振昌則表示台灣團結聯盟無法接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透過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將意向書送至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籌備處,且對抗議學生的抗争作爲表示感謝。另外,博客作者“漂浪島嶼”更將這次行動比喻爲“夜!群衆不退,等待天明,將從四面八方而來的人民增援,完成一場未竟的社會運動,展現人民不屈的力量,不只爲一位失能的看守‘總統’,不再禍國,更是對未來掌權的‘總統’,展現人民的真實力量。”

  不過中央研究院院士朱敬一則認爲,由於過往對於政府的許多不滿,使得民衆産生强烈的不信任感,盡管海峽兩岸經濟貿易議題可以隨時進行,然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本身則是難得的重要機會。而台灣人權促進會法務許仁碩認爲,抗議理由之一是政府在未充分公開信息與討論的情况下做出决策,因此盡管在内涵上與先前《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台灣高中歷史課綱微調案、公共工程弊案等議題不同,但是政府都因爲不公開相關信息並阻斷了人民的監督與參與機制,進而引起公憤。對於黑色島國青年陣綫與民主鬥陣等社會運動團體衝擊“總統府”,并且批評馬英九政府透過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申請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是自我矮化主權、忽略國家主體性的舉動。新黨青年委員會主席王炳忠則批評支持台灣獨立運動的青年應當弄清法理關係,主張馬英九只是依照其“總統”職權執行處理對外關係的締約權,同時也批評支持台灣獨立運動者爲阻擋海峽兩岸政治協商的力量。而對於批評這次行動起因於决策過程遲緩且不够透明,國民黨中央政策會首席執行官賴士葆則表示,過去《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在簽署上連内容都不知道,然而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仍然只處於表達意向的開始階段。

  第三節 反對亞投行運動的特點與影響

  一、反對亞投行運動的特點

  (一)以反中國因素爲運動主軸,必然性與偶然性相交織

  隨着經濟全球化的深入開展,中國大陸積極推動構建“一帶一路”倡議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建設(下稱亞投行),馬英九當局及台灣大部分民衆都深知加入亞投行對於台灣發展的重要意義,於是開始試圖積極加入亞投行創始成員。蔡英文當局當然也深知其背後的重大意義,但是在“兩黨對峙”的背景下,蔡當局却以馬當局在搞“黑箱作業”等反對服貿協議的手法,再次阻止台灣加入亞投行,而由此引發反亞投行突襲“總統府”行動。這場運動看似僅僅是在台灣“兩黨對峙”背景下發生的一次偶然性的運動,但其背後也藴涵了深刻的必然性。

  從當時的經濟條件上來説,經歷2008年經濟危機後,台灣經濟持續走低,雖在2011年前後有短暫好轉,但總體來説還是十分沉悶,“亞洲四小龍”地位已經名不副實。而大陸經濟繁榮向好,完全具備走出去的底氣和自信。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在搭乘經濟增長順風車的歷史機遇面前,加入亞投行是必然的。從政治因素上來講,馬英九上台執政後,對台灣經濟下行並没有采取太多實質性、有用的解决措施,導致“民憤”積怨已久,因此當民進黨站出來反對,引發了部分民衆的“共鳴”。實際上,最重要的是與當時人們的思想觀念有很大關係。“台灣主體意識”“去中國化”教育和“台獨”思想形塑了部分台灣民衆“兩岸兩國”的錯誤認知,特别是對青年人造成極大影響,導致部分台灣民衆“談中色變”,甚至不乏“仇共”者,在以上因素的綜合作用下,看似簡單偶然的“反亞投行行動”,其實在政治環境和意識形態的影響下是必然的。台灣自古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兩岸同根同源,“矮化主權”之説純屬無稽之談,反亞投行表面上反的是議事程序,實質却是“反中”。

  (二)以互聯網爲媒介,學運與社運相結合

  從運動主體搆成來看,“反亞投行運動”主要是由黑色島國青年陣綫以及民主維新兩大組織(團體)所推動的。黑色島國青年陣綫,通常被簡稱爲黑島青,是台灣學生運動團體,於2013年9月5日,因反對服貿協議,由台大、清大、中山、成大、政大、輔大、東吴等校學生跨校成立的社團,也是2014年3月18日開始的“太陽花學運”的發起領導組織之一。民主維新,即原民主鬥陣與台左維新,是台灣社會與政治團體,受“太陽花學運”影響,成立初期主張以左翼反壓迫作爲實現國家正常化的手段。台左維新於2014年5月3日正式成立,並於2015年11月15日召開成立大會,登記爲社團法人,當時主要目標爲制憲正名獨立,同時也提出反對財團控制、反對威權政治、主張恢復社會正義等主張。2016年12月19日,二者正式合併爲民主維新。2015年3月31日至4月1日,台灣民衆因不滿台灣當局過於“草率”地加入亞投行,以黑色島國青年陣綫、民主鬥陣爲首的學生和社會團體發動了反對亞投行運動,形成學運與社運結盟的形式。在整個運動中,互聯網發揮了串聯行動、表達意願的作用。3月31日晚上黑色島國青年陣綫、民主鬥陣都通過互聯網表達了自身的意願,并且進行了實時轉播,無形之中擴大了這次運動的影響。

  (三)兩岸對立、兩黨對峙意識形態下的學生和社會運動

  1997年台灣實行“97課綱”後,中學歷史教科書改以台灣史爲核心,將中國史與世界史並列,青年一代在這種將“以台灣爲中心”“中國視同外國”的“同心圓”史觀下接受教育,塑造了他們錯誤的歷史觀。同時,在這一代青年政治認同形成的重要過程中,正是陳水扁執政八年竭盡全力地“去中國化”、瘋狂推行“台獨”政策的過程,因此一部分青年也自然而然地形成的是“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的“兩岸兩國”的錯誤認知。其次,台灣在推進民主化進程中,同時强調“本土化”,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在高度膨脹、自我封閉、與大陸對抗的“台灣主體意識”。在這種“台灣主體性”的塑造下成長起來的青年一代,雖然不像他們的長輩有深刻的“仇共”心理,但對大陸却充滿了新的偏見和敵視,包括大陸政府專制獨裁不民主、大陸民衆粗鄙落後不文明,以及大陸霸權主義,對台武力威脅、國際打壓、要并吞台灣等。

  不同於以往的以反中國因素爲主軸的運動,“反亞投行運動”的獨特之處,還在於這次運動是在“兩黨對峙”的政治環境影響下産生的。雖然説“台獨”思想和“兩岸對立”的意識形態必然會導致該運動的發生,但是在利益至上的選舉原則下,兩黨對峙、惡性競争也無形催生了該運動的産生。蔡英文當然也瞭解加入亞投行的必要性與迫切性,但是她還是不顧“集體利益”,以馬當局在搞“黑箱作業,缺乏完整專業評估、民主討論、議會監督,公開透明處理”等反對服貿協議的手段來再次阻止台灣加入亞投行。

  二、反對亞投行運動的影響

  (一)台灣錯失經濟復蘇“順風車”

  步入21世紀以來,台灣經濟增長率持續下降,失業率持續上昇,經濟問題不斷涌現。特别是經歷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後,物價變動及勞動市場等各項宏觀經濟指標均不盡如人意,總體經濟十分沉悶。2008年到2012年,馬英九當政期間,兩岸關係全面回暖,經濟交往越來越密切,台灣企業可以自由進軍中國大陸市場,而有幾百萬大陸旅客來台,促進了旅遊業的大發展。因此這四年台灣盡管受到了世界經濟危機的大衝擊,其經濟還是得到了全面發展。此後,國民黨當局還是奉行“拒統”的立場,再加上民進黨的一心破壞,嚴重地影響了中國大陸和台灣經濟一體化,加之反媒體壟斷運動、反服貿運動的相繼爆發,使得中國大陸和台灣的良性關係全面倒退,此外,在應對全球性經濟危機過程中,中國大陸開始更加注重依靠内需拉動經濟增長,這就使得台灣逐漸失去了中國大陸市場的經濟空間。另一方面,當中國大陸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奮力拉動周邊經濟一起增長時,而台灣却在部分“台獨”勢力蓄意破壞下錯失良機,不禁令人唏嘘。直接影響就是台灣2015年第四季度經濟增長率爲驚人的-0.28%。

  事實上,多年來亞投行的成立已爲多個亞洲國家的項目提供資金支持,同時也爲當地民生帶來了實質性的改善。巴基斯坦M4高速公路完善了巴基斯坦南北向高速公路網絡,爲巴基斯坦民衆提供了一條更快速、更安全、更高效的交通走廊。2018年,孟加拉國達卡專區的帕德瑪巴瑞村在亞投行首批項目資金支持下實現電力接入,結束了這個村自孟加拉國1971年獨立後一直没有電的歷史。2019年7月,亞投行批準爲柬埔寨光纖通信網絡有限公司提供了一筆7500萬美元的貸款,幫助柬埔寨城市實現百分百的寬帶覆蓋率,在農村地區實現70%的覆蓋率。而反觀台灣在錯失多輛“經濟順風車”後,經濟停滯不前,人均GDP一直停留在兩萬五千多美元的水平,整體陷入持續低迷沉悶的泥潭,曾經的“亞洲四小龍”也逐漸名不副實。

  (二)兩岸關係遭受新挑戰

  在兩岸關係的發展上,自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簽訂後,服貿協議已在“立法院”擱置多時,貨貿談判經過多個回合急需臨門一脚,而兩岸協議監督條例遲遲未有進展,再加上九合一選舉中執政的國民黨大敗,兩岸制度性對話協商氣氛陷入低迷,此刻若能在加入亞投行的討論過程中,兩岸借此累積共識,各自獲益,那麽對兩岸其他層面的合作互動上將有更多的助益。但是無獨有偶,加入亞投行再一次被民進黨當局以反服貿的“舊把戲”搞“黄”了,台灣民衆在“台獨”勢力的片面“宣傳”、煽動下也再一次將反亞投行行動搞成了“逢中必反”的庸俗化的學生社會運動。其實,從反媒體壟斷運動已經不難看出,台灣青年世代的“恐中”“反中”情緒,已經對推動兩岸關係向前發展形成巨大阻礙。在民進黨和部分台獨勢力的操弄下,青年一代的“恐中”情緒、“台灣主體意識”越來越强烈,不斷給大陸對台青年工作增加難度。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台灣青年對網絡媒體的高度依賴。由於網絡媒體具有極强的“選擇性”特點,台灣不少青年是根據自己的偏好選擇所需要、感興趣的信息,因而他們主動選擇並接受到的不少是碎片化的,甚至是富有煽動性的曲解事實的信息,而這些信息對他們的消極影響則是顯而易見的。從“反服貿運動”可以看出,台灣青年一代並非不關注兩岸議題,而是缺乏正確的信息和引導。所以,加强台灣民衆,特别是青年一代的“一個中國”教育和網絡意識形態的正確引導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加入亞投行對台灣的利弊得失顯而易見。亞投行是爲“一帶一路”沿綫的基礎建設提供資金支持。貫穿亞歐非大陸的“一帶一路”,其基礎建設所需要用的建材設備、石化産品、電信、建築工程等,對台灣企業都是商機。如台灣《天下》雜誌所言,亞投行未來的各種計劃,將會是台商進入東盟、甚至亞洲其他國家市場的最佳順風車。台灣一直渴望融入區域經濟整合,加入亞投行無疑是一次參與區域經濟合作的良機。

  大陸推進的“一帶一路”横跨亞歐非地區,沿綫涉及64個國家、共44億人口,基礎建設規模相當可觀,每年約需投入1萬億美元,加上沿綫貿易總額至少1億-2億美元,已成爲各國虎視眈眈的投資標的,這也是爲什麽亞投行能吸引50多個國家搶先參與的誘因。至於台灣,仍有人把亞投行和“一帶一路”視爲是大陸“西進戰略”的政經陰謀,旨在對抗美國“重返亞洲”戰略所推動的跨太平洋伙伴協定(TPP),因而堅决反對台灣參與亞投行和“一帶一路”,認爲不應該幫大陸的忙。但若回歸經濟及金融效益層面來看,亞投行和“一帶一路”對未來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影響宏遠,不能視而不見。由於台灣的“悶經濟”已有一段日子,遲遲找不到出路,而亞投行和“一帶一路”在推動基礎建設過程所引生出來的商機十分可觀,台灣的營建、運輸、資訊和網絡等擁有産業技術實力的相關企業,即可通過亞投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將有助台灣産業及人才技術與國際接軌。另外,資金雄厚的台灣金融業,更可借由亞投行采取PPP資金配合之融資模式,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而獲得更大的金融效益。這也是台灣經濟要“翻轉”的大好機會。

  總之,對台灣而言,參加亞投行之好處與對台灣未來經濟發展之可能影響如下:

  一、可以避免遭邊緣化、有利參與亞太區域經濟合作。亞投行爲亞銀之外的亞洲第二個跨政府多邊開發機構,台灣具有充沛金融資源,加入亞投行後既可以避免遭邊緣化,更可善盡國際社會責任,協助亞洲發展中國家推動基礎建設,又可協助國内企業走出去,獲得更大市場商機。

  二、在兩岸關係的發展上,自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簽訂後,服貿協議已在“立法院”擱置多時,貨貿談判經過多回合急需臨門一脚,而兩岸協議監督條例遲遲未有進展,再加上去年九合一選舉執政黨大敗,兩岸制度性對話協商氣氛陷入低迷,此刻若能在加入亞投行的討論過程中,兩岸借此累積共識,各自獲益,那麽對兩岸其他層面的合作互動上將有更多的助益。

  但是台灣“黑色島國青年陣綫”等“台獨”組織3月31日晚衝擊台北“總統府”,抗議當局申請加入亞投行,宣稱這是“黑箱操作”,也是“矮化國格”之舉。抗議活動持續到4月1日凌晨,成爲全球範圍内有關亞投行的第一起示威行動。當世界各經濟體“打破腦袋”一般往亞投行創始成員圈子裏擠,美國的盟國們不惜爲此對華盛頓“反水”,最後導致連美國也放低身段的時候,只有台灣街頭上演了反其道而行之的對抗性一幕。馬英九當局趕在截止時間的最後時刻申請加入亞投行,説明他們清楚這件事對台灣有多重要。亞投行事務中没有折騰兩岸關係的空間,大陸國台辦1日表示歡迎台灣“以適當名義”加入,是一個完全可以預期的表態。加入亞投行對台灣意味着更多商業機會,是它在經濟上不被邊緣化的一項保障。

  當越來越多的經濟體同大陸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時候,台灣“太陽花學運”搞黄了兩岸服貿協議。現在幾乎同一撥人又找理由要阻止台加入亞投行。如果説鬧事團體真的代表台灣主流民意,會讓全世界跌破眼鏡,很多大陸分析人士相信,舉行抗議是那些鬧事團體不想被遺忘,欲在台“大選”到來之前再撈一把關注。台灣民主很像是少數人綁架了多數人,使這個島嶼與時代發展的主題漸行漸遠。它已經是當年亞洲“四小龍”的尾巴,并且在繼續沉淪的同時,形成部分勢力用反對與大陸各種聯繫來撒氣的奇怪做派。

  而且無論台灣是否加入亞投行,它都不是一個國家,全世界對此很清楚,台灣絶大多數人也心知肚明。台灣不能以國家的名義加入任何國際組織,台灣社會對此早已接受。一些勢力反對“自我矮化”,那是他們在以自欺欺人的方式自娱自樂。如果台灣内部就兩岸問題不停折騰下去,台灣將不會有前途。大陸雖會受些牽連,但後者的承受力是島内想綁架大陸的人無法想象的。台灣不應該被少數極端勢力毁了,它需要有能力避免是非被顛倒,確保島内社會在衆聲喧嘩中不失去重大判斷力。另一方面,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地區經濟聯繫越來越緊密,越來越成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體,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積極開展合作才是康莊大道,一切故步自封、妄想分裂祖國的“台獨”勢力都是不自量力的,也必將玩火自焚。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