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三、教育特色

  關於教育,每個國家都有其特點和優勢。加拿大的教育也是有口皆碑,許多人不惜代價把孩子送到加拿大來留學,希望孩子接受加拿大先進的教育理念。那現實中的加拿大教育又有哪些特點呢?這些年,我對這個問題作了一些觀察瞭解。

  1. 低齡幼童教育

  加拿大没有政府公辦的托兒所,所有托兒所都是私營日托,英文叫Daycare,招收四歲以下的幼童。雯婧小區有一家中國同胞開辦的家庭Daycare,我帶本杰明查理兄弟倆的過程中,與這所Daycare的師生有交往,讓我有機會深入接觸加拿大的低齡幼童教育。

  加拿大政府對Daycare 有專門的管理機構,也有一些不同方式的補助。譬如,免費給托兒所建一些兒童遊戲設施,上級管理機構的管理人員也是幼兒教師,她們經常會帶一些玩具、書本到轄區内的Daycare給孩子們講故事做遊戲等。上級管理機構對Daycare管理嚴格,經常檢查監督,嚴控Daycare超員招收孩子。按規定一名幼兒教師只能帶七名孩子,其中三歲以下三名,三歲至四歲的四名。

  Daycare就是托管孩子。加拿大的幼兒教育理念是要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政府規定Daycare禁止上文化知識課。Daycare老師的職責,除了安全帶好孩子,同時引導幼兒在玩樂過程中學規矩,學禮儀禮貌,學分享,學安全知識,培養動手能力……

  文明禮貌是Daycare教育的重要内容。如學道歉,每個小朋友必須會説:“I am sorry ”。在托兒所,小朋友犯了錯誤,如果不道歉,必被處罰“time out ”,也就是到一邊去罰坐,直到認識自己的錯誤行爲,向對方道歉爲止。如學對不起,需要打擾他人時,必須先説:“Excuse me”,也就是“對不起,打擾一下”。

  又如學等待和分享。不能隨便打斷他人説話,要等待他人把話完。玩游樂設施玩具之類提倡先到先得,玩具先拿先玩,不能搶,要學習排隊等待;而先得到的人不能獨佔,也要學分享。人與人之間强調人人平等,没有大孩子謙讓弟弟妹妹的説法。他們認爲如果大的處處要讓小的,那是對大孩子不公平,也不利於弟妹的心態健康。

  再如學愛護公物和學安全知識。如老師會告訴小朋友路邊的花花草草也有生命,扯它也會疼,要小心愛護。强化教育小朋友過街道要走斑馬綫,要看兩邊行車狀况等等。

  他們也很重視孩子們對大自然的親近。政府規定只要氣温不低於零下二十度,每天上下午都要帶孩子們去户外活動。路上經常可見老師帶着一群小朋友牽着繩子,去公園、步道、草坪、Playground (兒童游樂場)。政府給每個小區免費建兒童游樂場,滑滑梯、秋千、攀爬網架、吊環等等,項目繁多,這些游樂設施設計人性化、質量安全有保障,並會告知適宜童齡,玩樂時可根據孩子的大小選擇項目。

  老師也會帶孩子們去自然博物館、科技館參觀;去圖書館感受閲讀的氛圍或參加幼兒公開課。圖書館專門開闢了一片幼兒活動區域,每天上午十點左右有幼兒活動免費公開課,有非常棒的幼兒教師給小朋友講故事,與小朋友一起做遊戲。我和Daycare的小朋友也一起去參加過此類公開課,特别生動活潑有趣,老師與孩子們互動過程中,激勵小朋友參與意識以及演講表現自我的能力。

  Daycare老師教育小朋友非常細緻全面,她們會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對小朋友説話,寓教於樂,把孩子的素質教育具體落實到幼兒的日常生活中。

  在與Daycare的老師和小朋友接觸過程中,感覺他們的幼兒教育一些内容也是我們爲人處事的常識。這些知識看上去似乎很平常,但他們在孩子的認知還是一張白紙的時候,作爲幼兒教學内容,時時講,天天講,慢慢滲透,溶入孩子們的血液記憶中。爲什麽我們排隊會焦慮,想插隊,而他們却能心平氣和地等候;我們有些人説道歉,講文明用語口難開,他們把“I am sorry ”“Excuse me”等文明用語常掛嘴邊,彬彬有禮;他們在公共場所不高聲喧嘩、文明謙讓、真誠互助等,整個社會文明氛圍濃厚,這要歸功於加拿大對個人素養早期教育的高度重視,讓禮貌規矩常識從小根植心間,習慣於日常行爲中,我想這就是緣由。

  2. 義務教育强調快樂成長

  加拿大政府爲了减輕年輕人的托兒經濟負擔,鼓勵生育,近年將小學免費義務教育下降了兩個年齡段,由12年制改成14年制。孩子4周歲即可就讀小學學前小班,6周歲上小學一年級,一直到高中畢業,公立學校全部免費。

  加拿大的教學資源充沛,這裏的學校没有重點與非重點之分,學校的硬件條件,師資力量,甚至教學水平幾乎没有本質差别。孩子只要正常學習,且願意上學,從小學到大學不用擇校,不用小昇初,不用中考高考,更不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一次考試定終身。加拿大没有高考,大學録取成績是看高二至高三兩年的日常平均成績,更體現了公平公正的原則,也讓孩子上大學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加拿大大學選拔學生的標準與美國有很大的差别。美國的好大學選拔學生除了看成績,還要看種族,家庭背景,體育藝術特長,且學費昂貴。而加拿大大學録取規則更加重視公平原則,學習成績是大學録取的唯一决定性因素,大學學費也便宜,普通人家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大學。

  加拿大强調孩子的教育要循序漸進,按成長規律來進行,禁止揠苗助長,保護好孩子的天性,快樂成長。

  説到快樂成長,我們家有兩個小學生,他們的故事很具有代表性。

  加拿大官方語言有英語和法語,小學有分英語學校和法語學校。在英語學校,法語被列爲第二種語言,法語教學要求標準較低。在法語學校,對法語的學習要求高,老師上課用法語,與老師溝通,同學交流也只能講法語。

  本杰明和查理上小學之初,在我們家爺爺的倡導下申請就讀法語學校。這是新斯科舍省小學校區環境最好的一所公立學校,校區内的play ground 兒童游樂園,適合不同年齡孩子的游樂設施名目繁多,品種齊全,如滑滑梯、秋千、平衡木、攀岩、攀爬網架、城堡等;有一個非常寬廣的大草坪,供孩子歡跑嘻鬧。教學樓裏有音樂大廳,每個學期的音樂會就在這裏舉行,孩子們按班級上台集體合唱,重在參與,不評比成績。有一個室内標準運動場,孩子們的體育課在這裏教學。

  教學樓裏每一層樓的樓梯邊上公共區域是開放式圖書館。書架上整齊排列着適合這一層樓孩子年齡閲讀的圖書,備有舒適可愛的座椅,方便孩子們課間閲讀。教學樓中間通道兩邊靠墻擺放的是每個班級的開放式櫃子,每個學生獨立一隔,可掛衣服書包,放鞋子,孩子們進教室要更换乾净的鞋子。教室裏的課桌是多邊型的大圓桌,每張大圓桌有四個位置,這種課桌椅設計人性化,適合低年級的小朋友做手工,畫畫之類的課程。教室布置也是根據孩子們的年齡,每個班級各有特色,低年段班級裏童趣滿滿。

  學校環境優美,教學氛圍生動活潑,豐富多彩。有閲讀課、自然生物課、音樂圖畫課、體育課等,重視課外活動。

  低年級學生的文化課極少,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閲讀興趣。

  學校鼓勵學生多閲讀,特别重視學生閲讀能力的培養。爲提高孩子們的閲讀興趣,學校經常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閲讀活動。如書友會,安排高年級的學生與低年級的弟妹結對子一起讀書。又如,校長每周輪流到低年級班級,親自陪孩子們一起讀書。再如,學校的閲讀周,邀請那些來自不同國家的家長,到學校用不同的語言陪孩子們閲讀,介紹他們國家的風土人情故事,讓孩子們知道世界多彩有趣。雯婧也曾被邀請過參加學校的閲讀周活動,她用中英文給孩子們介紹中國的端午節,講她小時候所見劃龍舟的故事。她還用三D打印機打制了許多“中國龍”,送給本杰明班上的老師同學,反響很好。

  對孩子閲讀量的要求,主要靠學生自覺和家長監督。老師會引導提醒學生家長,孩子是否達到了教育部門認定的閲讀數量標準,但不强求學生。本杰明上一、二年級,每周老師會發幾本法語圖畫書,他的家庭作業就是把這幾本圖畫書讀完。

  教學形式多樣化,吸引孩子們的興趣,培養好奇心。自然生物課,老師會指導學生觀察小鷄孵化、蝴蝶破繭成蝶、魚卵變小魚等,瞭解生命的孕育生長過程。春天指導孩子們種菜種花;秋天帶孩子們去鄉村採蘋果,賞南瓜,體驗秋日豐收景象。學校也會組織安排學生去看電影,參觀自然博物館、科技館等,各式各樣的課外活動豐富多彩。有一次,本杰明班上養蝴蝶蛹,全班同學觀察了幾個月,等待着蝴蝶破繭成蝶。就在老師帶同學們去大自然放飛蝴蝶的那天,本杰明正好身體小恙没去上學,這事讓他十分後悔。

  學校鼓勵孩子們多交朋友。小學從一年級至六年級,每個學年學生都要打亂重新編班,目的是讓孩子們在上學期間能認識更多的同學朋友。午間休息時間,學校安排高年級的哥哥姐姐負責管理低年級的小同學。若是學前班的同學在學校訂餐,哥哥姐姐要去食堂幫忙領取午餐,負責管理好小同學的午餐事宜。

  學前班的學生不用讀書。老師上下午帶孩子們去公園、草坪、樹林玩樂,挖土坑,撿石子,踢球,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美其名曰:親近大自然。那本書包裏的家校聯繫薄,老師每天會根據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情况,用表情包評價好、中、差。父母根據老師給的表情包,向孩子瞭解學校的詳情,以配合老師的教育。

  本杰明和查理兄弟倆分别上二年級和學前班,每天去上學書包裏就一個午餐飯盒,一瓶水,一本家校聯繫薄,没有書本,没有作業薄及其他課外學習資料。上午8:50之前到校,下午2:50放學,在學校的時間短。他們有模有樣背着書包去讀書,回來時經常灰頭土臉,滿身污泥,全身臟兮兮猶如去下井挖礦似的。

  學校老師布置的所謂家庭作業,也就是一些極簡單的法語閲讀圖書目録。這些書本可讀也可以不讀,老師不會作任何檢查和跟踪。我們家相對比較重視,孩子們的爹媽會帶他們去圖書館借閲相關圖書,晚餐後陪孩子們閲讀或練練法語字母,也就十幾分鐘的時間,這就是我眼中看到加拿大小學生所謂讀書做作業的情景。每天晚上兄弟倆七點半就必須上床睡覺,確保睡眠充足。

  孩子們讀書無憂無慮。本杰明上一年級時,上課很愛動,老師把班上唯一的一張摇摇椅發給了他。老師告訴本杰明説,上課不能影響其他同學,坐不住的時候,你自己可以摇一摇。

  3. 重視個性化培養

  教育有很多目標,學習知識只不過是其中之一,比學習課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如何適應和融入社會。

  他們認爲學校教學的數理化、閲讀寫作等課本知識固然重要,但不應該是教育的全部,社會和家庭的影響才會給孩子帶來更廣闊的認知。西方主流教育觀念也已經意識到一個問題,就是學校教育再好,也是把所有孩子同處一個同樣的環境,學同樣的東西,小圈子裏相互影響,相當於把孩子放到同一個模子裏鍛造,這不利於孩子獨立人格的發展。學校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標準化的培養模式,在任何社會都無法避免。而每個孩子都具有其特點,成長和教育更需要多元的環境來培養其獨特的個性。

  加拿大的教育形式與我們國内不一樣。最顯著的特點是他們的孩子成長教育不僅僅靠學校,而是學校、家庭和社會各占三分之一,由三方共同承擔。所以,不能把孩子完全托付給學校教育。這裏不管小學還是高中,所有學校都是下午兩點多放學,孩子在學校的時間没有幾個小時。學校不督促學習,極少考試,更没有排名,不鼓勵競争。

  學校那麽早放學了,孩子放學後做什麽呢?各種課外活動。小學生如音樂舞蹈、美術、演講辯論以及游泳和冰球棒球等各種球類的運動,這些都是最常見的課外活動。中學生是參加各種各樣的興趣社團,科學技術、體育俱樂部、做義工或打工賺錢。可以説,加拿大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最精彩的瞬間都是發生在學校以外。

  所以,加拿大所有中小學早放學並非是學校偷懶,而是要留給孩子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時間,以發展孩子獨立的人格,扺消學校的標準化、工廠化教育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學校只是賦予孩子基礎知識的教育,而孩子更多的教育則是來自於社會和家庭。而加拿大的社會和家庭又是怎樣來培養教育輔助孩子成長的呢?

  加拿大的社會,爲孩子提供了一個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城市中星羅密佈的公共圖書館、科技館、美術館、運動場,有高山、湖泊、大海等自然公園;有各類社團、各類興趣愛好以及體育運動的培訓機構;甚至還有童子軍、少年軍校等這樣的社會公益組織。社會給孩子們提供了極其豐富的課外教育資源,這些豐富的課外資源並不是因爲滿足競争和内卷的需要,而是真正出於教育孩子的本源,讓孩子在學校書本以外感受到真實的社會,培養一個立體健全的社會認知,形成自己獨立的價值觀。

  加拿大的家庭,父母給予孩子的教育和陪伴,普遍性都做得很好,我女兒的家庭就很具有代表性。加拿大的教育體制與國内沉浸式的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差别,但父母對孩子管教和陪伴的重要性都是一樣的。

  360行,行行出狀元,但真正能做到職業上人人平等的國家並不多。加拿大這個國家,不同行業的工資收入差别不大,一般的白領與藍領的工資也差不多,甚至有些藍領的工資還更高,如電工、木工、水泥工等技術工種或許比IT程序員、核算員、公務員收入還高。由於工資級差不明顯,各種職業收入差别不大的情况下,教育便有了真正多元化、個性化的可能。

  加拿大的孩子要在社會上立足,不是只有金融家、律師、醫生、公務員等白領才有出息,只要肯努力,任何行業的任何工作都有可能出彩。所以,加拿大的教育不是人人都奔着白領精英,追求上頂級大學頂級專業,而是孩子可以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和能力作選擇。無論是選擇讀大學謀一份白領職業;還是讀技術學院學一項技術特長出來當藍領,他們的職業没有高低貴賤之分,收入也没有太大的級差。孩子的選擇非常多元,教育培養人才的形式也呈現多元化、個性化,這也是社會結構和價值觀反推給教育所帶來的一種平衡。

  4. 加拿大孩子的小故事

  加拿大這種教育氛圍培養出來的孩子,現實中的表現又是如何呢?這些年,身邊的孩子們給我留下了太多感人的故事。

  這裏的本地孩子非常有禮貌。路上迎面走來的孩子,不論認識與否,總會給你微笑問好。他們小小年紀喫苦自立,擔當守信,有愛心,互幫互助……

  雯婧的一户鄰居有兩個孩子,哥哥十一歲,妹妹九歲,長着金髮碧眼,甚是可愛。他們的媽媽是醫生,他們家是小區裏唯一一户家中有請保姆的人家,家境優渥。

  在一個風雪交加的下午,兄妹倆來敲雯婧家的門,説要幫忙鏟雪,並説到做到,信守承諾。兄妹倆在得到允許之後,開始鏟雯婧家門前及車庫門口通道的積雪。當時氣温零下十幾度,我望着窗外風雪中兩個孩子的身影,由衷地感嘆:“兄妹倆太了不起了,像這樣經受得住風雪磨煉的孩子,怎會懼怕人生途中風雨的洗禮!”這麽厚的積雪,把兄妹倆累得疲憊不堪,但他們始終堅持鏟完。最後實在辛苦了,妹妹回家請爸爸來援助,直至把雯婧家門口所有的通道整得乾净利落。兄妹倆忙完告别時,我們感動之餘,雯婧按我們客家人的習俗包了紅包,同時還送了許多禮物分别給兩個孩子,以表達衷心的謝意!其實兄妹倆來幫忙鏟雪,我們也於心不忍,雯婧一開始就叫Jordan 出去一起搞定,但Jordan阻止了雯婧。Jordan説,兄妹倆承諾了的事情,就不要去干擾,這是對他們的信任。

  我家兩個小兄弟本杰明和查理,哥哥七歲,弟弟五歲,兄弟倆聯手幫鄰居奶奶家門口的積雪通道鏟通,老奶奶也送了一大盒巧克力表謝意。

  在加拿大,鄰里甚至是陌生人之間互幫互助的温暖小故事,時有發生,極爲常見。换着我們的思維,天寒地凍,誰家的孩子捨得讓他們出去干活,何况還是幫别人家鏟雪。而加拿大人認知高度不一樣,正如我洋女婿的見解。在這種平實祥和、誠實守信、友善尊重、熱心互助、充滿愛心氛圍中熏染成長起來的孩子,素質差不了。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