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一、乒乓球緣

  女兒是家裏的珍寶,她的成長歷程是家庭生活中最動人的篇章。她從小就是一個普通孩子,我們也像千千萬萬的父母一樣,爲她的成長付出了無數的關愛和操勞。然而,隨着年齡的增長,她慢慢地變了,變得特别勤奮自律,變得讓我們刮目相看。現在的她自信能幹,家庭事業兩兼顧,她的出色優秀遠遠超越了爸媽早年對她的預期,我們倍感欣慰和驕傲。

  女兒的運動天賦好,從小模仿能力强。一次偶然的機會結緣乒乓球,她的童年生活因此變得更加充實多彩。

  1. 入選少體校乒乓隊

  1993年冬,有一次夫妻倆同時出差半個月,家裏讓公婆從永定老家來龍岩幫忙照看。孩子上幼兒園由爺爺負責接送,正巧遇上龍岩地區少體校乒乓球女隊教練張建芳老師,去女兒所在的龍岩地直機關幼兒園招生。據説,當時張教練把我女兒那個年齡段的女童,全部集中到大操場跑跳動作模仿,從中挑選了十個小女孩,課餘時間到少體校訓練,淘汰選拔,女兒入選了。

  剛開始女兒積極性很高,每天下午四點半放學後,就去少體校訓練至晚上八點半。訓練很辛苦,一個月後,孩子開始出現不適反應,她想打退堂鼓,我對她説:“你自己選擇去打乒乓球,現在遇到一點困難,就想退縮放棄,這樣不好,除非教練淘汰你。” 女兒病好了,又繼續去訓練。當時她才五歲,在考驗心理感受及體力支撑的關口,堅持了下來。後來,張建芳教練在十名後備人選中,逐步淘汰,最終留下兩名學生,女兒是其中之一,並成了張教練執教生涯中比賽成績最好的得意門生。

  女兒剛進隊,從最基礎的動作開始,握拍、揮拍、移步……包括立定跳遠、跑步等體能訓練。基本動作練得差不多了,就上台學習發接球。每個階段的學習訓練,張教練都是親力親爲,手把手地指導訓練。球藝到了一定水平,教練會讓小隊員與乒乓球愛好者對手比賽。到少體校乒乓球訓練館打球的業餘愛好者,一般都是高手,這些人没有接受過正規訓練,球路没有規矩,出手刁鑽,可以讓小朋友適應各種打法。小隊員戲稱他們是打野球的叔叔,打野球的叔叔許多是領導幹部,但在小隊員眼裏僅僅是一個對手而已。我女兒是左手横拍,球又打得好,很受打野球叔叔們的喜愛。

  女兒第一次參加少兒乒乓球比賽是讀小學二年級的時候。那年的“龍岩地區少年兒童乒乓球比賽”在永定縣舉行,女兒初次征戰,教練僅僅是讓她去感受比賽的場景氛圍。没想到她一上場像只小老虎一樣,打得很勇猛,竟然把永定代表隊的一位福建省少體校專業隊員打敗,對方哭着敗下陣來,引起全場轟動。初試牛刀,讓張教練大爲驚喜。

  從那時起,接下來的若干年時間,女兒像是開了掛一樣,凡是參加比賽必定出好成績,龍岩地區少兒乒乓球比賽,她幾乎包攬了所在年齡組的最高奬項。張教練説:“張雯婧是特别難得的比賽型運動員,她上場打比賽我是最不需要擔心的。她的心理素質好,越打越興奮,越打鬥志越旺。她又特别靈氣,我坐在台下看,使一個眼神,輕輕一個手勢,她就能讀懂,知道下一步該怎麽打,她比賽時往往能打出比平時更好的成績。”

  2. 賽場出色入選省體工隊

  1998年女兒四年級代表龍岩女隊,參加在石獅市舉辦的“福建省少年兒童乒乓球比賽”,與福建省少體校、福建省體工隊的高水平專業隊員較量,獲得了第三名。她的左手横拍以及賽場上的拼搏意志力,引起福建省少體校和福建省體工隊在場教練的高度關注。賽後,福建省體工隊乒乓球女隊主教練涂劍凌及福建省少體校乒乓球主教練黄蓉憑着雯婧胸前“龍岩  張雯婧”的標識,找到龍岩市體育局,通過龍岩市體育局找到了我們。兩個單位同時懇請我們把孩子送到省裏專業訓練。

  我們捨不得女兒去省少體校,但省體工隊要人,張教練極力支持。張教練説,按常規推送程序是首先進入省少體校訓練,拔尖人才再推送省體工隊,這次省體工隊直接從基層要人是極少見的,你雯婧是特例。這事讓我夫妻倆内心極爲糾結,孩子太小,運動員之路艱辛,對文化知識學習影響很大。張教練給我們做思想工作,她説,能被省體工隊直接看上要走,多少人求之不得……在張教練的鼓勵之下,我們最終决定嘗試,與福建省體工隊簽了一年的培訓協議。

  十歲不到的女兒,遠離父母去了福州。我們每兩個星期去福州一趟,帶着許多東西去看她,甚至還從家裏炖好鷄湯帶去。然而,帶給女兒再多的物品也取代不了父母的牽掛與不舍。女兒在省體工隊,住着四人一間的集體宿舍,日常生活自理;運動員食堂免費喫飯,伙食也好。

  福建省體工隊的學校,有小學、高中、中專、大專不同年級。這些運動員以訓練爲主,白天訓練,晚上文化課。孩子們累了一天,晚上讀書就無精打采,文化課的教學時間也不足。我檢查女兒的課本和作業本,上了半年的課程,課本還很新,説明用得少。有一次,舉辦全校作文比賽,不分年級,女兒得了二等奬。她非常高興地告訴我們,是與大、中專班的哥哥姐姐們一起比賽拿的奬。這件事對我觸動很大,她是小學五年級的水平,能拿下二等奬,只能説明文化課與運動訓練確實會發生衝突。對於一個孩子來説,時間和精力有限,讀書和高强度的體育訓練,無法做到兩者兼顧。這讓我夫妻倆下定决心,想把孩子從福建省體工隊帶回龍岩讀書。

  接下來的一段日子,我們一直在糾結思考討論着女兒的去留問題。當時乒乓界正值鄧亞萍時代,有多少家長孩子懷揣着成爲鄧亞萍第二的夢想。但我們清醒地認識到,世界幾十億人、中國十來億人才出一個鄧亞萍,這個概率太低了。雖然曾經的世界冠軍郭躍華的教練,現在是雯婧她們的教練,但乒乓球項目已經不是我們福建省的强項。乒乓球是中國的國球,在傳統項目上要出類拔萃,競争激烈,需碾壓的對手太多。走體育發展的人生道路,吃青春飯,如果没有出彩,又没有文化基礎,未來的人生之路將异常艱難。再説,女兒的書讀得並不差。經再三考慮,夫妻倆决定把女兒領回來讀書,把乒乓球當作業餘愛好,走普通孩子的成長之路。

  主意已定,倆人直奔福州,找女兒的教練和乒乓球女隊的主教練商談。他們再三挽留,希望我們能改變主意留下孩子,最終見我們立場堅定,去意已决,也就同意放人。

  我們離開之前,帶着孩子去教練家告别,以感謝教練的培養和照顧。臨别前,我突然問教練説:“教練,如果雯婧是您的孩子,今天您會怎麽做?”教練的表情瞬間凝固,她考慮了良久才回答:“你們都要回去了,我就説實話吧。你們是我執教以來遇到的一對最明智、頭腦最清醒的父母。雯婧是很聰明的孩子,把她帶回去讀書是對的,换着是我也會這樣做。體育之路太過辛苦,競争太殘酷,即使出名了,也只不過一時風光,没有文化知識,未來的人生道路也很難。像我一樣,總感到自己文化水平不足,工作生活有欠缺。”

  3. 乒乓球藝伴隨學習生涯

  雯婧從福建省體工隊回來後,除了正常讀書,課餘時間還會去龍岩市少體校練球。2000年,雯婧讀六年級,又代表龍岩隊,參加在厦門舉辦的“福建省少年兒童乒乓球比賽”。當時,福建省體工隊從江蘇隊引進了一位人才,她代表着福建省少兒乒乓球女隊的最高水平,年齡也比雯婧大。在争奪冠亞軍的那場比賽,雯婧與這位高水平的姐姐相遇了。這場比賽起先似乎毫無懸念,没想到雯婧放下思想包袱,打得很勇猛。比賽异常激烈膠着,最終雯婧以3:2戰勝了對手,得了冠軍,又一次引起全場轟動,雯婧的表現也再一次震驚了福建省體工隊乒乓球女隊主教練涂劍凌。涂教練説:“張雯婧回龍岩讀書一年多了,還能把省體工隊的頭號種子打敗,不簡單,我真後悔放她回去……”

  上初中之後,學業緊張,雯婧就没去打球了。2001年暑假,又接到張教練通知,回隊訓練,備戰當年秋季的龍岩市第十一届運動會,並爲參加第二年的福建省運會選拔賽作準備。雯婧利用課餘時間回隊訓練了幾個月,在龍岩市第十一届運動會上,她再次拿下了單打、雙打及團體冠軍。她也入選2002年福建省第十二届運動會運動員名單,代表龍岩隊參賽。

  在省運會上,雯婧與龍岩另一選手吴翠香臨時配對,組合雙打,得了亞軍,刷新了龍岩市乒乓球項目在省運會的歷史記録。依照《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雯婧被授予國家二級運動員的稱號。參加省運會時,雯婧讀初三,正準備中考,省運會結束,她就徹底掛拍,集中精力和時間讀書備考。

  讀大學後,在厦大漳州校區,一次偶然的機會,雯婧不小心泄露了球技,被拉進了厦門大學乒乓球隊。厦大的乒乓球訓練館在思明校區,週末和節假日,雯婧要輪渡過去參加訓練。厦大乒乓球隊的運動員都是男選手,他們是厦大在讀本科生和研究生,雯婧是被當作男選手參加訓練和比賽。

  2007年,雯婧代表厦門大學乒乓球隊,參加厦門市電信杯乒乓球團體賽,她個人也打得非常出色。有一場比賽遇到一位專業隊的大姐姐,比賽打得异常膠着,雯婧再一次表現出頑强的意志力與對手拉鋸戰,後來把對手打倒在地,以致其信心大挫,最終雯婧以3:2領先贏了比賽,引起全場關注。

  在加拿大聖瑪麗大學就讀期間,就更不用説了,雯婧的球技代表着加拿大加東四省的最高水平。該地區乒乓界人士曾想推薦雯婧進入加拿大國家隊,但她並不想走這條路。雯婧説,我打乒乓球,僅僅是業餘鍛練,不想做專業運動員,更重要的是好好讀書。

  4. 乒乓球的代價與收穫

  雯婧最終没有走乒兵球發展的道路,却爲乒乓球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青少年時期,她的生活除了讀書,就是打球,少了許多同齡孩子應有的玩樂。雯婧球打得不錯,但她對乒乓球並不喜愛。她説,自己是爲了小時候的一句承諾,堅持了下來,其實她討厭打乒乓球,她的興趣是音樂和跳舞,喜歡的是鋼琴。聽了雯婧的心聲,我也很感慨,冥冥中陰差陽錯,不喜歡乒乓球的人,又與乒乓球結緣,還打得風生水起,這不得不佩服她的誠信、刻苦與堅韌。乒乓球高强度的訓練,讓她留下了一些傷痛,遇到氣候變化,她握拍的左手虎口至今還會勞損疼。她打乒乓球所得的榮譽,對她個人前途的發展也没有起到作用,她獲得的國家二級運動員資格僅僅是一項榮譽而已。

  當然,有付出總會有收穫。十幾年的運動生涯,對雯婧的氣質、性格、能力的培養影響很大。因爲乒乓球,雯婧的少年忙碌而多彩。有人説,獨生子女注定是孤獨的,但雯婧没有時間和空間來體驗孤獨感。她的課餘時間都在少體校的乒乓球訓練館度過,陪伴她的有教練,還有一群差不多年齡的小隊友。這些小朋友既是對手又是玩伴,比賽場上毫不留情,你死我活地拚殺,平時又是開心快樂的好姐妹。她們一起打球,一起玩樂,一起成長,留下許多美好記憶。

  因爲乒乓球,雯婧從小接觸的人多,外出比賽機會多,見的世面比較廣。她身上散發出來那種落落大方、陽光自信的運動員氣質,讓她表現出衆。運動員的經歷,磨練了雯婧的意志,她喫苦耐勞,獨立能幹。乒乓球帶給她的那種贏得起輸得起、遇到困難挫折不言棄的體育精神,無不體現在她的學習工作生活中。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