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張先生組建家庭也很有時代特色。雙方兄弟姐妹多,兩人均爲家中老大,婚後白手起家,吃過不少苦頭,也遇到過難處。一路走來,夫妻倆相互扶持,克服困難,努力工作,建設家庭。
1986年春節過完,蜜月未結束,兩人就各自返回工作崗位。我回到龍岩上班,仍然住集體宿舍,過着單身的日子。
那個年代的住房主要靠單位分配解决,我在廠裏没有分到房子,意味着無法組建起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家。這個問題婚前没去多想,婚後就很現實地擺在了面前,張先生每次出差經過龍岩,妻在龍岩却無家可歸,生活上十分不方便。
當時,廠裏與我年齡相仿的姑娘們,她們找對象首選龍岩城裏的,對方有住房,結婚有新娘房,有個像樣的家。而我婚後的住房狀况是最差的一個,這正好應驗了廠裏阿姨們之前的説法,我好想在龍岩城能組建起自己的家。
廠裏的職工住房非常緊缺,想通過正常渠道排隊分配到一個房間,幾乎是不可能的,爲此我倆很努力地做了一些工作。一方面,張先生争取調回龍岩。調動又談何容易,受他的專業限制,地方接收單位非常難找。他想擴大專業涉及領域,通過業餘學習,參加厦門大學法律專業自學考試,并且在很短時間内就拿下了法律專業大專學歷。另一方面,我在廠裏也想盡辦法尋找解决住房的途徑。
轉機出現在1987年。這一年是我的本命年,也是我的幸運年。張先生從地質隊調到龍岩地區土地管理局,我在廠裏也拿到了單間宿舍,我們在龍岩終於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家。
當時,張先生調動尋找接收單位,得到了龍岩親戚朋友的許多關心和幫助。龍岩師範學校工作的表哥張茂林,也一直牽掛着表弟的調動事宜。當時的龍岩地區土地管理局正在籌建中,表哥通過熟人關係,讓我們認識了該單位的負責人趙勤局長。趙局長見了張先生非常滿意,增加編制名額一到,就給張先生單位發去了商調函。同時,龍岩地區冶金公司也同意接收張先生。一直苦苦尋求接收單位未果,這下兩個單位同時商調,讓我倆非常興奮。龍岩地區冶金公司答應解决住房,單位地址和職工宿舍樓就在龍岩水泵廠隔壁,對於我們來説,是解决當下住房問題的首選單位,生活上也會有諸多方便。但是,我們正年輕,應該考慮更長遠的發展。最後,夫妻倆商定去龍岩地區土地管理局,這個選擇也鋪墊了張先生後來的發展。1987年3月張先生如願調入龍岩地區土地管理局。
同年5月,由於得到同學吴秋蓮的幫助,我在廠裏拿到了一房一厨的一套宿舍。秋蓮福建機電學校遲我一年畢業,也分配到龍岩水泵廠。她愛人王錦榮從龍岩鐵山電廠調去漳平火電廠,秋蓮要隨夫前行。我私底下知道這個消息,馬上悄悄與秋蓮换了宿舍的床位。因秋蓮舍友的夫家就在龍岩水泵廠隔壁,婚後不住在廠裏,但她還保留了床位。如果我能拿到秋蓮的床位,就相當於佔有了這間獨立居室。但廠裏住房那麽緊缺,許多人都盯着這個房間,要拿到也困難重重。秋蓮辦理最後一道調離手續是交宿舍鑰匙,果真遇到很大的阻力,在這關鍵時刻,李克光廠長的一句話破解了我的難題。
廠裏拿到了單間宿舍,兩人開始白手起家。剛畢業不久,工資低,除了籌建自己的小家庭,還要適當支持婆家,支持弟妹讀書。我倆婚後的小日子過得很拮據,小家庭添置物品靠兩人省吃儉用。當時銀行推出貼花奬,兩人商量每月抽10元錢,買貼花當儲蓄,一年可存一百多元,用來添置較大件的物品。
兩人結婚了許多年也没有電視機。正好有個機會,張先生在福州的大學同學可以買到外匯券購買日立牌電視機,需要三千多元,但兩人手頭合計也只有一千多元,買電視機的錢還差一大半的缺口。我思前想後,便去找龍岩拖拉機廠工作的萬裏叔叔。我忑忐不安開口向萬裏叔叔借錢,叔叔很慷慨,二話不説,從衣櫃裏拿了1500元給我,讓我非常感激。當時,這筆借款算是一筆很大的負債,若干年後才還清。
現在回想那段經歷,感慨萬千。那時候,我也才二十出頭,自己在龍岩城,爲了張先生的工作調動,爲了有一個小家,非常努力,短時間内,解决了夫妻分居兩地的困難,同時,也把小家庭在龍岩安頓下來。
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故事。我們這些來自農村的人,父母没有能力給予支持,事業家庭全靠自己去奮鬥。有辛酸苦楚,有眼泪委屈……但年輕時歷經了這個過程,學到了許多學校學不到的東西,適應社會的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可謂受益匪淺。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