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四、育兒苦樂

  産假結束,初爲人母的我,自己帶着三個半月大的女兒回龍岩上班。張先生剛調入新單位不久,經常出差,我既要上班又要照顧哺乳期的小嬰兒,那段時期的生活特别艱難。日子雖難,但看到襁褓中的小寶貝一天天變化,陪伴着她慢慢長大,也有許多收穫和快樂。

  1. 育兒艱辛

  回到龍岩,没有大人幫手,上班時間我便把女兒寄放在廠裏的托兒所。托兒所有兩個阿姨,照看着廠裏十幾個大大小小的孩子,我女兒是最小的一個,阿姨基本上把她放在小床上躺。托兒所與廠部辦公大樓隔着一個通道,孩子的哭聲稍大一點即可聽到。女兒的哭聲常常擾得我上班心神不定,我會借着一天一小時的法定哺乳時間去看小寶貝。

  上班時間還好,孩子放托兒所有人照看着,下班後就更難了。張先生經常出差,家裏没有一個幫手,我去哪裏都孩子不離身,在家就把她放在小床上,一邊做家務一邊照看着。我住的宿舍只有一間一厨,没有衛生間,没有洗刷池,統一使用廠裏公共澡堂、公共衛生間、公共水池,洗洗刷刷都要離開家裏。孩子那麽小放在家裏不放心,常常盼着左右鄰居伸手援助,太常態化麻煩别人,心裏過意不去,總感覺不方便,一些家務就等孩子睡着了再來做。有時候,哄孩子睡覺,孩子還未睡,自己先睡着了。半夜醒來睡意朦朧,强忍着爬起來,繼續未完成的家務活。有時夜深人静,還在公共水池洗洗刷刷,廠裏不知情的同事説我好奇怪,不知道爲什麽經常三更半夜還在公共水池洗東西。

  最難的是去公共澡堂洗澡,因去遲了會没有熱水。每天晩上都好希望有人能幫我照看一會兒孩子,讓我能抽身去一下澡堂。有一次張先生的同學鐘閩柱先生到龍岩出差,晚上來看我們。正巧張先生又出差了,我看到他如獲救星,急忙把孩子塞給他,抓緊冲去澡堂,這件事過去了三十幾年,至今印象深刻。

  若是遇到孩子生病,就更慘了。孩子半夜發高燒,自己一個人抱着孩子,走路去醫院掛急診。那時候還没有出租車,下半夜也叫不到人力三輪車。那時候的我日子過得好艱難,特别渴望有人伸手幫我一把。暑假,小妹利蘭到龍岩來幫忙了一個多月,至今記憶深刻。

  由於哺乳期没有得到很好的營養和休息,身體嚴重透支,孩子在七八個月的時候,我那引以爲豪的秀發開始大把大把地脱落,自己也感到心身俱疲,孩子九個月便斷奶了。後經家裏商量,想把孩子送回永定,讓家裏幫帶。

  趁國慶假期,夫妻倆把小孩送回永定婆家。没想到的是我們還未離開,小孩就生病泄肚子。去永定縣醫院看,吃了藥没有好轉,醫生也給不出一個説法,只好又帶回龍岩地區醫院就醫,連夜掛兒科急診。龍岩的醫生才明確告知孩子是“秋泄”,已處於脱水狀態。九個月大的寶貝,第一次被掛吊瓶,實習護士幾次嘗試插頭皮針,均未成功,孩子疼得嗷嗷大哭,張先生也抱着她哭。第一次見張先生落泪,我突然變得鎮定,强烈要求换有經驗的護士,才插準針頭。爲了讓小寶貝更舒適,張先生抱着她,在急診床上整整跪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晚上又接着繼續,脱水狀態才好轉。

  春節回家,節後再次把孩子留在永定家裏帶。那時,大妹輝燕在托兒所當老師,她上班時順便把小侄女也一起帶去,回到家里人手多,帶孩子也就没那麽難了。

  孩子送回了永定,心裏又捨不得。那時每周只有一個休息日,交通也不便,我只能一個月回去看一趟孩子。每次回去,看到孩子對我的陌生感,就抱着她哭,婆婆見狀難以理解。或許是獨生子女政策,讓我們只有一個孩子,對孩子的關注度更高,與孩子分離的煎熬焦慮感也特别强烈。而婆婆那代人有許多孩子,生活又困難,或許他們對每個孩子的情感依戀没有那麽深。

  第二年的春節,女兒兩周歲了,我們又把她帶回龍岩,寄放廠裏的托兒所。1991年9月,女兒三周歲半,上了龍岩市直機關幼兒園。同年,張先生也分到了一套龍岩市政府的宿舍。

  這套房子在市政府的蜈蚣山宿舍5號樓404室,有兩房兩廳一厨一衛一陽台,我們於1992年入住。住房面積大了許多,且功能齊全,讓我感覺自己真正有了一個像樣的家,心情也變得舒暢。美中不足的是房子距離夫妻倆的單位、女兒就讀的學校以及女兒打球的體育館都比較遠,我騎單車去水泵廠上班只能早出晚歸。

  張先生單位龍岩地區土地局的辦公地點,在行署機關大院内,與女兒就讀的龍岩地直機關幼兒園和松濤小學正好對門,只要張先生没有出差,他會負責孩子的接送。若張先生出差,我就辛苦了,除了上學正常接送,還要接送女兒去體育館打球,來來回回的距離都不近,騎着自行車一直奔波在路上。

  南方雨水多,遇到下雨,濕漉漉的穿着雨衣,又冷又濕又餓……回家方向一路上坡,半踩半推着自行車,女兒坐在後座上喊:“媽媽加油,運動員加油……”“老天在加水,媽媽的油加不上了”“媽媽没油了”……這是母女倆的常態對話。

  有時候夫妻倆上班忙不過來,就叫滿姨接管小孩。滿姨一家住在林業局宿舍,離學校和體育館都近,女兒小時候,滿姨姨丈一家幫了許多忙。女兒在姨婆家特别乖,她説,在姨婆家喫飯要快快的,要不然到了後面就會没有菜。滿姨姨丈是我和張先生的大媒人,他們一家來到龍岩後,是我和張先生的依靠,對我們幫助很大。

  自己一手帶孩子,偶爾會出一些意外。有一次,張先生出差了,下午放學時,我去接孩子。學校没找到,以爲她自己走路去體育館打球了,結果體育館又没有,到姨婆家也没找着,除了這幾個地點,女兒没有其他地方可去了。我心裏開始發慌,讓姨婆全家出動,到小學和體育館的周邊尋找。

  尋找孩子那種驚恐焦慮無助的感覺,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感同身受。我嚇得臉色蒼白,雙腿發軟,腦子一片混亂,想到的全是不好的劇本,心裏填滿了後悔與自責。放學時間,校門口人來人往,我逢到熟人就問,到校門口的中山公園,學校至體育館的路上,體育館邊上的龍岩一中操場以及周邊,凡是女兒有去玩過的地方均看了幾遍。越找心裏越虚越慌,路上深一脚淺一脚,跌跌撞撞,找了兩三個小時。萬般無奈之下,心裏默默祈禱,或許女兒突發奇想自己走路回家了,只好先回家看看。

  我扶着樓梯爬上四樓,果真看見女兒背着書包坐在家門口的樓梯上。我上前抱着她就哭,嚇得她也跟着哭。我問她:“放學後應該去打球,你怎麽就自己回家了?”她説,没看到媽媽來接,就自己走路回家,到了家才知道媽媽没在家,進不了家門。當時,她才六歲,没説清楚的事情,她還理解不了。因學校離家有點遠,路况不是很好,平時都是用自行車接送,從未讓她自己單獨走過這條回家的路。那天,放學後,因我未及時接她,没想到她直接走路回家了。雖然是一件偶然的意外事件,却讓我深感一個人帶孩子的後怕。

  女兒小時候有兩次受傷,也讓我膽戰心驚,心疼不已。一次是張先生接孩子,那時,還是騎自行車,用竹篾做的小椅子,架在自行車前面的三角架上讓女兒坐。孩子慢慢長大,脚够得着前輪了,我們却没注意到。三歲多點,有一天,不知怎麽把左脚卷進了車輪裏,脚面刮掉一大塊皮,傷得很重,流了好多血,當即送龍岩地區醫院。外科主任張永良醫生,下班了從家裏趕回病房,親自接診。張醫生細心地消毒清理創面,女兒疼得嚎啕大哭,爸爸也心疼得直抹眼泪,還好傷口處理得好,脚面未留下大疤痕。

  另一次,是女兒六歲那年,有一天去上學,剛出家門,下台階踩空,背着書包,從樓梯上滚了下去。當時,臉部受傷觸目驚心,筆直挺拔的鼻梁腫到變型,醫院X光顯示,磕斷了鼻梁骨。還好康復後,未留下任何疤痕及後遺症,三十年過去了,回想還心有餘悸。

  還有一件事情也讓我無法忘記。女兒三歲那年,想給女兒驅蟲,買了兒童驅蟲藥“安樂士”。這個粉色藥片帶點甜,有糖果的香味。還未給女兒吃,却發現一盒整版六粒已經空了,我看到一下就蒙了,腦子一片空白。一天只能吃兩粒的打蟲藥,估計被女兒當糖果,一盒六粒藥片,三天的藥量一次被她吃完了。那天張先生又出差了,我當時緊張害怕,也不知道會出現什麽後果,諮詢醫生,醫生交待注意觀察,有异常情况要及時就診。後在家觀察了一天,還好没發生什麽事情。

  這些經歷記憶猶新,每個小故事都讓我教訓深刻。夫妻倆獨自養育孩子很不容易,初爲人母,帶孩子没有經驗,又没有大人幫手,難免會有差錯。那時年輕,自己心理也未成熟,猶如大孩子帶着小小孩子,孩子慢慢長大,自己也與孩子一同成長。

  2. 樂伴女兒

  我們自己一手帶大女兒操勞辛苦,但陪伴女兒成長也有許多天倫之樂。

  女兒小時候,我工作之餘的時間和精力全部投入到家庭中。每天晨曦微露就早早起床,去菜市場買菜,有時屠宰師傅的猪肉剛擺出來,還帶着微熱,我就買回家做肉餅,趕女兒6:50分的早餐。女兒説,早餐吃好吃飽了,上午第三四節課才不會頭暈不會餓。女兒上學讀書,課後打球,需要精力和體力,家裏的伙食顯得尤爲重要。

  平日裏,只要爸爸未出差,一定風雨無阻準點接送。從騎自行車摩托車,到開汽車,女兒坐在在副駕駛室吃早餐的情景,成爲鄰里的美談。女兒的房間至今還擺着兩張小書桌,一張是女兒的,另一張是我的。女兒晚自習,我也坐在旁邊讀書,讀自己的書,也讀女兒的書。女兒的課本,我必先預讀一遍,尤其是數學,到後來的物理化學,温故知識兼輔導女兒作業。

  女兒活潑可愛。放學回家,小鳥依人,嘰嘰喳喳。每天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晩餐時光,更是她分享一天見聞的好時機:班上男同學誰跟誰又打架了,誰上課又講話了,老師又用粉筆頭扔了誰,甚至她好朋友的爸媽又吵架了……這些都是女兒飯桌上的談資,童言無忌,常常讓我們忍俊不禁。在家裏,爸爸和女兒凑在一起就是兩個開心果,爸爸在女兒面前,開心起來手舞足蹈,也像孩子一樣頑皮逗樂……

  孩子的判逆期,也一樣讓人操心。我們的認知也無法超脱世俗,一樣擔心女兒會早戀。同事傳授經驗説,一定要嚴控課後時間,男孩防遊戲,女孩防早戀。爲此,女兒中學六年,我們一直堅持接送。

  夫妻倆私下交流最多的就是關於女兒的話題。對女兒的教育是媽媽唱黑臉,爸爸唱紅臉。媽媽講原則立規矩,强調家規,對女兒要求嚴格,説一不二。而爸爸寬鬆寵愛,對女兒有求必應,凡事給予滿足。但是,有一點爸爸做得很好的是,每當媽媽在教育女兒的時候,爸爸會在邊上認真傾聽,從不當作女兒的面唱反調。有時候遇到媽媽説的話,爸爸認爲不妥當,也不會當面拆台,他聽不下去就悄悄走開。常常是事情過後,爸爸才兩邊做工作,一方面,讓女兒明白媽媽批評她的緣由道理,搞清楚問題出在哪裏。另一面,私下寬慰安撫媽媽,也會指出媽媽的不足之處。總之,幾十年來,爸爸就是家裏的“潤滑劑”,每當母女倆鬧意見時,爸爸是最合格的調解員,是家裏做思想工作的高手,没有他解不開的疙瘩。

  女兒打乒乓球,我們付出了許多時間和精力,也帶來了太多的快樂和驚喜。從幼兒園中班開始,去體育館接送、等候女兒,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風雨無阻,没有雙休節假日。去福建省體工隊的那一年,夫妻倆也常常奔波在路上,那時還没有高速公路,去福州走國省道要行車八個小時以上,每跑一趟,勞累辛苦好幾天。女兒去外地參加比賽,教練帶的隊員多,年紀小,家長也要陪同前往。

  陪伴女兒參加乒乓球比賽,許多經歷至今記憶猶新。觀摩福建省少兒乒乓球比賽,特别精彩刺激。參賽選手有各地市的,也有福建省體工大隊、福建省少體校的專業隊員,匯集了全省乒乓界最優秀的教練和最拔尖的少兒選手。那種大型比賽場面,對於基層小選手會有很大的心理壓力,許多小朋友的水平,因怯場無法正常發揮。女兒的表現却不一般,壓力越大越緊張,反而沉着冷静打得越興奮,越超常發揮,每每會有意外的驚喜和收穫。

  因爲乒乓球,我們和福建省體工大隊乒乓球女隊主教練涂劍凌及厦門大學乒乓球隊領隊、厦門大學中醫學院的錢教授成爲了好朋友;我們家與張建芳教練一家更是關係密切,感情深厚,也很感激張建芳和黄東如夫妻倆長期對雯婧的培養和教育;還有龍岩少體校乒乓女隊那些可愛的小姑娘以及她們的家長也結下深厚的情誼。這些似友情似親情的友誼,給我們的家庭帶來了許多温暖。

  一次全家旅行的趣事。那些年,由於女兒打乒乓球佔用了節假日,我們一家從未有過外出旅行。2005年7月,正值女兒高二年級的暑假,女兒與爸爸商量,想一家人一起去深圳廣州香港澳門自由行。第一次全家一起旅行,會有許多期待和憧憬,當然,旅途有多少快樂驚喜也就有多少辛苦疲憊。我擔心路途勞累,父女倆滋生的小情緒會破壞遊玩的心情。出發前要求爸爸和女兒寫保證書,確保這次旅行,一家人高高興興去,快快樂樂玩,開開心心回。女兒很樂意,親自執筆寫下了保證書,保证倆人旅途中累了餓了不生氣,不亂發脾氣。寫好給我檢查合格後,讓爸爸簽字,並放在我的背包裏。我説,如有違反,就拿出來讀。由於事前有約定,旅行過程没有發生不愉快之事。

  在廣州,我們帶女兒去了廣州長隆動物園、白雲山,夜游珠江……去深圳,帶女兒去了世界之窗、歡樂谷……去香港澳門重點是看高校,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澳門大學、澳門理工大學等,爲女兒高考作些瞭解和準備。也游了香港會展中心、維多利亞港、海洋公園、迪士尼樂園等。去澳門見了在駐澳部隊服役的堂弟王錦標,得到錦標的熱情款待。

  這次旅行特别開心快樂,留下許多美好的記憶,而背着保證書去旅行的故事也成了家人口中的趣事。

  回想陪伴女兒成長的點點滴滴,有説不完道不盡的開心小故事,這些都是洋溢在我們家平日裏的小幸福,是女兒帶給爸媽的小確幸。孩子是快樂的源泉,陪伴孩子一起成長有許多期待和美好。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