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五、尊老敬老

  2010年5月,女兒雯婧回國探親。有一天她陪爺爺玩,把手搭在爺爺的背後,猛然發現老人的呼吸有异樣,她回加拿大之前,交待我們要帶爺爺去體檢。

  我們隨後將爺爺帶到龍岩市第一醫院接受全面檢查,發現他的右心室門上掛着一個類似果凍一樣的粘液瘤。這種粘液瘤是良性的,但如果掉下來堵了動脈血管就有生命危險,必須心臟手術摘除。這個手術難度相當大,需讓心臟跳動暫停幾分鐘進行。張先生首先找到龍岩市第一醫院的胸外科專家院長林連鳳諮詢,林院長建議請他的導師廖崇先手術。

  原福建省協和醫院的廖崇先副院長是我國心内科知名專家,他是永定人,又是福州秋娥表姑的同學朋友。我通過秋娥表姑聯繫上了廖崇先,他當時還在美國,我們等待了近一個月他才回國,我和張先生一起去厦門中山醫院接他到龍岩。同時,龍岩市第一醫院心内科和胸外科也爲我公公作好術前準備,第二天上午手術如期進行。

  這個手術風險大,手術台上的成活率只有百分之五十,我夫妻倆擔當着很大的壓力。公公進了手術室,我也回家默默地爲他的手術情况作最好和最壞的兩手準備,希望一切如願。上蒼保佑,手術相當成功,術後公公蘇醒了。廖崇先不愧是心内科的知名專家,手術極其嚴謹細緻,當時,他也是七十多歲的老人,就連簡單的胸腔縫合,還自己親自動手。看了他縫合傷口上的針眼,讓我想起了綉花人的手藝。而隔壁病床是别的醫生做的,同樣的手術,胸前的縫合傷口似一條張牙舞爪的大蜈蚣,兩者對比有着天壤之别。

  公公在ICU 病房待了一個星期後,轉入胸外科普通病房,後又轉呼吸科普通病房,需要親人二十四小時護理,他要求高,不接受護工。張先生組織召開家庭會議,提出兄弟姐妹輪流值班護理,公公還要求每班需安排兩個人。張先生兄弟姐妹五個,加上配偶共十人,真正排班的人也就是姑子三對夫婦和小叔子,尤其三個小姑丈,相當得力,陪護异常辛苦。

  大哥張先生是主心骨總指揮,他工作忙,父親的心臟手術治療康復也讓他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壓力。那段時間他時常感冒生病,大家體量大哥,擔心他到呼吸科陪護時間長了容易被感染,只有關鍵時刻才讓他來醫院。

  我負責病號飯和公公的心理疏導。公公要少吃多餐,一天送五頓飯菜和點心,我既要正常上班,又要煮送公公的病號餐,每天騎着摩托車,穿梭於菜市場、單位、家裏和醫院之間。公公原本身體很好,突然出現這種狀况,接受不了生病的現實,常常情緒低落,不太認真配合康復治療。公公又很有個性,家裏唯有我尚能與他溝通交流。每當他情緒波動,我要去醫院做心理輔導,安撫勸解,開導寬慰,常常一聊就是兩個小時。公公在醫院住了三個月,我忙得焦頭爛額,异常辛苦。我有個好閨蜜瞭解到這種情况,很直白地勸説道:“碧雲,你也這個年紀了,要注意自己。畢竟是你的公公,對你没有養育之恩,你没必要這樣付出。”我答道:“雖然是公公,但我也是叫他爸爸,不忍心甩手……”

  公公住院三個月,兒女們被搞得身心俱疲,陪護人員睡簡易床,小妹利蘭的腰錐都出了問題。公公出院後,需要在龍岩康復治療。由於我家住的是九十年代的集資房,没有電梯,公公出院後無法走樓梯,而利蘭家是電梯房,公公便由利蘭夫妻倆照顧,婆婆也從永定上來幫忙。在龍岩調理三個月後,公公一直鬧着要回永定老家,我們拗不過他,只好順從他回永定調養。

  這種心臟手術會影響患者的心肺功能,術後的康復需要有堅定的信念和頑强的意志力。公公長期抽煙還患了慢阻肺,肺功能本來就差,加上心臟手術,雪上加霜,他的康復之路更是异常艱難。廖崇先是公公的中學同學,他也指導公公康復事項,如多講話,唱歌等有利於擴展心肺功能。公公不太配合,情緒不穩定,反復糾結“自己身體如此好,爲什麽會這樣?”我做了許多思想工作,遺憾的是終究没能解開老人的心結。我們也買了美國進口的百帕牌呼吸機和制氧機,還去永定縣醫院購買氧氣瓶,輔助他康復治療。終因其康復訓練主動性不足,一年半後,心肺自然衰竭離去。

  事情過去若干年後,回看公公在患有慢阻肺的情况下,動這場手術是否值得,也是難以斷定。作爲子女的出發點是好的,希望把威脅老人生命的“炸彈”排除,讓他健康長壽。但我們没有經驗,低估了老人康復訓練的難度,術後的最終結果没有達到我們預期的目的和效果。如果没有手術,或許也能延續生命一年半載,甚至更長的時間,老人最後的日子也更有生活質量。但人生的過程没有預演,不能重來。事情過去了,討論對錯與否已没有意義,我們應該看到的是子女對老人的一片孝心以及關鍵時刻兄弟姊妹之間的凝聚力和執行力。

  話説張家必然會想起張先生的外公外婆一家以及春英細姨恵蘭滿姨他們。外公外婆一家對張家給予了太多的扶持和關照,張先生説,外婆家的恩情永生難忘。

  張先生的外公外婆家在永定縣城南門小路上黄屋,當時家裏有外公黄漢先,外婆鄭細荀、大舅黄文焕、舅媽盧麗蓮、表弟黄波、表妹黄文。外公是一位老實善良的農民,也是一個搞農業生産的行家裏手;大舅是永定一中有名的化學教師。

  聽張先生説,過去張家孩子多,生産隊分配的口糧不足,家裏窮,生活困難,一日三餐無法填飽肚子,尤其是每年一到度饑荒的時節,主要靠外公外婆家接濟糧食。外公外婆疼愛女兒,大舅舅媽也很熱心幫助有困難的妹妹,很愛外甥外甥女,對張家關愛有加。外婆家生産隊分配的口糧富足,加上大舅每月有工資收入,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伙食也好。張家兄弟姐妹常去外婆家喫飯,飽飽口福,每逢節日外公外婆有一點好吃的都要給孩子們留一些。

  張先生出生在外婆家,小時候也在外公外婆家長大。我婆婆出嫁後,她和孩子們的户籍還留在外公外婆家,歸屬外公外婆所在的生産隊分口糧挣工分,直到張先生上小學後才遷到張家户籍所在生産隊。據説,張家七十年代蓋房子,外公天天來幫忙干活,一把嶄新的鋤頭,到新房建成,只剩下小半截,足以見证外公付出的辛勞和汗水。張先生小時候在外公外婆家也倍受寵愛,他與外公外婆和舅舅舅媽一家的感情特别深厚。

  我嫁到張家後,也與外公外婆家走得很親近,舅舅舅媽喜歡我,我們與表弟黄波和表妹黄文的關係勝似親兄弟姐妹。張家有事需要幫忙,一個電話表弟黄波就上門免費服務;雯婧高一暑假回永定找黄文表姑補習英語,黄文表姑的開導啓發對雯婧高中階段的學習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我們有條件有能力之時,對外公外婆家的事也很上心,舅舅舅媽很信任我們。有一件事讓我記憶深刻,舅媽晚年有基礎病,有一次我回永定,在沿河路偶遇舅媽,兩人隨聊得知舅媽的眼睛近期看東西似乎有飛蚊的感覺。我意識到舅媽的眼晴問題不尋常,回到家裏便與張先生商量,隨即帶舅媽上龍岩,到龍岩第一醫院找眼科專家檢查治療。後來,我夫妻倆又一起送舅媽去厦門眼科醫院找眼科專家進一步治療。幸好及時醫治,阻止了眼疾的進一步發展,保住了舅媽的視力。

  舅媽前兩年離開我們了。她離去的前兩天,住在龍岩第二醫院還與遠在加拿大的我隔空視頻聊天,老人還説到十幾年前我帶她去看眼晴的故事,那天兩人聊得甚歡。没想到我與舅媽的再見竟成了永别,人生事事無常,想到與舅媽的最後一别不禁潸然落泪。

  我們對細姨、滿姨家也一樣,只要有需求,知道後都會盡力幫助他們解决實際困難。滿姨是我和張先生的介紹人,親上加親。雯婧還小的時候滿姨一家幫帶了許多,我們知恩感恩,凡是滿姨家的事就是自家的事情,必須盡力而爲之。婆婆娘家的親戚都温和善良,我與他們交往密切,親人們也給予了我許多愛和温暖。

  張家誠實善良,勤勞儉檏,團結友愛,愛老慈幼的家風,給我留下很好的印象。嫁到張家,我開始有了自己的家,生我養我長大的王家變成了娘家。我提醒自己要轉换角色,愛屋及烏,與張家親人和睦相處,融入張家。幾十年來,我與張先生一起努力,改善張家的生活環境,提高家人生活品質;在照顧關心長輩、幫扶弟妹搞好家庭建設等方面,也盡心盡力,並深感這樣的付出是應該的,也是值得的。令人欣慰的是,我的婆家人通情達理,弟妹他們認可大哥大嫂的付出,公婆及其他親人也給予了肯定,我在婆家收穫了愛心和親情!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