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三、客家婚禮

  年底,家裏就開始商量兩人的婚事。男方家希望在春節前把我娶進門,日子選在1986年1月31日。由於單位住房緊張,我一直住集體宿舍。向廠裏申請一個房間用來結婚,也未能如願。龍岩没有婚房,婚宴就不請了,僅給廠裏各個科室以及龍岩的親戚朋友同學送了花生糖果,以告知大家。

  永定客家女孩出嫁有許多風俗講究。男方家要根據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選擇良辰吉日,日子定下來了,告知女方家,叫“報日子”。雙方家長要協商,聘金多少,紅包幾個,猪頭猪肉、牛肉、鷄鴨、面綫米粉等等數量都要確定下來。聘金、紅包的金額及猪肉粉面等實物的斤數,尾數都要“9”,寓意兩位新人長長久久。結婚前一天,叫做“起嫁”,女方家要辦酒席,宴請親朋好友,辦酒席用的菜品全部要由男方負責。以前,男方家要宰一頭猪,按約定數量,猪頭猪肉等東西全部要準備好,貼上紅紙,和聘金紅包一起由男丁早早送到女方家,客家話叫做“開食”,這個“開”字是挑東西或送東西的意思。女方家要用男方送來的東西,辦“起嫁”酒席。近年來,這個風俗有所改革,一般都是折算成錢給女方家,叫做“納食”。

  “起嫁”這天,母親要到山上砍一枝生長翠緑、枝葉繁茂的油茶樹枝,枝干貼上紅紙,客家話叫做“青”;還要準備一對提燈;準備一對小公鷄小母鷄,即“種子鷄”。還要準備紅棗、花生做“新人棗”,用黑豆和糯米一起炒熟做新人豆。竹蔑籮框裏每層都放滿陪嫁的東西,有豆子、稻穀、新娘新郎的牙膏牙刷、毛巾、鞋子襪子、衣物,一對枕頭枕巾等生活用品,嫁妝多的有好幾擔陪嫁物品。嫁妝的多少取决於聘禮的多少和娘家的經濟狀况。這些陪嫁物品,母親都要提早準備。

  母親給我準備的嫁妝,最像樣的一件是一個格子布紋大皮箱,至今還保留着。關於聘禮,父母體諒我婆家困難,什麽條件都未提。母親對我公婆説:“你們也有難處,娶個媳婦不容易,聘禮由你們定,多少都行。”後來,婆家給了999元聘金,“納食”有五樣東西:猪肉49斤,牛肉49斤,鷄鴨合49斤,米粉49斤,面49斤。婆家給的聘禮數屬於大行大世(永定話,意思是按行情)。母親又考慮到婆家房子小,請客不方便,出嫁那天,去婆家喝喜酒的娘家人數减了又减,最後只去兩桌人。父母也未去,嫁女兒,父母親是不能去對方家喝喜酒的,這是永定客家人的傳統風俗。我的父母通情達理,婆家對遇到這麽好的親家,一家人都感慨感激。

  出嫁那天,新嫁娘出門也需擇時辰,送親隊伍吉時出門。時辰一到放鞭砲,新嫁娘出門。踏出大門門坎之時,家族裏子孫滿堂的好命婆婆會牽着,一邊出門,一邊講好話,什麽嫁過去子孫滿堂,榮華富貴之類的。新嫁娘出門時要放聲大哭,“哭嫁”有二層意寓,一是哭了娘家會更發,二是表示對娘家的不舍和感謝養育之恩。跨出大門後,父親隨即要爲女兒撑開雨傘,意寓爲女兒“避風擋雨”,免受邪氣困擾,也寓意開枝散葉。

  送親隊伍中,走在最前頭的童男拖“青”,就是把貼有紅紙的油茶枝拖在地上走。“青”寓意結親聯姻萬古長青,枝葉繁茂寓意子孫滿堂,家財興旺。其次是提燈的一對童男,“燈”寓意人丁興旺,兩盞燈是煤油燈,要保持24小時明亮。第三是挑“種子鷄”的男丁,一對“種子鷄”寓意有兒有女。隨後就是挑嫁妝的男丁及新娘伴娘,送嫁的男孩都是新嫁娘家族裏的親人,新嫁娘一路上都需打着雨傘。送親隊伍浩浩盪盪,常引路人駐足觀看。

  永定城關客家女孩出嫁是送親,把女兒送到婆家,新郎没有去新嫁娘家接親的習俗。我出嫁時鬧了個笑話,我工作所在地龍岩新羅區,屬“學佬人”(客家話指非客家的閩南人),那裏的風俗就是新郎必須親自到新娘家接親,我也曾被同事同學請去做過伴娘。我自認爲接親的習俗好,尊重女性,也體現了新娘的金貴。爲此,我對張先生説,我嫁給你提唯一條件,就是你必須親自到我家來接,否則我就不出門。他也不知道本地風俗,便滿口答應。

  出嫁那天,時辰到了,却不見新郎官的影子,報信的孩子又説接新娘的車子來了,已經等在三叉路口。當時没有私家車,婚車還是父親請的麵包車。我問母親説:“怎麽新郎没有來?我倆説好了的,他不來接,我就不嫁了。”母親説:“傻妹子,今天新郎是不能來我們家的,他不能看你出門。”到了車上,發現他在車上等我。他也説,家人有交待,新郎不能到新嫁娘家裏。

  話説“哭嫁”,客家姑娘出嫁出門時都必須哭。我的一個小伙伴出嫁出門時未哭,别人提醒説:“趕緊哭呀,哭了娘家會更發。”没想到她竟頂了一句説:“我娘家够發了。”她母親聽到抬手就給了一記耳光,她當場大哭。新嫁娘出嫁那天是人生中最大的一天,古時候,皇帝迎面相逢,都要下轎讓路。這一天新嫁娘的話是“信子口”(客家話,意爲很靈驗),説的話容易被應驗,所以,要特别謹慎小心。

  送親隊伍到了婆家門口,進門也講時辰。若是吉時未到,大家只能在外面等候。吉時一到,鞭砲響起,婆家接親。童男手上的“青”有男丁接去,扔在婆家屋頂上;一對燈被接走後,會放到新娘房的窗台上;其他嫁妝之類的也有男丁一一對接。最有意思的是新郎給新娘接雨傘,新娘始終打着雨傘,新郎要把雨傘接過去合起,讓新娘進門。當地有一種説法,如果接傘時,新郎不是去接傘柄,而是抓傘背上的傘頭,新娘娶進門後,就會聽新郎的話,服從新郎管教,但抓傘背頭是非常不禮貌,也是違背常理的。有些娘家人會事先教新娘,如果遇到這種情况,就把雨傘扔掉以示抗議。我小時候也真見過那麽傻的新郎,不接傘柄,而去抓傘背頭,新娘當衆狠狠地把雨傘甩入了稻田,新郎自取其辱,大煞風景。

  新娘進門有許多規矩,子孫滿堂的好命老婆婆邊講好話邊牽着新娘入門,同時新娘還要把隨身帶的花生、紅棗,從門外往裏,一路灑着進門,直至新房及喜床上。新娘一邊扔,孩子們看到會一邊跟着撿拾,客家話叫“撿新人棗”,寓意進門後,早生貴子,生活甜蜜,子孫滿堂。我小時候,看到新娘進門,也會和小伙伴一起去撿新人棗,分新人豆。小孩子入喜房,尤其是男孩子,爬到喜床撿棗子是好兆頭,主家很歡迎。

  新娘進了婆家門,由伴娘陪着要待在新娘房裏,酒席開宴纔可以出來上桌,新娘桌主要坐伴娘和娘家最親的人。酒桌位置的安排也講規矩,一般正廳左邊的上上位是婆婆的娘家位,其次才是新娘的娘家位,席間新郎新娘敬酒也是從上上位開始,以表示有上有下。酒席開桌上菜了,放鞭砲,示意開席了,未到的客人一般就不會來了,酒席結束也有鞭砲明示。

  酒席過後,會安排在正廳抓“種子鷄”。把鷄籠用紅紙蓋住,讓新娘手伸進去隨意抓,抓出小公鷄意寓新娘會先生兒子,反之則是女兒,聰明的新娘會悄悄摸鷄冠,抓出小公鷄,討得滿堂歡喜。左右鄰居的孩子們,除了新娘進門之時撿“新人棗”,酒席過後還會到新娘房來討要“新人豆”。

  新娘的娘家人酒席之後準備回去時,會去新房與新娘告别。此時,新娘要放聲大哭,這個哭聲寓意對娘家人的不舍和對娘家的感恩。新娘的娘家人伴着鞭砲聲和新娘的哭聲,在一片告别聲中離去。

  洞房花燭夜,婆婆會炖一只母鷄和許多鷄蛋,一大盆送入洞房,請新郎新娘一同吃。鷄蛋也有講究,必須是圓圓的水煮蛋,而且要同一只母鷄同一窩下的蛋,寓意子孫滿堂,圓滿幸福。我的洞房花燭夜,婆婆也滿心歡喜地給我倆端來了清炖好的整只母鷄和一窩鷄蛋,清香四溢。當然,只能象徵性地吃一些。吃過這盆鷄,身份就徹底轉變了,從一個姑娘變成了别人家的媳婦。

  我們這一代人的婚姻,許多人仍然是“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那時候的我們,普遍思想單純保守,在校期間,男女同學不講話,懂得談戀愛的人也不多。參加工作了,年輕懵懂,心中也没有一杆秤,不知道要找什麽樣的人才適合自己,父母的引導會起關鍵作用。父母是過來人,有生活閲歷,會從各方面去綜合分析,評估對方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而年輕人面對婚姻大事,自己擦亮眼睛的同時,也適當參考大人的意見。

  當時我和張先生戀愛,在單位反響也很大,我的許多年長同事都很不理解。她們説同單位那麽多又帥又優秀的男孩不找,偏偏要找一個地質隊的人,分居兩地的苦頭有得吃。當時年輕,還不懂生活的難處,更不知道分居兩地的苦頭是什麽。

  我的婚姻最要感激父母。是父母的堅持與鼓勵,讓兩人順順地走在了一起。我的母親眼光獨特,關鍵時刻力排衆議,堅信自己的感覺,成全了我和張先生的姻緣。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