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又是一次機緣巧合讓我正式調入了龍岩市交通局,這也爲我後來能成爲正式公務員創造了條件。
1. 借調車購辦
我剛到龍岩路橋公司時,曾被借調到龍岩市交通局人事科,有幸得到人事科馮樹卿科長的賞識。巧合的是馮科長有一位鄰居是我龍岩水泵廠的同事,馮科長找她詳細瞭解了我在龍岩水泵廠的表現情况。據説,我的那位原同事給予了我很高的評價。後來龍岩市交通局車輛購置附加費征收管理辦公室(簡稱龍岩市交通局車購辦)需要增加一名工作人員,馮科長極力推薦了我。當時龍岩市交通局車購辦劉春主任對我並不熟悉,協商之下,暫先借調試用三個月。
1996年的元旦過後,我便到龍岩市交通局車購辦報到。上班的第一天,劉主任把我帶到檔案室,給我布置了整理檔案的工作任務,並要求我利用工作閒暇,在三個月内,把全部檔案整理一遍,包括清點總數,汽車、農用車、摩托車分門别類清點歸納,按車購費繳費憑证號碼排序標識上架。
我接到任務,全力以赴。每天抓緊一切可利用的時間,加班加點奮戰在檔案室。期間福建機電學校百年校慶,我們企01班同學畢業十二週年聚會,我也未前往參加,留下小小的遺憾。我在檔案室默默地猛幹了一個多月,提前完成了劉主任布置的任務,並把檔案室堆放的會計核算憑证,也梳理了一遍。在給劉主任的工作報告中,我除了按要求分門别類詳細列出了車輛檔案清單,最後還提出了檔案管理以及會計核算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得到劉春主任的高度認可。我在檔案室工作不到三個月,劉主任通過輪崗方式,把我從檔案室調到了車購費征收大廳。
龍岩市交通局車購費征收大廳共有兩個對外窗口,負責新車征費和二手車過户變更業務。新車征費是關鍵業務窗口,由三個崗位組成,即審核崗、復核打证開票崗、收款崗。審核崗把控每輛車的征費標準,責任很大。二道崗對一道崗就是起復核、監督、牽制的作用。我負責二道崗兼車購費征收會計核算工作,我的搭檔王海軍是審核崗的把關人,他是上杭客家人,爲人熱情,誠實忠厚,責任心强,原則性强,工作認真細緻,這也减輕了我的工作壓力。
當時,我們辦公室共有六個同事,除劉春主任和王海軍是正式人員,其他幾位是龍岩市交通局下屬單位借調或者臨時人員。我借調到征收大廳,工作更忙了。日常要應對窗口的收費業務,當時審核開票已經使用電腦操作,而收款還是現金收付,由工商銀行委派工作人員到我們大廳窗口現場辦公。每天下午提早半小時結賬後,要核對當日的征收賬款,做到证、票、款相符,同時整理收集好會計核算資料。窗口業務繁忙,爲車主服務必須主動熱情,白天事務處理不完,晚上回到辦公室加班加點接着干。我經手的業務處理得井井有條,我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劉春主任的高度認可。
2. 正式調入車購辦
借調車購辦半年後,劉主任私下找我談話。我們聊了辦公室的工作及人員安排,同時也談到了我個人的編制問題。劉主任告知説,我們辦公室還有一個空缺編制,只要我願意,她會幫我正式調入。這個消息對我來説太意外了,説實在的之前從路橋公司借調到車購辦,我並不知道這個部門編制未滿。我來到車購辦除了做好工作,没有其他更多的想法。
車購辦窗口工作雖然辛苦,但正式人員是交通部全額撥款的事業編制,參照公務員管理,工作穩定福利好。劉主任説:“這個空缺編制,太多人夢寐以求,想通過關係調入。這些年之所以一直空着,主要是嚴格把關,希望能選調一位能勝任窗口工作的合適人選,你很適合這個崗位。”在劉主任的關心幫助下,我於1996年9月從龍岩路橋公司調入龍岩市交通局車購辦,成爲一名正式車購費征管人員。
龍岩市交通局車購辦負責全市汽車以及新羅區農用車摩托車車購費的征收,同時,負責對下屬各縣(市)交通局車購辦征收業務的指導。當時,各縣(市)車購辦僅負責轄區内農用車摩托車車購費的征收。那時的百姓開始手中有錢,龍岩的摩托車、家庭汽車悄然興起,來繳納車購費的車輛很多,我們龍岩市交通局車購辦的業務量特别大。
每逢節假日前後的繳費高峰期,交通大樓一樓大廳,天天人山人海。等候繳納車購費的人群排隊至大樓外的通道上,保安協助維持秩序,劉春主任手工發放號碼,常常喊破嗓子。而我們幾個前台工作人員,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加速辦理,以减少車主的等候時間,减輕大廳的排隊壓力。我們爲方便車主延時下班,加班加點是常態。車購辦全是年輕人,大家鬥志滿滿,再忙也不累。
我們三個正式人員,除了負責日常業務,還要不定期到各縣(市)巡查,檢查指導基層的征費工作,組織開展上路稽查。那些年,福建省車購費征管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福建省交通廳車購辦每年不定期地開展業務培訓;從各地市抽調業務骨幹,組織全省車購費征管工作大檢查,促進車購費征管業務的規範,提高基層征管水平。作爲業務骨幹,參加省級跨區域檢查工作,是很好的學習交流的機會,我跟隨劉主任,代表省級檢查組,去過許多地市,讓我擴大了視野,也提昇了業務能力。
在龍岩市交通局車購辦工作期間,讓我最糾結的一項工作,是到基層組織開展上路稽查。九十年代中末期,摩托車基本上已普及各家各户。按規定,兩輪以上摩托車需要繳納車購費後,到交警部門上牌照。但鄉村百姓買一輛摩托車實屬不易,掛牌還需要繳納車購費、養路費、交警牌照費用等,又要一筆不小的開銷,許多人的車子就不掛牌了。爲了堵住這塊費源漏洞,我們車購辦每年要不定期,抽調各縣(市)車購辦骨幹力量,到基層上路執法檢查。
車購費征管正式人員有“交通行政執法证”,具備上路稽查執法資格。我們上路征收車購費的同時,縣交通局運管部門的養路費也委托我們一並征收。到鄉村路上執法檢查,面對的都是農村百姓,這對我是一種情感上的挑戰。每當我看到被攔下的車主,臉上無奈焦急的表情,我的心情异常糾結復雜。一方面公務在身,另一方面又很同情車主,對他們征費於心不忍。我自己長自農村,知道農村人賺錢不易,生活較難。我們雖然收幾百元,但對於他們或許要變賣不少的農産品,才有這個錢,在主觀上我是很不情願收他們的辛苦錢。所以,上路稽查,我時常會有意無意地躲在後面,站得遠遠的,不直接去攔截面對車主。
我們辦公室是個積極向上,正能量滿滿的的集體。在劉春主任帶領下,工作氛圍很好,同事關係融洽。工作上大家團結協作,互幫互助,熱心爲顧客服務,曾得到車輛經銷商及廣大車主的好評。從事窗口服務工作,只要辦事認真,細緻周到,主動熱情爲車主排憂解難,個人工作很容易被認可與肯定。一個人能被他人所需要,用自己的愛心幫助他人,也是個人價值的體現。我很喜愛這項工作,也很喜歡這個暖意融融的集體。
3. 税費改革
1998年朱镕基總理上任後,國務院提出的“五項”改革之一重點就是税費改革。中央政府决定讓車輛購置附加費改革先行先試,車購費便成了税費改革的領頭羊。
1999年車輛購置附加費改革工作開始進入議程。首先是凍結車購費征管人員的編制,空缺編制不再進人,現有在職人員不得提拔任用。2000年10月22日,國務院頒佈《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輛購置税暫行條例》,從2001年1月1日起開始向有關車輛征收車輛購置税,原有的車輛購置附加費取消。至此,由交通部門征收了十五年的車輛購置附加費,被國税部門的車輛購置税取代。隨之,又經歷了四年由交通部門代征的歷程,於2005年1月1日起移交國家税務局征收管理,車輛購置税正式成爲國税機關全面管理的又一主要税種。
税費改革涉及的人事問題也是個大事。它涉及到每個征管人員的切身利益,大家都很關心關注。1999年凍結車購費征管人員編制之後,福建省交通廳車購辦要求下屬市縣級車購費征管部門,逐級落實上報車購費在編在崗人員的占編情况。關於征管人員的去留問題,國税局部分接收,通過公務員考試擇優録取,餘下人員由交通部門分流安置。車購辦在編在崗又是公務員編制的人員免考試,直接過渡到國家税務局。我們辦公室三個人,劉春主任免考,我和王海軍屬於事業編制,需參加公務員過渡競争考試。
2000年上級通知我們開始備考,一直拖到2002年8月才開考。這場考試是全國性的統考,考試試卷及時間全國統一。福建省由省國税局和省人事廳聯合組織考試,全省在編在崗事業編制的車購費征管人員集中在福州統考。考試爲期一天,上午考《公務員行政能力測試》,下午考《税務基礎知識》。嚴格的考場制度不亞於高考,這是我生平經歷的第二次公平公正的考試競争。公務員過渡考試結束後,一切又風平浪静,我們的業務和人員仍歸屬於交通部門管理,替國税部門代征車輛購置税。車輛購置附加費改成車輛購置税,業務形式没有改變,征收標準也未變,改變的只是原來的車輛購置附加費繳費憑证,换成了車輛購置税繳税證明,征收款項從原來的上繳省交通廳,變爲就地匯繳國庫。
公務員過渡考試結束後,交通部一直未公佈成績,大家在忐忑不安的等待中,又過了兩年多的時間。2004年12月,考試成績終於放榜,在公佈考試成績的同時,切出了録取分數綫。福建省國税局接收名額全省僅66人,參加過渡考試近四百人,考試競争激烈。業務移交國税,大家都特别希望能跟着車購税走,成爲國税機關的一名公務員。特别幸運的是我和王海軍兩人都考中了,全省排名海軍第十名,我第十六名,成績不錯,劉主任很高興。我們仨搭檔了十年,工作關係和私人感情都很好,是龍岩市交通系統小有名氣的“鐵三角”,劉主任特别希望不要被拆散。事遂心願,大家都很欣慰。
車購税費改革從1999年啓動至2005年業務機構人員移交結束,歷經了漫長的七年時間。這項由交通征管了近二十年的車購費(税)業務要移交搬遷至税務局,有太多承前啓後,承上啓下的檢查匯報材料要寫。我除了正常上班應對每日繁忙的窗口工作,下班後,加班加點寫材料成了我生活的常態。那些年苦思冥想寫了不少東西,對我文字能力的提昇也有一定的幫助。
税費改革期間,車購費征管機構一直飄摇不定,職位晋昇機會被叫停,還要應對移交競争考試。接着又近三年時間,心神不定地等候考試成績的公佈……現在回想那個過程讓人很煎熬。但當時懷揣着夢想,希望自己能考入税務機關成爲一名公務員,心中滿滿的信心和期待支撑着不錯的心情來應對各種挑戰。親歷見证車購税費改革的全過程,這是人生一段獨特的經歷,給我留下了許多不一樣的回憶。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