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二、高中衝刺

  1978年秋季,我如願進入永定一中就讀高中。永定一中坐落於福建省龍岩市永定區美麗的鳳凰山麓,是一所百年老校,是永定最頂尖的高級中學。永定一中爲各行各業培養了無數的人才,包括許多有影響的科學家、政治家、企業家,爲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作出了積極的貢獻。我有機會進入永定一中學習,深感榮幸。

  1. 編入八班

  我們七八級的學生是恢復高考後,第一届通過中考成績録取的全縣優秀學生。這些學生除了部分接受過正規中學的初中教育外,有一大部分是來自於農村小學附設初中班,正如我的情况。

  永定一中針對來自全縣成績參差不齊的學生,進行教學模式改革。我們這個年級共有8個班,每個班近六十名學生。其中1-4班是快班,爲二年制;5-8班當時稱爲慢班,三年制。快班在高二學年結束,也就是1980年夏季,參加高考,未考上的同學繼續讀高三,與後面5-8班的同學一起參加下一年的中高考,因此我們這一届學生稱爲80、81届畢業生。

  5-8班的教學進度稍慢,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大部分學生來自於農村小學附設初中班,我被編進高一(8)班。全班有56位同學,班主任陳星耀老師,也是我們的數學任課老師。陳老師爲人和氣,温文爾雅,給8班同學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們8班有一部分同學初中就讀於永定一中,他們大多是機關單位職工子弟,外宿住家裏,熟悉永定一中的教學環境,也有更多的優越感。我們這些來自農村的學生,基本上是寄宿生,住永定一中的學生宿舍。

  永定一中有一個規模不小的學生生活區。記憶中,原生活區進門有一幢兩層樓房,一樓是學生食堂,二樓是大禮堂。食堂門口通道兩邊是成排的洗碗池,往下走幾個台階是一幢好大的兩層圍樓,東片區是男生宿舍,西片區是女生宿舍,南片區分别是男女生洗澡堂。中間是很大的天井,東西兩側各有一顆有點年頭的龍眼樹。

  記得當時我們班的女生宿舍在二樓,正好在西側那顆龍眼樹邊上。宿舍内的簡易架子床是兩層的統鋪,大家把各自的草席被褥鋪上并排一起睡,一個宿舍住十幾個人。

  我們每個星期天回家要從家裏背米和菜到學校。飯是家裏背來的米,用飯盒送到學生食堂蒸飯架上蒸,各人的鋁飯盒刻着名字,偶爾飯盒也會找不到,遇到這種情况就悲催了。所謂的菜就是家裏炒熟了的鹹菜干,一大口杯,要吃一個星期。以前來自農村的同學,家庭普遍較困難,有些人的鹹菜没什麽油。猪肉炒鹹菜干是上上等的菜肴,内宿同學極少有這等享受。

  母親擔心我營養不良,會在鹹菜干裏多放些油和燜爛了的黄荳,也會給我一些零花錢,偶爾可以改善伙食,花兩分錢買食堂都是湯的青菜。家庭更困難的學生,就没有零花錢買食堂的青菜了。那時正值青春期,一日三餐鹹菜配白米飯,上午第三四節課肚子就咕咕叫,有時餓得頭暈目眩心慌慌。那時大家都一樣,也就不覺得日子難熬。

  2. 沉迷小説

  來到永定一中,讓我開心的是在這裏能接受到良好的中學教育。語文、數學、物理、化學、英語等各科科任老師都是科班畢業的,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學校有標準的化學物理實驗室,還有圖書館。

  永定一中著名的劉文鋒老師,是我們班的化學科任老師。他來上課從不帶任何教案,手上就拿着幾支粉筆。劉老師講課形象生動,趣味横生,思路清晰,邏輯思維强,課堂教學時間安排恰到好處,從不拖課,給我留下極深刻的印象。雖然我的化學成績平平,但我還是特别喜歡上劉老師的課。

  我們這些來自農村小學附設初中班的學生,没有接受過正規初中教育。我在高一年級,總感覺自己的英語、物理、化學這三門學科基礎欠缺,學得比較吃力,特别不喜歡理化實驗課,去實驗室做實驗心裏緊張,影響了我的理化實驗操作能力。

  初到永定一中,我最喜歡去的地方是學校圖書館。第一次去圖書館,我驚呆了,裏面有那麽多的藏書,尤其是小説,讓我大開眼界。我隨即辦了一本借書证,開始借閲小説。

  生平第一次接觸小説,打開了我閲讀的視野,《林海雪原》《野火春風鬥古城》《格林童話選》《青春之歌》《紅樓夢》《簡愛》《基督山伯爵》……名著人物多,尤其外國名著的人名又很長,剛開始讀要翻來翻去看才知道誰是誰,但這並不影響我看小説的熱情,小説故事情節足以讓我魂牽夢縈。《青春之歌》林道静的事迹和愛情故事讓我如痴如醉,這是我最早涉及關於愛情描寫的小説,我看得天昏地闇,週末也帶回家,想辦法擠時間讀。

  有一次,母親炒菜叫我燒火,我邊燒火邊看小説。母親發現我在看《青春之歌》,非常生氣,一把奪過我手中的書本,差點扔進火爐中,嚇得我魂飛魄散。母親也曾讀過《青春之歌》,擔心我受到影響,過後母親對我説,你還小,不明白什麽是愛情,别浪費時間,以後不要看此類小説。那時的我確實還是個懵懂少女,不知道啥叫愛情,只是好奇而已。

  除了課餘時間看,有時上課也看。有一次上陳朱星老師的英語課,我把《格林童話選》放在書桌抽屉偷着看,陳老師反復提醒無果,最後忍無可忍,没收了我的小説。除了白天看,晚上也會想盡辦法看。睡前,宿舍熄燈了,用手電筒躲在被窩裏看或者站在路燈下面看……可以説高一年級,我的主要精力時間基本上耗費在小説上,小説中的人物故事搞得我天天暈頭暈腦,我的學習成績平平。

  3. 文理選擇成遺憾

  高二年級,一部分同學面臨高考的壓力,大家也面臨着文理科分班的選擇。看到身邊的同學都在發奮讀書,我似乎突然覺醒了,决心戒掉小説,認真讀書。

  正巧那一年,父親調到永定縣教師進修學校。我經常跑到父親單位去喫飯,並對父親説了學校寄宿伙食上的問題以及住集體宿舍的不方便。父親考慮到我讀書的實際情况,在布置房間時,把單間宿舍隔成兩半,同時,父親也把自己的辦公桌給我當書桌。與父親一起生活,我的營養狀况得到了改善,上課不頭暈了,注意力也容易集中;課餘時間讀書的環境和時間也得到了保障,我以全新的姿態開始發奮讀書。

  記得高二上學期的一次年段摸底考試,我的成績突然躍居班上排名第二,第一名是男生羅祥喜同學,這個成績讓我大爲振奮。接下來就是年段文理科分班,理科又分考大學和考中專的班級。我們那一届高中畢業生參加中高考還没有實行一條龍考試,報考大學與報考中專是分開的,選擇了報考中專就不能再報考大學,反之亦然。五班至八班的同學如果未去文科班的,大部分留下選擇報考中專。

  這是我人生十字路口的一次重大選擇。我的成績除了英語較差,語文、政治及數理化全面發展,尤其是我的數學好。當時我的數學科任闕亮清老師要調到文科班任教,闕老師單獨找我談話,勸我選擇去文科班報考大學。闕老師説我的數學好,語文也不錯,去讀文科的同學一般數學相對較差,我單單一科數學就不知可以碾壓多少競争對手,高考一定會出好成績,上好的大學……

  鄭珍如老師繼續留任八班班主任,也找我談話,鄭老師却勸我留在理科班報考中專。鄭老師説:“碧雲,如果你去考中專,我可以打包票,百分百能考上很好的中專。一個農村女孩能考上中專,跳出農門,就是對你的父母和家庭最大的貢獻……”是啊,在那個年代,在農村别説考上大學,考上中專就轟動村裏鄉鄰。再説,談到我的父母和家庭,觸碰到了我的“軟肋”。我是家中長女,承載着家人太大的期望和壓力。

  那時正逢農村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改革,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都是上學的年紀,家中只有母親一個勞動力,根本無法承擔全家責任田的耕種,爲了成全我讀書,妹妹素雲已經掇學在家幫助母親干農活。所以,我只許成功,不許失敗,高中畢業當年就必須考出去,才不會給家裏增添壓力。爲此,在最後關頭,我選擇了留在理科班報考中專。這不僅讓闕亮清老師大失所望,也成了我人生最大的遺憾。若干年後,闕老師遇到我或我的父母仍會重提此事,爲我選擇去報考中專而感到遺憾惋惜。

  4. 被校長樹爲典型

  高中文理科分班後,心也安定了下來。接下來的一次統考,或許是第一名的羅祥喜同學去了文科班,我的成績躍居全班第一。班上排名前10人中有7名女生,引起了鄭友誼老校長的高度關注和重視。鄭校長親筆寫了篇文章,題爲《活躍在學習戰綫上的半邊天》,同時也約我寫了一篇文稿《我是如何搞好學習的》,兩篇文章同時刊登在學校門口的黑板報上,報導高二(8)班以我爲首的女生學習事迹,弘揚勤奮刻苦堅忍不拔的學習精神。兩文一出,全校轟動,大長了女生的志氣,對男生也是一個有力的挑戰。爲此,高二(8)班男生們給我取了個雅號叫“半邊天”。學校把我樹爲典型,對我本人是莫大的鞭策和鼓舞,我信心滿滿,鬥志昂揚,學習更加自覺勤奮,直至高三畢業,我的成績在班上始終名列前茅。

  高三是學習高度緊張的衝刺階段,大家都很發奮。我除了讀書還是讀書,上課全神貫注,做好筆記,課後認真復習預習。那時我静坐讀書的身影常常出現在永定一中的圍墻邊,北門山上的大樹下……每天清晨五點多起床,學習到晚上十一點多,周而復始。高强度的學習壓力,使我臨近考試時,生病了,頭暈嘔吐,偏頭痛。

  1981年夏季高三畢業,參加中考,我僅與第一名2分之差的成績,排名全縣中考女生第二名,被福建機電學校録取。

  每當提起永定一中三年高中學習生活,就不由自主地想起鄭友誼老校長。老校長的賞識和激勵對我高中階段的學習進步有重大影響,也讓我和永定一中以及老校長的家人有了更深的情緣。

  記得當年我每天上學路過校門口的時候,常可看見老校長雙手背後站在校門邊,滿眼慈愛地看着我們這些進進出出的學生,在老校長眼中這些是他的學生,也是他的孩子們。那時年紀太小,出於對老校長的景仰和敬畏,我每次走到老校長面前就匆匆而過,從來不敢上前打招呼。

  老校長把我樹爲典型,名揚全校,或許他還不知道在校門口走進走出的女生中哪一個是王碧雲,但老校長始終記得我們高二(8)班女生的學習事迹,記得第一名的女生王碧雲。他退休後撰寫的《回憶在永定一中的耕耘歲月》這本書上,給1980年高二(8)班女生和第一名的王碧雲留下了重要一筆。在永定一中110週年校慶時,肖中良老師寫的《鄭友誼:兩度十六年任永定一中校長》一文中,又再次提到1980年高二(8)班以王碧雲爲首的女生學習事迹。王仁基老師寫的《我班“兩李”的完美逆襲》文章中開篇也提到了當年鄭友誼老校長“樹立典型,宣傳典型對優良校風學風的巨大作用”“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治學理念,再次談到當年王碧雲同學轟動全校的事迹……

  因爲老校長的那篇文章,老校長的家人也還記得當年黑板報文章裏的王碧雲。據堂弟紀煌説,老校長在永定一中任教的兒子鄭思京和曾放珍夫婦一直關心着我,後經紀煌引見,曾放珍老師聯繫上了我。巧合的是他們退休後在美國亞特蘭大,而我在加拿大東海岸,同在大洋彼岸聯繫更緊密了,這也讓我深感與老校長一家的不解之緣。我一個如此普通平凡的學生,因爲得到老校長的賞識和器重,高中畢業離開永定一中幾十年了,母校還記得我,老校長的家人也還關注着我,讓我倍感榮幸,感激感恩!

  5. 難忘一中

  高中三年,八班同學給我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如女同學廖秀梅、吴曉霞、蘭衛珍、張日華、廖雪清、鄭巧蘭、張茂蓮、詹欣娣、王玲、李東玲、李莉平、黄俊卿、蘇永蘭、王春蓮、鄧鳳雲、範長英、吴東英等等,我們常常一起討論探研學習難題,與同桌廖秀梅經常互背互考課文内容,秀梅還頂着烈日到實驗小學操場教我學騎自行車。張日華是我唯一從小學至高中一直同班的同學,緣分特别深,我倆之間又有更多的互動。

  我們那個年代男女生不講話,不互動往來,但三年同窗,也留下許多記憶。如羅祥喜,我們班民主選舉的第一個班長,他在八班僅一年多的時間,默默發奮讀書,成績優秀,深得陳星耀老師的寵愛,給八班同學留下深刻印象;如班上的“三江” :江强新、江杭翠、江文武,在班上調皮好動,數理化却難不倒他們,理科特别棒;又如李文瑛高中三年一直是班幹部,大家叫他李書記,他安静沉穩,讀書勤奮,學業優秀,還寫得一手好字,深得鄭珍如老師的賞識;還有班上的活躍分子賴曉軍、張金燦;痴迷小説的王信華;廖建榕、江師培、鄭仲英、廖應輝、黄超恒等男生也各具風格,都很出色。同窗三年,八班同學的陪伴和幫助,讓我的學習生活豐富多彩,同時,八班同學創造的競争和挑戰機會,鞭策着我前行,讓我取得了意想不到的進步和成績。

  高中三年,我還得到了陳星耀、鄭珍如、鐘太榮、闕亮清、陳彩蘭等老師的關心和幫助。尤其是鄭珍如老師,他既是班主任,又是語文科任老師,從高二帶到高三,鄭老師對我特别器重。我的作文常常是鄭老師親自與我面對面批改,有時鄭老師也會讓我批改一些同學的作文,這對我提高寫作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和影響。還有物理科任鐘太榮老師對我也照顧有加,我經常帶着難題去勝利樓教職工宿舍找鐘老師指導求解,鐘老師無論多忙都會即刻停下手中活兒,給予耐心解答。

  有時候老師肯定鼓勵的一句話語讓學生如沐春風,影響深遠。有一次在小禮堂門口偶遇數學科任老師陳彩蘭,那時陳老師剛接任我們班數學課不久,戴着高度近視鏡的陳老師手上抱着一堆書本教案,看到我便停下來説道:“你是王碧雲?王碧雲你還行哈,你的數學學得不錯。”四十幾年後的今天,當時的場景以及陳老師對我説話的聲音口氣,還記憶猶新。因爲闕亮清老師和陳彩蘭老師的認可鼓勵,我對數學一直保持着濃厚興趣……永定一中老師們給予的愛和鼓勵銘記於心,永遠感念恩師!

  感恩永定一中母校對我的培養。幾十年來,永定一中“誠實、勤勉、精業……”的精神,始終激勵着我努力建設好家庭,做好工作,服務社會。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