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親黄月英,出生於1937年。母親一生有思想、有能力,勤勞堅韌,賢良聰慧,心胸寬闊,積極樂觀。小時候生活清苦,母親總有辦法讓孩子們吃飽穿暖,把艱困的日子過得有聲有色。回憶母親内心温暖感慨,母親也是普通人,在我的眼中却很神奇。
1. 準教師變成了農民
母親小時候家境較好。母親有個妹妹,也就是我的滿姨黄壽英。據母親説,滿姨出生不久就送人了,外公外婆面前只剩我母親一個孩子。母親小時候很受寵愛,全國解放之初,家裏便把她送去學校讀書。母親不負父母的期望,考入了永定一中初中部,與我的大姑姑福英同班同宿舍,這也給我的父母帶來了美好的姻緣。
母親初中畢業考入福建永安幼兒師範學校,讀到三年級的時候,因身體原因休學回家,便斷了教師夢。解放初期讀書年齡普遍較大,母親是與父親結婚後才去永安讀幼師。母親從一名準教師,回到農村當農民,有許多憋屈和失落,却未曾見過母親有半句怨言。父親説:“你媽本是個學生,回到農村勞動,面朝黃土背朝天,自己拉扯着四個孩子長大,生活如此艱辛,却從未有過抱怨責難,换着其他任何人都難以做到。”一講到這些,父親就非常感慨,特别感激我的母親。
母親一個讀書之人,回農村當農民,剛開始不會干農活。據説,母親第一次種地瓜苗,頭尾不分隨便插,遭村民笑話。我奶奶娶到不會干活的媳婦,失落嫌棄。母親立志好好學習,一切農活從頭學起。歷經磨練,母親變得特别勤勞能幹,一個人既要生産隊出工賺工分,又要帶四個孩子,忙裏忙外,辛苦勞累,却把家裏打理得井井有條。父親常年在外工作,母親成了家裏的頂梁柱。
2. 開荒造田 頑强堅韌
過去農村集體所有制,糧食由生産隊按各家人頭分配,我們家所在生産隊是永定縣城關公社書院大隊第十一生産隊,糧田没有村裏的其他生産隊好,一年所分到的口糧僅能維持家人的温飽。隨着孩子們漸漸長大,家裏糧食開始有缺口,而我們家從爺爺奶奶手上分到的自留地只有一塊桌面大的菜地。
我稍大一點,母親就帶着我到屋後山坡開墾荒地,用來種菜,離家近澆菜摘菜方便。隨着離房子近的荒地越來越少,母親又帶我到離家較遠的一個叫“篦子科”的山凹裏開荒。永定話把山凹叫做“科”,那個科裏,光照好又有水的地方早已被人開懇。僅剩下一片雜草灌木叢生,朝西光照較差,特别貧瘠,没有人要的黄土山坡。母親認定了那片山坡地説,這麽差的坡地没有人來争搶,我們家慢慢開懇,整成梯田。
黄土貧瘠,但種植的時間長了,多施肥,農作物也會有收成。當時那片山坡地是一叢叢帶刺的“馬革簕”和灌木,如此差的山坡地要整成梯田談何容易。母親鐵了心要干,她帶着我先從比較好的位置下手,割雜草砍灌木挖樹根,曬幹了焚燒。然後因地制宜整成菜地,先種上木薯。母親説,木薯容易成活,對土壤肥力要求不高。木薯粉既是芡粉,也是我們永定客家芋子包的重要配搭食材。
父親放假回來是開荒的主力軍,他把孩子們都帶上,用鋤頭把山皮土一塊塊鏟下用來磊田埂,大弟錦文、妹妹素雲稍大,也幫忙搬運土塊,我鬆土整地。開懇荒山非常艱苦,大夏天頂着烈日,揮汗如雨,渴了喝山坑裏的水,常常餓得前胸貼後背,手上磨出的血泡慢慢變成了老繭,用鐮刀清除草叢灌木也很容易傷手。
新開懇出來的黄土地過於貧瘠,種木薯都長不好。母親就到縣城人家去挑缸子肥(永定話,指城里居民厠所裏的大糞),靠她瘦弱的肩膀,一擔擔從十多裏路的縣城挑到那片荒山上當基肥。母親在地裏先種木薯、葛頭,後種芋頭、蔬菜類,貧瘠的黄土地開始慢慢變黑變肥。後來母親又去引水灌溉成了水田,用來栽種水稻。在母親的帶領下,我們家花了幾年的時間,一邊開懇一邊耕種,一點一點蠶食,把那片荒山變成了緑油油的梯田。
當時開荒造田只覺得很纍人,不算什麽大事情,現在回想起那片梯田,更敬佩母親頑强堅韌的喫苦精神。
3. 平凡生活充滿智慧
母親一生有膽有識,思維慎密,做事認真細緻,過日子有計劃會划算;生活有能力,也有智慧。
合理安排經濟收支。客家有句俗話“冇劃冇算一世窮”,説明有計劃有划算之於過日子的重要性,尤其是當年困苦的農村。母親過日子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計劃安排有條有理。
母親説,父親每個月節省下來的工資用來當家使用,作日常生活開支。家裏只有母親一個勞力,生産隊每年年終結算工分口糧都超支,母親就通過家裏養猪來解决。
我們家常年養猪,每年要養二至三頭大肥猪。家裏殺猪也是小孩子最高興的事情,我的記憶特别深刻。
以前家裏殺猪,猪肉大多要用來賣錢。那時,猪養得越肥越值錢,過去生活水平低,家家户户都是買肥肉炸油作爲家裏的食用油,大家買肉首選肥膘肉。猪肉除了賣,還要送一部分給左鄰右舍。猪血内臟零碎之類的東西煮好後,一碗碗裝好,送給爺爺奶奶叔叔伯伯,剩下的一些我們小孩子才能吃。
每次殺猪,屠夫叔叔下半夜兩點多就到家裏,母親煮着一大鍋開水等候。我們小孩子早早去睡,一聽到猪叫,就趕緊爬起來看。妹妹素雲小時候肥嘟嘟的愛睡,常常錯過,第二天起來看到天井殺猪的印漬,滿臉的失落和後悔。
母親見孩子們天没亮就起來,眼巴巴的看着可憐,猪殺好後,會讓師傅割一塊猪肝和最嫩的瘦肉立馬下鍋煮肉湯。姐弟趕緊去厨櫃拿碗排在竈台上,然後站在一旁静候,直勾勾地盯着鍋裏的猪肉湯咽口水。母親煮好後,非常認真地一碗一碗平均分配,我們小心翼翼各自端一碗到飯桌上吃,這是我童年記憶中最可口鮮美的猪肉湯,吃了這一回,又期待着下一次殺猪。母親看着我們吃也會趁機教育我們要乖要聽話,勤勞打猪草,煮猪食,把猪餵飽才長得快之類的話。
科學種植養殖,豐富餐桌。家裏除了養猪,還養鷄鴨兔子,也曾養過魚;除了種各種應季蔬菜,還會利用房子周邊或路邊坡地的邊邊角角種植瓜豆類作物,利用屋後山坡塌陷缺口種緑竹甜笋,利用開荒自留地種芋頭、地瓜、大薯、葛根、木薯,在田埂上種黄荳黑豆等。
母親説,無論種植農作物還是養鷄鴨猪兔,要量力而行,科學種養。對於種植養殖,母親總有獨特的見解和方法。
我們永定盛産芋頭,永定仙師出品的“紅芋子”品質優良,長期出口外銷日本韓國等東南亞國家,名揚海外。芋頭也是我們永定客家很重要的輔助糧食和蔬菜,家家户户都會利用坡地大量種植,我們家種芋頭,母親也有自己一套的種植技術和方法。
母親説,芋種下地時,間距要剛好,太密了影響釆光通風,對芋苗生長不利,太疏了又影響産量。澆水施肥也有講究,否則,收成的芋頭容易變質腐爛。下種時底下要埋些基肥,前期肥水要足,促其生長,後期土壤要適當保持乾燥,施肥要緩緩停止,到收成時剛好芋苗葉子退黄,肥料營養成分已完全吸收殆盡。這樣種植的芋子保存至第二年的端午節也不會腐爛。
事實證明,母親的做法是正確的,别人家的芋子一到春天就開始腐爛,而我們家的芋子從來不會爛,可以保存至來年端午節做芋子包。
又想起了我們家收芋頭的情景。重陽節前後,芋子成熟了,母親讓我們姐弟四人齊上陣,她用鋤頭挖出一叢叢芋頭,我們小孩子幫忙把泥土弄掉,芋頭芋子掰開,挑回家倒在天井裏,把大大小小分類排開,陰凉干後,擺放儲物間或排在我們小孩子床鋪下。
芋苗是上等猪飼料,切碎用谷笪攤開曬干後,收藏起來備用煮猪食。切芋苗曬芋苗干必定是我的事,堆如小山的芋苗,常常讓我苦不堪言。現代人覺得挖芋頭是農家樂,很好玩,當時却是一項繁重纍人的體力活。
母親辛勤種植以豐富家裏物産,同時,也開動腦筋巧變花樣,粗糧糙米也要讓孩子們吃得飽,吃得開心有味。
首先,確保家裏不斷油糧。有了自家開墾的梯田種植水稻,家裏缺口糧食得到了補給,也就確保了孩子們不會餓肚子。食用油就靠家裏殺猪,把猪板油、網紋油全部用來炸猪油,用鉢頭裝好密封,放在陰凉乾燥處,省着點用,維持到下一次家裏殺猪。
其次,餐桌上花樣多。家裏養的鷄鴨兔子魚,用於偶爾改善伙食或年節宰殺。平時都是素菜粗糧,母親手巧,總有辦法變出香噴噴的飯菜。
小時候,芋頭是永定客家人家中的常菜,既可飽腹又可當菜,永定人吃芋頭可謂花樣多多。記憶中母親種的芋子芋頭特别好吃,母親煮的芋卵更是讓我們百吃不膩。如早芋子煮自家菜園子摘的地瓜葉、小油菜鮮香綿滑,煮酸菜拌飯酸滑芋香;紅芋子也叫龍岩芋,連皮蒸熟,鬆糯香甜,切片紅燜也是可口的下飯菜;老芋頭脆甜,切絲加入葱花煎芋絲餅酥香脆爽;把小芋子刮皮洗净,稍微曬干後紅燜牛肉或干蒸猪肉,肉香芋糯,這道菜既是家常菜,也是永定當地特色名菜……還有母親做的永定芋子包、煮的芋卵粄味道更是鮮香無比,想到就讓我饞涎欲滴。
黄荳黑豆也是我們家一年四季吃的常菜,蒸黄荳、酸菜燜黄荳、醬油燒黄荳、黄荳炖猪肉、黑豆炖鷄等等,家裏變着花樣吃豆子。母親自己也特别喜歡吃炒黄荳黑豆,又香又脆,炒熟放凉,用瓶子封好藏起。她常常晩上忙完活,孩子們都睡了,獨自坐在煤油燈前,悠閒自在,嘎嘣嘎嘣享受豆子的清香酥脆,除了她自己吃,也時常會分給我們吃。豆子除了豆蛋白的營養補充,炒黄荳黑豆還有温補的功效。
又如,每到端午節前後正是甜竹笋上市季節,母親的猪肉炒甜笋,至今想起還回味無窮。甜笋是自家後院現挖的,炒肉片鮮香嫩脆。
母親還有不花錢又能給全家人滋補身體的絶妙手藝。每年春節家裏殺猪,要先去地裏挖一框老薑,清洗凉干拍扁;殺猪時母親把猪板油稍爲炸一下,同時放入備好的生薑一起炸熟,然後用潔净的陶罐,一層猪板油,一層生薑,一層白糖裝入陶罐,密封存儲陰凉處,放至年底霜凍出桂菜時纔可食用。母親説這樣做的薑油温補養胃。記得家裏摘桂菜時,母親就會叫小孩拿個乾净的碗和湯匙去儲物間的陶罐挖一勺薑油,和着薑塊和猪板油渣一起炒菜,桂菜特别香甜軟爛。每到年底天冷時,我們都很期待吃薑油菜。
等到我們大一些,生活有所好轉,母親喜愛把猪蹄、牛腩、老公鷄之類的東西,放薑、米酒、紅棗等一起裝入罎子密封,罎子四周堆滿谷殻慢慢焐,如客家人焐酒。這樣燜煮的食物開壇食用時,滿屋飄香,軟爛可口。
平日裏我們家一日三餐都是母親煮菜,她總會變着花樣挑起孩子們的食慾。若是家裏有客人來,母親無論在哪裏干活,父親都要叫我們去地裏把母親尋回來煮菜。
母親除了煮得一手好菜,釀永定客家糯米酒,做客家各種粄類小喫也很拿手。我們家的糯米酒純正香甜醇厚,在親戚朋友、左鄰右舍間小有名氣,醉倒過不少人。以前鄰里家做大事,有些人也會請母親釀酒。母親釀酒從未失過手,至於爲什麽不會失手,母親説,關鍵釀酒過程和用具要衛生乾净。還有母親過年做的糖糕粄、做新米水粄、清明的艾葉粄等都特别好吃。母親的味道,永遠無法忘懷!
清苦日子,不忘生活色彩。客家人過年,大年初一都要穿新衣新鞋迎新年。母親説,再窮再苦,孩子們過年都要做新衣服買新鞋子;大人辛苦了一年,也要犒勞自己。每到年底,母親早早開始準備給全家人過年做新衣。母親會去街上挑選全家人的服裝布料,送到村裏的裁縫師傅家去做。鞋子則由母親帶着我們去永定縣城百貨公司挑選。
母親很有品味。有一年,給我買了雙很漂亮的小皮鞋,讓裁縫師傅幫我做了一件棗紅色碎花絲棉襖。在那個年代,一般家庭孩子多,普遍的小朋友穿着較爲破舊,小皮鞋和絲棉襖當時在鄉村是極爲少見的奢侈衣物。輕薄暖和的漂亮碎花絲棉襖,配上小皮鞋,我走在人群中特别顯眼。春節過後,我穿着這些頭衔去上學,因爲太出衆,引起一些同學的起鬧。個别調皮的男生駡我妖精,放學時用掃把來掃我,弄得我一路哭着回家找母親告狀。
以前農村的孩子冬衣少,若是有件衛生衣保暖就算很好了,而我們家的小孩子都有毛衣。母親説,毛衣輕便暖和舒適。母親會去買毛綫,想辦法給孩子們織毛衣。
日子清苦,但母親盡力讓家人的生活在吃飽穿暖的基礎上有些品質,讓孩子們穿着漂亮舒適。
母親有膽有識有眼力。我家老四錦峰小時候體弱多病,有一次感冒發燒,我帶着他,突然暈厥不省人事,我嚇得哇哇大哭。當時母親正好在家,見狀馬上用拇指按壓小弟人中穴,然後抱着小弟飛奔去洋樓找正好退休在家的鄭豐祥老醫生搶救。我在家等候,過了一個時辰,母親抱着鮮活的小弟回來了,安慰我説,没事,醫生有辦法,弟弟吃點藥就會好的。
母親遇到大事,臨危不亂,沉着冷静,總有辦法化解。母親看人也有獨到的眼光,只要她看準認定不錯的人,經得起歲月的考驗。我找對象時,母親一眼認定了張先生,並堅定地排除干擾選擇了這個女婿,四十年後的今天反觀母親當年的决定和堅持是正確的。
4. 點滴母愛潤兒心
我是老大,小時候除了帶弟妹,家中裏裏外外的活都要幫着干,是母親得力的小幫手。恢復高考後,我又承載着母親的希望,努力讀書,圓母親的夢。雖説家裏四個孩子母親都一樣疼愛,但母親對我的情感非常特别,母親的教誨和關愛點點滴滴深深地烙在我的記憶中。
上山割笠箕,不讓我挑太重。小時候家家户户都用笠箕柴草作燃料。母親忙於生産隊出工,家裏日常需用的柴草基本上由我負責。我八歲開始上山割笠箕,有時跟着奶奶去。因年紀太小,我只負責割,奶奶會幫忙綁好兩捆,用一根兩頭尖的竹杆串起來讓我挑回家,笠箕的重量由奶奶把控。等到我再大一點能够完全獨立操作了,就跟着小伙伴們一起去上山。母親交待我笠箕柴草不要綁太多,柴擔要輕點。剛開始我不以然,有時小伙伴之間會互相比賽,看誰割得多,挑的柴草大捆。
上山割笠箕砍柴是辛苦活。那時附近山頭剃得很光,要翻山越嶺到很遠的山上,才能見到較好較多的笠箕灌木叢。因路途遠,挑笠箕柴草回家的感覺是越挑越重。去上山割柴草,一般情况小伙伴們都有家人到半路來等候幫挑,唯獨我没有,至始至終得靠自己挑回家。我的脚踝關節偶爾會發育生長痛,很期待母親也能到路上接我一程,可母親從未來過。我對母親的做法非常不理解,常在小伙伴們面前抱怨説我媽不愛我。慢慢地我覺悟了,既然力氣不足挑不了那麽多,那就少割一些,柴擔輕一點。
有一回,我偶然聽到鄰居嬸嬸對母親説:“一大群小孩子去割笠箕,就你家阿雲挑的最小捆。”母親説:“挑那麽多干嘛,小孩子挑太重會壓壞身體,大人路上去等候幫挑,小孩子就會越挑越重,没有什麽好處。我就不干,不去接她,讓阿雲知難而退。”我聽了頓時恍然大悟,瞭解了母親的深遠用意。
鼓勵我要好好讀書。1977年恢復高考,燃起了母親的希望。那時我正在書院小學附屬初中班讀初二上學期,學校要求我們住内宿集中晚自習,但小學住宿生活條件極差。
母親説,教育制度開始改革了,今年恢復高考,明年恢復初中昇高中考試,若你能考上永定一中讀高中就有希望了。小學的住宿條件差點可以克服,關鍵晚自習有老師輔導。再説住内宿,不要走夜路回家,比較安全,媽媽也放心。母親鼓勵我説,老師説你的成績不錯,只要加把勁,就有希望考上永定一中。爲了母親那句“有希望”,我拚命讀書,1978年夏季我如願考上永定一中高中部,母親非常開心。
就讀永定一中後,母親又説,永定一中都是優秀學生,競争更激烈,考進了永定一中也還要努力讀書,才有可能考上中專或大學。一個女孩能通過考試跳出農村,以後自己有份工作,有固定的收入,衣食無憂的日子很踏實。希望你能好好讀書,彌補媽媽的人生遺憾。
是啊,母親從準教師變成了一個農民,内心深處的憋屈只有她自己知曉,她把希望寄託在我身上,希望我好好讀書改變命運。
母親除了用檏素的語言鼓勵我讀書,她能做的就是經常送好吃的新鮮菜肴給我補充營養,煎荷包蛋、肉片炒甜笋、黄荳炖猪肉……都是我最愛吃的菜。她會算好時辰,送菜給我時正好是學校開飯時間。1981年我高中畢業考上福建機電學校,實現了母親的夙願,母親欣喜,逢人便説。
母親是我的良醫。我在中學時期,由於營養不良,有點青春期貧血,餓了會頭暈,一感冒就偏頭痛。偏頭痛很難受,發作時感覺連頭都撑不住,一邊臉連着牙齦痛。
母親自創了一副青草藥,治療偏頭痛立杆見影,治標的效果特别好。母親的偏方:新鮮雷公子頭、布驚芯、桃樹葉、楓樹芯、紫蘇、生薑適量,放入石碗中搗爛,入鍋中加微量的鹽一起炒熱,病人躺在床上,將炒温後的草藥敷在額頭和太陽穴,再用紗布固定,然後睡一覺,第二天起來便覺神清氣爽,頭痛痊癒。母親説,這副藥的靈魂是雷公子頭,這副藥用來治療感冒頭痛效果也很好。我在永定一中讀書時,偏頭痛發作就趕緊回家,母親必定手到病除。以前家裏小孩生病不用看醫生,一般都是母親用土辦法治療。
母親也猜想我可能是青春期貧血,去醫藥公司買“當歸精”給我補血氣。以前的中成藥品質好,當歸精香味濃郁,睡前來一匙美味安神。每逢家裏殺猪,母親也會用酒釀生薑煮猪腦,一小碗專供我獨享。酒釀煮猪腦又香又甜,弟妹們也很想吃,但母親説必須給姐姐吃。
我去福州讀書之時,母親最擔心我的偏頭痛問題。她説,人在永定方便,一生病就可以回家找媽媽,去了福州這麽遠怎麽辦?她一萬個不放心,便打包了幾瓶當歸精讓我帶去福州。没想到的是經過母親多年的調理,我自從去福州讀書之後,不會偏頭痛了,也從此徹底告别了偏頭痛的困擾,我在外生活,母親變得非常放心。
5. 心胸寬廣 見解不俗
母親一生胸懷寬廣,爲人大氣。母親思考問題的站位及爲人處事的格局,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盡力幫助照顧暮年的爺爺奶奶。小時候的記憶中,外婆經常到我家幫忙,體諒母親孩子多的難處。當時爺爺奶奶叔叔嬸嬸與我家還住在同一幢樓裏,母親一人拉扯着四個那麽小的孩子,特别艱難,而爺爺奶奶對我們家不聞不問,不施援手。
1980年,年近七旬的奶奶得了重病,母親不計過往,經常會去三叔家幫忙照顧奶奶,給奶奶洗洗刷刷,奶奶病了想吃零食,母親也會去街上買些點心或做點東西給奶奶吃。奶奶感動之餘,對大兒媳非常愧疚。她生前對叔伯嬸婆説:“我這一生最後悔的是對我的大兒媳月英不好。月英一個人帶那麽多孩子,我們没有幫助過她。没想到現在我病重,她却經常照顧關心我,她的肚量好大。”
爺爺高壽,最後幾年也需人照顧,那時父親已經退休,也是母親和父親一起經常去滿叔家幫助照顧爺爺。爺爺没有牙了,母親把食物熬至濃稠軟爛,爺爺的衣物也常常是母親幫忙洗曬。父母幫助照顧爺爺直至終老,才離開書院龍磜到永定縣城生活。
關於我母親,爺爺生前的説法與奶奶一樣。爺爺也對我説:“你們姊妹四個小時候,就你媽一個人拉扯,苦了她。爺爺奶奶没有上前伸手幫忙,現在想想心裏很過意不去,你媽媽很大度。你媽苦了幾十年,現在生活好了,以後你們一定要對媽媽好……”而母親在我們面前總是説,你們小時候是過得很苦,不也長大了嗎?過去的事情不要去計較,爺爺奶奶兒孫多,能力有限,也有難處,爺爺奶奶也是善良人。現在爺爺奶奶老了,需要兒女們幫忙照顧,我們後輩就應該盡力去做好。
母親大氣人緣好。母親不論在哪裏生活都有她要好的朋友知己。以前一個生産隊那麽多的社員,母親與大家關係融洽。我們王家是大家族,叔伯妯娌多,母親都能和睦相處。母親很像我的外婆,特别大方,家裏東西只要有的,都樂於分享他人。
有一個很特别的人和事讓我記憶深刻,這個人是母親永安幼師的同學,我在書院中心小學讀書時,母親的這位同學正好也在我們學校教書,她與母親走得很近。記得那時我們家收成什麽東西,母親就讓我送什麽東西給這位老師,如地瓜、芋頭、葛粉、木薯粉、蔬菜、兔子鷄鴨等,尤其是蔬菜類,我上學時三天兩頭提着蔬菜去學校,後來這位老師也調離了書院中心小學。
母親晚年在永定縣城居住,正好與這位同學隔一條街。據説她遇到母親表情冷淡,我知道這件事後,在母親面前憤憤不平。没想到母親淡淡地對我説,不要去計較,據説她老公身體很差,或許她過得不好。母親總是這樣善解人意,换位思考,體諒他人難處。
母親的教誨充滿生活哲理。我崇拜母親,總覺得母親有本事,遇到再棘手的難題,到了母親手上也變得簡單可解。她深知大道至簡,孩子們做得不對,或者心中有疑惑,她會用質檏的語言,簡單的道理,三句兩句就把道理講明白。
有一次我做了好事,却遭到指責和誤解,滿腹委屈向母親訴説。母親聽了後説道:“别在意他人的看法,别人要怎麽想怎麽説是别人的事,只要自己做對了就行”。道理簡單易懂,讓人聽了醍醐灌頂,這個道理也是爲人處事的準則,我牢記於心。
有一次與母親談到生死離别情感問題,母親説:“生死離别是自然規律,悲痛是人之常情。面對改變不了的事實,要學會接納,才能把當下的生活過好。以後我死了,你們都不要太難過……”。面對改變不了的事實,要學會去接納,母親的這一句話隱含着很深的哲理。
母親引導教育後輩常常語出經典有力。正如堂弟錦浪所説,小時候伯母對他説:“你不好好讀書,就是放牛,聞牛屁股的味道。”聽了讓人忍俊不禁,又道理淺顯。
我女兒小時候,帶去回娘家,母親發現我夫妻倆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問題,我要求嚴格,而張先生一味地寵。母親便找我夫妻倆談話説:“你夫妻倆教育孩子一定要步調一致,否則會被孩子鑽空子。你們才一個小孩,要好好教育,否則,你們老了會有苦頭吃。我有四個孩子,對你們姊妹也一樣要嚴格管教……”經母親提醒,我和張先生就孩子教育問題長談了一次,及時糾正了不妥當的做法。
母親性格乾脆果斷,看待事物有她自己獨到的見解,每當我在工作家庭生活中遇到困惑難題,便喜歡找母親聊聊,聽聽母親的看法,母親的認知和教導常讓我心中豁然開朗。
6. 乾净利落 率真樂觀
母親一生特别乾净整潔。小時候住老屋人多,母親交待我們,家裏的物品要收拾整齊,山上砍回的柴草要工整堆放在屋檐下,每天掃地除了清掃自家生活區域,大房子的公共地方也要一起打掃。家裏的鍋碗瓢盆要不定期拿到水圳裏去清洗,小伙伴説我們家的人就愛在圳坑裏洗洗刷刷。
以前没有自來水,我家所在的圳上片區村民就靠門前的水圳解决喫喝用水問題。那時從我家門前繞墻而過的這條水圳水源充沛,清澈見底,水質潔净。母親要求家裏挑水必須趁早,趁着上遊人家還未清洗物品就挑回家,裝滿大水缸供家裏一天的用水。挑水的人天蒙矇亮就要起床,等到我長大一點,家裏挑水的活便落到我的頭上,後來我外出讀書,弟妹接替。我的大弟弟錦文和妹妹素雲年齡相仿,因爲挑水問題吵架打架,那時候我們村里人家孩子多,兄弟姐妹鬧意見吵架打架是常態。
父母晚年去了永定縣城住商品套房,他們的家也特别乾净整潔,母親的衣櫃什麽時候打開查看,裏面的衣物都是分門别類工整潔净。受母親的影響,我們兄弟姐妹也特别喜歡整潔乾净。
母親率真單純、堅强樂觀。雯婧説,外婆單純可愛,給外婆説什麽老人家都深信,外婆看人的眼神特别純净。母親爲人簡單,豁達開明,從不忌諱談論生死話題。一日閒聊,我問道:“老媽,您説説您能活到多少歲?”母親眼睛一亮,不暇思索脱口而出83歲。我聽了喫驚地問道:“您怎麽知道是83歲?”母親答曰:“我母親活了83歲,我起碼也有83歲,怎麽樣也要拼到83歲……”那時候的母親78歲,正處在摔倒術後的康復治療中,健康狀態極差,她依然樂觀開朗,信心滿滿。
暮年的母親遇到了人生的最後一摔,股骨骨折,術後與輪椅相伴,徹底顛覆了晚年的幸福生活。如此大事没有悲天蹌地,没有見母親掉過眼泪,而是積極配合康復治療,坦然面對,安之若命。在與傷痛抗争的兩年多時間裏,母親始終堅强樂觀。我去陪伴母親的日子,只要母親精神狀態好,仍一如往日談笑風生。
有一天,我幫母親拿换洗的衣物,看到母親擺放有序的衣櫃裏工工整整地掛滿了漂亮衣物,不禁問道:“媽,您現在深居簡出,這麽多新衣服想留着什麽時候穿?”母親調侃道:“問我什麽時候穿?我想留着見我媽的時候穿。”我打趣道:“哈,見您媽的時候穿?那我可要買更漂亮的新衣裳給您,否則我外婆會不答應……”。母親一提到媽媽,孩童般的臉上寫滿了幸福,喃喃自語道:“如果我媽媽見到我該有多高興,我媽一定很罣念我……”是啊!時間空間阻隔不斷骨肉親情,雖然陰陽相隔三十多年了,孩子對母親的眷戀依然深深地埋在心底。
母親思念媽媽,也深愛着自己的孩子。在照顧母親後期的日子裏,有一天晩上,在母親床上陪夜,我睡在母親的脚邊。半夜時分,感覺母親把我的雙脚抱在懷裏輕輕撫摸,我被驚醒却不敢作聲,擔心驚擾母親。母親此刻或許感覺到孩子的脚凉,抱着給我取暖;或許母親想起了我小時候也睡在她脚下的情景;或許母親知道自己的時日已經不多,捨不得自己的孩子……我無從知曉母親當時的思想和内心的感受,母親懷擁着我的雙脚,却讓我深深感受到了母親的温暖和慈愛。
母親去見外婆已經很多年了,我遵守諾言,在母親臨行前,給母親梳妝打扮,穿上漂亮的新衣裳,讓母親很體面去見媽媽,見我敬愛的外婆,猜想母女相見一定相擁喜極而泣。天堂没有病痛,願母親和外婆一起開心快樂!
相由心生,心靈美好的人,相貌也美麗。母親年輕時漂亮,晚年也形象氣質俱佳。暮年的母親祥龢寧静,慈眉善目,臉龐白净,衣着檏素整潔,配搭講究,1米6的個子腰板挺直,她素雅的氣質看不出是一個農村老太太。
母親似一束光,照亮着身邊的人,釋放滿滿的正能量。母親的諄諄教誨讓我避開險灘,少走彎路。母親是我人生的第一位導師,是我心中的明燈,母親的一言一行對我影響深遠。母愛如水似潺潺溪流,連綿不絶,温存悠遠。母親的言傳身教是我人生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浸憶母親,思緒萬千,過往的日子裏母親有太多的故事值得書寫。寫母親讓我潸然泪下,再多的詞彚都無法表達對母親的感念之情,感恩母親的養育和教誨,深深地懷念母親!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