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如梭,光陰任苒。人生還來不及品味青春的美好,轉眼步入了花甲之年。在慢慢變老的路上,該如何應對自己的未來?而作爲子女又該如何更好地關心暮年的父母?家中老人的經歷,讓我有所思考感悟。
1. 高壽父親的樂活通透是最好樣板
講到我的父親,滿懷敬意。每每想起老人家,内心很感慨,父親的暮年生活對我啓發很大。
九旬高齡的父親,同學朋友還健在的已聊聊無幾。而父親仍然身體硬朗,還能騎行鍛練,種菜耕作,熱愛音樂,喜歡園藝……手機、二胡、六角琴、電子琴及屋檐下鳥籠裏會唱歌的畫眉和八哥是老人的貼身伙伴;家裏時常琴聲繚繞,房前屋後鳥語花香,前庭後院的菜園子,老人種植的各色時令蔬菜鬱鬱葱葱,這些排遣了老人不少暮年的孤獨與寂寞。父親戴着老花鏡手機閲讀,瞭解天下大事;利用微信聯絡親朋好友,與年輕人一樣,時常活躍在我們王家大院家族微信群裏,給予親人們滿滿的正能量。
父親寫詩作賦寄託情感與人生感悟。最近又見其新作:“人生九十强支持,簾卷西風燭半支。傳語兒孫好看待,眼前光景不多時。”詩中讀到了老人的堅强和對老去的無奈,寄語兒孫關愛老人時不待人。“人生就像一出戲,有開局,有高潮,有落幕。不管舞台上多麽熱鬧非凡,多麽人歡馬叫,最終還是曲終人散,歸於平寂。”這是人生的自然規律,也是九旬長者的大徹大悟。“悠悠歲月至九旬,往事如煙腦海巡。風雨兼程多感慨,春秋迭轉倍思親。曾經壯志豪情在,今日安然意趣真。笑看人生榮與辱,心懷感念度光陰。”這首詩寫出了老人平和通透的心境,也讀到了父親暮年對我母親的思念。“一生從教,滴滴汗水誠滋桃李芳滿枝;誨而不倦,點點心血勤育英才澤四方。”老人從教一生的寫照。
老父親心如明鏡,看問題站得高看得遠。記得我退休之時,因受早年企業工齡的影響,感覺自己的退休金受到了不公待遇,内心糾結着找父親傾訴。老人聽了却雲淡風輕地對我説:“錢多一點少一點不影響什麽,我們有退休工資的人,要命長才拿得久拿得多,人生拼的是健康長壽……”父親的一席話讓我醍醐灌頂,心裏便釋然了。父親看問題的高段位,讓自己心胸寬廣,减少了許多煩惱。
父親一生淡泊名利,與人爲善,勤勞儉檏,生活規律,遠離不良嗜好,珍惜親情友情。晚年注意養生,適度運動,做做家務,種菜養花養鳥,熱愛音樂,自娱自樂,閑時會會老友。暮年老伴離世了,接受現實,避開紛紛擾擾,回老家隨小兒子一起生活,調整心態,不操心兒孫事,不想未來事,不躁不急,堅持閲讀學習,保持着好奇心,接受新生事物。父親説,一個人思想豐盈,内心安寧,方能享受當下時光,過好每一天。這是一種歷盡千帆之後的恬然寧静,是無法被歲月侵蝕的人生智慧,一位普通平凡的客家老人,簡簡單單地活成了人生贏家。
我想,一個人的健康長壽總是有理由的。父親的長壽秘訣其實就是“簡單”兩字,簡簡單單的心情,簡簡單單地生活。
首先是精神簡單。父親悟透了人生,心態好,懂得排遣寂寞,享受獨處。深知在生命的旅途中,真正能陪伴到最後的只有自己,孤獨是人生常態。懂得與自己相處,把時間和精力專注於自己的喜好,内心平静,删繁就簡,回歸安寧。
其次就是生活簡單。父親的晚年生活,回歸自然,每日遵循時辰做該做的事。休按人體生物鐘,順天時而爲規律作息;食五穀雜糧,青菜瓜果,粗茶淡飯葷素有節;衣着棉麻布衫,乾净整潔,舒適得體。同時,適當運動健身,勞逸結合,情有所托;做自己喜歡擅長的事情,日子淡然清歡,鬆弛無憂,從容徐行。順應自然規律,必然會得到自然的反哺和滋養,這種簡單平衡的生活狀態,讓父親深受其益,身心健康。
由於每個人的條件不同,晚年生活没有範本可以復製。我也在奔赴老去的路上,也將面臨許多挑戰,怎樣活出晚景的安好,父親的樣板給了我一些啓示與感悟,而我又悟出了什麽呢?
首先,保持好心態,安排好日常生活。生活不一定時時如人所願,但自己可以選擇以什麽樣的心態來度過人生。退休了,曾經的職業生涯無論輝煌與否,都已成了過往,擺好心態,回歸家庭。把時間和精力更多地關注家人,關注自己的健康生活;把曾經的職場智慧和能力,轉向日常生活,學習欠缺的生活技能,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多讀書,不懂的東西書上都能找到答案;傾聽自己内心的想法,用心專注自身,在自洽的節奏裏,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經濟上作些養老儲備。養老不能没有錢,但有錢的老人日子又不一定能過好。老年生活不宜過於節儉,飲食葷素搭配,作息規律,衣着打扮得體,合理開銷也會讓人心情愉悦。
其次,作好心理準備應對晚年的種種變化。經歷過家裏老人的遭遇,我的體會特别深刻。如對意外事件的接受。或許一個小小的意外就足以顛覆老人現有的生活狀態。突如其來的意外變故,往往會讓老人措手不及,許多當事老人無法接受現實,一直困擾糾結:“爲什麽會這樣?本來我的日子過得好好的。”老人對自己老去有可能出現的問題,若是没有足够的心理準備,當意外出現時,精神崩塌便無法應對變故後的生活。即使子女孝順,盡力幫助,老人暮年晚景的日子也過得不如意。
如身體衰老帶來的系列問題。隨着年齡的增長,身體在走下坡路,會面臨疾病的挑戰。小病小灾增多,也會有退行性不適。父親説,人老了,好好的身體也會有不適感。有時會莫名奇妙地感覺到情緒低落焦慮,全身不自在。衰老會導致體内激素水平下降,進而影響身體機能全面退化,精神狀態也會變差,容易情緒波動。這不是老人嬌情,而是實實在在的身體退化反應。所以,老人晚年的生活情趣很重要,有興趣愛好,有三三兩兩的知心朋友,可以分散注意力,緩解身體的不適感。
如晚景孤獨問題。到了晚年繁花落盡,冷暖自知,孤獨是老人的常態。隨着年齡的增長,生活圈子越來越小,學會獨處很重要。其實人生不論與誰過,最終都是和自己過,所以,接受孤獨是每個人在老去路上的必修課。
“直面衰老,體量無常”站在“衰老”這個宏大議題前,我們難免會再次柔弱沮喪恐懼。似乎每個人都需要靈魂修煉,才能坦然面對生命的節目,安頓好不安的心。但許多人忽略了中老年人“從成熟到衰退”的這部分成長課題,認爲老年人到了一定年紀便停止了成長的脚步。然而,步入人生後半場的中老年也需要接受身體機能逐漸下降的現實,理解個體從成熟到衰退的心理變化,這不僅是對自身個體的深刻認識,也是對生命多樣性的哲學思考,接受人生非完美的成長跨越。
我們跑不贏時間,争不過歲月,無法改變老去的現實。面對人生的難題,唯有知其無可奈何而安知若命,以最好的心態,讓自己體面從容地老去。在變老的路上,選擇一種安然自洽的方式,輕盈自在地享受晚年光景。
2. 孝順老人是一門學問
敬老話題也是我思考和重視的問題。子女該如何與家中老人相處才能融洽舒適?怎麽做才是對老人最好的孝敬?我自問反思。
母親和我的公公走了的這些年,我常常會回憶與老人在一起的時光,回想與老人相處中的點滴故事,心中有欣慰,也有遺憾。這些經歷讓我開始更深層次地思考子女與老人的關係問題,有所感悟:
及時行孝很重要。助力實現老人的心願,是及時行孝的一種方式。老人一生總有自己難以實現的願景,或許很高遠,或許簡單平凡。無論願望大小,若是在子女能力範圍内能够做到,應該盡力成全老人。值得欣慰的是我夫妻倆很努力地爲公婆和父母做了一些事情,圓了公婆和爸媽的夢。如,抓準了時機爲父母創造條件,讓老人及時搬回縣城生活,讓倆佬晚年過上了一段安逸自在的日子。又如,公婆心心念念想蓋新房,我們竭盡全力實現老人的心願,改善婆家的居住環境,提高了公婆晚年的生活品質。喬遷新居的那些年,公婆的日子過得喜氣洋洋,尤其是我的公公,更是揚眉吐氣,幸福感滿滿。現在回想,感覺這些辛勞付出非常值得和有意義。實現老人心中的夢想,我想也是一種盡孝吧。
從細微處關心老人。把老人當孩子來看待,孝敬就能落到實處。平時,多關注老人的健康狀况和日常生活。多留意老人,常與老人聊聊天,注意觀察他們的生活習性,或許一句話一個藥瓶就可發現老人的健康風險。平時有需要的物品,主動爲老人提供。我回老家看望老人,會仔細觀察老人的生活狀況,有需要的就幫他們買,大到家中大件物品,小到菜品衣物。老人有錢,但節儉。婆婆受身邊朋友影響,熱衷於保健品補鈣降脂保膝。我知道這些東西主要是精神安慰,不一定有多大的效果,但只要婆婆喜歡就從國外背回或寄回。我有回去都會留意檢查婆婆保健品的瓶瓶罐罐,擔心她吃過量,擔心她被忽悠私自購買吃錯藥。
孝順老人是一門學問。孝順是指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願。“孝”是側重生活上的關心,而“順”是指滿足老人精神上的感受和心理需求。
現實中孝順也有難點。一方面,老人有自己的生活閲歷、認知邊界和處事方式,有自己的朋友圈。有時年輕人認爲好的事情,老人不一定認同,家人講的道理,不一定聽得進去,而外面大爺大媽説的就是真理。若遇到老人有個性,强勢固執,無法溝通交流,極易引發矛盾。另一方面,老人的難處年輕人無法真實體驗,没有親身經歷很難换位思考來真正理解體諒老人。這些都是子女與老人相處的難點問題。
我有位好友對老父親非常孝順,他在送走老人後,却由衷地感嘆:“孝敬不難,順從不易”。
反思自己與老人相處,也有些遺憾。雖然力所能及爲老人做了一些事情,但也做得不够。我公公最後生病住院及康復的兩年多時間,孩子們全心全意照顧護理,但精神上却難以與老人溝通。每次老人鬧情緒,我想盡辦法做工作也起不到實質性的效果。現在反思,雙方都有原因。老人有許多想法,不願意吐露心聲;而子女無法完全理解老人的精神需求。我僅知道老人身體不好,但不懂病重之時最真實的個人體驗,也無法知道老人心裏的真實想法。我母親暮年摔倒,我也盡力照顧,但完全體會母親摔倒後的感覺,也是在去年自己雪地摔傷之後,才真正理解母親當年那種無助、恐懼、痛苦和生活上不方便帶來的煎熬。
老去是全方位的衰退。人老了,會體衰多病,思維退化,認知受局限,自信心也會大打折扣,這些都是自然規律,年輕人對老人要有更寬廣的包容心。日常小事,尊重老人的意願,只要開心就好。涉及健康安全等原則性大問題,曉之以理,多留意老人的生活細節,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在精神層面,平時要多與老人溝通交流,照顧老人的心理感受。子女在老人面前不强勢,凡事好商量,對老人好好説話是對老人精神上最大的呵護,也是現實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細節。
養老敬老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各家也有各家的情况。家中有老人需要照顧,子女不容易,家庭不容易,老人更不容易。親人之間包容體諒,理解尊重很重要。爲人子女關心照顧父母是責任使命,也是我們客家人的傳統美德。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