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民族團結的重要性,强調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民族團結之本。各民族要牢固樹立休慼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他希望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建設偉大祖國,共同創造美好生活。
一、民族團結關係到國家的長治久安
世界上絶大多數國家都是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和少數民族共同生活在一起,成爲民族國家發展的推動力量。歷史上,各民族在和平與戰争年代的交往中,民族文化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共同的價值追求不斷增多。實現民族和睦,是國家發展穩定的重要基石。由於民族、宗教、歷史和現實等因素,在一些多民族國家,國内存在着復雜的民族矛盾、民族問題。一旦民族政策失誤,會直接導致民族間隔閡的加深,少數民族同主體民族間的矛盾會不斷積聚、昇級。當遇到國内外政治環境變動時,民族矛盾就可能迅速爆發,少數民族甚至産生建立單一民族國家的思想和行動,從而導致國家的分裂。20世紀後期蘇聯東歐國家在此方面有着深刻的經驗教訓。
列寧在十月革命政權建立後,發佈過一系列關於民族問題的宣言、文件,制定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解决民族問題的綱領和政策。列寧民族理論的核心,就是强調民族平等,在此前提下實現各民族團結。列寧對社會主義國家如何處理民族問題提出綱領性的思想理論,而“民族平等”是列寧民族理論的精髓。列寧去世後,蘇聯政府實施的民族政策與列寧的民族理論逐漸發生偏離,客觀上助長了大俄羅斯民族主義,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少數民族的情感和權利没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民族積怨不斷加深,與國家政權的離心傾向加劇。在戈爾巴喬夫執政後期,蘇聯以少數民族爲主體的共和國紛紛宣佈獨立,蘇聯走向分裂。雖然蘇聯解體的原因是復雜的、多方面的,但是没有在民族平等原則下處理好民族問題,是加速政權解體的一個重要原因。
因此,解决好民族問題事關重大,直接關係到社會發展和國家主權安全。民族團結,“則國家興旺、社會安定、人民幸福;反之,則國家衰敗、社會動盪、人民遭殃。”實現民族團結與民族和睦,是維護國家發展與穩定的重要保障。我們黨在新中國建立後,對民族問題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創造性地把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同中國民族問題具體實際相結合,從而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解决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
二、堅持和發展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和政策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緊密結合本國國情,確立了黨的民族理論龢民族政策,把民族平等作爲立國的根本原則之一,使各族人民獲得了平等的政治權利。在中國特色的解决民族問題的道路上,我們黨積累了做好民族工作的寶貴經驗。
早在建國初期,劉少奇於1950年6月在爲中央人民政府組成的民族訪問團題詞時,强調“過去漢族的統治階級是壓迫國内各少數民族的,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必須幫助各少數民族的人民大衆發展其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的建設事業。”1954年5月他在主持憲法起草委員會會議時提出,“我們每一個有關少數民族的法律都是保護少數民族的,例如選舉法也是這樣。如果有一個法律不充分保護少數民族,這個法律就行不通的。”1956年4月,毛澤東在《論十大關係》中也講道,“對於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係,我們的政策是比較穩當的,是比較得到少數民族贊成的。我們着重反對大漢族主義。地方民族主義也要反對,但是那一般不是重點。”
在我國根據國内少數民族分佈特點,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先後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成爲國家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憲法規定少數民族有自治地方和自治機關,是保護了少數民族,不規定,他們就要喫虧……不是要侵犯少數民族,而是限制侵犯少數民族。”各民族區域少數民族的文化習俗、宗教信仰和權利主張得到充分尊重,各民族獲得平等的政治權利。民族區域自治是我黨扎根於中國的土地,對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發展和貢獻。鄧小平曾在會見外國來訪者時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我們完全實行民族平等的政策,而且在具體政策上更多地照顧少數民族利益。”從根本上保障了少數民族的合法權利龢利益。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民族工作,堅持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召開中央西藏工作座談會、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等重要會議,對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做出重大决策和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年召開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總結了我黨關於加强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明確了推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戰略任務、思想導向、政策舉措與核心要義,形成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歸納起來重點包括了以下幾方面:
民族工作的戰略任務。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高度把握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歷史方位;把推動各民族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共同奮鬥作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務。這裏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爲出發點和落脚點,布局黨的民族工作,促進全國各民族團結奮鬥,共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民族工作的思想導向。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綫;堅持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增强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高舉中華民族大團結旗幟,促進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在思想導向上,特别强調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不斷增强各族人民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家庭的認同感。在確保各民族平等、共同當家作主的基礎上,實現各民族大團結。
民族工作的政策舉措。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搆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使各民族人心歸聚、精神相依;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堅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務,推進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工作中,確保黨中央政令暢通,確保國家法律法規實施,堅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務。同時,推進國内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實現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實現各族人民的團結統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民族工作的核心要義。堅决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這是國家最根本的利益、核心利益;堅持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這是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能够取得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充分證明瞭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正確性與必要性,黨領導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能够凝聚人心、繁榮和發展各民族事業。堅持黨的領導成爲我國推進民族工作向前發展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在民族工作領域,新時代黨的治國方略得到了集中體現。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發展和實踐,夯實了中國特色解决民族問題的道路,爲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基礎。
三、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民族團結之本
習近平强調,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綫,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民族團結之本。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就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爲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綫。什麽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習近平明確指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慼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源於歷史文化、社會經濟、地理環境等因素形成的民族認同,是一種身份的構建和心理歸屬,反映出一種民族共同體意識。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得以發展、穩定的關鍵因素,也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實現各民族團結、富有凝聚力的思想根基。黨中央在十八大以後,始終强調中華民族大家庭、中華民族共同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理念,并且明確指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意義:這是維護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是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必然要求,更是黨的民族工作開創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複合型民族,呈現多元一體的民族格局。各民族作爲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共同構建有凝聚力的民族關係,對於維護國家安全與穩定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國在改革開放中,各種挑戰和風險因素不斷增多,如何有效應對各種安全威脅,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保障社會穩定和人民生活,是我國改革發展進程中面臨的重要課題。只有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强少數民族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對國家的歸屬感,各民族團結一心、才能更有效地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扺禦極端主義和分裂主義的思想滲透,才能維護好國家根本利益,也是各民族的根本利益。
習近平在談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時候,常常采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説明其重要性。他在2021年在青海考察時説,“各民族就要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我們都是中華民族共同體的一分子。”他還用根深葉茂説明中華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關係,“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中華文化是主幹,各民族文化是枝葉,根深干壯才能枝繁葉茂。”總書記用了“根深干壯才能枝繁葉茂”寓意中華民族共同體内部各民族命運與共的深刻道理。在我國民族工作中,既要實現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整體利益,也要實現好各民族具體利益,“大漢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都不利於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扎扎實實地開展細緻的工作。首先,要堅持黨對民族工作的統一領導,這是搆築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有力保障。做好民族工作關鍵在黨,“只要我們牢牢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就没有任何人任何政治勢力可以挑撥我們的民族關係,我們的民族團結統一在政治上就是有充分保障的。”其次,要加强少數民族地區幹部隊伍建設,造就一支優秀的少數民族幹部隊伍,這是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做好民族工作的關鍵。再次,必須注重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不斷改善和提高少數民族生活水平,由此提昇各民族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成就感。最後,廣泛開展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教育,提昇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增强對社會主義祖國的歸屬感,從而搆築主體民族和少數民族相互交融的共同體意識,夯實我國民族關係發展的思想文化基礎。
總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既要做看得見、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潤物細無聲’的事情。”各項工作都要做到實處,要有形、有感、有效,由此推動國内各民族團結進步,建設新時代中華民族富有凝聚力的命運共同體。
作者係中國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