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從大陸兩會對台促和統交流及馬英九訪陸祭祖看兩岸關係

  大陸十四届人大一次會議於三月十三日閉幕,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談話指出,要貫徹新時代黨解决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積極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堅决反對外部勢力干涉和“台獨”分裂活動,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進程。新任國務院總理李强則在閉幕後的首場記者會强調,兩岸同胞一家人,血濃於水,大陸將繼續推進兩岸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合作,鼓勵更多台胞台企到大陸來。在體現大陸對台釋出明確的促和平、促交流的訊息中,對台政策呈現務實、緩和的基調。

  基本上,習近平在此次人大提及台灣的重點内容與去年中共二十大報告是一致的,屬於面面俱到的基本原則闡述,説明瞭大陸當前對台政策基調趨於緩和,在一中、促統、反獨的框架不變的前提下,更側重防止台海出現“顛覆性”風險,求穩爲先。相較於習近平的涉台講話,從政治面向做出概括性表述,李强在總理記者會上的表態則相當務實,較側重經濟面向。李强除了在涉外問題上談了一題中美關係,也回答了一題台灣問題,體現他對台灣工作仍高度重視,也希望向台灣社會傳遞明確的訊息,前半段屬於大政方針的闡述,後半段則聚焦在兩岸經濟融合與交流合作的具體事務。其中,他呼吁“希望台胞台企願意來、融得進(大陸)”,言下之意是延續既有惠台政策,又主張兩岸恢復合作“需要共同努力”。

  事實上,大陸對台政策有其“硬”的一面,也有其“軟”的一面,即使執行層面再有多“軟”,仍須服從一個中國、反對“台獨”“硬”的一面。若對比去年中共二十大與此次全國兩會,前述的關聯脈絡非常清晰,在中共二十大、其解决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旗幟鮮明,强調反分裂鬥争、不放棄用武;但在此次兩會期間,無論是李克强、汪洋的報告,還是新任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在“台灣團”的發言,在重申既有政治原則的同時,都彰顯了“兩岸交流”的主題。换言之,大陸訴諸的兩岸交流、融合發展以及完善在大陸的台胞權益,均是爲了“反獨促統”的政治性目標。

  尤有甚者,兩岸透過非政治性交流合作逐步建立互信,在經濟上相互依賴,逐漸産生共同體意識,最終台灣民衆樂意接受統一,堪稱是一條符合中華民族利益的路徑。值得注意的是,大陸商務部長王文濤在此次兩會上與台灣代表團座談時表示,大陸將深化兩岸貿易、産業合作,助力台胞、台企更好融入大陸新發展格局,在陸台企可享受《區域全面經濟伙伴協定》(RCEP)優惠,獲得更廣闊市場,促進兩岸經貿健康發展。易言之,大陸對現階段的兩岸關係,是有明確具體的政策進程,那就是“拼經濟”優先。“拼經濟”意味着民生福祉優先、政治分歧擱置,這即可理解,爲何大陸近期重啓兩岸協議的溝通機制、密集會見台灣各界基層參訪團、並對蔡當局鬆綁兩岸直航表示肯定的一系列新作爲。

  再進一步言,既然和平統一是促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則台灣必然也是民族復興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而台灣民衆也必然是民族復興的參與者、貢獻者,中國崛起更應讓台灣民衆以“自家人”的身份而感到自豪。這樣看來,其實兩岸問題解决的路徑並不困難,那就是要讓台灣民衆感受到和大陸是“一家人”。至於大陸對台政策如何真正落實“兩岸一家人”?試觀新任國台辦主任宋濤對兩岸交流溝通采取了十分開明開放的態度,上台迄今密集會見台灣各界人士,不僅座談務實坦誠,而且接觸對象也包括台灣南部、偏緑的基層民衆與民意。如此寬闊的視野與温馨柔軟的做法,當能確立務實、漸進的對台政策,讓兩岸民衆在開放交流中自然來往,增進彼此的利益聯結與情感聯結,才能創造心靈契合式的統一前景。

  要言之,大陸涉台今年應會有較大的作爲,從宋濤年初迄今多項積極行動可知。習近平在人大閉幕上表示,促進兩岸和平發展及統一進程,可見在中共二十大提出對台總體方略後,“統一”已非口號,而是扎實的任務。王滬寧也指出,大陸已進一步掌握完全統一的戰略主動權,其重點在促融促統,預計年内推出更多惠台措施,吸引台商登陸、台青就業就讀,則恢復兩岸大交流的前景可期。

  緊接着,兩岸應正視馬英九訪陸祭祖與交流之深意。台灣前領導人馬英九於3月27日至4月7日赴中國大陸祭祖,並率青年學子與大陸學生交流,此爲1949年以來首位赴大陸的台灣前領導人,盡管此行以祭祖與青年交流爲主軸,但本身對兩岸關係就深具重要意涵。换言之,馬英九思鄉尋根,係中華民族慎終追遠的傳統,此行定位祭祖與兩岸青年交流,值此兩岸關係冰凍之際,各界應樂觀其成。尤其,馬英九此行和大陸涉台高層會見勢所難免,一方面給今年兩岸“大交流”帶來一次高潮,另方面也是爲兩岸和平再吹東風,因此堪稱馬英九的訪問效應不可等閒視之。

  首先是馬英九基金會已將馬英九此次訪陸定調爲“家事與青年”兩層次,前者主要借中國人傳統的清明掃墓時節前往湖南掃墓,另外就是兩岸青年交流。就掃墓而言,馬英九以返鄉爲名,帶着家人回湖南湘潭白石鎮老家祭祖,體現兩岸血緣與情感紐帶,具有良好的融冰效果。再者,馬英九此行帶着家族成員慎終追遠、祭拜祖先,這就是家族宗族凝聚、血濃於水的親情力量。居住在台灣的民衆,先祖們大多是從大陸先來後到台灣。台灣最美麗的風景,在於傳承中華文化的傳統與精髓,包括春節、清明、端午、中秋等節日,都是沿襲自中國的傳統習俗。台灣民間的各種信仰宗教和膜拜的神只與祭祀的風俗習慣,包括講信修睦、忠孝節義傳家的傳統價值觀,都展現了中華文化之美及其深邃内涵。兩岸同根生,同源同文同種,本是一家人。

  其次,就兩岸青年交流而言。馬英九此次訪陸行程中安排多場兩岸青年學生對談,除有助於兩岸下一世代的彼此理解,也具有兩岸共同展望未來的象徵。馬英九常以德法和解爲例,説明德法雙方推動青年交流合作而化解歷史讎恨。在馬英九心目中,兩岸要建立永續的和平繁榮,也一定要從年輕一代開始,他在其主政時期開放陸生來台,開啓兩岸青年交流新時代。然而,2020年2月蔡英文當局以疫情爲由禁止陸生來台,兩岸關係惡化,陸方也暫停陸生來台就讀。雖然台方陸委會去年底已恢復陸生來台申請,但陸方仍未開放,陸生“歸零”,兩岸青年交流徹底中斷。馬英九基金會這幾年致力於青年學子培育,借由此次訪陸帶領台灣青年學子與大陸學生交流,也可讓陸方體會到兩岸必須和平與交流,尤其年輕一代不該是敵意相向。

  再進一步言,馬英九此趟祭祖與交流之旅,是在兩岸關係緊綳之際,借由馬英九的訪陸,現身説法“九二共識”的“一個中國”基礎及相互尊重精神,可爲兩岸恢復良性交流對話搭橋鋪路,也可爲兩岸和平盡心力。尤其,馬英九以兩岸共同熟悉的語言談論共同關注的歷史與文化,則應該有助於融解大陸民衆近年在兩岸對峙中對台灣的不佳印象。易言之,馬英九此次訪陸,對兩岸緊張關係或可産生緩解之效。若無連戰2005年的“破冰、和平”訪陸,與時任中共總書記胡錦濤達成“五項和平願景”,並在馬英九上台後秉持“九二共識”充分落實,兩岸關係與台灣民衆焉能從中獲益良多?但蔡英文2016年上台以來否定“九二共識”,全面“抗中親美”,更將兩岸關係推向兵兇戰危的險境。如今馬英九已爲兩岸和平造局踏出第一步,如果台灣有更多人跟進連戰與馬英九等人的步履,致力於推進兩岸交流對話,則必可帶來可觀的和平氛圍與效益。

  總之,馬英九展開首次大陸行,清明時節赴老家祭祖尋根、慎終追遠,證明他是一個不忘本的中國人。大陸方面尊重並協助馬英九的訪陸行程,是基於馬認同中華民族,有着相似的歷史觀、相同的文化與血緣關係,所以馬在執政時期大力推動兩岸協商交流、化解分歧,促進兩岸人民往來,使得兩岸關係良好。尤其,馬英九返大陸祭祖即深具超乎個人祭祖的意義,那就是認祖歸宗、向大陸證明不是所有台灣人都數典忘祖,更藴含中華民族不忘本的初心,以及寄望於青年象徵未來的寓意。馬英九帶青年學子赴陸交流盼能减緩兩岸人民之間的敵意,都是以兩岸和平爲出發點,期盼能具體呈現出兩岸青年在追求未來時,可化解敵意而落實和平。兩岸的有識之士都希望兩岸能長保和平,馬英九此次爲兩岸和平與交流踏出一步,步子雖然邁得不够大,但已足供願意爲兩岸和平造局者仿傚。盡管馬的一小步無濟於兩岸大局的迅速演變,但兩岸應肯定他遞出的橄欖枝。

  作者係台灣輔仁大學兩岸關係學暨國際關係學教授、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