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中國式現代化的兩岸文化融合發展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2023年6月2日的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講話時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强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藴。

  中國式現代化是賡續古老文明的現代化,而不是消滅古老文明的現代化;是從中華大地長出來的現代化,不是照搬照鈔其他國家的現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結果,不是文明斷裂的産物;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的舊邦新命,必將推動中華文明重焕榮光。

  同樣的,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是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機遇上,走向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兩岸的文化融合發展可借由中國式現代化的力量,在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藴下,賡續古老文明的現代化融合發展,讓中華文明在兩岸的中華大地上繼續更新發展,讓兩岸人民透過文化的融合發展,共同推動中華文明重焕榮光。

  一、兩岸融合發展的理論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早在2014年11月1日視察福建平潭,在科技公司與多位台資企業的負責人座談時强調,兩岸同胞同祖同根,血脈相連,文化相通,没有任何理由不携手發展、融合發展。這是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到兩岸融合發展,也論及爲什麽“客觀上可以、主觀上應該”兩岸融合發展。

  到了2015年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届三次會議的民革、台盟、台聯委員聯組會時,肯定兩岸制度化協商取得新成果,兩岸經濟融合發展不斷深入,各領域交流合作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經濟層面的兩岸融合發展,以及各領域交流合作。

  2016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届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的上海代表團審議時表示,將持續推進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增進同胞親情和福祉,拉近同胞心靈距離,增强對命運共同體的認知。習近平總書記在此進一步提出“經濟社會”層面的兩岸融合發展,也將融合發展與“命運共同體”加以有機結合。

  同年11月1日的下午三點,習近平總書記與中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於北京人民大會堂會面時,在六點意見的第三點提出推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其中具體闡釋兩岸開展經濟合作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秉持互利雙贏,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符合兩岸同胞共同利益。習近平總書記提到“互利雙贏”的兩岸融合發展,符合兩岸同胞利益。

  2019年1月2日的《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他明確指出,兩岸同胞血脈相連;親望親好,中國人要幫中國人;對台灣同胞一視同仁,將繼續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習近平總書記提到了“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以及和平統一的邏輯關係。

  同年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届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福建代表團審議時表示,要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對台工作既要着眼大局大勢,又要注重落實落細;把工作做到廣大台灣同胞的心裏,增進台灣同胞對民族、對國家的認知和感情。習近平總書記在此對兩岸融合發展提出“探索新路”,以及做到台胞心裏的對台工作指示。

  到了2021年3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强調,在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邁出更大步伐,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勇於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换言之,習近平總書記希望能從“通、惠、情”的視角,對於兩岸融合發展的新路“邁出更大步伐”。

  2022年10月16日的中國共産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更揭示,始終尊重、關愛、造福台灣同胞,繼續致力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完善增進台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换言之,尊重、關愛、造福台灣同胞,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兩岸文化融合發展也同樣成爲重點。

  2023年6月17日向第十五届海峽論壇致賀信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前景光明,國家好,民族好,兩岸同胞才會好;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習近平總書記在此更將中國式現代化與兩岸融合發展的加以邏輯性的結合,亦即台灣同胞應該善用中國式現代化的機遇,這樣的機遇可借由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的深化,加以實現。

  同時,大陸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也在海峽論壇上宣佈,中共中央、國務院制定了《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希望兩岸同胞乘時乘勢,致力於民族復興偉大事業,共享中國式現代化廣闊機遇。這份意見在9月12日公佈21條,這也是第一份由大陸中央針對兩岸融合發展印發的文件,擬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努力在福建全局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

  二、現代化的文化融合發展

  中國式現代化爲人類實現現代化提供新的選擇,爲解决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提供了更多更好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爲人類和平與發展崇高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其中,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大陸不斷厚植現代化的物質基礎,不斷夯實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質條件,同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傳承中華文明,促進物的全面豐富、人的全面發展。

  對於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的文化領域而言,同樣是希望兩岸在經貿交流深刻密切,共同積聚物質財富時,也必須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推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兩岸一家人親情;共同傳承中華文明,展現“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的中華民族王道而非西方霸道的發展模式,促進物的全面豐富、人的全面發展。

  同時,兩岸的文化融合發展可以一起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加强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推動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準和文明素養;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融合發展,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勞動精神、奮鬥精神、奉獻精神、創造精神、勤儉節約精神,培育時代的新風貌。

  再者,培育造就大批德藝雙馨的文學藝術家、規模宏大的文化文藝人才隊伍,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健全現代文化産業體系和市場體系;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産保護力度,加强歷史文化保護傳承;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遊的深度融合發展,兩岸可以透過旅遊的深刻中華文化内涵,凝聚兩岸的相互認同。

  從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的觀點而言,兩岸可以合作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屬於中國人自己的話語和叙事體系,講好中國人的故事、傳播好中國人的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人形象;與此同時,也要深化文明的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具體而言,兩岸文化融合發展已經有相當成果,包括在兩岸共有中華文化的基礎上,台胞積極加入大陸的各類文化團體,參評文化奬項,參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中國文聯及其所屬各全國文藝家協會,迄今已吸收台灣地區會員近百人,台灣藝術家參評中國曲藝牡丹奬、中國攝影金像奬、中國電影金鷄奬等重要奬項,台灣演藝人士每年參與大陸的廣電視聽節目和電視劇製作近千人次;在多個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兩岸的文創機構和藝術家舉辦各類文化藝術展覽,共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當然,兩岸文化融合發展必須進一步深化,因爲兩岸中華文化的溝通與交融,既符合民衆提昇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現實需求,更藴含凝聚思想共識、重塑共同記憶、傳承、發揚、創新的深刻文化意義;因此可以在兩岸有較密切聯繫,以及較廣闊合作空間的領域,如文學與藝術、宗教與民俗、文化遺産保護、文旅資源開發等範疇,進行文化産品的開發、文化傳承創新,以及文化宣揚活動。

  總而言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比如天下爲公、天下大同的社會理想,民爲邦本、爲政以德的治理思想,這不但是老祖宗留給中國人的無價珍寶,更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厚文化實力;不但可以讓國家民族富强、人民生活美好,更可以讓兩岸在共同的優秀傳統文化基礎上,營造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促進兩岸的同胞相互瞭解、肯定、信任、認同,携手共創讓世界讚揚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作者係南開大學台灣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國民黨原主席洪秀柱特别顧問兼大陸事務部主任。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