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近年來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新特徵新趨勢

  經貿合作與交流是增進兩岸同胞利益福祉、促進兩岸融合發展的重要途徑。近年來,百年大變局叠加世紀疫情,國際政治、經濟格局演進提速换擋,新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蓄勢待發,兩岸經貿關係也因此出現新變化。掌握兩岸經貿合作新動向,總結兩岸經貿關係發展新態勢,研判未來趨勢,對於持續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牢牢掌握兩岸關係主導權主動權具重要現實意義。

  一、兩岸經貿合作新特徵

  2018年來,經歷中美博弈、新冠疫情等多重風險考驗,大陸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變,對兩岸經貿合作的話語權不斷提昇,兩岸供應鏈再鏈接正日漸形成,民間交流進入數字時代。

  (一)大陸提昇對兩岸供應鏈演變話語權

  長期以來,兩岸供應鏈附屬於美西方主導的全球供應鏈下,兩岸産業間、産業内、産品内的競合關係多取决於品牌方决策。在兩岸合作最緊密的信息通訊産業領域,隨着聯想、中興、華爲、小米、OPPO、VIVO等大陸品牌全球影響力不斷提昇,對産業供應鏈布局的話語權與主導權也不斷增强,同時帶動立訊精密、比亞迪電子、環旭電子、聞泰科技等本土代工廠商及京東方、舜宇光學等零組件供應商快速成長,與外資同行形成一定競争替代關係。其次,近年跨國公司看好中國大陸發展前景,對華投資信心、力度不减,對華直接投資保持快速增長,增加其對大陸産能與市場依賴,吸引其台資供應商擴大在大陸投資。再者,近年大陸的新能源汽車、風電、太陽光電等再生能源産業迅猛發展,相關核心技術全球領先,對台商的引力與兩岸供應鏈的塑造力也不斷提昇。

  (二)兩岸第三地利益鏈接加强

  産業轉移是國際産業分工發展的規律,大陸推進高質量發展必然促使部分勞動密集型與能源密集型産業外移,但並非完全移出,台商在東南亞等第三地投資布局多爲補足大陸産能缺口、分散布局。目前,台商外移第三地的産能與大陸成熟供應鏈體系形成新的鏈接與合作。一方面,第三地布局台商所需的關鍵零部件及材料仍多來自大陸,加工生産的貨品除内銷當地市場外,外銷除美西方市場外,部分仍回銷大陸内地市場。另一方面,部分台商跟着中國大陸供應鏈體系一起入駐大陸在東南亞地區建立的産業園區,將兩岸産業鏈合作進一步延伸到第三地,共同拓展海外市場。如台商投資的越南萬邦鞋業有限公司(APACHEFOOTWEARVIETNAMLTD.)入駐由中國大陸主導建立的越南龍江工業園。

  (三)大陸順應民意排除干擾深化兩岸民間交流

  2016年以來,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單方面破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大肆勾連外部勢力進行謀“獨”挑釁。2019年基於選舉考量,民進黨當局打造以“國安五法”及“反滲透法”爲主的“民主防護網”,製造“緑色恐怖”,持續限縮兩岸民間交流交往。2020年2月民進黨當局以防疫爲藉口,全面禁止大陸人員赴台,單方面暫停除往返北京、上海、厦門、成都四個城市以外的兩岸其他空中客運航班及“小三通”,對兩岸人員往來與經貿交流合作産生不利影響。相比於民進黨當局的政治操弄與惰政,大陸方面排除各種干擾阻撓,充分利用融媒體技術,采取綫下綫上結合方式,打造兩岸民間往來新空間和新渠道。一方面,堅持舉辦兩岸企業家峰會、海峽論壇、上海台北城市論壇、海峽青年論壇等一系列兩岸重大交流活動,持續發揮品牌效應和引領作用;另一方面,各地各部門結合當地特色也舉行“雲簽約”“雲招聘”“雲展覽”“雲祭祀”等形式多樣的特色主題活動,持續爲兩岸交流合作創造有利條件,推動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和人員往來走深走實。2023年以來,在兩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小三通”客運航綫及兩岸直航部分恢復,但蔡英文當局仍編造各種藉口對兩岸人員往來和交流實行禁限封堵,阻擾兩岸各領域交流交往正常化。大陸方面順應民意,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在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的形勢下,積極推動恢復、擴大兩岸交流合作,邀請台灣主要工商團體來大陸參訪、洽談合作,續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恢復部分台灣農漁産品輸入,廣大台灣同胞深感認同。

  (四)美台企圖搞全面“脱鈎斷鏈”行不通

  近年美意圖主導制定全球化新規則,堅持“美國優先”推動全球供應鏈重組,大打貿易戰、科技戰企圖全面削弱中美經貿鏈接,但事實上中美貿易額却不斷創下新高,2022年更刷新2018年創造的年度最高紀録,畢竟經濟社會發展不只需要半導體。中美已全面融入世界經濟,2018-2022年中美間貿易變動説明,當前中國大陸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顯著增强,執意“脱鈎斷鏈”只會讓自身及更多國家(地區)利益受損,影響全球經濟復蘇。對台灣地區而言,從李登輝“南向政策”到蔡英文“新南向政策”都失敗了,30年間兩岸經貿合作日趨密切,執意與大陸“脱鈎”,不僅意味着經濟衰退,更意味着與機會脱鈎,與未來脱鈎。特别近年來,美台聯手通過巨額補貼、政治施壓等手段逼迫台積電、環球晶等高科技企業赴美投資建廠並提交核心數據,意圖全面掌握台灣半導體産業,使台灣經濟發展面臨的外來政治干預與市場競争風險不斷加劇。事實證明,開放融通是不可阻擋的歷史趨勢,人爲“築墻”“脱鈎”違背經濟規律和市場規則,損人不利己。

  二、兩岸經貿關係發展新趨勢

  進入後疫情時代,大陸經濟短期雖仍面臨下行壓力,但潜力足、韌性大、活力强、逥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點没有變,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兩岸經貿合作將全面進入由大陸主導的提質增效階段,兩岸供應鏈數字化轉型勢在必行,持續破解經貿轉型昇級中碰到的“硬骨頭”。

  (一)兩岸經貿合作進入大陸主導的提質增效階段

  當前,大陸正積極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將持續提昇大陸對兩岸供應鏈的話語權,兩岸經貿合作進入大陸主導的提質增效階段。二十大報告强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明確“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定位,框定大陸經濟發展的正確方向,也爲兩岸經貿關係發展指明方向。一方面,持續增强國内大循環内生動力和可靠性,有助台商拓展大陸内需市場。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目前大陸擴大内需的“頂層設計”已經出台,在繼續深化兩岸經濟交流與合適、持續落實同等待遇背景下,台商可根據自身實際,準確把握産品市場定位,借“東風”深耕大陸内需市場。另一方面,持續推進高水平開放,深度參與全球産業分工和合作,吸引台商加碼布局。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深度參與全球産業分工和合作,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關係”,表明瞭大陸堅持擴大對外開放、堅定支持自由貿易。近年大陸利用外資不斷創新高,這是外商“用脚投票”的結果。對於台商而言,既可嵌入在陸跨國公司供應鏈,也可與内地企業一道合作拓展第三地市場。未來的兩岸經貿關係發展過程中,提質增效已取代穩增長,新發展格局建構將進一步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大陸强勁引力對引導和塑造台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更加凸顯,有利促進兩岸命運共同體形成。

  (二)數字經濟促兩岸供應鏈日趨現代化

  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後的主要經濟形態,且數字化轉型正驅動生産生活和治理方式發生深刻變革,特别是2020年疫情爆發後,成爲對冲疫情影響、提振全球經濟和提昇治理能力的重要力量。兩岸在信息通訊産業領域合作由來已久,數字經濟相關貨品占兩岸貿易約七成,對穩定兩岸經貿關係及帶動台灣經濟發展具重要作用,也爲深化雙方數字經濟合作打下堅實基礎。大陸數字經濟優勢體現在虚擬産業集群、海量數據及豐富應用場景等方面,台灣數字經濟集中在電子零組件、電腦、電子産品及光學制品、機械設備等製造業領域,兩岸産業優勢互補,搆築起完整的數字經濟産業鏈供應鏈,爲持續推進兩岸經貿合作互利共贏注入新動能。與此同時,兩岸數字經濟合作促進台中小企業拓展大陸市場。當前,傳統要素誘發投資動能下降,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爲資本市場提供豐富的優質資産,已成爲决定國際資本流動的關鍵因素。未來台企在大陸的投資將呈現出輕資産化、重技術、低負債、高流動性等特點,海外投資額與海外營收相關性逐步剥離,有利於中小微台商拓展大陸市場。兩岸數字經濟合作有助推動兩岸供應鏈數字化及構建數字化供應鏈,降低要素流動成本,加快兩岸市場主體間組織重構與融合,創新驅動將成爲兩岸經貿關係發展的第一動力。

  (三)兩岸經貿轉型昇級進入“深水區”

  自1987年台灣當局開放大陸探親以來,兩岸經貿關係快速發展,雙向投資、貿易及人員往來由無到有,從少到多,從間接到直接,政治接觸與經濟制度化合作都取得豐碩成果。但兩岸間仍存在諸多結構性障礙,制約着進一步深化雙方經貿合作。其一,兩岸經貿合作在認知面缺乏統一的願景與目標。截至目前,兩岸政黨及民衆未能在兩岸政治定位議題上達成共識,直接限制兩岸經貿合作的廣度與深度。島内政黨及民衆既希望借大陸助力台經濟發展,又擔心大陸“以民逼官、以商圍政、以通促統”的經濟統戰,結果就造成兩岸經貿關係越密切、兩岸經濟實力差距越大,島内社會擔憂的負面情緒累積越多,最終造成兩岸政治對話交點越來越少,對立成爲常態。其二,兩岸經貿合作在制度面與執行面上缺乏有效協調。一方面,雙方負責協調經貿對話接觸的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參與部門層級較低,對於協調解决兩岸間關鍵經貿議題的權限不足。另一方面,兩岸法規與制度間落差大,限制兩岸産業分工逐步水平化背景下的合作模式創新。其三,美西方外來干涉力度持續加大。近年來,美持續强化對台經濟社會影響,力推台優勢産業深度嵌入美産業體系,增加美打“台灣牌”遏華能量,打造對華意識形態領域鬥争陣地,將對兩岸經貿關係發展帶來更多不確定性。

  作者劉佳雁係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台灣研究》編委會執行副主任、主編;王子旗係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副研究員。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