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本稿件係應北京大學第九届中華文化論壇邀約撰稿,旨在闡明人工智能與文化創新傳承相互關係;其應歸類於論壇邀稿議題首項:中國式現代化與中華文化傳承創新類别之論述稿件。
吾人身處信息社會,各項信息産品影響日常生活無所不在實毋庸置疑;特别是近年來中國大陸將人工智能(人工智慧)列爲科技發展重點投資項目,産業界、學術圈與政府主管機關共同合作,致力於發展相關技術規範,并且提供實際産品進入市場。而吾人在現實信息社會日常生活,基本上根本無法逥避人工智能産品所提供服務,但在此過程中,人工智能技術確實亦將影響到文化創新與傳承過程,整個社會脈動亦將隨着人工智能産生顯著變化。面對此種情勢,就文化創新與傳承來説,絶對不存在任何逥避空間與忽視機會。
二、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
中國大陸面對全球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趨向,確實亦具有基本政策立場;2023年10月1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第三届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在開幕式講話中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理念,公開表明希望共同促進全球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安全發展;隨後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亦隨即對外發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中英文版本全文内容。
當日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亦就《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答復記者詢問時,强調倡議重點内容;但若是認真檢視全球相關媒體報導以及輿情回應,其實就可以明確看出西方媒體,曲意配合當前以競争之名,掩蓋對抗遏制之實,所惡意塑造之戰略氛圍,對於中國大陸政策立場刻意視而不見,存心忽視與逥避之報導取舍手法相當明顯。
三、人工智能影響文化創新傳承
其實人類社會運用自動控制技術管控機器,早在幾個世紀前就相當成熟,并且在相當程度上,確實能够改善吾人日常生活質量,因此透過改變人類生活形態與模式,影響不同社會文化運行軌迹,完全不令人意外。
從抽水馬桶控制加水機件,烤箱火爐與暖氣温度控制,抑或反過來想到冷氣與冰箱亦有温度控制裝置,再加上飛行器高度與飛航姿態自動控制設備,大厦防震抗風阻尼補償系統,都是人類進入信息社會發展人工智慧技術前,就已經運用自動控制技術之具體案例。
吾人日常生活中,此等運用自動控制技術,從周邊環境感應與掌握各項輸入參數,然後影響相關機件運作狀况,期能保持特定樣態或是控制整個系統或機器産生特定結果,其實就是日後信息系統逐漸成熟後,人類進入信息社會,開始運用信息系統與人工智能技術,影響人類生活與整體文化整個發展脈絡。
在學術界中,人工智能確實存在多種不同定義;但基本上都是針對所謂“智慧主體(intelligenceagent)之研究與設計”而言。而智慧主體就是只能够觀察周邊環境,并且作出行動已達成目標之系統。此外還有安德烈亞斯·卡普蘭(AndreasKaplan)以及麥可·海恩萊因(MichaelHaenlein)共同將人工智能定義爲“系統正確解釋外部資料,從這些資料中學習,並利用這些知識透過靈活適應達成特定目標和任務的能力”。
但是總結來説,“人工智能可以定義爲模仿人類與人類思維相關的認知功能的機器或計算機,如學習和解决問題。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感知其環境並采取行動,最大限度地提高其成功機會。此外,人工智能能够從過去的經驗中學習,做出合理的决策,並快速回應。”但是萬變不離其宗,人工智能基本上要與信息系統相互結合,并且體現在實際機器與系統運作,或是透過人機界面,針對使用者提供信息,讓其得以取舍運用。
人工智能運用在信息社會中無所不在,確實是已經無法否認之現實狀態;面對科技發展與進步,特别是對吾人日常生活産生具體影響時,就必然會决定吾人所處社會之文化創新與傳承。筆者必須强調,假若是没有被社會廣大群衆普遍接受之運作規範,就不會成爲吾人得以傳承之文化内涵。人類文化就是整個社會生活過程之具體表征,無法在社會中被遵循之規範與生活模式,就如同植物失掉泥土,永遠無法成爲吾人文化實質内容。
四、依據《倡議》内容思考文化創新傳承
誠如《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所述,人工智能發展帶給世界巨大機遇,但亦存在風險與復雜挑戰。因此當人工智能確實影響吾人生活樣貌與運作模式時,盡管必須勇敢面對科技創新發展,但亦須以審慎態度,期能確保其技術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以及公平性。
中國大陸從改革開放開始至今,整個社會運作樣貌産生翻天覆地變化,盡管許多傳統文化與風俗習慣仍然被社會大衆遵循與具體實踐,但隨着進入信息社會以及與國際社會逐漸接軌,確實讓中華文化創新與傳承過程産生明顯變化。舉例來説,年節長輩發給晚輩壓歲錢,晚輩三節向尊長致送節儀禮金,如今不都是透過電子支付,不但是直接入帳到對方户頭,甚至還會自動傳送簡訊,搭配適當背景圖案通知受贈對象。
以往年節走訪親戚或是陪着太太回娘家時,總是要帶着大包小包禮品趕車擠車,如今就可以透過快遞安排,在丈人家門口交貨,然後輕鬆帶進門致送年禮。甚至本人還没趕到,快遞先將禮品送到,當前社會也能够接受如此安排。至於年節制作與書寫賀卡,都可以透過計算機程序預做安排,整個作業流程亦能够完美周全。
如今透過人工智能結合通信科技,更可以自動撥通電話,運用預先録制多個語音檔案,輪替使用定時向父母問安;甚至還會三不五時提醒用户,人工智能程序已經替使用者代打問安多次,應該親自去撥個電話向父母問安。
若是將大數據系統與人工智能相互結合,透過掌控時令水果上市,就會自動訂購當季上市新鮮水果,直接送到父母手中。至於利用人工智能來處理廟會等宗教集會,安排各項活動行程與食宿庶務,并且透過監控氣象變化,隨時提醒善男信女要適當調整活動項目與行程,更是證明信息社會人工智能早就對於文化實踐能够産生具體貢獻。
此外對於透過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AI:Generativeartificialintelligence),换言之,就是依據能够産生文字、圖像或以其他媒體輸出,來回應使用者所輸入提示之人工智能系統理念,所産生之相關産品,確實是目前最受到關注的項目。當然在各項産品中,最受人矚目者,自然就是各方所聚焦之聊天機器人(ChatBot)。而到目前爲止,最具代表性産品就是由OpenAI所開發之ChatGPT(聊天生成預訓練轉换器,ChatGenerativePre-trainedTransformer)。
ChatGPT並非獨門絶技與壟斷市場商品,在當前信息時代市場競争如此激烈狀况下,很快就有Bard、文心一言、MOSS、ChatGLM、通義千問、星火以及Claude等同類競争對手産品,在很段時間内隨之進入市場。而且同類人工智能産品開發研究進程,其中不但包括通用性聊天機器人在内,甚至還將擴展到諸如醫療聊天機器人等特定面向之人工智能産品,此種趨勢更是讓人不敢低估其未來潜力。
人類面對新科技發展,經常會産生莫名恐懼,然後陷入錯誤判斷迷思。當初由於信息科技産品輸入界面大量仰賴鍵盤,許多人就認爲未來人類書寫能力,甚至書法藝術都會受到威脅,并且對於文化傳承産生負面影響。事實證明日後輸入界面開始有所創新,書寫界面在圖案辨識技術進步後,順利讓傳統書寫廣泛成爲信息系統輸入界面。因此對於聊天機器人開始被普遍接受與運用,吾人確實不必過分憂慮其將對文化傳承産生負面影響。
目前已有使用者逐漸理解到,透過聊天機器人所具備資料檢索、整理與協助搆思過程,確實有助於學習古文、詩詞或是先聖先賢所曾論述過之格言名句。使用者只要輸入希望找尋特定議題之古文、詩詞、成語或名言,聊天機器人確實能够發揮相當功能,激發學習興趣并且提供具備高度趣味性之信息輸出結果,此種過程對於文化創新與傳承來説,更是具備積極正面意義。
此外聊天機器人對於學習外文以及翻譯其他語言文字之相關文稿亦能發揮重要輔助功效;當然要達成完全信、雅、達程度,最後還是要靠使用者本身修整文字,但此類人工智能産品對於文化創新與傳承,絶對是能够發揮極大助益。此外還有將各國不同文學或是藝術作品相互比較,只要輸入者能够適當選擇其所希望對比之取舍準據,人工智能産品就可以提供相當具有價值之解答或是信息。
人工智能與信息科技是吾人日常生活無法逥避之科技發展,同樣就文化創新傳承來説,如何讓保存文化元素,并且與科技發展相互結合,這才是能够兼顧兩者之周延視角。傳承不是只要墨守成規,而是要能順應時代潮流,并且保持能够讓社會群衆具體實踐,否則絶無可能繼續傳承。
創新就是在保存文化元素前提下,適應科技發展樣態,順利運用其便利性,創造革新出最能够讓社會群衆接受之實踐模式。所以創新是因爲希望能够傳承,而傳承就必須能够創新,其衡量準據就是如何順利駕馭新科技,讓社會大衆能够在經濟成本與基本觀感都能滿足之前提下,讓文化創新與傳承運用科技發展,獲得最新動力與革新契機。
《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所宣示之十一項倡議重點,其實明確點出新科技確實存在被人類誤導與濫用風險,特别是許多心存惡念之國家集團與特定組織,確實是會運用最新科技,製造出讓人類社會痛心之結果。
中國大陸面對國際社會,勢必要繼續保持開放并且與全球脈動接軌,因此中華文化必然要接受外來文化刺激,而在保存本身文化元素同時,如何吸納他方文化優點,作爲本身發展創新的資本與基礎,確實是值得各方深思。
結語:面對全球之文化創新傳承
中華民族若是要實現偉大復興,就必須認真面對全球與擁抱國際潮流,并且證明中華文化體系能够經得起考驗。在信息流通愈來愈暢達前提下,没有任何政治體系能够采取關閉自守,動輒祭出管制、扺制、封鎖、封殺或是制裁等手段,來阻斷全球溝通交流大趨勢。
在追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對於本身文化具備自信,認定科技昌明對於文化創新與傳承只有正面助益,而且無畏於負面威脅,這是最重要關鍵所在。究竟中華民族對於最新科技,是僅知皮毛並因無知而産生恐懼,還是能够透悟其精髓而擅於駕馭,最後有助於本身文化傳承與復興,其實從大陸社會積極運用信息科技與人工智能産品,就可以獲得明证。
如何能够理解全球應當如何妥善與審慎運用人工智能,期能振興其利並去除其弊,合理管控風險,遏制最新科技被恐怖主義、極端勢力和跨國有組織犯罪集團惡用濫用,更確保大國對在軍事領域研發和使用人工智能技術時,能够具備慎重負責態度,恐怕亦是興利兼顧防弊時,必須强調政策立場;對此來説,確實是毫不保留地顯現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倡議項目中。
中華文化創新與傳承能否經得起現代科技考驗,現代科技如何與文化實踐結合,如何讓社會大衆更便於實踐文化内涵,讓各項風俗習慣與禮儀規範得以運用最新科技發展,並讓科技發展産品成爲文化教育傳承有效工具,所有這些問題都要透過檢視社會大衆如何駕馭與運用此等科技産品而定。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中華文化面對世界潮流創新發展并且順利傳承,展現出有機生命力,順利將科技産品吸納至文化實踐與創新傳承過程,才能證明中華文化經得起時代考驗,受得住科技衝擊與外來挑戰,這亦是中華文化得以復興,并且必然復興之重要契機與保证。
作者係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