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中國式現代化

  世界現代化是從蠻荒走向文明、從落後走向進步的路徑和標誌。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地域性特點,即以一定時期、一定地域的歷史條件和物質技術水平爲基礎,反映了當時、當地人們的認識和改造世界的要求及能力。因此,每一個時代的現代化都是對前一個時代現代化的揚棄,既汲取其成果和經驗,又總結其教訓、彌補其不足。中國式現代化適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服務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將世界現代化的歷史經驗與中國崛起的實踐邏輯、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相結合,可望并且一定會走得更高、更遠。

  一、現代化的本質

  綜合考察人類社會發展和文明演進的歷程可以發現,現代化是從物質富足和技術進步開始,逐步延伸到制度、文化的建設,最終走向認識、理念、思想和决策實踐的現代化即人的現代化,説到底就是人性的解放——將人的理性、善性、智慧從物慾、感性和惡性的束縛中解放出來。

  在新的世界形勢、時代潮流下,在人類認識飛躍提高的基礎上,世界現代化日益從工具進步走向價值提昇,具有覆蓋性、廣泛性,是文明形態的昇級,標誌着文明的進步。

  人類文明有許多種,曾經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相互賡續,共同促進人類繁榮。文明没有高低尊卑之别,但是文明有延續時間長短。人類歷史約5,500年,世界公認的文明發源地有5個。湯因比更列舉出在時空上大於民族國家的26個文明單位,有16個已經消亡。其根源在於文明有進步和落後之差距。越是物質發達、精神富足、天人和諧的文明,越是具有可持續性。文明持續演進的過程,就是文明形態昇級、文明不斷邁上新台階的進步過程。

  中國式現代化可望汲取全人類的現代化成就和經驗、教訓,進而將之與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遺産、中國崛起的時代精神相結合,貫通古今中外,實現重大超越,從而將人類文明推進到全新的階段和形態。現代化進程從以外延爲重心轉向外延+内涵齊頭並進,甚至以内涵爲重心。

  比照經濟發展要素從傳統的勞動力、資本、土地轉向勞動、資本、資源、技術和如今再加上創新的五合一,現代化的要素則從傳統的技術、聯通、滿足爲主轉向如今的智能、融通和享受爲主。

  二、世界現代化的鏡鑒性

  世界社會從農業發展和工業化一路走來,長期聚焦於解决物資短缺問題、手段延展問題,是爲了保障人類的生存,故20世紀70年代以前對於這類現象都稱“增長”;其後,這種增長的重心轉向積極工業化及其成果在農業等産業中的擴大應用,並開始注意防範和消除其副作用,如生化污染對環境和健康的危害等。從這個意義上説,早期現代化、先發國家的現代化主要是物質供給及其手段的進步、迭代、富足,對此還有一個常用的説法就是“工業化”。它實質上是人類社會工具理性的發展。比如,蒸汽機和火車的發明、推廣,鐵軌的寬度沿用的是英國馬車的寬度。飛機的發明和應用,是人類昇空夢想的階段性成功。

  但是,這種現代化造成了多方面的重大失衡。價值理性即精神文明的重要性在這些階段均没有成爲重要關注點,甚至被忽視。戰争的昇級和熱兵器的使用,是這種工具理性發展在解决人類社會矛盾中的體現,客觀上導致了文明的倒退,折射的是價值理性的缺位。其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認知的工具性傾向。由於過度重視功用、輕視價值,導致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的失衡,即爲了工具的水平、手段的效用提昇造成與初衷相反的結果,如發達國家在衣食足之後及時行樂、驕奢淫逸;更多國家技術更新進步後武器昇級换代的軍備競賽,加大戰争的風險和武裝衝突的破壞性。

  現代科技的發展和人類認知能力的提昇逐漸補齊缺位的價值理性,不斷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如克隆科技、基因編輯技術的應用受到普遍限制,AI發展帶來的挑戰引起廣泛關注,太空科技競争及其規則制定的國際博弈加劇,等等,一些國家陸續出台相關法律。

  但是,相關的規範和制度建設、道德文化養成、社會秩序管理仍然遠遠不敷需要,無法有效應對各種社會風險和問題。

  二是發展的路徑依賴。現代化初期聚焦於生存條件的改善、解决温飽問題,促進了農業技術水平的提高和手工業、工業的興起,進而帶來工業革命,推動人類社會從農耕時代進入工業時代。比如,蒸汽機和火車的發明、推廣至今已經快三百年,但鐵軌寬度始終沿用的是英國馬車的輪距(1.435米),這也是現代火箭助推器的寬度(1.4米)。人們戲稱“馬屁股决定的現代文明”。同理,飛機、火箭和宇宙飛船的相繼發明和應用,是人類昇空夢想的階段性成功。受此影響,在現代化進程中,人們過度重視物質産出,且發展長期集中於少數機械技術、農藥和化肥生産等領域和資源開發利用的産業,局限於部分地區和國家之内,後來向不發達地區和國家擴展時也是着眼於原料供應和市場保障。

  於是,幾乎與現代化同步呈現的是,發達國家對内發展、富足起來後,對外加快了侵略、掠奪的步伐,這種内外發展的失衡導致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差距和矛盾日益加深、尖鋭。

  三是補短的目標導向。重視眼前、局部和静態,忽視了長遠、全局、動態和理想。首當其衝的是,隨着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勞動生産率提高、商品增産、物資豐厚、一批人富足起來,但産業領域、地區之間的局部發展與全面發展失衡,水、空氣和土壤等環境方面的污染日益嚴重,勞資關係緊張、富人與窮人的貧富差距擴大,增長掛帥與制度缺位、經濟先行與政治社會管理滯後等矛盾逐漸加劇。隨着這些問題的外溢,發達國家進步與發展中國家落後之間的差距進一步加大。

  更深層的危機是人的發展與自然的蜕化交互推進,人類爲了滿足自身的需求,竭澤而漁地榨取自然資源,破壞了生態平衡和人類生存的家園環境,造成人類與自然之間和諧關係的失衡。其根本癥結在於人類的功利與理想失衡,通俗地説是眼前發展與長遠發展的失衡,往高遠處説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失衡。

  三、中國式現代化的超越性

  中國式現代化正在推進,通過借鑒先發國家現代化的經驗、汲取它們的教訓,在繼承的同時又在創新,顯示出超越性,超越人類群體和組織,超越國家和地區,超越領域、維度甚至時空域。這意味着,世界現代化正在中國實現重大的突破,經歷重大的轉型昇級。這種超越性轉型昇級呈現出鮮明的時代特點和中國特色,即全員性、全維度、全面性、全域性。

  這種時代特點和中國特色的杠杆在於中國式現代化的開放發展。一是對内部開放,各個領域、地區、社會群體相互聯通和共同發展的現代化。二是對外部世界開放,相互學習、借鑒和取長補短。只有開放搞發展,中國式現代化才能全維度向着全員性、全面性和全域性不斷發展和昇級。

  全維度意味着中國式現代化涉及全社會物質産品生産、精神産品生産的各個方面,需要從歷史和現實、主觀和客觀、個體和整體、静態和動態等各種維度作出决策,向前推進,需要考慮各個維度相關方面的對立統一性。

  人口規模巨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的確具有重大意義,但是如果不對内開放,則這種現代化就無法惠及全體民衆和全部區域和領域,就無法實現共同富裕和整體文明進步;如果不對外開放,則這種現代化的方式、路徑和經驗就難以傳播和惠及他者和全人類,就顯現不出來其本來意義。

  和平發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其實説白了就是人的現代化,以及與人有關的時空中事務整體實現現代化,關鍵詞是和合。

  現代化的整體性從人作爲生産力最活躍的因素和社會行爲主體而言就是全員性,需要有現代化的全維度、全面性和全域性作爲保障。

  中國式現代化是對歷史成就的汲取,對既往教訓的鏡鑒,對未來的科學規劃,從而將理論與實踐、理想與現實緊密結合起來,昭示了社會、國家、民族、人民發展的廣闊前景。

  四、中國式現代化的啓示

  中國式現代化是在人類現代化歷史成果基礎上的新突破,是世界現代化在中國的轉型昇級,兼具繼承性和創新性,對今後的中國和其他國家地區的發展皆具有啓示意義。

  第一,世界現代化是人類認識發展、改造世界和修身養性的水平不斷提昇,其本質是人類創造力的解放和人性的解放,即人從物慾對精神的束縛、感性對理性的束縛、惡性對善性的束縛中解放出來。

  第二,人類社會的現代化是文明不斷豐富、走高的動態過程,因爲人的物質需求是有限的而精神需求是無限的,所以精神文明的進步是没有止境的,物質文明也應該是以促進精神文明進步爲目標,其中科學技術發展作爲物質文明進步的持久動力應該始終堅持價值理性爲主導的原則。

  第三,人類社會的現代化以國家爲主體,因而在實踐中突出體現在國家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治理目標的現代化,其核心是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的平衡,服務於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最終有助於促進整體的經濟發展、政治清明、社會穩定、天人關係和諧與個體的身心健康。

  作者係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現代國際關係》副主編。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