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



更詳細的組合查詢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 文章内容

中華王道文化與兩岸地方治理經驗之融合發展

  關於中華王道文化的發揚係二十一世紀歐西霸道文化的反制文化作爲;尤爲全球化重生所必須的文化道路選擇。爲使全球化(globalization)重生,現階段似可由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着手,以形塑重生全球化的條件。是以本研究乃就中華王道文化的核心價值,以論兩岸地方治理的經驗融合。

  一、中華王道文化的真諦與發展

  所稱的王道文化,就是仁民愛物的文化,而且是愛屋及烏的博愛文化。其不僅重視利害關係人的權益,而且關心環境。此可與當代的ESG理論相呼應,而且是先導者。按中華文化所强調“内聖外王”相結合,即可形成有道德、有智慧、有發展的社會治理模式。質言之,中華王道文化可由下列分析中體會其核心價值:

  中華王道文化係指中華文化體系之以王道爲核心價值,本諸内聖而外王的道德由心起,由己行的實踐哲學,推廣到統治階層,乃至社會組織管理階層的文化素養,形成有倫理體系、有道德生活的高質量文化生活樣式。此種中華王道文化在往昔的統治階層係事先設定爲内修的生活模式之主要内涵,而且統治階層的發展係以地緣政治爲範圍,促進地區和平,再提昇爲國家或區域間合作,以促進生活所需之基礎建設。由此鄭和下西洋,旨在宣揚國威,並參與東南亞國家之開發,以致現在中國大陸的“一帶一路”所參與基礎建設的成就,皆足以證明王道文化在國際上的貢獻,歷史光榮史頁班班可考。

  中國崛起對世界的影響,兹以鄭和下西洋及現正由中國大陸推動的“一帶一路”相關作爲所展現的成就,驗证中國崛起自來即以中華王道文化發展世界文化,促進人類的安全和幸福。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給中國人民經濟生活有快速脱貧的機會,並正往小康社會邁進。誠如學者指出,實業計劃由辛亥革命的推動人孫中山先生所倡議,現已由中國大陸相關部門全部實現,行有餘力推動“一帶一路”。“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是21世紀影響人類發展和世界格局的大事件。其不僅是現實的訴求,亦是歷史的回聲。中國强大的綜合國力,使中華王道文化在東西半球發光發熱,相信是全球化的實踐,更是文化世界形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具體作爲。

  二、地方治理在兩岸的治理作爲評析

  (一)中國大陸采取中央集權式地方治理

  交通措施四通八達。不論直轄市的天津、地級市的成都,其機場皆爲新建或修建,地下鐵皆已通車。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民衆生活,但基建正好趁此人潮低的機會加速完成,此對於地方經濟之復蘇和成長皆是利多。在漳州的二綫地級市;尤其漳州所轄的縣進行訪視,發現縣城基建一樣快速完成,且繁榮景象已完全看不到疫情的停滯現象。

  觀光景點人潮逐增。疫情期間觀光景點限制開放,放緩後觀光景點人滿爲患,已是不争的事實。此項觀光復蘇,代表民衆經濟生活的提昇,且是逐月的成長。

  文化交流逐漸恢復。兩岸文化交流因疫情而稍歇,但在疫情放緩後,交流已漸趨恢復熱絡。不僅兩岸文化交流逐漸熱絡;尤其值得重視,即大陸各大學間的文化交流,學術研討之在南北、東西各地進行,亦有裨於各該地方的文化生活之提昇。

  公共衛生水平提昇。在中國大陸即使是二綫或三綫都市,盡管觀光人潮已逐漸恢復,但人民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却有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進步的現象。

  大學生求知慾强烈。在各大學參觀時,發現各大學的學術研究風氣日盛,比起疫情前有過之而無不及。大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昂,求知慾望强烈,且有早讀充實語文能力的進取心,顯示年輕人對國家發展的信心與期盼。近些年來,大學生;尤其研究生,對於著作論文之發表,已有許多學術水平的講求,所發表的論文學術水平,已有顯著的提昇。

  民衆對國家認同的情形有顯著地增加。民衆對國家的復興充滿信心,而且有强烈的社會責任感。此對國家凝聚力具有很顯著的正面作用;亦即社會責任的提昇,有益於國家的振興,以及地方創生的推動。

  (二)台灣采取地方分權式地方治理

  探討台灣的地方自治,如以1950年開始之機制,仍然傾向中國大陸的中央集權式地方自治;真正落實直接民權的地方自治,則以1994年施行地方自治法制化後之機制爲準據,較符合自治法制發展事實。台灣采取地方分權式地方治理,地方政府債務須由各該地方政府自行籌款處理。台灣地方治理的特徵,包括:疫情放緩出現出國觀光潮,島内觀光景點却未見顯著人潮。基礎建設逐年進行執行率却偏低,甚至還有流標、廢標的情形。地方建設常因政黨對立影響發生或形成分贜,其施工質量因政治優於專業而堪憂,弊端時有所聞。地方食安、疫苗、萊猪、核食、光電等問題,已使美麗寶島褪色或失色。疫情期間唤起民族意識全民佩戴口罩、勤洗手等必要時涉私人衛生的防疫措施,屢見成效。人民已養成世界公民的習慣,對於人民不具保護作爲事項,皆能視其危害程度,而爲不同的政治抗争。

  經由上揭實際的民進黨政府無效率作爲,可由中華王道文化做出如下的理解:民進黨政府的執政人員皆是主張口惠而實不至的政治宣傳人員。其對於去中國化全力以赴,以致台灣的中小學教科書已看不到以中華儒家王道文化爲核心的道德規範教科書。

  就瞭解民進黨人員何以每年挑起二二八的傷痕事件,其未必是二二八的受害者却經常利用二二八遂其政治目的或達到消滅政敵的惡劣政治目的。數十年來,二二八的問題不能解决;尤其成立臨時的政治團體,以摧毁得來不易的民主政治主張與憲法保障的言論自由。這是中道文化的衰敗,值得“台灣當局”重視。

  中華王道文化係華人社會的文化精髓,却在民進黨有計劃地“去中國化”後,在台灣的民主政府體系逐漸消失殆盡。台灣的政治發展正面臨關鍵的勝敗時刻,藍色政黨唯有重掌政權,重編教科書將中華王道文化注入教科書中,人民始有正確的史觀,從而瞭解大同世界的真諦,達致實踐公民社會的社會資本成效。

  兩岸的地方政府唯有加强交流,最近藍色地方首長爲人民福祉,紛紛赴大陸與中國大陸的地方首長交流,甚至遠來北京協調農産品運銷相關事宜。此舉在兩岸一家親的基礎上形塑血濃於水的文化互動,相信有裨於兩岸良性發展。

  兩岸對地方治理的應用,固然因民進黨政府的“去中國化”而有趨於不同發展的現象,但這種發展絶對不是多數民意的主流。目前台灣正在爲2024年1月13日的大選做激烈的政權取得競争。如果藍白合是勝選的保证,該藍白合當事人的政治主張,就應掌握“中華王道文化”的核心價值。在大衆媒體或網軍報導該核心價值時,能適時化爲政見的訴求標的。相信唯有呈現中華王道文化的政策意旨,始有扭轉當前台灣文化正在走向衰敗的現象。

  三、應用地方治理經驗豐富中華王道文化内涵

  在兩岸盡速紓緩緊張關係一時間尚不可能逐一實現的政治環境下,唯有地方與地方的對話先行,如2023年以來,金馬離島、台東、花蓮、苗栗等農業縣先後赴中國大陸交流,協商農産品在大陸銷售的成就,正可肯認兩岸地方治理經驗交流,係兩岸放緩緊張關係可行的溝通管道。唯其溝通係在九二共識爲前提下,本諸中華王道文化的核心價值,發展對話,以强化文經交流。

  (一)强化民本主義核心價值

  兩岸都以孔孟學説或儒家思想爲政治思想主流下,就以民本主義爲兩岸對人文價值的最大公約數。針對王道文化引申到廉能政治、透明政治,以形成優質治理或稱良善治理(goodgovernance)。兩岸地方治理皆面臨地方領導人有“貪腐問題”的嚴峻挑戰。蓋施行王道文化的政治過程,自然要弊絶風清,不許任何圖利自己的不法偏差行爲。

  (二)貫徹中道思想治理模式

  朱熹《中庸章句》引程子曰:“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兩岸地方政府皆有重視硬件工程以凸顯政績,相對忽略軟件工程而缺乏管理的治理缺失。因之,本研究特别指出地方治理尚須引用中庸之道;亦即以“中道”的旨趣推動政務以服務社稷。

  當前兩岸地方治理重要課題:采取計劃行政,應用科學治理,實踐團隊精神,掌握終結思維。

  (三)呈現積極受益人權保障

  兩岸地方治理的經驗,台灣在70年代即因接受歐西、日本先進國家的治理觀念,在成就上確實早大陸一些年,但這些年台灣治理深受中央過度的集權式規範影響。其治理功效,已有若干不進步,甚至可説是退步的現象。面對這種作爲失靈的窘狀,比較可行的治理作爲,即“由地方對地方的治理”經驗交换;尤其近年來,有關台灣輸出大陸的農産品,經相關單位查到不衛生的情形,甚至也有被禁運的農産品,已影響台灣農産品的運銷。相關縣長已由台灣至大陸與有關單位協商後續營運問題。對於兩岸民生用品的貿易往來,本有ECFA的早期清單處理,但正面臨清單項目不公平對待被調查的尷尬期;逕稱“貿易壁壘調查”的階段。究竟應如何處理始於中華兒女一貫堅持王道文化理念,正是台灣與大陸雙方當局應用智慧予以解决的重要課題與關鍵時刻。

  當前兩岸政府係采取完全不對話的單邊行動,以處理事涉兩岸的經貿事務;此就農産品而言,並不是理想的處理機制。如就處理農産品的作爲,尚可有如下比較符合王道文化的做法:

  (1)設定雙方農産品運銷的最高目標以維護民衆的産品銷售利潤

  將該等農産品生産銷售受益人的基本需求,視爲基本財産權之保障;質言之,各該農産品的産銷受益人無論銷售情形如何,皆宜有若干保障規定,俾能避免農産品退貨或協商關門之損失;且將保障視爲農産品産銷的必要條件。設若在“兩岸一家親”之下,大陸方能每日公佈農産品産銷額度,且視爲公開銷售的保障;亦即不論價額多寡皆有保障機制。如此規範不僅大陸可買到質量佳的農産品,而且數量亦可維持穩定。

  (2)農業技術交流應常態化和協約化

  嗣後宜經由雙方農業單位的協商,訂定技術交流協議,促使兩岸人民皆能享有高質量且價廉的農産品自許。這些作爲雙方皆可授權地方政府本着地方特産全權與地方主管部門協商,以打開當前停滯不前的對話窘境。

  (3)一般民生用品可由地方政府本諸權責與對口單位協商發展新貿易模式

  台灣目前最大的經濟發展困境係疫情期間的不當因應政策,以致通貨膨脹非常明顯,物價普遍上揚至少30%至50%,甚至有高達1倍的情形,但受薪階級的薪資却未必相對調高;公教人員最多只調高4%,根本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面對經濟趨向萎縮之秋,一般民生必需用品如能承購大陸産品,因運輸成本低,自然可買到價格較爲便宜的必需品,以减輕受薪家庭的沉重負擔。若台灣農業部授權地方政府辦理鷄蛋進口相關事宜,台灣地方機關直接向大陸福建沿海産銷鷄蛋的縣級組織交易,相信鷄蛋不至於漲至55%高價位的情况。此種地方對地方貿易,應是在全面恢復對話前,比較可行的經貿政策取向,藉以促使兩岸民衆之得以同享福祉,以符合中華王道文化精神,固不待言。

  (四)構建華人治理獨特機制

  兩岸政府執事部門宜有更前瞻的政策設計,以因應當前主權争議之暫擱,治權實質分離的歷史發展事實。在制度尚未有可行調整機制之前,采取“兩岸特殊關係”下的機制。此即將兩岸貿易委由特殊制度組織下的組織,如目前的海峽交流機制,即是因應“九二共識”的臨時性機制。

  四、結語:兩岸强化王道文化融合正是時候

  中華文化悠久,對全人類是資産,而王道文化係中華文化的精髓。此項核心價值已在鄭和下西洋,乃至中國大陸“一帶一路”的國際化建設中,完全落實,成爲舉世共享的事實。兩岸既爲一家親,王道文化宜成爲兩岸人民互動中形成全民共識下的寶貴資産。當下兩岸敏感度最低的政治互動,就是檢視兩岸的地方治理成就,并且善加整理後可成爲兩岸良性互動的界面或平台與標的。

  相信兩岸皆已感受到對話停滯的損失,以及開放兩岸觀光旅遊延宕的無比代價,正需要兩岸執事者以“血濃於水”理念,正確認知兩岸同胞的骨肉相連歷史事實和文化傳承意義,在可掌握的最短時間内形塑可行的融合良善治理經驗法則,以爲兩岸人民的互動奠定永續的發展模式。中華王道文化既係兩岸人民共同享有的偉大資産,兩岸人民應無不能克服的行動障礙。

  作者係台灣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係教授,中國地方自治學會理事長。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