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現代化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夢想,無數仁人志士爲此探索各種方案。回顧百年中國史,孫中山先生《建國方略》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啓蒙和開端,與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一脈相承,助力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2023年是孫中山先生誕辰157週年。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接近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助推台灣回歸祖國懷抱。
現代化是世界發展的歷史潮流,實現現代化是各國人民的共同向往,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孜孜以求的夢想。無數仁人志士爲探索現代化之路嘗試過各種方案,走過不同的路,然而,那個積貧積弱、滿目瘡痍的舊中國,要想實現現代化,只能是一個遥不可及的夢想。
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衆多,發展相對落後的大國,建設現代化國家,道路問題是根本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族復興的追夢路上,難免會經歷曲折和痛苦,但只要路走對了,就不怕遥遠。”以民族復興爲己任的中國共産黨登上歷史舞台後,從没有路的地方踏出人間正道,從布滿荆棘的地方開闢出康莊大道,帶領人民對中國現代化建設進行了艱辛探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共産黨歷經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獨立自主、堅持中國的事情按照中國的特點、中國的實際來辦,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鞋子合不合適,自己穿了才知道;道路好不好,自己走了才知道。100多年前,最早喊出“振興中華”的中國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滿懷希望地設想、修建約16萬公里的鐵路,修建160萬公里的公路,修建3個世界級大港,當時的中國人多將其視爲無法實現的夢想。現如今的中華大地,鐵路進青藏、公路密爲網、高峽出平湖、港口連五洋、産業門類齊、稻麥遍地香……從落後的農業國躍昇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温飽不足到全面建成小康,從物資匱乏到擁有全球最完整的工業體系。現在中國正在奮力奔跑在現代化的征途上,不僅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迹,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今天,我們盤點《建國方略》中的諸多設想早已成爲現實,實現了孫中山先生“振興中華”的夙願和憧憬。孫中山先生提倡學習西方文明、對外開放;其關於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重要論述,特别是建設中國現代工業、交通和農業的宏偉藍圖,對當前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仍具有重要的價值和借鑒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
筆者以爲,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就是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點,更有基於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國共産黨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既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不斷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和時代内涵,確保中國式現代化在正確的軌道上順利推進。中國共産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根本保证,直接關係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運、最終成敗。在中國共産黨的堅强領導下,我國僅用幾十年時間就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迹,如期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順利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治國猶如栽樹,本根不摇則枝葉茂榮。”只有毫不動摇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守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才能確保中國式現代化始終沿着正確方向前進,錨定奮斗目標行穩致遠。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中國十四億多人口要整體邁入現代化社會,其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的總和,在人類歷史上是一件具有深遠影響的大事。中國共産黨帶領中國人民在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開創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破解瞭如何在超大國家實現現代化這一世界性、世界性難題。中國之大,也有大國之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也是負重前行的艱辛探索。以人口高質量發展爲支撑的中國式現代化,一個人口巨大的東方大國進入現代化行列,將徹底改寫人類現代化的世界版圖。
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必須持續推進共同富裕,不斷增强人民群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過程。中國式現代化是以人民爲中心,防止兩極分化的現代化,而不是以資本爲中心,缺少公平正義。中國共産黨始終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堅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爲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脚點,在做大“蛋糕”的同時分好“蛋糕”,着力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另外,必須堅决防止兩極分化,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普通百姓。
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結合的現代化。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首先有一個走什麽路,選擇何種社會制度模式和價值體系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同發展,創造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近些年隨着中國人民民族自信心的提昇,文化意識的覺醒,以及國家政策的扶持,越來越多的人民群衆重新對傳統文化藝術持以欣賞的態度,并且許多具有愛國心的有識之士都在着力恢復中國傳統文化之精華。
我們現今處在所謂“文化多元”的中西文化交匯融合的歷史時期。所謂“文明”的衝突,已經逼迫我們關注自身的文明與文化問題。我們要發展,就有自己的路要走;我們要走自己的路、我們要説出自己的話、要有自己的話語權,就得根據自身在路上的見識,借重自身文明的思想文化資源,講清楚、説明白,以光之於天下。這是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復興中華文化的根由。
中華民族要重塑自身文明的文化自信力。立足中國智慧,吸納、消化西方文明成果,重塑人類文明話語,獲得勇氣,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構,進而爲實現中國人的“人美其美”的“大同”社會理想而努力。這便是中國在現代化路上要去完成的“中華文化復興”的根本任務。
我們要不斷厚植現代化的物質基礎,不斷夯實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質條件,同時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傳承中華文明,促進物質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樹高千尺有根,水流萬裏有源。今日中國,文化自信正在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站立在廣袤的神州大地上,吸吮着中華民族漫長奮鬥積累的文化養分,我們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台、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藴、具有無比强大的前進動力。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放眼當下,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荒漠化加劇,極端氣候事件頻發,給人類生存和發展帶來嚴峻挑戰。來勢兇猛的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發酵,使世界各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雪上加霜,也觸發了人類對環境問題的深刻反思。因此,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强調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我們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格局。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中共十八大以來,華夏大地的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環境更加優美、發展更加緑色。人與自然更加和諧。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中國堅持“緑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緑色發展之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緑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生態奇迹和緑色發展奇迹,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邁出了重大步伐。
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從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到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再到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中國始終不渝做世界和平的建議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共行天下大道,共創光明未來。新征程上,新時代中國與世界携手同行現代化之路。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道上闊步前行。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爲世界衆多渴望獨立發展、渴望現代化的國家提供了中國方案,引領世界現代化新潮流。
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强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題中之義。
2023年,是孫中山先生誕辰157週年。今天,我們可以告慰孫中山先生的是,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台灣回歸祖國懷抱,祖國完全統一進程不可阻擋,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
作者係華語智庫高級研究員。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