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海峽兩岸關係的改善與發展,近年來大陸民間有關建設灣海峽通道(隧道)的討論不斷增多,中央政府也將京高速公路與鐵路列入全國公(鐵)路規劃方案,在灣島内也引起廣泛共注,預示着建設連接海峽兩岸的跨海通道不再是一種理論設想,而會逐步成爲海峽兩岸的共識與共同發展目標。就目前形勢看,興建灣海峽通道面臨許多障礙,尤其是政治方面的障礙,短期實現的可能性不大。但就未來兩岸關係發展觀察,灣與大陸經濟、社會整合是不可避免的發展趨勢,建設連接海峽兩岸的海峽通道不僅具有很强的現實必要性,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經濟與社會意義。
若能在未來20年内建成連接灣與大陸的跨海通道,届時阻隔兩岸的灣海峽不再是不可逾越的天塹鴻溝,而是天塹變通途,將大大縮短海峽兩岸的時空距離,對促進灣與祖國大陸的經濟社會融合、對實現國家統一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第一節 建設灣海峽跨海通道的意義與必要性
灣島是我國第一大島,也是最早設立行省的島嶼,是我國大陸通向太平洋的重要海上門户,灣海峽則是連接東北亞與東南亞的重要運輸通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由於灣在東亞地區與西太平洋地區的戰略地位,近現代以來,灣一直被外國勢力所覬覦,甚至佔領,嚴重損害了我國的主權與領土完整。歷史上,灣屢遭外國入侵或佔領,原因衆多,但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在於灣與大陸之間有灣海峽這個天然屏障的阻隔,使得在國家綜合國力較弱的情况下,中央政府無法有效保護灣,無法維護國家的主權與領土完整。
長期以來,海峽兩岸處於分裂分治狀態,形成兩岸的政治對立與軍事對抗,未能解决灣問題,實現國家統一,灣海峽的天然屏障是重要原因之一。由於海峽阻隔與灣當局長期“偏安拒統”的人爲障礙,中斷了海峽兩岸之間的相互往來,形成海峽兩岸之間長期隔離分裂狀態,也造成島内“獨”分裂的興起與發展。今天灣島内形勢依然復雜,島内“獨”分裂勢力不斷發展,時刻謀求灣獨立,一個重要的立足點就是認爲有
灣海峽這個天塹,可以阻止大陸順利用武力解决。可見,海海峽成爲制約完成國家統一的天然屏障。
20世紀以來,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全球海底隧道在全球範圍内迅速展開,尤其連接英國與法國的英吉利海峽隧道於1995年建成,大大縮短了英倫半島與歐洲大陸的距離,加快了英國與歐洲經濟、社會融合,甚至歐洲統一進程。
如果海峽兩岸能够建立一個連接灣島與祖國大陸的海上通道,將灣與祖國大陸直接連結起來,就能大大縮短灣與大陸的時空距離,增强海峽兩岸經濟往來與社會融合,尤其是會形成一個以閩南文化爲核心的閩經濟圈,有利於重新建構海峽兩岸命運共同體,對維護國家對灣的主權與領土完整、加快促進和平統一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建設灣海峽跨海通道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可以充分體現“灣與大陸同屬一個中國”的一個中國原則。在國家領土與主權問題上,灣是中國領土與主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僅是法理上的,不僅是憲法層次上的,也不是口號上的,而是要處處得到體現,需要落到實處,尤其是國家的政策規劃中需要將灣納入。目前大陸方面在國家公路與鐵路網絡規劃中,正式提出修建京高速公路與京鐵路設想,正是一個中國原則的重要體現與表達。中央主動提議與規劃灣海峽跨海通道,不僅是京高速公路、鐵路的設想的具體化,也是國家統一意志的宣示和一個中國原則的充分體現,因此這一設想本身就具重大的政治意義。
未來若建成灣海峽的跨海通道這一目標,即使兩岸仍未實現政治上的統一,但在現實層次上已等於在事實上將灣納入國家的版圖,會大大遏制島内“獨”分裂勢力的發展,大大遏制外國勢力對灣的野心,有利維護國家領土與主權完整,更有利國家統一。
建設灣海峽跨海通道具有重大的社會與經濟意義。經過30多年的恢復與發展,海峽兩岸經濟關係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海峽兩岸年貿易額達到1000多億美元,灣對祖國大陸的經濟依賴持續上昇,灣對大陸(包括香港)的外貿出口依賴度41%(2009年),大陸成爲灣經濟增長與發展的最重要拉動力量,灣經濟發展已無法完全自絶於大陸之外,灣島内任何政治力量都不能不正視這一現實。即使過去民進黨執政八年,不斷製造兩岸關係緊張局面,但在客觀現實面前,也不得不持續開放兩岸經貿往來。資料顯示,民進黨執政八年時間内,兩岸貿易總額增加了四倍,即從2000年的300多億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1300多億美元;同期商對大陸投資累計達到611億美元(灣統計),占了商對大陸投資歷年累計總額的81%。2008年,國民黨重新上執政後,海峽兩岸關係出現了新的重大發展,兩岸全面、直接三通得以實現,大陸居民赴旅遊迅速發展,海峽人員往來持續增加,2009年突破500多萬人次。即使未來島内發生新的政權輪替,民進黨重新上執政(假定不發生“獨事變”與海戰争的情况下),兩岸經濟關係發展的基本方向與格局仍無法改變,預示着未來海峽兩岸經濟交流與人員往來仍會持續向前發展。
隨着後國際金融危機時代全球經濟格局的深刻變化,中國經濟的持續崛起,兩岸經濟結構的轉型昇級與兩岸經濟合作協議的全面實施,未來10年到20年,兩岸經濟關係將更加緊密,兩岸經濟社會相互融合與一體化將有更大的發展,經濟、人員往來將更加頻繁與密切,將爲兩岸和平統一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若能建成跨海通道,將大大加快兩岸經濟一體化進程,滿足兩岸經濟交流、人員往來發展需要。同時,兩岸時空距離的歷史性改變,也將極大促進兩岸人民的相互往來與感情交融,尤其是有利灣民衆增强對祖國的感情與認識,有利促進兩岸和平統一進程。
如果在條件成熟後投資興建灣海峽通道,不僅是海峽兩岸關係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而且將是一項舉世矚目的世紀性巨大工程,將創造龐大的市場需要,拉動兩岸經濟尤其是灣經濟的長期發展。按目前世界海底隧道造價每公里27億元人民幣計算,未來可能會增加到每公里50億元,灣海峽隧道直接造價約7500億元人民幣,加上其他經費預算,估計總造價會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有專家估計2000億美元),將形成一個龐大的需求市場。這一巨大工程的興建過程,可能持續15年至20年時間,需要大量的資金、物力、人力與技術的投入,對灣基礎建設工程與整體經濟的拉動是非常巨大的,可讓灣經濟年平均增長至少增加一點五個百分點。
就海峽兩岸經濟實力而言,由海峽兩岸共同負擔興建,通過政府、民間等多方籌集資金並不困難。由於工程工期長,每年平均投資額則相對較小,兩岸分攤就更容易一些。海峽隧道建成後,其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是非常巨大的。建成後,海峽兩岸之間的時空距離大大縮短,預計半小時就可從福建進入灣,從北京到灣也只需10多個小時,人員、貨物、車輛往來將會十分頻繁,真正實現海峽兩岸貨暢其流,物盡其利,人盡其能的目標。
海峽跨海通道的建設對於海西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意義重大。2009年初,温家寶總理赴厦門考察,特别强調交通大通道建設是海西一個極爲重要的内容,提出厦門和沿海港口城市通往灣的直航通道,整個福建省依託高速鐵路、高速公路、航空,形成通往内地的大通道,福建省特别是厦門對外開放地區,還是一個通往國際的大通道。因此,未來灣海峽跨海通道的興建,必將拉動海西交通與經濟建設,並加速灣與海西地區的經濟、社會大融合。
第二節 建設灣海峽跨海通道的功能定位
就全球運輸體系發展歷史與前景觀察,通過建設跨海通道將不同島嶼地區與大陸相聯係是一個普遍的發展趨勢。目前除了連接法國與英國的英吉利海底隧道外,包括灣海峽隧道或通道等在内的國際跨海通道設想或提議很多。這些跨海隧道或通道的建設,都有着重要的經濟、運輸與社會功能。灣海峽跨海通道主要是建設連接大陸與灣島的海底隧道公路與鐵路,基本功能仍是經濟功能,提供海峽兩岸之間的快速便捷運輸,包括貨物運輸、人員運輸等。尤其是,未來海峽兩岸之間貨物與人員往來規模會越來越大,需求會不斷增加。據簡單預測,30年後,一年之間兩岸之間的貨物運輸規模可能超過6000億到1萬億美元,運輸貨物量達數十億甚至上百億噸;海峽兩岸之間的人員往來規模一年將在1500萬到2000萬人次。
目前海峽兩岸海上與空中運輸不足以滿足與適應未來兩岸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空中運輸成本高,並受氣候影響大。海上主要是貨物運輸,人員運輸速度慢。如果建設跨海通道,則會有效解决這一問題,提高運輸速度,增加運輸量,具有很大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經過海峽兩岸專家長達十年的研究論证,初步確定了三條可行的海底隧道方案:北綫爲福建平潭到灣新竹;中綫爲福建莆田到灣苗栗;南綫爲福建厦門到灣嘉義。在上述三種方案中,專家更傾向地質條件穩定、距離最短的北綫方案。
北綫海底隧道由福建福清經平潭島到新竹市,采用橋樑與隧道相連接的方式,總長144公里。其中,福清半島小山東島到平潭島娘宫段爲跨海大橋,平潭到新竹爲海底隧道,其中隧道海底部分長125公里,陸地段長19公里。有關評估認爲,北部隧道經過地區海底地質結構穩定,未發現斷裂帶,也未曾發生過七級以上的强烈地震,現今地震流動屬中性,頻度較低,平均水深爲60米左右。尤其是這一隧道兩端分别與省會城市福州與北市較近,較具經濟效益。中綫起於福建莆田笏石,經南日島至苗栗,全長128公里,位於福建與灣中部地區。地質條件相對較差,水深超過70米,不如北部綫路理想。南綫從福建厦門經金門、澎湖島至灣嘉義海濱,跨海總長207公里,其中海下174公里,可將福建厦門、金門、澎湖與灣本島連成一綫,有着特别的經濟意義,但地質條件復雜,綫路最長,投資最大。
依目前海峽兩岸關係發展趨勢看,未來兩岸將會在適當時機簽署和平協議,兩岸將進入一個較長時期的和平發展及向和平統一邁進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内,兩岸貨物貿易量會持續增加,人員往來會持續擴大,灣海峽跨海通道則承擔重要的運輸功能,並與海上、空中共同形成一個立體的灣海峽運輸體系。
如果將海西與灣的跨海通道,與大陸的亞歐大陸鐵路運輸連接起來,將會延長灣經濟發展的腹地,形成一個從灣島、經福建平潭島、到福州,經鄭州、西安、蘭州、烏魯木齊到歐洲的亞歐運輸綫。未來灣大量從中東地區進口的原油可能不再繞過印度洋與太平洋,而從陸地運輸經灣海峽的海上通道進入灣。
如果建成跨海通道,並在兩岸簽署和平協議後,即使兩岸尚未實現兩岸和平統一,這條通道對於海峽兩岸合作共同保護南海國家主權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與功能。兩岸可以灣爲基地,通過灣管轄的南海最大島嶼太平島,行使與維護對南海主權。未來兩岸統一之後,跨海通道還具有重要的軍事功能,成爲維護國家領土與主權的重要國防通道,届時灣不再是美國在西太平洋“不沉的航空母艦”,而是中國國防的重要前沿陣地。
第三節 建設灣海峽跨海通道的時機
隨着海峽兩岸關係的改善,兩岸經濟與人員往來的日益密切,建設灣海峽跨海隧道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與建設的必要性,但何時建設,選擇何種時機,則需要符合國家發展戰略,需要依據海峽兩岸關係發展形勢來確定。
建設灣海峽跨海通道可分爲醖釀期、技術論证期、準備期、確定性、建設期與完工期等不同階段。
目前海峽兩岸學術界已展開探討建設灣海峽隧道的交流與學術探討,並已展開初步的技術論证,標誌着建設海峽跨海通道已進入醖釀期與技術論证期,但目前還不具備建設的條件與時機。
短期而言,由於島内政治生態的復雜性與兩岸關係發展的不確定性(尚未簽署和平協議),島内“獨”分裂勢力仍在發展,還不具備建設海峽跨海通道的條件,但可以繼續作爲理論與輿論上的準備期,在學術界醖釀與討論的基礎上,尋求海峽兩岸的廣泛支持,争取在一定時期内達成共識,進而逐步納入海協會與海基會的未來協商議題,在條件成熟時展開非正式協商。在海峽兩岸在簽署和平協議後,即可展開正式協商。
在現階段,大陸方面可選擇兩岸關係發展的適當時機宣佈探討建設
灣海峽跨海通道,並列爲新世紀的兩岸合作重大工程。
在國家區域戰略布局規劃中,中央已批準興建珠港澳跨海大橋,這一大橋未來將香港、澳門與廣東西部沿海地區直接連接起來,將改變華南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格局,加快港澳地區與廣東省的經濟社會融合。同時,目前中央已經確定建設連接大陸與海南島的瓊州海峽鐵路,總投資1400億元人民幣,預計2020年建成,瓊州海峽跨海跌路興建將我國第二大島海南島與祖國大陸直接連接起來,對建設灣海峽跨海通道具有重要參考與啓示意義。
目前,中央政府還没有明確提出建設海海峽的跨海通道,但有關部門在國家公路、鐵路規劃中已將灣明確納入,等於在事實上確立了未來興建灣海峽跨海隧道的政策方向。
1996年4月,大陸方面曾明確表示,“對於建設跨越灣海峽的橋樑或隧道工程,在具備充分的可行性提前下會考慮實施建設問題”。目前大陸已將海峽兩岸交通網絡建設納入全國公路交通網規劃方案之中。2004年,國務院審議通過的《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提出北京到灣的高速公路建設規劃,代號G3,簡稱京高速,起點爲北京,途徑天津、河北、山東、江蘇、安徽、福建,終點爲北,全長2030公里,全封閉,全立交。2008年3月,鐵道部與福建省政府在京簽署了《關於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新一輪鐵路建設的會議紀録》,其中包括了京、昆(昆明—灣)兩條高速鐵路建設計劃;福建規劃從2010年起再建1200公里鐵路,其中包括京高速鐵路建設,計劃以海底隧道方式從厦門入海,扺達灣。
2009年3月12日在北京兩會期間,鐵路部部長劉志軍在會上表示希望修建大陸至灣的鐵路,再次引起外界關注。據悉,這是大陸方面推動的“369海峽鐵路網”中的兩條綫路,即“北京—合肥—福州—北”鐵路和“昆明—漳州—厦門—高雄”鐵路。這兩條鐵路均爲電氣化雙綫鐵路,時速爲200至300公里的快速鐵路。預計“369海峽鐵路網”在2015年完成,届時總里程將達到600公里,總投資3500億元人民幣。2008年9月,京高速鐵路的北京至福州段已經開始建設,建成後將考慮選擇海底隧道的方式,讓火車扺達灣。
目前大陸方面關於灣海峽跨海公路與鐵路還只是一個政策規劃,並没有明確的建設時機。在現階段興建灣海峽隧道在島内仍是一個較爲敏感的話題,灣方面非常低調。2009年3月初,“行政院”官員表示,對大陸提出修建跨海鐵路的建議“毫無所悉,也無從評論”。灣方面表示,如此浩大的工程,勢必有更多政治、安全甚至“國防”考慮,短期内不會考慮,也不會討論。現在不討論,不等於未來不討論。隨着兩岸關係形勢的變化、兩岸經濟合作的深化與兩岸交往的增多,不排除條件成熟時兩岸展開協商,甚至達成興建共識。就是説,目前海峽兩岸還不具備協商興建灣海峽跨海通道的條件,但未來完全是有可能的。
依兩岸關係發展進展,預計在瓊州跨海鐵路興建完成後,即十年後(2020年前後)應是啓動灣海峽跨海通道建設是較爲適宜的時機。若該工程建設時間用15至20年時間,預計可在2035-40年完成,届時連接
灣島與祖國大陸的海上大動脈將得以實現。
第四節 福厦高鐵在推進福建省實現跨越式發展及追趕灣的重要意義
福厦高鐵建設在推進福建省現代化發展、實現跨越式發展、追趕或超越灣以及對未來實現兩岸和平統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與戰略意義。
一、有助於加快福建省交通基礎建設與現代化發展
福建省處於我國東南沿海,距離海峽對岸的灣一百多公里,地理位置優越,對戰略地位重要。然而,由於受對軍事鬥争前綫的影響,過去中央對福建省投資少,建設少,福建省基礎設施建設落後,由於長期受制於交通條件尤其是鐵路建設的制約,影響了福建省經濟社會發展,福建省與沿海的廣東省、浙江省、江蘇省等發達經濟省份相比與有較大的發展差距,與現代化起步更早的對岸灣差距更大。盡管近年福建省交通等基礎建設取得重要進展,但鐵路尤其是高鐵發展仍相對滯後,目前福建省只有北京到福州、厦門到深圳等少數高鐵。地處福建省核心區域的福州、泉州、厦門、漳州等只有高速公路與普通鐵路,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區内與區外的人員流動與物流問題,但不能滿足未來福建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制約福建省現代化建設。因此,盡快建設福州到厦門、未來再連接泉州、延伸到漳州的高速鐵路,則可大大緩解海西或福建省核心區域的高速鐵路運輸不足問題,並增强福建省與周邊區域的經濟連接,對加快福建省現代交通建設與現代化發展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有助於加快實現福建省的跨越式發展
跨越式發展就是超常規的一種發展模式,即不是按既有的經驗或常規方式發展,不是跟隨發展,而是通過創新與重點突破,實現快速或跨越式的發展,是實現區域追趕或超越的最佳途徑。在國家規劃的多個重大區域發展來説,與上海浦東、天津濱海等相比,雖然中央批準建設海西(海峽西岸經濟區)、平潭綜合實驗區等,但福建省經濟發展相對滯後,尤其是核心城市福州、厦門等與一綫城市或部分二綫城市有一定差距。在這種形勢下,福州到厦門的高鐵建設非常重要甚至關鍵,對福建省經濟發展有重要拉動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快福建省的跨越式發展,從而讓福建省經濟發展邁向一個新的階,爲追趕或超越灣創造條件。
三、有助於迅速縮短福建省與灣現代交通運輸差距
要實現福建省跨越式發展,追趕或超越灣,交通運輸建設是基礎。灣現代化起步早,尤其是交通運輸建設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建立了快捷、方便的密集公路、鐵路運輸網。其中,北到高雄的南北高鐵的建成,大大縮短了灣南北距離,從原高速公路的4個多小時縮短爲1.5多小時,縮短了一半多時間,改變了灣的時空距離,加快了物流,節省成本,不僅有利灣經濟發展,進一步提昇了現代化水平,而且有助於縮小南北差距。相對的,福建省高鐵建設較爲落後,不僅制約福建省現代化發展,而且不能適應跨越式發展與追趕灣的形勢,迫切需要加快福建省的高鐵建設,尤其是福建省核心區福州到厦門的高鐵建設。福厦高鐵一旦建成,加上未來向其他城市與區外的延伸,可形成福建省更爲方便、快捷的現代化交通運輸體系,可大大縮短與灣的現代交通運輸尤其是高鐵發展的差距,福建省可率先在高鐵領域實現超越灣的目標。
四、有助於促進
灣與福建省社會經濟融合,對未來實現國家和平統一具有重要意義福建省與灣隔海相望,時空距離近,在對戰略中一直肩負着特殊重任。推進包括福厦高鐵在内的福建省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既可大大加快福建省經濟發展,又可與對岸的灣形成一個新的海峽經濟區或閩經濟區,方便灣同胞往來福建省或海峽兩岸,會大大增强福建省對岸灣民衆的吸引力,未來將會吸引更多的灣民衆在福建省創業、工作、求學、就業與生活,從而促進灣與福建省的經濟社會融合,形成閩文化經濟社會生活圈,對未來實現兩岸和平統一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五、具有重要的軍事戰略意義
福厦高鐵的建設及福建省整個現代交通運輸的建設與完善,形成更爲密集的交通運輸體系,不僅具有上述經濟、社會與政治意義,而且還具有重要的軍事戰略意義。
在和平時期尤其是兩岸和平發展時期,這些運輸體系爲經濟建設服務,爲兩岸經濟合作服務,但在戰時可成爲重要的軍事後備力量,可依據戰争需要迅速轉换爲軍事用途,發揮“戰備經濟”作用,爲軍事與戰争服務,以確保國家領土與主權的完整,維護國家利益。
(2010年完稿)
書目分類 出版社分類